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基礎教育研究院 柯 俊
詞匯學習是英語的基礎,不論語言水平要達到怎樣的程度,都需要進行詞匯的學習和積累,尤其是對于中學生來說,詞匯的積累要求相比小學階段可謂有質的飛躍。教師如何有效實施詞匯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達到相應的語言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chuàng)設情境來進行詞匯的教學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新授課詞匯教學過于刻板,機械重復,強調讀音,而對單詞中英文意思對照強調較少,學生經常無法準確對應單詞中英文意思。英語學習經歷了從“啞巴英語”向重視發(fā)音、重視學生的語音語調方向轉變。不可否認,學校重金聘請外教打造學生純正發(fā)音的做法確實對于學生的發(fā)音和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但由此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很多教師過于注重發(fā)音,而忽視了單詞中英文意思的對照,讓學生對單詞產生一種似曾相識之感,這種情況發(fā)生多了,會導致學生無法準確表達進而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單一。單元生詞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自學,教師拓展較少,學生只是識記孤零零的單詞,對詞組、搭配、造句關注較少,導致學生無法準確掌握單詞的用法,也無法靈活運用詞匯進行輸出,更影響后續(xù)課程的學習。
講授詞匯主要集中在單元單詞和課文講解中,把詞匯講解局限在課堂上,以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為主要教授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未主動參與詞匯識記過程,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1]。一方面,復習課對詞匯復習的方式簡單粗暴,以機械重復和聽寫為主,未對單詞的音、形、意的變化進行強調,未對詞匯和短語進行復習,更不用說對單詞進行靈活運用的考察。另一方面,未幫助學生形成行之有效的記憶策略,致使學生只擁有瞬時記憶,無法通過形象記憶打開思路,形成長時記憶。
有效性原則。情境需要因“材”創(chuàng)設,要和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有機結合。如果情境脫離教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現有認知水平,會導致學生很難理解,也無法感同身受,自然無法順利達到教師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教師將情境創(chuàng)設當做任務,僅僅為使學程完整而設計,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那么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顯然是沒有意義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是服務課堂、服務教師、服務學生,促使教學生動有趣,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詞匯學習而建構的。
留白性原則。情境創(chuàng)設不要過于周全,要給學生留下合理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很多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安排豐富,每一分鐘都不浪費,這樣的課堂看著花團錦簇,但是課堂上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多少呢?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去學習的時間有多少呢?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呈現出一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局面。因此,留白非常重要。每一個單詞不僅要教會學生讀音、含義,還要給學生時間去認識這個單詞,更要給學生拓展用法,讓學生的思維能隨之打開,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個點上,要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運用的時候心里有底氣,大膽輸出。
收放有度原則。很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低估了學生的活躍度和參與率,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活躍,學生一時無法從情境中走出來,影響后續(xù)課堂教學的開展。在創(chuàng)設情境前,尤其是詞匯識記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情有準確的判斷,找準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機。耳熟能詳的詞匯是不需要進行再加工和創(chuàng)造的。如expert、expect、except這類不易識記且容易混淆的單詞,學生經常無法準確區(qū)分,教師可以用圖片、句子抑或音頻等其它方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去觀察、去造句、去理解、去加工,在識記時自然就會有所聯想,準確識記和區(qū)分了。教師把握情境創(chuàng)設的關鍵時機,在創(chuàng)設情境后有一定的“控場”能力,合理引導學生,做到收放有度。
在初中階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僅要發(fā)展基本的聽、說、讀這些小學階段的基本能力,還要了解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知識,還要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更要學習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義務教育階段語言知識分級標準在二級目標中明確指出需要學生知道根據單詞的音、義、形來學習詞匯;學習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并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相應的話題。五級的要求是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由此看來,五級對詞匯的要求相對于二級來說,是翻了一倍的。在中學階段,如何持續(xù)提升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熱情,使學生掌握相應量的詞匯,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新授課詞匯教學中,運用直觀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詞匯學習語境。憑借教室里現有的人和物、教學圖片、直觀教具、簡筆畫以及多媒體手段,用鮮明生動的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去體驗。情境創(chuàng)設的辦法有很多種,教師可以運用故事、游戲、歌曲,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因共情而學;可以提出問題、假設,讓學生因好奇而學;可以畫圖、展示、表演,讓學生因感興趣而學,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要講授的內容上來,讓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在體驗中激發(fā)興趣,引發(fā)高階思維,促進真實學習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2]。
在新授課情境創(chuàng)設中,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比如My family中,教師選用了小豬佩奇一家來進行介紹,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高年級的學生,會因情節(jié)過于幼稚而不愿意配合。此外,在初中英語詞匯新授課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去體會、去想象、去發(fā)現。唯有如此,學生才不會因一時好奇記住而后很快忘記,也才能在一時新奇之后保持持續(xù)學習的熱情。比如在講授ambulance(救護車)這個單詞時,筆者曾給學生呈現圖片后讓學生想辦法去記住這個單詞。有一個學生說可以利用諧音“俺不能死”去記。這就是學生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生動表現。再如head for這個詞組,學生開始記不住含義,后來就分析說一個人的頭都跟著走了,那么head for作“前往”的意思就能理解了。
詞匯復習課千篇一律的聽寫背識記模式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聊而失去興趣,自然注意力就無法集中,也就遑論詞匯復習的效率了。如果教師在學生聽寫背后不能及時批改、反饋結果,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模式組織詞匯復習課,設計多樣的活動來使詞匯復習課生動有趣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復習學過的詞匯,提高學生記憶的效率和積極性。
如在復習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扮演不同國籍的人,討論各國的問候禮儀,在對話中復習不同的詞匯、用法,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識,培養(yǎng)國際視野和理解力??梢栽趶土曊n時創(chuàng)設競賽環(huán)境,分組參賽,讓學生參與進來,鍛煉臨場反應能力和危機處理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在競爭中合作、在競爭中成長,這也不失為一種活躍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方式。
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詞匯的學習尤其如此。教師不僅要在新授課和復習課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記住詞匯,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和記憶詞匯的方法。在經過考試的檢驗后,要讓學生明白:詞匯的記憶很重要,且是一個持續(xù)的不間斷的過程??荚嚭蟮脑嚲硪部梢宰鳛閯?chuàng)設情境的素材。提倡無情境不教學、無情境不命題,很多的試題是很好的學習資源,教師要學會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燃起持續(xù)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分析試卷,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明白,詞匯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死記硬背的,可以結合上下文語境,可以放在故事中,可以變換詞性,可以變換意思。如walk這個單詞,可以是動詞,表示“走、散步”的意思,也可以作名詞,表示“散步”,用在詞組“take a walk”中。一篇文章用到walk the dog,學生開始理解的是“和狗一起散步”,后來發(fā)現,如果是“和狗一起散步”,那為什么不用walk with the dog呢?既然是和狗一起散步,那為什么每天都要和狗一起散步,不散步狗就不高興了呢?經過思考,學生最終得出walk the dog是“遛狗”的意思,經過分析,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思考中記憶,學生學會了思考,養(yǎng)成了開拓思路、記憶詞匯和運用詞匯的習慣。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這種強調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fā),促使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將詞匯融入情境,直觀地讓學生看到,弄清楚詞匯運用的具體場景,將枯燥無味的單詞記憶和英語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繁重的學習任務輕松簡單起來。
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一方面,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為培養(yǎng)具有開放視野的、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將詞匯融入畫面,代入感情,讓學生去想象、去感受、去表達,可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社交和團隊合作精神。將詞匯學習充分放到情境中進行,學生在進行對話中不僅可以了解單詞的意思、用法,還可以讓學生在與同伴對話合作中收獲成長和快樂學習英語的體驗,為學生健全人格和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以啟發(fā)和問題來引領學生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去體驗,讓學生從做中學,從短時記憶過渡到長時記憶,讓記憶更輕松愉快,讓學習變成一種積極體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