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的構建
——以同濟大學為例

2022-03-15 06:16:06矯雨航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講師高校學生黨史

葛 暢,矯雨航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92)

理論宣講是傳播黨的先進理論、推動科學理論走進群眾的重要途徑,是統(tǒng)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舉措。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是當代大學生向人民群眾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途徑,[1]是學生結合專業(yè)特點和社會需求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的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是高校建設“大思政課”的重要實踐。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意見》,指出黨史學習教育既要精準有效覆蓋,又要生動鮮活開展,使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也強調,要鞏固拓展教育系統(tǒng)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建立常態(tài)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深入推進黨的歷史和創(chuàng)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2]高校推進“大思政課”和常態(tài)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活動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的現實審視

近年來,隨著理論學習需求的不斷提升,學生理論宣講活動在全國各高校廣泛開展,成為高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組織在校內外開展理論宣講,不僅向大眾傳遞理論知識,也為青年學生深入學思踐悟新時代理論提供良好平臺。由此,學生理論宣講組織的建設受到廣泛關注,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不斷深化。現有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高校理論宣講活動開展現狀及理論宣講社團建設情況,如熊鈺等(2018)、高正禮(2017)、黃沐雨等(2018)、管天玉(2021)、董瑩瑩(2017)等以特定地區(qū)、特定高校為案例開展定性定量研究,對高校理論宣講活動的成員參與、組織架構、外部支持、內容建設等內容進行分析;張琪等(2020)、李玲等(2021)、劉炳全等(2019)、李濟沅(2020)、楊宏偉等(2019)則從較為宏觀視角對高校理論宣講活動育人功能的現實表現與內在邏輯進行整體性考察,對當前高校理論宣講活動面臨的現實挑戰(zhàn)進行重點分析,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法。

從具體實踐情況來看,當前學生理論宣講組織發(fā)展迅速,宣講活動廣泛開展。經調研統(tǒng)計,同濟大學現有學生宣講團隊15支,其中,校黨委學研工部、校團委、校史館等單位指導4支,專業(yè)學院指導11支,宣講內容包括理論宣講領學、學科文化宣講、科普宣傳互動、展館志愿講解等。從成立年限、團隊規(guī)模、宣講頻率等方面來看,團隊之間存在較大差異:7支團隊成立不滿2年,占47%;6支團隊人數不足15人,占40%;僅2支團隊人數超過50人,占13%;3支團隊開展宣講活動逾500場,占20%;8支團隊開展理論宣講活動不足100場,占53%;尤其是近兩年新成立的7支團隊中,僅3支實現常態(tài)化宣講,4支團隊僅在寒暑假或圍繞重大活動開展階段性宣講。由此可見,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實踐機制仍需完善,工作實效有待進一步增強。通過對既有研究的梳理,結合高校理論宣講實踐經驗,當前高校理論宣講工作仍面臨如下現實挑戰(zhàn)和困境。

(一)內容邏輯系統(tǒng)性有待提高

內容邏輯系統(tǒng)性不足是指當前高校理論宣講時長及深度有限、內容形式較為單一、敘事邏輯較為單薄、理論思維不夠全面等問題。受限于青年學生講師自身理論素養(yǎng)和內容把握能力,難以支撐時間較長的理論宣講,當前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實踐常常以“微宣講”的形式展開,這是青年學生講師的供給能力與宣講受眾效果預期二者的平衡。區(qū)別于專家學者時長較長的專題報告,“微宣講”通常時長較短,課程內容一般為1小時以內,有時甚至只有10-20分鐘;同時,“微宣講”的內容較為固定,常聚焦于特定主題、特定內容而缺少發(fā)散與深化,這就造成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活動面臨內容邏輯碎片化的問題,主要體現以下兩方面。一是敘事邏輯較為單薄?!拔⑿v”在實踐中具有課件開發(fā)門檻較低、課程推廣較容易、時間安排較靈活等優(yōu)勢,在宣講工作具體開展和課務協(xié)調安排中有其合理性;但在客觀上,這也造成課程內容設計“重故事而輕理論”“重個案而輕邏輯”的傾向,特別是在當前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新媒體等新興媒介技術的催化下,信息本身的碎片化傳播與之產生合力,使得青年學生講師容易產生惰性;課程呈現多以碎片化搜索、跳躍式閱讀進行,止步于對個案本身進行分析、停留于碎片化的故事與案例的串聯,忽略了對于個案所代表的深層理論邏輯的進一步思考,理論宣講的內容易流于表面,缺乏邏輯的連貫性。二是理論思維較為陳舊。當前以“微宣講”為特點的學生理論宣講形式難以對系列個案所代表的理論現實進行深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完整性與系統(tǒng)性,也容易落于俗套,造成理論宣講口號性、標語性的宣傳話語特點,難以達成以理服人的宣講效果,無法實現育人效果的不斷深入,影響理論宣講的深入性和有效性,不利于青年學生講師理論水平的提升。

(二)人員組織統(tǒng)籌性有待增強

人員組織統(tǒng)籌性不足是指當前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存在學生整體對理論宣講的認同度亟待提高、學生宣講員自主性與內生動力不足、理論宣講類社團協(xié)同性欠佳等問題。近年來,理論宣講育人功能的不斷凸顯,推進了學生理論宣講組織的蓬勃發(fā)展,同一高校常有多個理論宣講組織,但新成立團隊較多、規(guī)模差異較大,這就造成兩方面問題。一是理論宣講主體認知程度不一。理論宣講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政治性,近年來隨著高校思政工作逐漸深入,青年學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不斷提高,但部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心理和對理論學習的漠視情況仍然存在,影響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活動的全員性;青年學生講師所屬宣講組織不同,學歷層次、學科背景、知識結構不同,理論基礎不一,青年學生講師培訓體系不健全,部分青年學生講師尚未真正實現理論思維內化和情感心理認同,無法激發(fā)提升個人理論素養(yǎng)與知識儲備的內在動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影響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活動的工作基礎。二是理論宣講組織體系缺乏統(tǒng)籌。當前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活動的育人功能不斷凸顯,進一步推進了學生理論宣講組織的快速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多方主體參與了學生理論宣講組織的建設,高校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團委、校史館、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通常牽頭建設校級理論宣講組織。但由于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指導單位交流協(xié)作不足,存在宣講內容缺乏特色、宣講人員及課件無法共享、宣講目標群體聚焦模糊等情況,難以形成全校整體性的理論宣講體系,削弱了“大思政課”的全過程育人效果,不利于高校理論宣講質量水平提升。

(三)資源渠道整合性有待優(yōu)化

資源渠道整合性不足是指當前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存在課堂內外渠道銜接不夠、學校內外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高校理論宣講組織既是學習型組織,也是實踐型組織,需要培訓師資、實踐路徑等多種資源渠道,但在當前理論宣講組織指導單位多元化的背景下,資源渠道分散化的問題難以解決,這在供給與需求兩端均有體現。一是供給側缺乏系統(tǒng)性支持。學生理論宣講作為高校開展實踐育人的載體之一,主要以第二課堂形式開展,起到以講促學、交流進步的積極作用,但由于不同理論宣講組織的指導單位之間缺乏協(xié)同,各宣講團隊之間交流有限,青年學生講師培訓內容和形式單一,無法充分發(fā)揮各指導單位的優(yōu)勢資源,尤其是缺乏與第一課堂及專業(yè)教師的有機聯動,學生理論宣講工作獲取高水平講師的專業(yè)支持不夠,難以形成專業(yè)有效的常態(tài)化理論指導與宣講培訓機制,易出現“短期積極開展、長期后勁不足”的情況,導致學生理論宣講活動處于課程研發(fā)支持力度薄弱、講師培養(yǎng)成長后勁不足的不利處境。二是需求側缺乏穩(wěn)定性通路。作為各大高校思政工作的創(chuàng)新舉措,多部門牽頭建立的理論宣講組織往往圍繞各自工作要點分別打造課程、拓展資源,但客觀上存在資源聚合困難的情況,難以高效匹配校內外理論宣講需求與課程講師供給;高校學生理論宣講活動存在單一理論宣講組織內部由于無法協(xié)調滿足預約課程需求,而其他理論宣講組織的青年學生講師又無課可上的雙重窘境;理論宣講組織間難以實現預約需求、課程包、講師庫等各類實踐路徑渠道共享,通路打通難度較大,不利于資源統(tǒng)籌和優(yōu)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活動開展的效率。

二、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的優(yōu)化原則

基于上述現狀分析,優(yōu)化高校學生理論宣講需要在理論宣講內容、人員、渠道等多方面共同發(fā)力,理順理論宣講工作的整體邏輯,優(yōu)化完善理論宣講工作的組織架構,系統(tǒng)整合相關資源渠道,從而促進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一)提高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內容邏輯系統(tǒng)性

黨史學習教育的廣泛開展為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的內容優(yōu)化提供了良好契機。中共黨史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營養(yǎng)和精神瑰寶,是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的重要內容,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史學習教育要“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3]進一步為高校理論宣講明確了系統(tǒng)性內容供給邏輯。一是確立理論宣講的基本價值引領。即明確黨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主流本質”是對于百年黨史的科學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4]從而明確理論宣講的政治性,引導學生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牢固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話語權與領導權。二是明確理論宣講的核心內容。即講述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將之置于百年黨史的宏大背景之中進行全面的、歷史的、辯證的講述,從而引導青年學生充分調動感性力量,加深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體會,進一步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三是確定理論宣講的科學方法。開展理論宣講必然要求對于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史進行全面學習與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在學講黨史的過程中切實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方法,對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進行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

(二)增強高校學生理論宣講人員組織統(tǒng)籌性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指出,要實施“大思政課”建設方案,統(tǒng)籌推進本碩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支持建設一批思政課一體化基地。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組織作為高?!按笏颊n”的內容供給之一,要針對不同服務對象,發(fā)揮各宣講組織的優(yōu)勢,有統(tǒng)籌、有計劃地進行宣講人員的組織協(xié)同,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宣講工作的貢獻度。一是聚焦宣講對象需求,增強課程針對性。學生理論宣講組織在校內外開展主題理論宣講,宣講對象包括學生、居民、職場人士等年齡層次、知識積累、職業(yè)背景、社會閱歷各不相同的宣講對象,這些宣講對象對于宣講內容和形式的需求各異,這就要求各宣講組織協(xié)同聯動,打破組織壁壘,組建課程研發(fā)團隊,針對不同群體進行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和打磨,充分發(fā)揮各組織的人才優(yōu)勢,提高工作成效。二是發(fā)揮宣講主體特色,提高隊伍專業(yè)性。理論宣講蘊含著廣闊的探索空間,學生理論宣講組織要充分發(fā)揮各組織和青年學生講師的特點,結合指導單位和學生講師的理論優(yōu)勢、專業(yè)特長等,找準切入點進行深入研究。如,由黨委宣傳部、校史館、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指導單位牽頭,聯合各類學生理論宣講組織開展集體備課,聯動優(yōu)勢資源,形成工作合力,邀請資深講師開展理論知識和宣講技能培訓,提高各宣講組織和青年學生講師的理論水平和宣講能力,持續(xù)激發(fā)宣講主體內在動力;學生工作部、團委等相關指導單位牽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隊建設,建立學生理論宣講組織聯席會議制度等常態(tài)化交流機制,提高青年學生講師群體對于理論宣講組織的組織認同和對自身的身份認同;專業(yè)學院、附屬單位等學科特色宣講團輪流開展課程試講分享會,增進各學生宣講組織交流分享,促進宣講組織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深入挖掘各宣講組織的特色,打造各宣講組織和青年學生講師的專長,形成不同宣講主體的差異化優(yōu)勢。

(三)加強高校學生理論宣講資源渠道整合性

新時代尤其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大中小學校、企事業(yè)單位、街道社區(qū)、紀念場館等社會各界對理論學習的需求日益增加,理論宣講供需資源的整合成為高校理論宣講隊伍全面鍛煉發(fā)展和宣講組織服務效能優(yōu)化的必然選擇。一是對內聯動一、二課堂資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作為高校開展理論學習教育的主渠道,課內理論學習、專業(yè)教師指導、課堂學習成果展示等教學過程是學生開展理論宣講的必要知識積累和實踐基礎;另一方面,學生理論宣講走進思政課堂、探索作為課程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與輔助渠道的有效聯動,從供給側推進“大思政課”建設。二是對外協(xié)同多方實踐渠道。大中小學校、企事業(yè)單位、街道社區(qū)、紀念場館等各類實踐平臺,為高校理論宣講提供了良好載體,在積極開拓實踐路徑的同時,高校理論宣講組織應當充分重視資源共享與整合,為青年學生講師全面鍛煉提升宣講能力提供更多機遇,為宣講對象提供更加符合實際需求的宣講課程,打造更有影響力的服務實踐品牌,提高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的影響力。

三、高校學生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的構建路徑

構建高校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意指由多樣化的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組織共同組建學習實踐團體,通過共同開展理論學習研討與理論宣講實踐,共享信息與知識,在學思踐悟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凝聚群體認同,實現理論性與實踐性、集體性與自主性的有機統(tǒng)一,提高大學生理論宣講的代入感、參與感和獲得感。

(一)打造多元化課程體系,構建內容供給協(xié)同體系

多元課程體系是高校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構建的重要依托,高校各理論宣講組織要共同打造理論宣講“課程包”,合力提供高質量課程內容。一是深入挖掘黨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讓青年首先在鮮活的黨史故事中扎根深入學習,再結合個人經歷深化理解,最終通過宣講教學的形式予以傳播,起到思想引領作用。二是講活身邊資源。聚焦“身邊人、身邊事”,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拉近宣講人與聽眾的距離。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將光榮黨史與校史、學科史相結合,打破時間與空間障礙,以青年視角講清過去與未來,講好先輩和“我們”。如同濟大學時代聲音傳播社以同濟人參與南浦大橋建設的歷史開發(fā)“四史在校園”系列微團課——“南浦大橋:中國橋梁自主建設的開端”,講述橋梁工程學科史,展現同濟人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精神傳承;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微宣講團從校史出發(fā),講述“西遷人”的奮斗精神,鼓勵青年為西部發(fā)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三是搭配應用場景。提供小規(guī)模、互動式、接地氣的理論宣講服務,開展送課進支部、進社區(qū)、進學校、進場館、進網絡等“送課上門”活動,提高黨史教育的實效性。如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在上海市《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講解陳望道老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追尋真理的故事。廈門大學、東南大學等全國各大高校采用“云團課”形式為戰(zhàn)“疫”助力,課程內容飽含溫情,宣講對象自發(fā)通過發(fā)送彈幕為醫(yī)護人員和志愿者點贊、送祝福,充分展現眾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二)組建一體化講師隊伍,構建素質提升協(xié)同體系

優(yōu)質講師隊伍是高校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構建的重要基礎,高校要充分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培養(yǎng)理論宣講“領學人”,帶領全體青年學生講師隊伍提升綜合素質。一是協(xié)同整合資源。統(tǒng)籌校院兩級各類學生理論宣講組織,化各自“單槍匹馬”為全體“并肩作戰(zhàn)”,以學生理論宣講為切入點,集全校優(yōu)勢資源打造一支全學科覆蓋的青年學生講師隊伍。如,南開大學成才報國青年宣講團包括了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員領學團以及“學生永懷精神宣講團”等多個基層特色學生宣講團隊。二是抓好關鍵少數。從黨支部、團支部、志愿服務團隊、實踐團隊、學生社團、學生會組織等學生組織和獲評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的青年榜樣中,集中遴選優(yōu)質青年學生講師,有效保障課程供給數量和質量。面向不同受眾群體,緊密結合其所處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和需求特點,分層分類籌備特色宣講活動,一改一刀切的形式,安排最契合宣講對象需求的青年學生講師,精準策劃、精準投放、精準服務,充分引起共鳴,滿足個性化要求。三是開展專業(yè)培訓。提高青年學生講師理論水平和授課能力,邀請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指導培訓,前往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參訪,開展集中備課、試講、交流研討、考核評優(yōu)等,助力青年學生講師夯實理論基礎、豐富實踐閱歷。如上海理工大學“百人講百年”大學生黨史宣講團,特聘了專家學者作為指導教師,開發(fā)黨史宣講主題微課,建立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資源庫,既為青年學生講師提供多維鍛煉平臺和多元展示空間,又為聽眾提供黨史學習資源和途徑,使得講、學雙方共同進步。

(三)引入長效化工作機制,構建實踐服務協(xié)同體系

長效工作機制是打造高校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拓展實踐平臺,共享理論宣講“源文件”,積極投身社會服務。一是注重長期培養(yǎng)。青年學生講師隊伍要將重大節(jié)點學習研討和常態(tài)化備課交流相結合,開展相關主題沙龍和講師輪訓等培訓,為青年學生講師拓寬交流路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在與志同道合的校內外青年學生講師互學互鑒中,提高青年學生講師對理論宣講工作的認識,堅定長期從事理論宣講工作的決心,提高青年學生講師的身份認同。二是共建宣講聯盟。將高校青年理論宣講融入大中小一體化教育中,探索建立長效聯動機制,形成大中小理論宣講合力,從各個年齡層的不同視角出發(fā),共同講好黨史故事、中國故事、學校故事、青少年故事,進一步擴大宣講范圍,有效提高育人成效。如同濟大學成立“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同濟大學時代聲音宣講聯盟”,協(xié)同同濟大學基礎教育集團共建“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志愿服務實踐基地”,為大中小學生講師搭建廣闊的常態(tài)化鍛煉平臺,為社會提供內容形式更為豐富的黨史宣講志愿服務。三是共享實踐平臺。利用高校資源聚集優(yōu)勢,拓展課堂至學校周邊的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中小學、園區(qū)等,讓廣大青年學生講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斷打磨課程、積累經驗,同時擴大宣講服務的輻射范圍,提高社會貢獻度,形成全員參與、全員學習、全員進步的社會氛圍。如同濟青年志愿宣講團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整合社區(qū)、高校、科研機構等區(qū)域內各領域青年講師,共同講好黨史故事、弘揚建黨精神。

作為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學生理論宣講以思想育人筑牢意識根基、以組織育人鍛造標桿品格、以實踐育人踐行知行合一、以文化育人涵養(yǎng)家國情懷。[5]把握高?!按笏颊n”建設和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開展的重要機遇,構建高校理論宣講協(xié)同體系,將有助于破解高校理論宣講的現實困境,切實發(fā)揮高校學生理論宣講的育人功能,為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發(fā)揮更大作用。

猜你喜歡
講師高校學生黨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金牌講師在哪里
趣味(語文)(2021年4期)2021-08-05 07:52:10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fā)揮探索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海峽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堅持圖像的科學 深入解讀ISF講師Joel Silver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數學小講師
小學生導刊(2018年1期)2018-03-15 08:02:42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學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茶陵县| 滦南县| 上蔡县| 乃东县| 凤山县| 五常市| 和平县| 双鸭山市| 井陉县| 乃东县| 涿鹿县| 登封市| 竹北市| 湖口县| 攀枝花市| 富川| 涿鹿县| 安新县| 怀安县| 大兴区| 奇台县| 富川| 渝中区| 甘洛县| 大冶市| 漳州市| 历史| 深圳市| 穆棱市| 广南县| 铁力市| 宣汉县| 栾城县| 东明县| 临桂县| 吕梁市| 桓台县| 称多县| 杂多县| 读书|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