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晶晶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上海 201209)
課程思政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亦是一種教學方法,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戰(zhàn)略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在數(shù)字媒體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極其豐富的信息時代,催生了“微思政”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并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如何將這些創(chuàng)新模式融入日語教學,尤其是以《日語閱讀》為主的泛讀類課程中,使兩者同向同行,發(fā)揮最大的協(xié)同作用,是值得每位日語專業(yè)教師深思的問題。
一般而言,“微思政”指的是教育者借助微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按照一定的社會或個體需求,以短小精悍的方式、獨立完整的內容、細致入微的形式,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實施影響,使其自主接受和踐行相應的思想政治觀念、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活動[1]。其中,微媒體主要指以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為代表的媒體,包括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抖音、APP客戶端等。它具有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元化的表達形式進行信息交流與文化傳播的特征,信息內容傳輸快、信息量大,具有超強的震撼力和沖擊力。一言以蔽之,微思政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下,依托微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展開思政教學工作的模式。從上述對微思政的闡釋中可以看出,微思政關鍵在于“微”,在內容形式上具有微言大義、短小精悍的特點,在輸出方式上具有碎片化、即時性、靈活性的特點,在效果反饋上具有漸顯性、長期性的特點。
《日語閱讀》屬于泛讀類課程,是日語專業(yè)必修課,其任務主要是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加快日語文章的閱讀速度,擴大知識面和豐富日語語感等。關鍵在于能理解日語文章內容并概括論點,準確回答針對文章提出的各種問題,用正確觀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涵,讓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涉及的教學內容可包括記敘文、說明文、隨筆、小說、童話等,包羅政治、經(jīng)濟、文學、歷史、思想等多個領域。由此可以看出,《日語閱讀》課程涵蓋的文章類型雜、涉及面廣,特點在于“泛”。
外語類專業(yè)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基因和價值范式,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fā)揮著重要的語言輸入和輸出作用,在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等環(huán)節(jié)中扮演關鍵角色?!度照Z閱讀》在幫助日語專業(yè)學生接收文字信息的同時,也對中日兩國的深入理解、國際視野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傳統(tǒng)的《日語閱讀》課程教學,以線下課堂講授反映日本社會文化的日語原版教材或素材為主。傳統(tǒng)的思政挖掘手段,常常是教師單方面輸出,缺乏學生參與課堂的契機,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要素的自主性。同時,《日語閱讀》課程中文章的價值取向也是復雜多元的。如何通過多樣化的模式全面地進行價值觀引導也是當今日語教育必須認真思考并迫切踐行的使命和責任。
綜上所述,微思政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大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一種依托微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展開思政教學工作的新興模式。它的特點在于“微”,內容短小精悍,可實現(xiàn)即時性輸出,并且在效果反饋上具有漸顯性、長期性的特點。而《日語閱讀》屬于泛讀類課程,特點在于“泛”。其涵蓋的文章類型非常廣,在幫助日語專業(yè)學生了解中日兩國國情,形成國際視野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外語課程思政改革浪潮中,《日語閱讀》課程也需要進一步細化挖掘思政教育的手段。
在經(jīng)濟、文化多元化的21世紀,在即將迎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我們既要進一步打造中日友好新氣象,適應“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對外語人才的新要求,又必須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立足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正確價值觀,促進建設中國模式的理論學術話語體系。通過上述微思政模式以及《日語閱讀》課程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日語閱讀》課程踐行微思政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日語閱讀》課程作為日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內容涵蓋廣,特點在于“泛”。另一方面,微思政模式利用微媒體技術傳輸信息,在輸出方式上具有碎片化、即時性、靈活性的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及時傳遞蘊含豐富價值的信息,契合《日語閱讀》課程對信息捕捉的需求。同時,微思政模式在內容形式上具有微言大義、短小精悍的特點,有利于從一個小問題或小故事切入,引導學生明白大道理。此外,微思政模式在效果反饋上具有漸顯性、長期性的特點,也與《日語閱讀》課程的設置周期相契合。閱讀是外語學習者積累單詞知識、提升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微思政模式的有效引入,可以讓思政工作在廣度、深度、強度上逐步推進,持續(xù)作用,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的思想塑造和道德養(yǎng)成,最終達到高質量的育人效果。
思政需要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需要與《日語閱讀》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自然融合,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蘊含于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閱讀能力提升的過程之中,實現(xiàn)“育人”和“育才”的系統(tǒng)化。在傳統(tǒng)的《日語閱讀》思政教學中,以教師講授思政知識點,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與此相對,微思政模式中信息的多樣化、溝通方式的現(xiàn)代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例如,微視頻等思維可視化工具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外化,構建高效的深度閱讀課堂,幫助學生由外而內地深入理解文章背景知識。并且,學生在深度思索之后進一步對文章進行批判性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意識。此外,微信群功能,互動微平臺的導入,可以突破面對面交流中時間、地點的局限,實現(xiàn)更高效的及時溝通。
綜上所述,微思政模式的“微”特點恰好契合《日語閱讀》課程“泛”的特點,具有相互助益的作用。而微思政模式中多樣化、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和溝通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因此,從微思政模式和《日語閱讀》課程的各自特點,以及改善現(xiàn)行《日語閱讀》課程思政融入單一性問題而言,《日語閱讀》課程和微思政模式的結合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加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并且,在日語教育中,需要直接面對國外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有必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那么,如何將微思政模式具體應用在《日語閱讀》課程之中?我們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費APP,是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終端服務的社交平臺。在中國,微信活躍用戶高達11億人以上??梢岳梦⑿庞脩舻幕钴S度、公眾號的強大傳播能力,發(fā)揮微信公眾號在信息時代的教學優(yōu)勢。其中,可用于《日語閱讀》課程中的公眾號包括“NHK新聞”“人民中國(日文版)”等。NHK和人民中國是中日兩國主流媒體開設的閱讀平臺,關注新聞熱點,題材廣泛、更新迅速、時事性強、用語規(guī)范,是泛讀的極佳材料。在《日語閱讀》課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微信關注上述公眾號,利用消息推送功能,實時關注熱點。例如,閱讀中日兩國針對同一熱點新聞的報道,并概括各自的觀點。通過這種對照式的閱讀,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三觀,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達到育人的功能。
作為在信息化時代中成長起來的“00”后一代,微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思政教育是一種雙邊活動,師生應該互為主客體,良好的教育教學關系也應該體現(xiàn)為教育共同體中的交互性[3]。在《日語閱讀》課程中,也應該促成這種師生互為主客體的新的交往模式,助力教學相長。例如,教師可以按領域設置關鍵詞,并通過網(wǎng)絡資源中的關鍵詞搜索,提取相關內容后進行微處理、微調整,凝練出短小易讀的日語文章發(fā)放給學生。同時,也可以進行任務型教學設計,讓學生成為提煉專題微閱讀的主導者,將自上而下的灌輸式轉變?yōu)闄M向平行式的互動教學。由此,在培養(yǎng)學生搜索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學生對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人文素養(yǎng)等的把握程度。
體驗式閱讀是將“以人為本”理念貫徹落實的具體體現(xiàn),強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產生感受,并通過感受產生聯(lián)想,由此讓學生釋放潛能,在不斷的體現(xiàn)中構建新的知識和能力。在《日語閱讀》課堂中,可以利用微媒體技術,讓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及民族文化,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參考教學內容,從bilibili、youtube等平臺上下載依托3D、VR等技術還原文章情境的微電影,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內容。同時可利用小組研討等團隊合作交流的方式,營造學生交流的微情境。在創(chuàng)設微情境時,需要注重素材的挖掘。其中,需要有超鏈接思維,如通過人物、文化、時事等與文章中的主要育人元素進行超鏈接聚焦,此外還要具有跨學科性,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的視野和能力。[4]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微情境,開展體驗式閱讀,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等。
互聯(lián)網(wǎng)的滲透和微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極大提升了信息傳播速度,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微信、微博等互動性強,線上活動的開展不受時間、場地和形式等的限制,可以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在《日語閱讀》課程的設計上,可以增加線上互動環(huán)節(jié)。通過設置群聊、留言板、小程序等實時了解學生的想法。還可以結合上述專題微閱讀模塊,視情況可以每月開展一次微宣講等系列主題活動,分享閱讀中的感悟等。例如,《日語閱讀》課程中涉及工匠精神的文章,可以以“工匠精神”為主題讓學術發(fā)表如何看待中日工匠精神等。此外,還可以在微信群或互動社區(qū)創(chuàng)建各類讀書會小組、答疑群等,促進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積極互動。
綜上所述,通過活用微信公眾號、利用微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微情境、設置互動微平臺等手段,充分利用微思政模式在內容形式、輸出方式以及效果反饋上的特點,可以實現(xiàn)與《日語閱讀》課程緊密結合。同時,通過微思政模式在《日語閱讀》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可以實現(xiàn)微思政的滲透式輸出、提煉專題微閱讀、開展體驗式閱讀、達成實時有效反饋,由此進一步推動教學互長,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獲得良好的課堂學習效果。
“微思政”模式是信息化時代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守正創(chuàng)新,其特點在于“微”。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內容形式上的微言大義、短小精悍,輸出方式上的碎片化、即時性、靈活性,效果反饋上的漸顯性、長期性。這些特點恰好契合《日語閱讀》課程“泛”的特點,并能改善《日語閱讀》課程思政融入的單一性,因此“微思政”模式的導入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有利于利用挖掘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強師生互動交流,獲得實時有效的教學反饋,并可以以潤物細無聲般的全方位滲透方式展開思政教育,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日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有機統(tǒng)一。在具體的應用對策方面,可以活用微信公眾號,實現(xiàn)微思政的滲透式輸出; 可以利用微媒體技術,提煉專題微閱讀; 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微情境,開展體驗式閱讀; 可以設置互動微平臺,達成實時有效反饋??傊拔⑺颊蹦J浇o日語專業(yè)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日語閱讀》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通過“微思政”模式在《日語閱讀》課程中的廣泛應用,日語專業(yè)教師可以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素養(yǎng),為提高日語人才培養(yǎng)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出更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