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鋒 劉傳瑾 鄧國生 何才通 謝艷萍
摘要:目的 淺析全身麻醉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臨床研究。方法 研究時間: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對象:100例齲病兒童;分組: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將齲病兒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齲病治療,對照組為局部麻醉或束縛下進行齲病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術后半年、1年復查依從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半年與1年復查繼發(fā)齲發(fā)生率及充填物脫落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全身麻醉下治療兒童齲病可提高醫(yī)療質量,省去大量時間成本,提高復查依從率,降低繼發(fā)齲發(fā)生率及充填物脫落率,保護兒童心理健康。
關鍵詞:齲病;全身麻醉;依從性;局麻
【中圖分類號】R6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齲病俗稱為蛀牙,病因與細菌感染關系密切,細菌侵襲后可破壞牙體硬組織,如未及時治療可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常見包括牙髓炎、根尖周炎、頜骨炎癥等[1]。兒童齲病是兒童口腔科的常見病,但大部分兒童對牙科治療存在恐懼心理,治療中多出現哭鬧、不配合行為,治療中存在嗆咳、窒息風險,無法保證醫(yī)療質量與安全;基于此兒童口腔科逐漸應用全身麻醉方法輔助治療兒童齲病,效果樂觀[2-3]。文章納入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間收治的100例齲病兒童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全身麻醉下齲病治療效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對象:100例齲病兒童;分組: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將齲病兒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平均為(4.5±1.0)歲。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平均為(4.3±1.1)歲。2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兒家長要求全麻下治療并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年齡≤12歲,且臨床已經嘗試各種方法后仍不配合治療;齲失補牙數≥6;有需要行根管治療的牙齒;無全麻手術禁忌證。
排除標準;嚴重身心疾病;惡性腫瘤。
1.2 方法
觀察組在患兒家屬的要求下行全身麻醉,術前行血常規(guī)、胸片等檢查排除全麻手術禁忌,術前1日與患兒家長保持密切交流,介紹注意事項、麻醉方法、手術方案、手術預估時間等,消除患兒家長緊張情緒;準確為患兒測量體重,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準備并檢查各種儀器與材料。麻醉醫(yī)生給予術前訪視,綜合評估患兒生理狀態(tài)及各項檢查指標。麻醉方法: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誘導予芬太尼2-4ug/KG+丙泊酚2-3mg/KG+順阿曲庫銨0.1-0.15mg/KG,維持階段采用瑞芬太尼0.1-0.15ug/KG.min+丙泊酚3-8mg/KG.h泵注,間斷追加肌松藥0.05mg/KG,術畢前30停用肌松藥。術中密切監(jiān)測體征變化,醫(yī)護人員密切配合操作,所有患牙均為一次性治療,操作結束后全口涂氟,清除口咽部殘留物,麻醉醫(yī)師進行復蘇,待患兒意識清醒后常規(guī)留觀4h,再次評估確認無異常后方可離院。
對照組通過進行相關心理干預后患兒仍然表現出抗拒或不配合治療,且家屬不愿采用全身麻醉,在家屬同意后將其束縛,術中醫(yī)護人員不斷安撫患兒不良情緒,治療按照患牙情況由輕到重進行治療,對表現嚴重抗拒或不配合的患兒提供基礎治療。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復查依從率,將依從性分為良好、一般和較差;良好:患兒能積極配合醫(yī)護進行定期口腔??茩z查;一般:患兒需要醫(yī)護提醒復查并能配合簡單口腔檢查;較差:患兒拖延復診或不復查且表現為極力反抗不配合口腔檢查;復查依從率=(良好+一般)/例數*100%。觀察繼發(fā)齲以及填充物脫落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2組半年與1年復查依從率
觀察組患兒半年與1年復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評價2組半年復查繼發(fā)齲以及填充物脫落情況
觀察組半年復查繼發(fā)齲發(fā)生率及充填物脫落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評價2組1年復查繼發(fā)齲以及填充物脫落情況
觀察組1年復查繼發(fā)齲發(fā)生率及充填物脫落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我國門診治療兒童齲病過程中疼痛會加重兒童機體應激反應程度,影響身心健康,從而降低患兒治療依從性,雖然部分患兒經行為管理可相應提高治療配合度,但部分患兒依然存在抗拒、恐懼、不配合的行為,而局麻或束縛下治療有悖于臨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4]。
兒童齲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疾病對兒童口腔健康造成較大危害,我國兒童患齲率較高,但治療率相對較低,目前臨床治療兒童齲病中普遍存在兒童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兒童因自身年齡較小,在有限的認知能力、過往不良就醫(yī)經歷等因素影響下可能加重患兒不配合治療行為。傳統(tǒng)束縛局麻下治療多指在束縛患兒自主活動時通過咬合墊、束縛板、開口器等輔助治療;局麻束縛方法可進一步加重患兒恐懼心理,導致后續(xù)口腔治療中出現長期方案與敵視情緒,治療過程中患兒可能出現反復掙扎表現,完全制動難度大,可能導致治療中誤傷風險,影響手術操作準確性與治療效果。同時兒童齲病單次治療時間不宜過長,需要反復多次就診,患兒復診依從性與疾病治療效果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一次不良的就診經歷即可能影響后續(xù)復診情況[5]。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半年復查依從率46.00%,高于對照組22.00%,P<0.05;觀察組患兒1年復查依從率52.00%,高于對照組24.00%,P<0.05;觀察組充填牙數271顆(不含金屬及前牙透明冠在內的預成冠修復),術后6個月復查中發(fā)生繼發(fā)齲患牙23顆(8.49%),充填物脫落患牙21顆(7.75%);對照組充填牙數為238顆,術后6個月復查中發(fā)生繼發(fā)齲患牙34顆(14.29%),充填物脫落患牙32顆(13.45%)。觀察組術后12個月復查中發(fā)生繼發(fā)齲患牙27顆(9.96%),充填物脫落患牙26顆(9.59%);對照組術后12個月復查中發(fā)生繼發(fā)齲患牙39顆(13.02%),充填物脫落患牙37顆(15.55%)。觀察組術后6個月與12個月時患兒繼發(fā)齲發(fā)生率及充填物脫落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觀察組給予全身麻醉下治療,牙科全身麻醉技術(DGA )具有較大優(yōu)勢,包括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可幫助患兒一次性完成所需治療,減少大量就診時間,此外全身麻醉后術中無需考慮患兒配合度的影響因素,解除不配合行為對口腔治療工作的干擾,可提高醫(yī)療質量與診療工作效率。全麻下有助于醫(yī)護人員更多采取治療措施,解決患兒對治療的恐懼心理,全麻下治療產生的疼痛相對輕微,可改善患兒飲食睡眠與日常生活,減輕對患兒心理的負性影響程度,且衛(wèi)生經濟學優(yōu)勢明顯。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患兒半年、一年復查依從率高,且全麻下可一次性完成多項治療工作,可延長口腔內充填體使用時間,減少繼發(fā)齲的發(fā)生,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全身麻醉下治療兒童齲病可提高復查依從率,降低繼發(fā)齲發(fā)生率及充填物脫落率。
參考文獻:
[1] 劉亞蕊,朱明靜,徐冬雪,等. 全身麻醉下兒童齲病治療的回顧性臨床研究[J].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21,37(8):472-475.
[2] 劉靜. 探究微創(chuàng)技術在兒童齲病治療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21,21(20):114-115.
[3] 王景莉. 乳前牙齲病兒童治療中前牙透明冠修復的有效性及對邊緣著色、邊緣密合性的影響[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20):3600-3602.
[4] 田靖,馬文利,夏斌,等. 重度低齡兒童齲全身麻醉下治療后再次患齲風險的前瞻性研究[J].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21,56(9):857-865.
[5] 趙冰倩,朱俊霞,秦滿. 霍爾技術治療乳磨牙齲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口腔醫(yī)學繼續(xù)教育雜志,2021,24(3):138-143.
項目名稱:玉林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計劃項目(玉市科20202912)
20985007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