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哈爾濱市鐵嶺小學微課支撐下“模塊集成式”教學研究從2005年起步。多年來,學校不斷實踐改進,推陳出新,逐漸完善“模塊集成式”教學研究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參加此課題研究的教師曾多次參加國家級教學賽課和展示活動,廣受好評,四十余節(jié)公開課在各級大賽獲獎。課題研究成果曾在黑龍江省科研大會上進行經驗介紹,并在哈爾濱市級重點課題開題會上進行方案論證,成功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成果顯著。目前,鐵嶺小學將進一步精細化研究“模塊集成式”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本刊將陸續(xù)刊發(fā)哈爾濱市鐵嶺小學“模塊集成式”教學研究的相關案例,希望能給讀者以幫助、啟迪。
姚 穎? 哈爾濱市鐵嶺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高級教師,全國基礎教育教學專家,全國重點課題研究實踐優(yōu)秀校長,全國校園安全教育先進個人,黑龍江省“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先進工作者、省體育學科優(yōu)秀教師,哈爾濱市骨干校長、市“身邊好校長”、市“三八紅旗手”、市“三育人”先進個人、市藝體工作先進工作者、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哈爾濱市姚穎校長發(fā)展共同體領銜專家。
教學本身是有模式的,此次探究我們將視角定位在“模塊集成”?!掇o?!分性忈尅澳K”原義是指電子計算機軟件中,一個具有獨立執(zhí)行某種功能的程序單。“集成”指的是將一些孤立的事物或元素通過某種方式集中在一起,產生聯系,從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
在大街小巷我們常??吹健拔鍌€橙子”新型榨汁機,其中的奧秘就是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程序模塊進行了組合。將現有的東西加以串聯,實現無縫銜接,便可提質增效。現在的智能手機加入了投影功能,這一新型模塊的介入,大大提升了產品的性價比,單個模塊的改進與升級,也將促進產品整體價值的大幅度提升。走進超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那些被分類擺放的商品,進而達成自己的意愿。眾所周知機器人的運行一定要經歷任務驅動——程序編輯——下載運行三個階段,程序模塊的不同集成決定了機器人運行方式的不同。回看課堂教學亦如此。教學流程往往由諸多模塊組成,如何依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現實學情、真實師情等選擇合適的模塊,集成科學有效的流程,進而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如何讓教師擺脫固定的框架束縛,擁有按需選擇的機會和空間,并在自主選擇中提升教學效果?鑒于此我們鎖定了微課支撐下的“模塊集成式”教學模式。
反觀以往的教學,教師都是拿著常規(guī)線性教案流程一步一步完成教學內容。從課堂而言,教學不是流水線生產產品,所以自然不能夠按照標準化的模式來操作。從教師而言,每個人的優(yōu)勢、特點、興趣、愛好各異,執(zhí)教的課應該是一個教師一個樣,這才是尊重了教師的個性。從學生而言,他們是基礎不一、性格各異、思維活躍的孩子,是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尊重課堂生態(tài),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自古以來,教無定法,課堂教學又怎能采用同一流程呢?要想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是多元的、靈活的、具有前瞻性的!
思模塊,探集成,建構課堂新模式
“模塊集成式”教學模式核心是要體現出一種“非模式化”的思維方式,積極營造自由、民主、開放、靈活的課堂生態(tài),充分體現教與學的按需選擇、以學定教、因材施教,彰顯教學個性,催生教學智慧,不斷助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我們把課堂教學模塊分成一級模塊和二級模塊。一級模塊也就是上課的基本流程:引學、定學、研學、展學、練學、延學。這些模塊是遞進關系,一般情況下不會改變模塊的順序。在一級模塊下又分別充實了諸多并列關系的二級子模塊。如:引學模塊下就提供了很多二級子模塊,情境引學、復習引學、操作引學、資料引學、微課引學…… 二級子模塊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可選擇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各班不同的學情、教師本身的教學特色、課堂內容的本質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在對教材、學情全方位的思考辨析后在每個一級模塊下自主選取二級模塊,然后將所選擇的二級子模塊進行合理集成,最終形成DIY教案文本。這樣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因需設計。
“以生為本”的模塊式設計,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為學而教的目標原則”。比如教學“月球之謎”一課,有些學生預學能力不是很強,教師根據學情在研學板塊的子模塊中選擇難度較低的“問題研學”。提出了“你眼中的月球是什么樣的?真實月球又是什么樣?”這樣“搭個梯子”,學生通過合作展示,利用換詞的方法理解“遐想”一詞,借助圖片和聯系實際等方法理解“ 皎潔、環(huán)形山、荒漠”等詞語。同時,教師對學生朗讀加強指導。根據學情選擇模塊,從而保障目標落實到位。面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采用批注研學的二級子模塊進行深度探究。模塊集成的內在本質是“融”。首先是師生主體的融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導者、促進者。其次是前后知識的交融,努力構建知識和能力的“鏈條”,保證學生學習的連續(xù)性、相關性。再次是學生與文本的互融,引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學好、學活文本。最后是學生之間的通融,有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將模塊體系中的任意模塊自由組合,集成最佳效果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特別強調一點,一級模塊中的定學模塊下雖然也設置了3個二級子模塊:提出問題、梳理問題、確定目標,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層層遞進、深入思考的。定學模塊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式,提出核心問題,從而構建以學習為中心、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比如教學“組合圖形面積”一課,在上課之前,教師結合這節(jié)課內容提出了疑問,并羅列到提出問題子模塊中:1.怎樣才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2.怎樣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將其轉化為基本圖形來計算,從而進一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3.怎樣讓學生在深入學習、交流互動中發(fā)現多種分解方法并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4.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素材作為依托,便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組合圖形?5.選擇什么樣的組合圖形更能體現出多種分解方法,便于學生進行分解方法的對比與優(yōu)化?其實這些問題正是這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問題過多、過細不利于教師組織教學,更不利于學生完整思考,因此我們將問題進行聚效,形成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記錄在梳理問題子模塊中,即如何用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解決組合圖形的面積?確定了這個核心問題再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們準確地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即定學模塊中的最后一個子模塊:確定目標。目標入腦、入心,教師們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定學模塊關注的就是學生怎樣學,有了這樣深入的思考才會有研學中的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學生才能學得深入,學得高效!
品微課,拓外延,問診高效課堂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化技術手段支持下的教學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教育信息化洪流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我國最初的基礎教育領域實驗中,微課只是一種微視頻課件,著重在于解決傳統教材由靜態(tài)文本向動態(tài)資源轉變,以及解決傳統教學視頻“顆粒度”過大問題。但在慕課的影響下,微課的含義開始延伸。它不再僅限于對“知識點”的講授,問答、演示、練習、反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加入覆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將“微課”融入到教學模式的研究中,符合教學規(guī)律,具有時代特征。微課的外顯形式是“動”。這里的“動”是指紙面上的文字靈活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拓寬學生的思路,將抽象化的知識轉變成形象具體的外顯形式。學生在微課的引導下思維聯動、語言交流、教學相通,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二級子模塊的設置中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預學微課:用于課前引發(fā)興趣,啟發(fā)思考;研學微課:用于課中突破重點、難點,拓展思路。拓展微課:用于課后,提供文化支撐,拓展生活應用。我們深入分析微課的內容和組織形式,關注微課對學生的“學”所能夠產生的積極效能,關注微課在“模塊集成式”教學模式中的有效應用,根據不同學科的需求我們錄制了100多個學科故事,100多個知識加油站,充實到二級子模塊中,形成微課資源庫,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保證教學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強、效能更顯。只有學生的“學”真正活起來,課堂才能始終充滿生機活力,才能充分彰顯課堂教學的價值。
課堂教學首先是科學,必須“教學有法”,以此為基礎,才能從科學走向藝術,達到“教無定法”的境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對《論語·學而》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過精辟的注釋:“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睂τ谡n堂教學,我們一直本著精益求精的治學態(tài)度一路求索。對于精致我們也有著深入的剖析和具有鐵嶺特色的詮釋。精致是一種精細的打磨,是一種用心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止于至善,超越不止的追求。探究微課支撐下“模塊集成式”教學模式必將是一次不斷精致的本位追求。
■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