[摘 要] 色彩是最直觀的視覺感受。高中美術教師重視色彩的教學,能夠為學生發(fā)展美術素養(yǎng)、強化色彩意識提供助力。在當前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創(chuàng)建色彩游戲,并在游戲中引入生活元素,以便在完善的色彩教育體系中,訓練學生的色彩感知力,讓高中美術課堂在色彩教學的影響下精彩紛呈。
[關鍵詞] 感知色彩;高中美術;游戲教學
色彩是美術中的一種重要元素,彰顯著美術學科的魅力。同時,色彩對人的視覺有著直接影響,能夠讓人從色彩感知中形成相應的情緒。因此,在為學生講述美術知識時,教師應當主動挖掘色彩的魅力,利用色彩彰顯美術學科的教育特色,引導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感知和理解,以便學生基于色彩的角度真正地走進美術的繽紛世界。
一、通過開展色彩游戲強化學生的識別能力
游戲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享受自由、靈動的學習環(huán)境。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也要利用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玩樂之中增強對色彩的辨別能力,緩解緊張的學習情緒。但是,在實際開展色彩游戲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調整游戲方式,使得游戲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和色彩教學的內容,避免超出學生的認知范疇。
例如,高中美術教材中“繪畫的色彩”一課,包含色彩的原理、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心理等內容,結合上述內容,教師可以設計“認一認、辨一辨”的色彩游戲,引導學生在玩樂的同時提高對色彩的辨別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講述三原色,即紅色、黃色、藍色,并為學生介紹混合三原色形成的間色。接著,教師為學生講述游戲的規(guī)則,并使用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顏色。學生通過圖片辨別這些顏色是由哪些顏色混合組成的,全部辨別正確的學生獲得游戲的勝利。之后,教師按照以上規(guī)則為學生展示一些顏色,如在多媒體中展示“紫色”,學生開始進行搶答,搶到答題權且回答“紫色由紅色和藍色混合得到”的學生獲得一輪游戲的勝利。
引入游戲活動,能夠有效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以相對輕松、愉悅的方式辨別顏色,以便學生在玩樂的同時能夠鍛煉色彩識別能力。
二、通過導入生活元素強化學生的色彩認知
藝術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美術世界中的色彩也來源于生活。因此,在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色彩進行感知時,教師不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應當主動從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從自然界中了解、認識色彩。同時,生活元素的導入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色彩感知習慣,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地分析生活物品的色彩元素,更好地挖掘生活中的美術元素,從生活的角度領略色彩的奇妙。
例如,在教學高中美術教材中“賞心悅目美化生活——裝飾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主動地引入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場景,從而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效果。在課堂的開始,教師首先讓學生意識到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對裝飾畫的色彩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裝飾畫上的色彩所帶有的藝術價值。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家庭需求,借鑒藝術大師的作品,創(chuàng)作一幅具有和諧統(tǒng)一色彩的裝飾畫,以便將畫作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裝飾畫中色彩的魅力。
可見,教師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感知色彩,并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色彩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色彩感知習慣,提高學生對色彩的學習效果。
三、通過展示美術作品強化學生的色彩感知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提出后,在現(xiàn)階段的美術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簡單地滲透美術知識,而是在傳授美術知識的同時,包含對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掌握審美鑒賞的技巧。而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情感進行分析,也是審美鑒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美術教師應當借由審美鑒賞教學,從美術作品教學中為學生滲透色彩知識,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進行分析,逐步提高學生對色彩知識的認識。
比如,在教學高中美術教材中“新藝術的實驗——西方現(xiàn)代藝術”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色彩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對西方現(xiàn)代藝術作品進行鑒賞。在課堂上,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述色彩的明暗、純度、冷暖等知識,使得學生逐步意識到色彩之間的有效碰撞,對提高繪畫作品藝術鑒賞價值有積極作用。其次,教師為學生展示畢加索《喝苦艾酒的女人》這一作品,并向學生提出“通過欣賞,你在圖畫中看到了哪幾種色彩呢?”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基于自身的觀察和賞析,說出“紅色”“藍色”等答案。再次,教師圍繞作品中的顏色,為學生設計“這些色彩的組合,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體驗效果呢?”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作品色彩的過程中,細細剖析自己的情緒,感受到作品中的無望、寂寞等情感。最后,教師為學生設計“為什么你會產(chǎn)生這些情感呢?”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感性的情感體驗回歸到理性的美術知識上,進一步體會色彩在傳遞情緒上的作用和功能。
不難看出,教師為學生介紹色彩知識,引導學生從色彩的視角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并探究色彩在傳遞情感上的價值,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素養(yǎng)。
四、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強化色彩應用
教師為學生講解美術知識,不僅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審美鑒賞,還包含讓學生基于自身對美術知識的積累,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同時,從現(xiàn)代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可以看到,教師為學生講解的知識,并不能真正地讓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學生只有對美術知識進行內化,并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后,才可以真正完成對這些知識的建構。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對色彩知識的認識,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掌握色彩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以便學生在應用中完成內化。
例如,在教學高中美術教材中“卡通形象設計”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帶領學生對一些卡通形象進行欣賞分析,并為學生介紹卡通形象的基本設計方式和表現(xiàn)方法。之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設計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色彩的有效搭配等方面入手,設計和畫出帶有個人特色、色彩和諧統(tǒng)一的卡通形象作品。在卡通形象設計制作完畢后,教師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引導每個學生展現(xiàn)自己設計和制作的卡通形象作品,并為他人介紹自己在色彩搭配方面的想法及自己的靈感來源等,使其他學生也可以了解每個卡通形象背后的創(chuàng)作思緒。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之間進行互評,使學生可以從同伴的點評中認識到自己在色彩搭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能結合同伴的作品和同伴的見解,協(xié)調卡通形象上的色彩,讓自己設計制作的作品色彩更加和諧。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畫出的卡通形象進行點評,讓學生從教師的專業(yè)視角出發(fā),對自己設計和制作的卡通形象進行優(yōu)化。
可以看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并引導學生進行作品的展示,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上色彩搭配知識的認識,促使學生在反思和改進中進一步提高色彩的應用能力。
總之,在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做好對學生的色彩教學,需要提高學生的色彩識別能力,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受色彩知識,以便學生可以有效地應用色彩,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穎的美術作品。所以,在未來的美術課堂上,教師也應當繼續(xù)探究多樣化的色彩教學形式,在不斷創(chuàng)新色彩教學形式中,讓學生從多方面入手,對色彩進行感知,從而強化學生對色彩知識的認知。
參考文獻
[1]孟長征.基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美術欣賞課探究[J].華夏教師,2019(28):12.
[2]王菲.發(fā)現(xiàn)美,記住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0):148-149.
[3]闞茜.淺談高中美術教育高效課堂的建立[J].亞太教育,2016(24):55.
[作者簡介]高麗(1975—? ? ),女,山東淄博人,臨淄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美術教學。
333550033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