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軍
(甘肅省禮縣實驗中學 742200)
探究式教學,又稱“做中學”、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理論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其講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從而明白原理和結論的由來的一種學習方法.探究式教學就是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掌握解題思路,找出學習規(guī)律,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探究式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探索過程中鍛煉學生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基本上是從自己的角度展開教學工作的,學生為輔,教師為主,極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學生學習興趣不再增加,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講究的是解放學生的思維,解放學生的天性,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說有著更多的優(yōu)勢.探究式教學模式講究的是讓教師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本質(zhì),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任何學習都需要興趣的引導,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句名言對于如今的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指導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就非常符合這句話,其講究從興趣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入到自身感興趣的環(huán)境中.
任何一門課程都會有相對應的教材來輔助教學,但是教材它只是一個輔助性的教學工具,教師可以依據(jù)它去擴展內(nèi)容展開教學工作,但是如果課堂上完全依照教材進行教學,就會使得課堂缺乏活力,讓學生感覺到非??菰锓ξ叮m然一些學生已經(jīng)很辛苦,但是僅憑記憶掌握的知識,往往不能很長久的延續(xù)下去,學生也不能靈活運用.比如某些教師在學生講課時,在課堂上講解的鐵和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就會反應生成氯化鐵,但是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之后,學生在下面也只是聽的云里霧里,根本沒有清楚的了解這其中的原理,這就是因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課堂氣氛十分壓抑,十分枯燥,不能去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這種現(xiàn)象.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理論大于實際是比較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它非常忽略實踐的重要性,從傳統(tǒng)的教學中出發(fā),理論大于實踐好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從實際出發(fā),這一個觀念存在著較大缺陷,比如在講授乙醇在銅的作用下被催化氧化成乙醛,將化學方程式直接寫出,學生直接去背誦記憶,很多學生根本沒有理解真正的原理,這類背誦也只是短暫的記憶,長時間就會忘記.因此,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要注重有機化學反應機理的講解和實驗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加深印象.
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之下,教師一定要知道本節(jié)課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什么,問題一旦明確就知道了方向,隨即就可以展開相關的研究進程.在課堂開始之前,首先,教師要為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尋找到核心要點,以中心問題作為教學目的,創(chuàng)設一個實驗環(huán)境,展開教學工作,化學課堂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生的動手實踐非常重要,只有學生自己去動手實踐,才會對理論知識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另外就是在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提出疑問,讓學生去思考問題才會注意到細節(jié),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幫其做出合理的假設,進而去驗證它,衡量客觀的事實,一步一步的推導,嚴格遵循客觀邏輯,在如此嚴謹?shù)慕虒W步驟下,使得學生能夠積極的思考和仔細的論證.
在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讓其有著較好的綜合素養(yǎng),探究式教學就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所對應的自主探究可以說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在探究式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首先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實踐,學生在這一段時間里去搜集資料,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實證研究,比如在學習鹽類水解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相關實驗,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認識不同的鹽溶液有不同的酸堿性,然后再去探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根據(jù)鹽的酸堿度進行分類,然后有一個合理的理論體系,繼而運用平衡移動理論來思考,這樣學生就可以探究為何鹽溶液酸堿度不同這一問題.通過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更加獨立的思考問題,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
合作探究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自主探究是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但是合作探究就是建立在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探究,這其中也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內(nèi)的成員可以是優(yōu)秀的學生和一般的學生進行搭配,小組內(nèi)師生交流,學生交流,這樣的溝通可以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而且通過合作學習,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其有著更好的團隊凝聚力,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素養(yǎng).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也不能過度的去參與,合理的引導,適時的對其進行進行點撥,指引,完成最終的探索過程.
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也需要去做好收尾工作,教師應該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其教學結果進行評價,每個小組都給予相應的評分,把優(yōu)點提出來表揚,對于不足應該提出修改意見,使得下次的實驗能夠更好的展開,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更好的基礎.
興趣是學生最佳的老師,其能夠讓學生有著充足的動力進行學習.高中化學是一門非常關鍵的課程,許多教學內(nèi)容都離不開化學實驗,所以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對實驗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與方法,鼓勵支持學生加入到實驗活動中,而不僅僅是讓學生認真的觀察和思考,而是要讓他們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學生有深刻的了解和感悟,才可以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利于他們后續(xù)階段的復習與鞏固.即使是較為簡單的化學知識,也應該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讓學生多看多體會,真正實現(xiàn)夯實基礎的終極目標.比如,F(xiàn)e3O4是一種黑色晶體、FeO是黑色的粉末、Fe2O3是紅棕色的粉末等,此類物質(zhì)的顏色只有讓學生用自己的雙眼認真觀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此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加深他們的記憶,進而增強授課效果和授課質(zhì)量,這才是如今老師應該達成的目標,只有引導學生加入到實驗活動中,才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實驗的魅力與學習化學的樂趣.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可以用作為啟動探究的出發(fā)點和主要線索.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問題,那么學生的探究就沒有方向.眾所周知,高中化學知識是比較復雜的,知識結構復雜,涉及到很多領域,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所以,如果缺少明確問題的指引,學生就會迷失在化學知識的海洋里,感到困惑迷茫,根本無法產(chǎn)生對于探究的興趣.而為了使得問題在明確之后能夠符合高中生的能力特點和教學目標,教師應該仔細研究教學內(nèi)容,平時注意對學生的了解.
例如,在學習“金屬材料”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趣味性的問題:大家知道鏡子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嗎?部分知識面比較廣的學生會回答銀.然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銀這種金屬在古時候價值如何嗎?這就涉及到了學生的知識盲區(qū),隨后教師說明銀曾經(jīng)非常昂貴,用銀做鏡子還曾經(jīng)是很多國家的保密技術.想要知道為什么,就需要去認真了解有關金屬材料的化學知識.最后教師其實仍然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有關各種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及可能的化學反應.由此通過一連串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習.
高中化學的各個知識點都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要求掌握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有許多知識比較抽象不好理解,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教師可以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將重難點知識單獨羅列出來,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進而深化他們的理解和感悟.如此,就更應該轉(zhuǎn)換老舊的思想觀念,對授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加入到實驗活動中,掌握越來越多的技巧和技能,進而可以更加積極的完成探究.比如,在講解“氧化反應”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嘗試著進行自學,在他們對本堂課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的前提下,和老師互換角色,讓他們充當起講述者,為其余學生講解各個重難點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加深他們的記憶,讓他們對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確實有著一舉多得的作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加入到實驗活動中,讓他們自己動手完成實驗,進而可以尋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此一來,學生借助實驗就能夠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達成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發(fā)的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探究,才能夠提高他們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究習慣,真正為他們后續(xù)階段的發(fā)展鋪墊牢固的基礎,激發(fā)他們隱藏的潛能.
高中化學在整體的課程體系中也占領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點,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也提高了合作能力,加深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