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鄭州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說,所有教育問題的答案,都需要到教育之外尋求。而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難問題的關鍵也要避免頭痛醫(yī)頭的老路,因此,我們覺得很有必要對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難,但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重新思考、解讀與觀照。
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盵1]因為教師是個特殊的群體,教育是種特殊的職業(yè),高校青年教師則是這個特殊群體和職業(yè)的中堅力量。對高校青年教師價值觀培育與優(yōu)化,既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升,也有利于時代新人的培育,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80后”教師成為主力,“90后”教師嶄露頭角是新時代高校的顯著特征。他們被共稱為改革開放后的“新生代”,與時代共成長,隨社會共進步。歷經著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感受著滄海桑田的歷史輪回?!皧^斗獲得幸福、努力改變命運”是他們內心的價值篤定。為此,他們吃苦耐勞、兢兢業(yè)業(yè)、勇往直前,然而,改革開放的副產品、市場經濟的負效應也讓他們有一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傍得好”的錯誤認知,這既嚴重腐蝕著其思想意識,也徹底錯亂著其行為規(guī)范。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他們作為為人師表的新一代,其德才錯位的價值認知,必然會帶到潔凈如雪的神圣課堂,也必然會污染未來國家棟梁的高尚靈魂。人所共知,價值認知是方向,價值思想是靈魂,價值宣導是目的。廣大青年教師只有把方向、靈魂和目的融為一體,才能成為政治素養(yǎng)和師德水平的自由體,才能成為整體素質優(yōu)良的傳道者,才能最終成就胸懷理想、敢于擔當、共榮國家的時代精英。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tài)化培育能為其思想境界的持續(xù)升華供給用之不竭的精神養(yǎng)料,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整體優(yōu)化。
青年教師就是做優(yōu)這個關鍵課程的主要責任人,其他學科青年教師則是輔助該關鍵課程的主要協(xié)同者。有調查顯示:34.21%的大學生認為,教師的思想言行對自己成長與成才影響較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青年教師的年齡與學生比較接近,思想歷程與學生比較相仿,學生易于感同身受。高校青年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光榮使命,身背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歷史重擔。只有打造好這支事關民族騰飛“夢之隊”的立夢人,引導他們做“四有”好老師,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彰顯堅定信仰者的風范和積極傳播者的模范,成就新時代的圓夢者,從而達到用無聲語言點燃學生對真善美向往的激情,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實現他們成長和成才雙收的理想之夢。
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既是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導引者。一個學校能不能為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作出貢獻,能不能為建設事業(yè)的強力推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關鍵在教師,核心在于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習近平指出:“人才培養(yǎng),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2]之所以說教師是關鍵,就在于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建樹的領域在精神層面,教師工作的向度關系到國家之未來、民族之興旺?!耙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3]。從一定意義上說, 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fā)展全都離不開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各級各類學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高等教育的總體規(guī)劃中,上升到教育事業(yè)興衰成敗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因為青年教師的價值取向影響甚至決定著教育對象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這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價值認同是價值主體(個體主體或群體主體)對他人或團體組織所表現的理念、行為與規(guī)范等的認可和肯定的心理過程,并常常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形式表現”[4]。這種思維或取向對一個人的行為選擇有著重要影響,改變著一個人對周圍世界的看法和態(tài)度。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或正或負的反作用,有時候這種反作用可能會超乎尋常甚至影響全局。因此,要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想熏陶或者說價值觀斧正,必須解決好青年教師日常接觸到的社會存在——既是他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須臾不可或缺又處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外的環(huán)境場域。所以,要實現高校青年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就需要優(yōu)先理順他們所處的生活場域,解決他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結合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及切身感悟,我們認為影響高校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域外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教學、科研、職稱既是所有教師面臨的三大任務,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五大功能——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合作的核心要求,其中,搞好教學、做優(yōu)科研是教師的基本職能及實現“五大功能”重要抓手,職稱評定是教師的衍生職能,更是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能力水平的標志。因為職稱評定的顯性附帶利益較多且比較持久,所以大多數教師都把職稱評定看得很重,想盡各種辦法發(fā)論文、拉項目,甚至通過見不得人的灰色手段搞惡性競爭。某些期刊和項目主管部門又故意迎合這種惡性競爭,致使多數青年教師望而生畏。加之近幾年職稱評定“放管服”政策的實施,高校的主動權得到放大,于是部分高校開始甚至故意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評聘政策,比如,各色橫向項目和各種雜亂獎勵可以在職稱評定中加權且無封頂,這又使得很多勢單力薄的青年教師望而卻步,職稱評定一拖再拖。此種主管部門表面上的“放管服”,實質上是權力下放后的“不管不問”,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職稱認定的混亂無序,也使得部分青年教師可能終生與職稱晉升無緣,其經濟收入也因此受到極大影響。走訪多所高校調查顯示:正副高職稱比例占總人數的1/3左右,講師及以下職稱人數比例達到甚至超過2/3之多且晉升無望。久而久之,很多高校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備受挫傷、情緒性備受激怒、向心力極度剝離。在此種狀態(tài)下,心態(tài)失衡的他們根本無心、更不愿意接受主管部門或相關單位的價值觀培育與塑造,甚至嗤之以鼻、冷眼相對。
由于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都是編內人員,他們除了工資以外,很少有額外收入。因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和使命,他們應該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盡心竭力,但目前,社會上總有一些群體在毫無遮掩地炫富、不擇手段地聚財,這讓辛苦奮戰(zhàn)卻僅能自足的高校青年教師們的神經備受刺激,精神高地跌落神壇,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落差。與此同時又總有些人被表面現象誤導:提及教師,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工資很高,收入穩(wěn)定,鐵飯碗什么的,這又讓教師們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師備受傷害。為什么呢?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據此,對多個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進行了調查與走訪,從性質上看,主要有國有企業(yè)、三資企業(yè)和個體企業(yè)等,其平均收入在八千元左右;從行業(yè)上看,主要有證券金融業(yè),公務員、技術人員等,其平均收入在萬元以上;從群體上看,主要有務工人員、個體戶等,其平均收入在五千元左右。調查結果顯示,除了部分務工人員以外,其他行業(yè)的收入幾乎沒有低于教師的,最起碼與教師持平。所以,才會出現教師的日常生活、行為舉動等都給人一種比較節(jié)儉的感覺,實際上是他們手頭比較拮據甚至可以用窘迫來形容的緣故。為此,現實生活中??吹接行┎桓尸F狀、不愿忍受的高校青年教師紛紛從事第二職業(yè)賺微薄收入以補貼家庭。這樣一來,很多高校青年教師就因自顧忙于收入的增加而無暇顧及思想意識的升華,從而也就沒有時間、缺乏精力和心思去學習、涵養(yǎng)和提升自己。
四十歲左右的青年教師,按常理來說應該是人生的壯年,精力、體力都比較好,閱歷、學力都比較優(yōu),然而,這樣一個群體年齡也是負擔較重的時段,他們上有父母(大概70歲左右或者更大,需要各方面照顧),下有子女(大概17歲左右或者更小,需要全身心投入)。調查顯示,目前40歲上下的青年教師,獨生子女占一定比重,他們又面臨“兩人”贍養(yǎng)“四人”的人生尬態(tài)與巨大壓力。雖然俗語說,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這也是人的潛能得以發(fā)揮的推動力,但當人有壓力尤其有超負荷的壓力時,也最容易自垮、抑郁、排外、懷疑。因為此時,人就開始追問生命的意義了:“何以存在?如何存在?”開始思考生活的幸福指數了:“什么是幸福?怎樣才算幸福?”也開始思考外在力量的必要性了:“為什么接受?有價值嗎?”所以,處于這種境況的青年教師,你不論給他灌輸什么樣的價值理念,他可能都要懷疑你的動機和目的。尤其是當下,由于某些管理制度欠成熟度的緣故,很多過去似乎被認為真理性的東西,因某些常規(guī)現象失靈和信息泛濫,都受到了質疑,如“老實人不吃虧、即使吃虧也是福”“誠實勞動發(fā)家、合法經營致富”等。再加上“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房價異動”等難以理解的怪象,很多人都開始懷疑自己了,“是世界變化太快?還是自己跟隨太慢?”應該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很多人的綜合狀態(tài)都提高了,但人們的“幸福指數”之疑卻始終沒有停止過。所以,要對處于夾縫中生存的青年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讓他們成為正能量的認同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必須解決好與他們“柴米油鹽”等生活緊密相關的現實之需;否則,任何外力的強行引導可能都是“硬灌輸、強壓服”之后的強力負反彈。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日益深入,改革開放范圍的逐步擴大。社會各領域融入全球化的力度不斷增強,作為國家發(fā)展核心推力的教育也國際化了,這既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為其進一步繁榮衍生了不可預測的挑戰(zhàn)。全球化的發(fā)展“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tài)”[5]。雖然發(fā)展中國家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很多,但隨全球化而來的各種社會思潮,如歷史虛無主義、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后殖民主義、后現代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青年教師價值定力帶來了較大影響。譬如,一是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調查:有15.6%的青年教師認為“李鴻章為了維護大清國的利益鞠躬盡瘁,不能說他賣國”;有5.5%的青年教師認為“西方國家侵略中國有助于中國更好發(fā)展”。二是對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調查:有61.0%的青年教師認為“社會思想豐富多樣,不應該只是一種‘主義’來作為指導思想”。三是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調查:有27.0%的青年教師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選擇生活方式”;有15.2%的青年教師認為“人們應該大膽追求物質享受和感官愉悅”[6]。張榮華的研究成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師價值觀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當代社會思潮的沖擊。由于這一群體思想比較活躍,認知比較敏銳,情感也比較脆弱,一旦生活中不論何種原因出現與社會思潮類似的事件(尤其是貌似與生活場域吻合的現象),他們馬上從思想、情感、行動上都極力贊同,甚至想當然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不過如此。這樣的情感疏離與認知錯位必然對青年教師的國家認同與民族皈依帶來負面刺激,進而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入腦、入心與入行。
如前文所述,職稱高低既是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水平優(yōu)劣的重要標志,又是現代意義上決定教師收入多寡的主要依托。所以,大多數教師就像學生看待考試分數一樣,都把職稱評定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和當務之急。于是,部分掌握權勢或擁有灰色資源的教師,就開始鉆營學校職稱政策的漏洞,走歪門邪道甚至為非作歹、恣意妄為。如某些學校規(guī)定各種雜亂獎勵加分不限制(其他限制)的漏洞,有些教師就想方設法弄獎勵(有些獎勵毫無價值)。這就在一定意義上帶來了職稱評定的無序內卷,也讓很多高校青年教師(特指無職務權者)遭受因別人投機鉆營帶來的不幸而心生恨意,進而對有權有勢者宣傳黨之好政策質疑,因為他們表面宣講時頭頭是道,背后行為時卻齷齪無比。為此,一是限制獎勵性積分,使政策趨于公平。當前,大多數高校都在使用積分性職稱評定方案,這樣比較醒目,但缺陷也很明顯:主要表現為有些積分獎勵被權力人士給獨占了,因為獎勵不限制,這些權力人士會想盡各種辦法爭奪獎勵,普通人卻難以企及。最終積分榜上也出現怪異現象——獎勵占總積分的50%還多,科研分少得可憐。二是限制低水平論文積分,使政策趨于科學。高水平論文是教師學術水平的標志,也能為相關部門制定策略提供參考,這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然而某些人卻為職稱而職稱,托人找關系花重金發(fā)表低水平論文,無任何學術價值,更無任何學術影響,所以高校經常會有部分教師的職稱很高,但卻徒有虛名,更寥有建樹。三是嚴控專家性打分,使政策趨于透明。高校職稱評定往往有大部分比例構成以顯透明,專家打分就是其中一項??蓪<乙彩侨耍灰瞬僮骶鸵欢ㄓ兄饔^性(弊端),在職稱方面總有人想辦法去賄賂專家,做見不得人的勾當??傊?,唯有規(guī)范并完善評價機制,作為高校的弱勢群體——高校青年教師們才能心服口服、心安理得、言行規(guī)范,才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者、傳播者、踐行者。
雖然近幾年在黨和政府的極力扶持下,高校教師工資收入有所提高,但由于學校在教育經費使用上的局限性,真正用在教學、科研等實處的費用并不多。馬克思說:“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fā)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需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訓練,這就得花費或多或少的商品等價物。”[7]習仲勛同志也提出“要逐步增加教育經費,提高教育投資的比例,要舍得花錢辦教育,要看得遠一些,人才培養(yǎng)的周期很長,正像有的同志說,不像化肥那樣很快見效,化肥一下去,糧食就增產了”[8]。所以,無論發(fā)達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為了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為了教師群體的良性延展,政策支撐不可或缺,經濟投資不可避免。毋庸置疑,目前相對短缺的經費支出挫傷了教師“四心”從教的動力,影響了教師“三感”之美的獲得。為此,在經濟發(fā)展可承受的范圍內,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在經費保障方面,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例如,德國提供的教育經費就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4.96%(有些歐盟國家和歐元區(qū)成員國占比更高);美國、法國等教育開支不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很大,而且由國家承擔全國所有教師及教育管理人員的工資。如今我國經濟實力強大了,經濟基礎雄厚了,完全可以借鑒且有能力擴大教育投資,提高教育行業(yè)的吸引力,讓教師體面并有尊嚴地生活,從而彰顯教育立國的應有價值,釋放科教興國的真正威力。
有人說,新時代是個炫富的“畸形兒”。對此,不敢茍同,更不敢輕易下結論,但有個事實不能否認,即部分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常常目無法紀、蠻橫跋扈。這就給財富收入較少、工作壓力較大、房貸負擔較重的青年人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蒙上了陰影,他們有一種被歧視、會失業(yè)、新房奴的危機感,致使“窮人工作一輩子,不如富人忙活一陣子”成為啼笑皆非的流行語。為此,國家要完善社保體系,盡量審慎提出事業(yè)單位改革甚至要拿掉“鐵飯碗”的風險性決策。這樣只會增加教師們的心理負擔、剝離教師們的職業(yè)幸福感。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技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推動者,教師則是科技人才的培育者,離開教師和教育,科技如何發(fā)展?國家如何進步?夢想如何實現?強國如何達成?所以,要把教師保護起來,給他們職業(yè)安全感、社會榮譽感,抬高他們的社會地位,防止他們以“社會弱者”的身份出現,真正體現“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yè)”之本真,讓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美德發(fā)揚光大。一是讓教師“老有所養(yǎng)”。不斷改革教師管理模式,政府全資支持教育、全面服務教師。二是讓教師“病有所醫(yī)”。持續(xù)提高教師醫(yī)療服務待遇,教師生病,政府全額報銷、全力扶助。三是讓教師“名有所歸”。明確教師的“公務員”身份,讓他們獲得應有的權利和權力。盡管 2018 年中央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已經開始提出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的特殊法律地位,但仍不夠全面與明確,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高校青年教師既是網民存在的主體,又是思想活躍的主力。他們與朝氣蓬勃的大學生一樣,基本上也是無時不網、無事不網、無處不網,網絡信息對他們的影響無時無刻不在。很多不良信息的傳播、不好事件的發(fā)生都在改變著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動搖其初始固守的崇高信念。久而久之,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思想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被他們帶入神圣的三尺講臺,從而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為此,一是主管部門應該徹底負起責任,加強網絡監(jiān)管。對那些惡意傳播不良信息又造成惡劣影響的“人事物”無情打擊,不能放任自流,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二是網站負責人要拋棄“金錢萬能”的觀念,自覺遵守文明入網規(guī)約。三是廣大網控人士要提高“理性自覺”的素養(yǎng),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當前,網絡媒體十分發(fā)達,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傳播,可怕的是,有些信息在沒弄清楚真相之前,就已經惑眾。這樣一來,某些虛假信息的流播就會誤導網絡消費者,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營造清潔網絡、凈化網絡場域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