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政
(蘇州大學 王健法學院,江蘇 蘇州215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國家賠償法》)于1995年1月開始實施。我國的《國家賠償法》及其研究,可謂是“形式理性大于實質(zhì)理性”。此文主要反思《國家賠償法》的制定、修改及學術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來《國家賠償法》修改和研究的方法。
各國國家賠償理論上的不夠成熟必然導致立法的不成熟,進而給各國賠償制度帶來某些混亂。①國家賠償法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學者們的論文、著作已有提及,不再重復。筆者碩士論文及《刑事賠償之精神損害賠償?shù)男路绞健穂1]亦有相關的分析。大體問題包括:用語不適合,如撫慰金不恰當,應該為賠償金;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現(xiàn)代立法的高潮時期,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頒布。1995年《國家賠償法》的制定在1889年《行政訴訟法》制定之后,也在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頒布之后,《國家賠償法》的制定受民法通則影響,②也受《行政訴訟法》影響。國家賠償研究繞不開民法,國家賠償研究對民法、侵權法及其哲學的借鑒幾乎是必然的。但理論借鑒來自民法,不代表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仿?!秶屹r償法》試擬稿是由行政立法研究組起草的?!秶屹r償法》面臨許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問題的根源在于立法初始存在不足,之后的修改亦沒有能夠解決諸多問題。
不少文章重復關于歸責原則、賠償金少的論述。不少教材、文章多用一章或節(jié)討論歸責問題,目前,繼續(xù)進行類似歸責方式傳統(tǒng)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過時、多余。歸責問題研究是侵權法典型的話題,對歸責原則研究的熱衷,只是簡單的民法到國家賠償法的“法原理的移植”。國家賠償就應該講究“無過錯原則”,即以“結果”論責任,以體現(xiàn)國家賠償?shù)闹鲃有?。國家賠償研究,需要更多的新議題、創(chuàng)新,它有許多待開發(fā)的部分。缺乏與冤案防范、人權保護、人格尊嚴彌補的關聯(lián)研究。
相比人工智能法學等議題的研究,國家賠償研究相對冷得許多,這是有些荒誕的法學學術現(xiàn)象。雖然現(xiàn)在研究國家賠償?shù)慕滩摹⑽恼碌囊嗖簧?,但真正核心的高質(zhì)量文章不多。刑訴法學者、冤案防范研究學者不關注冤案賠償問題,是非常離奇的。相對于行政法學者對行政賠償、甚至是刑事賠償?shù)难芯?,刑訴法學者是嚴重失職的。憲法基本權利研究的學者、人權法學者對刑事冤案人權侵害及其救濟的關注與研究,也是較為缺乏的。憲法學者中,上官丕亮教授出過述評國家賠償研究的書,劉嗣元教授則有基本國家賠償法專著、編著。其他憲法學者,較少關注國家賠償。研究基本權利的學者同樣如此。憲法學研究者多沒有涉及國家賠償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鍇教授研究范圍較廣,包括了行政法,他有寫國家賠償法的兩篇文章。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憲法學人研究到國家賠償。行政法學者多數(shù)有研究國家賠償?shù)淖杂X,并出版了許多的國家賠償法教程、教材、著作等。如薛剛凌、馬懷德、胡錦光、余凌云、沈巋等。③研究國家賠償法的行政法學者,還有浙江大學的朱新力教授(現(xiàn)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蔣成旭、杜儀方。國家賠償?shù)难芯咳藛T,主力軍之一是法院系統(tǒng)的法官,尤其最高人民法院賠償辦和部分省高級人民法院賠償辦的人員?!秶屹r償辦案指南》是系列的書、成果。研究國家賠償法必然要關注幾位最高院法官的文章、發(fā)言,是重要參考材料。陶凱元、江必新、劉合華、何君、劉志遠、楊臨萍[2]、胡仕浩、黃杰等④。地方高級人民法院賠償辦人員也值得關注:如江勇。浙江高級人民法院是研究冤案賠償比較突出的地方高級人民法院,還專門有課題組做刑事冤案精神損害賠償?shù)恼n題,并出版相關著作。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國家賠償研究亦比較突出。
我國高校開“國家賠償法”課程的不多,⑤也沒有設置國家賠償這個專業(yè)研究方向,這不一定說明國家賠償研究領域小,更多的是體現(xiàn)學界對國家賠償重視不夠。人權研究院、人權專業(yè)方向的學生,沒有關注國家賠償,沒有相應課程作為專業(yè)必修課,則是極為荒唐的事情。如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沒有國家賠償?shù)恼n程,甚至沒有相關的教師關注國家賠償。反而是行政法方向的,可能設置了國家賠償?shù)恼n程(由于其國家賠償立法參與傳統(tǒng),抑或國家賠償總是習慣性與行政法掛鉤)。這亦不甚應該。國內(nèi)設置國家賠償課程的法學院極少。另一方面,有一種說法:“賠償委員會制是立法機關為規(guī)避訴訟制而產(chǎn)生的?!雹拶r償委員會相關規(guī)定亦還未成熟,國家賠償委員會相關規(guī)定不充分,缺乏規(guī)范、嚴格的程序、步驟等的說明。國家賠償不應該限制時效。首先,冤案數(shù)量不多,不會達到那種累訟的境地;另外,設置時效是一種不夠積極的賠償態(tài)度,意圖設置附加條件,增加受害者或其親屬的緊迫義務。甚至可能因此導致該賠償沒有賠償,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立法目的。
國家賠償法經(jīng)過兩次的修改之后,許多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足夠的改進。但當我們在“瘋狂地”批評國家賠償法的漏洞與不足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追溯國家賠償?shù)牧⒎ǎ瑥膰屹r償法的形成和修改情況開始思考,開始研究。這是國家賠償問題的起源、根源所在。收集資料信息有限、對其他學者的研究了解得有限,筆者更多的是探索國家賠償法立法的經(jīng)過,沒有能夠對兩次修改的經(jīng)過、修改成員等信息進行充分而詳細的鉤沉、分析。
學者們會追溯外國的國家賠償法起源,但對我國國家賠償法的當代立法史(我國國家賠償法起草至今)卻缺少關注、研究。其實我國的國家賠償法的立法史、修改史對于國家賠償法的研究非常重要。學者們扎堆批評國家賠償法的諸多不足,但忘了國家賠償法的立法經(jīng)過。肖峋先生的《八十一歲憶人生》一書的第十四章描述了《國家賠償法》立法經(jīng)過、行政立法組組成的情況。行政法立法小組當時基本沒有刑訴法學者參與。[3]姜明安教授也描述道:“行政訴訟法頒布以后,行政立法研究組緊接著開展了國家賠償法的立法研究和試擬稿的草擬工作。”并腳注:“中國行政立法研究組于1986年成立,由行政法學者、專家及國家立法、行政、司法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共14人組成,專門從事行政法的立法研究和草擬有關行政法律的試擬稿,向國家立法機關提出立法建議。”[4]整個立法組織機構不是很精密、成熟。有比較大的隨意性。國家賠償立法是倉促的,人員不夠齊全。國家賠償法的起草團隊沒有刑訴法學者的加入,體現(xiàn)了國家賠償法起草團隊的先天不足?!懊济亲右话炎ァ笔橇⒎▓F隊組織構成的缺陷。先天不足亦反應在立法團隊對冤案賠償不夠重視,未嚴格區(qū)分刑事冤案賠償與行政賠償。也許行政法、民法與國家賠償?shù)摹瓣P系的親近”有一定的原因:《民法總則》第121條規(guī)定了公務員對公民侵權需要擔負民事責任,而“198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則首次專章規(guī)定了國家行政侵權賠償責任”[5]。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沒有類似的規(guī)定,也缺乏刑事冤案的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但行政立法組同樣沒有吸收憲法學者參與制定國家賠償法,因此,草擬《國家賠償法》的行政立法組的人員構成是不完整的。同時,作為一部重要的法律,14 人的行政法立法組,立法組的人數(shù)亦過少?!秶屹r償法》作為一部跨越多個學科領域的法律,主體由行政法學者構成,實在有違其學科屬性,這些都是國家賠償法立法不足及后續(xù)問題的根源之一?!秶屹r償法》兩次修改的人員構成及修改過程,則需要學者們更多地跟進研究、考證。這應該給我們之后的立法、修法帶來足夠的經(jīng)驗和啟示,成為立法教訓的典型。雖說《國家賠償法》的出臺與研究,行政法學者厥功至偉,正如他們對行政訴訟法出臺的研究推動一樣。某種程度上說,《國家賠償法》是跟隨著行政訴訟法產(chǎn)生的。[6]
《國家賠償法》的起草,受民法影響較大,如“在確定國家承擔責任的方式時,就自然地引進了本來是民法上的‘賠償’等概念和金錢賠償、恢復原狀的賠償手段?!盵7]但國家賠償法起草的成員中,除行政法學者、民法學者之外的學者幾乎沒有,導致國家賠償法的起草的成員構成是先天不足的,遺留下諸多問題。立法的不足,后果與代價相當大,雖不是修改上的“立法者的三個更正詞就可以使所有的文獻稱為廢紙”[8],但頗為相同,立法者的一個不足,就可以造成本無必要的許多文獻(包括著作和發(fā)表的論文等)的必然產(chǎn)生。之后的國家賠償法修改,也沒有能夠大幅度改正立法上的問題。語言精細是立法、學理表達精細化的體現(xiàn),富含意義,《國家賠償法》在這方面則做得不夠。如為人詬病的典型的適用精神損害賠償需要達到“嚴重程度”的規(guī)定,極為籠統(tǒng),無法適用?!秶屹r償法》的修改,應該秉持國家賠償應有的立法、修法精神,主動、精細。整個國家賠償法,程序、形式已經(jīng)被足夠注重,實質(zhì)的關懷與溫暖,還需要加強。
肖峋先生指出:國家賠償屬于公法,屬于國家法?!皣屹r償法與行政法有重合部分,但它不屬于行政法?!盵9]32這點非常重要,指明了國家賠償法的位階、地位。極少人有這樣的認識與聲明,這是肖峋先生的重要見解與呼吁,但被引用、重視、貫徹得不夠。國家賠償法作為一個特殊的法律,相對民法、刑法、民訴法、刑訴法等經(jīng)典部門法,國家賠償法條文不多,但意義同樣重大,對于人權保障、司法文明、司法公正的意義,更是拱頂石的作用,國家賠償是人權保護的最后一道重要關卡。
國家賠償法的模塊結構與研究內(nèi)容,包括國家賠償法的立法史(盡管時間不長)、國家賠償法國內(nèi)外制度歷史淵源、“歸責原則”(此部分的研究已經(jīng)飽和,可以國家賠償以“無過錯責任”為告終)、“賠償方式”(尤其賠禮道歉方式的研究尤其有意義,具體可以參考相關文章)、賠償資金來源與賠償程序(此部分形式程序方面的研究筆者亦認為相對其他國家賠償相關的研究而言無關痛癢)等,即國家賠償法的“本體論”研究。國家賠償法研究,還有突出意義的是其與民法的(淵源)關系,國家賠償法與冤案防范的關系,國家賠償與法治文化、人權保護、司法文明的關系,亦即國家賠償法的交叉學科研究同樣重要。由于國家賠償涉及的領域、學科多,因此多元。國家賠償與人格尊嚴彌補、冤案死者人格尊嚴彌補、冤死者公墓制度、人權保護、矯正正義、侵權法原理與哲學的關系、意義尤其重要。包括人權研究者、刑事訴訟法學者、冤案研究者、人格研究研究者在內(nèi)的研究群體,才是國家賠償研究應有的景象。冤案賠償與憲法關系緊密。冤案賠償關乎政治民主、政治合法性、政治權威,也關乎憲法保障的人權。冤案賠償應當寫入憲法,是孫孝實、李昌麒提出的。[10]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冤案賠償是人權保護的應用分支、落實,寫入憲法與人權入憲相呼應。人權入憲具有重大法治意義,但需要細化加以貫徹,不然會是一個宏觀性條款被束之高閣。憲法用相當?shù)钠f監(jiān)察委,體現(xiàn)著新一代領導人對監(jiān)察委的重視。相比之下,冤案賠償在憲法里比重極小,或者說沒有,說明冤案賠償?shù)牟皇苤匾暋?/p>
國家賠償委員會辦公室是最高人民法院下設的一個獨立機構,這是正常的。地方國家賠償辦公室設立在行政審判庭,比如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國家賠償辦公室與省行政審判庭是同一個機構,一方面沒有獨立成為一個專門的審判庭,體現(xiàn)了國家賠償?shù)摹耙栏叫浴薄A硪环矫?,附著于行政庭,就意味著國家賠償偏行政賠償而忽略司法賠償。體現(xiàn)出對國家賠償認識的不全面,對司法賠償?shù)暮鲆暋=K省賠償委員會辦公室與行政審判庭等平行,是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的獨立機構。青島中級人民法院國家賠償辦公室也是與行政審判庭合署辦公。⑦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內(nèi)設機構中,甚至沒有能夠明顯找到國家賠償辦公室。市級中級人民法院,比如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同樣如此。⑧說明賠償委員會辦公室的機構設置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間接反映我們的國家賠償還不夠規(guī)范,缺乏嚴格、體系的設置,包括其機構設置。這也與我們的《國家賠償法》實施歷史不久,與我們的賠償方式、幅度不夠成熟一致。說明我們的國家賠償研究與實踐,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學者們常常將國家賠償和行政賠償放在一起,如上面所述的體制安排一樣,恰可能體現(xiàn)冤案賠償?shù)膶擂尉车兀罕恢匾暤貌粔?。國家賠償過于寬泛,冤案賠償是最準確的提法,用刑事冤案的司法賠償也是相同,用這類提法的學者不多。[11]就此,當學者研究的是行政賠償?shù)臅r候,應該寫明行政賠償,而不是國家賠償,否則模棱兩可地包括了刑事司法賠償,便是一種混淆,也是一種不清楚的界定,這是學術規(guī)范和義務,這點容易被忽略,原因大致是忽視刑事賠償?shù)拇嬖凇?傊?,建議學者們在寫作、立法或法律解釋中,明確區(qū)分行政國家賠償與刑事國家賠償。國家賠償和行政審判、行政法聯(lián)系在一起,有一定的邏輯合理性:行政法解決官民矛盾,國家賠償亦是解決國家責任與公民被侵權之間的矛盾。問題是還有刑事冤案賠償,這種非財產(chǎn)性的國家侵權,是國家賠償?shù)陌氡诮?,因此不宜總是將行政賠償?shù)韧趪屹r償,甚至一提國家賠償就只想到行政賠償。
浙江高級人民法院賠償辦江勇法官說道:“重新評估國家賠償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司法賠償工作的認識”,呼吁“改革賠償制度,進一步加強國家賠償立法”。[12]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馮軍倡導:“探索將刑事賠償及其他司法賠償部分實行無過錯責任、結果責任的國家賠償事項從《國家賠償法》中分離出來,另行立法”。[13]兩個提法賦予刑事賠償應有的地位,是好的建議。
胡玉鴻教授曾言:“權利是個種類不斷增加、內(nèi)容日趨豐富的體系”[14]221。姚建宗教授對“新興權利”的研究倡導與關注與此可謂不謀而合。[15]權利是個開放的范疇,隨著事物、社會發(fā)展,必然可能不斷增多、擴張。新型權利學說同樣是這個原理。國家賠償范圍也就是國家賠償保護的對象理論上是不斷豐富的。也正因此,冤案受害者人格應該同樣在國家賠償?shù)谋Wo范圍之內(nèi)。救濟途徑包括精神賠償金的增多,以及精神性的賠償方式的豐富,比如筆者提出的冤死者公墓制度、冤案反思紀念館、冤案反思紀念日等。未來國家賠償法的修改方向,必然需要在賠償方式、賠償范圍上,不斷進步。不斷地適時修改,會是國家賠償法應有的情況。這也是法律富有動態(tài)性的體現(xiàn)。國家賠償只有適合、滿足基本權利(包括冤案受害者在蒙冤過程或者被刑訊逼供等過程中受損的人格尊嚴等權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充當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線、更好地預防或減少冤案的發(fā)生。冤案的預防,恰好需要國家賠償?shù)亩鄻邮椒绞?,二者相得益彰。國家賠償?shù)淖坟熎鋵嵰彩瞧鸬皆┌割A防的作用。冤案預防得越好,國家賠償?shù)陌冈匆簿蜏p少,二者息息相關。過去和當下的國家賠償研究,只有包括陶凱元、楊臨萍等在內(nèi)少數(shù)人員有涉及刑事冤案與國家賠償關系的研究,國家賠償與冤案防范,國家賠償方式與冤案賠償方式其實有著許多共同的功能和契合之處。筆者倡議的冤死者公墓制度、冤死者紀念碑、冤案反思紀念館等,就是為了預防冤案,也為了為冤死者而設立的賠償方式,希望它們能夠成為國家賠償?shù)姆绞?,進而為人權人格尊嚴保護、冤案防范、民主法治、司法文明作更多的貢獻。法律、法治應該以人為本,應該注重人的尊嚴,“人的尊嚴是現(xiàn)代法律的倫理總綱”[14]1,棄人的尊嚴而不顧的法治是虛誕的,棄人的尊嚴的損害于不保護、彌補的國家賠償是不充分的。
冤案死者因為刑訊逼供受損的人格尊嚴是一種未被重視的“舊權利”[16],也是未被重視與發(fā)現(xiàn)的“新興權利”。⑨冤死者因被刑訊逼供而受損人格尊嚴的彌補極為重要,這是人格尊嚴理論的應用場域,人格尊嚴是康德留下來的有待繼續(xù)的重要議題。⑩國家賠償法忽視了對人格尊嚴的保護。民法保護的對象也多是一般的人格權: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侵害則進行“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無法概括到刑事冤案的人格尊嚴侵犯。人格尊嚴的彌補[17]是一個巨大、明顯的空白。這也是筆者呼吁、研究的重點、難點所在。國家賠償是人的尊嚴補救、維護的實踐場域?,F(xiàn)有的國家賠償法明確集中刑事賠償范圍,對自由、生命健康等進行了列舉式規(guī)定,但沒有列舉到人格尊嚴的保護,這對于冤案(刑訊逼供“高發(fā)區(qū)”)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不足,立法的不夠精細,權利保護的滯后。
《憲法》第38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眹屹r償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權利保障與救濟的法律,同樣有義務充分尊重人格尊嚴、保護公民人格尊嚴。國家賠償實踐及其立法修改,是需要有更多的權利關懷、人格尊嚴關懷的,體現(xiàn)在其修法理念、賠償方式之中。國家賠償與冤案防范的緊密關系也應該更充分被發(fā)現(xiàn)、關注、研究。類似國家賠償構成要件、歸責原則的研究與規(guī)定,相對于國家賠償受賠人,具有“防御性”。?國家賠償范圍、賠償方式的豐富與擴張,更顯實質(zhì)法治的內(nèi)涵、主動賠償?shù)闹家狻?/p>
國家賠償與死刑廢除的關系、冤死者受損人權尊嚴死后可彌補、《國家賠償法》修改理念與實踐應該有更多的自然法成分注入、每日冤獄賠償金增多[18]、豐富國家賠償法方式等,都是有待進一步加深研究、論證、關注的問題或命題。國家賠償不應該設置起訴時效,一來國家賠償案件不多,二來設置起訴時效體現(xiàn)消極態(tài)度。取消時效設置可以以體現(xiàn)愿意賠償?shù)膽B(tài)度,不會導致訟累的情況?!秶屹r償法》的頒布,是國家機關保護公民個人權利免遭公權力侵,促進自身主動承擔公權力責任的表現(xiàn)。也因此,國家賠償法立法修法應該貫徹這一立法初衷。
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法律的頒布是法治進步的重大成就。國家賠償法各個模塊、范疇的細化、權利保護的細化,則是成就加深加大的繼續(xù)。國家賠償法及其研究,能夠整合更多的法學理論,兼容并蓄,如國家責任(公權力責任、公法責任等)、侵權哲學、權利理論、人格尊嚴保護等,國家賠償基本范疇?的研究,有理由成為法學研究的有意義的學問。的確,我們的法學研究,該走回學科融合、法學專業(yè)方向融合的方向,以更充分地研究、解決問題。國家賠償、《國家賠償法》的研究,不應該局限于上文提到的部分學者、法官,可以有更多的學者、法律人參與。遺憾的是,國家賠償法立法與修改前后,有相關課題招標,但近些年,已極少國家賠償、冤案防范的課題招標等“政策”激勵國家賠償、冤案防范研究。憲法或國家賠償法,有必要規(guī)定“公務員”違背職責后的責任方式。
注釋:
①應松年先生語。參見馬懷德.國家賠償法的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序言。
②這點可以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原副主任肖峋的話來佐證。肖峋是《國家賠償法》制定的主要參與人?!爱敵趿⒎ㄎ匆?guī)定精神賠償,是因為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當時人民的權利意識尚未發(fā)展到像今天那樣強烈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民事爭議也很少有請求精神賠償?shù)模睹穹ㄍ▌t》也無規(guī)定,《國家賠償法》因此未開先河?!弊詈筮@句話,體現(xiàn)我國立法的習慣性模仿、“移植”的問題。這也是國家賠償法的賠償方式與民法類似的原因,以及規(guī)定歸責原則的原因。其實,學者的研究也有類似模仿的特點,如對歸責原則的研究,以及習慣性對權威學者的模仿。另外,肖峋先生的這句話也體現(xiàn)我們立法為民眾意識、社會呼聲所“驅使”的現(xiàn)實。
③國家賠償法的立法與修改,相比于刑訴法學者,行政法學者占多數(shù),如應松年、馬懷德等。研究冤案的學者,或者刑訴法學者的集體失語令人驚訝,這本身可能是個問題。畢竟,冤案賠償?shù)难芯?,相對于行政法學者而言,更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冤案及其賠償?shù)难芯渴切淘V法學研究的拱頂石,正如憲法訴訟之于憲法學研究。憲法學學者不研究憲法訴訟、憲法監(jiān)督便基本是失職、放棄核心義務議題一樣。近些年的刑訴法年會很少以冤案作為主題或者分議題之一,筆者認為也是不應該的。這個問題是我們國家賠償不成熟的一個原因與表現(xiàn)之一。
④法官們的國家賠償研究往往能直擊痛點重點。但研究國家賠償?shù)膶W者、法官,很少有從刑事冤案角度出發(fā)研究國家賠償?shù)?。楊臨萍法官是國家賠償、冤案國家賠償研究的重要人物。因此難能可貴。將刑事冤案與國家賠償掛鉤起來的不多,其實這個連接點意義重大。畢竟只有想著預防(國家賠償?shù)姆绞揭灿蓄A防冤案的功能)、善后,才能更好地不再主動發(fā)生。國家賠償?shù)念A防功能也是陶凱元法官強調(diào)的。
⑤如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蘇州大學法學院等都沒有開設這門課程。
⑥轉引自江必新,梁鳳云.國家賠償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149-1156頁。
⑦青島中級人民法院官方網(wǎng)站,內(nèi)設機構情況:http://qdzy.sdcourt.gov.cn/qdzy/394621/394648/548066/index.html.
⑧法院網(wǎng),組織機構部分。通遼市中級人民法院網(wǎng)址:http://tlz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8/08/id/3455137.shtml.
⑨新興權利,是對權利本位理念的繼承與發(fā)揚。近年來,姚建宗教授推出新興權利的權利范疇,極富有意義。姚建宗、方芳:《新型權利研究的幾個問題》,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筆者關注冤案防范與預防和人的尊嚴,因而注意到了冤案受害者在刑訊逼供或者冤案中受損的人格尊嚴。認為其中受損的人格尊嚴是舊權利,只不過一直被侵犯著但未被發(fā)現(xiàn)、重視而已。因而也有了新的意味、是“新興”的權利。這個權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冤案受害者受損人格尊嚴的彌補是司法救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司法公正、司法文明、權利保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能夠推進冤案防范、預防冤案的發(fā)生、保護人權;另外,該“新興權利“是人格尊嚴研究的重要實踐場域,可以作為人格尊嚴研究的關鍵靶子。具有重大的理論、實踐價值。新興或新興權利,有兩種簡單的類別,一種是之前未有而隨著科技、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也可能正如上文講到的權利一樣:是一直存在著、“埋藏著”,但少為人們所見、未被人們發(fā)現(xiàn)、挖掘出來保護,這樣意義上的新興或新興權利。至于未被發(fā)現(xiàn)的原因,取決于人們的發(fā)現(xiàn)力、關懷、骨子里重視與否、認識的階段。近年來冤案逐漸被重視,平反的冤案越來越多。人格尊嚴同樣被越來越重視。冤案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人格尊嚴的損害早就非常嚴重,并急需被重視、保護、救濟。
⑩我國的公法學者、法學理論學者對人格尊嚴理論逐漸有所關注,如胡玉鴻教授、林來梵教授、上官丕亮教授、侯宇教授、鄭玉雙博士、白斌博士等的作品。人格尊嚴研究,與應用掛鉤、人格尊嚴的研究有現(xiàn)實關照(如冤案刑訊逼供受害者的人格尊嚴保護、彌補)同樣是一個重要方向。
?整個國家賠償法,保守的防御性還是很明顯的。還體現(xiàn)在《國家賠償法》第三章刑事賠償?shù)谝还?jié)賠償范圍的規(guī)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受害人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暗那闆r是列舉式卻沒有”其他有取得賠償?shù)臋嗬那闆r“的規(guī)定;而十九條國家不承擔責任的情況除了列舉幾種情況,還有一個”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的第六款作為兜底的“等”。
?借用法理學基本范疇、憲法學基本范疇的提法,國家賠償基本范疇大致指國家賠償范圍、國家賠償方式、國家賠償?shù)墓δ艿雀鱾€國家賠償理論核心的子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