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坤
【摘 要】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通過思維導圖能完整地表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整理與復習課中,將這些單一、獨立存在的知識點整合、串聯(lián)或者并聯(lián)起來,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思維導圖的使用,能更好地幫助我們進行知識點的提煉與整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提煉與整合 交流與互助 記錄與繪圖 提升思維 發(fā)散思維
新課標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還要求“初步學會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就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過程。思維決定行為,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才能讓學生自覺地學習。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通過思維導圖能完整地表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思維導圖的形狀是發(fā)散式的,是由主干不斷地向外發(fā)展,使用思維導圖能培養(yǎng)學生的大局觀,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各種形狀與色彩的思維導圖設計也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這種設計是層層遞進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我們使用的教材有這幾個特點:一是每課的題目都是情境主題,無法輕易從題目中讀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二是每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以情境為主圖,只有經歷分析情境圖、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過程,明確重點、突破難點,最終才能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這個過程看似零散,實則是讓學生經歷和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使用思維導圖恰好能幫助學生高效地提煉出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再把每節(jié)課零散的知識點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整理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尤其是在“整理與復習課”中,將這些單一、獨立存在的知識點整合、串聯(lián)或者并聯(lián)起來,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筆者在“整理與復習課”中嘗試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與調整,總結提煉出思維導圖在“整理與復習課”中的使用策略,下面以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除法”為例與大家分享。
一、研讀文本,提煉關鍵詞
整理復習課,是在學完了本單元的所有內容以后上的一節(jié)課。與書本對話,認真地研讀文本,能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回顧所學的內容。但是如果只讓學生自己看書并提煉出重點,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后進生,沒有抓手,會覺得無從下手。所以,筆者會提出幾個問題,也就是給學生提供一條主線,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看書,學生邊看書邊用筆進行標注,提煉出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本單元的重難點。再把這些重難點進行簡化,提煉出關鍵詞。
上課伊始,筆者首先提出幾個問題,給學生5分鐘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本上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學生在研讀課本時,教師可以對后進生進行個別指導。
與文本對話,找出重難點,提煉出關鍵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只有高效閱讀,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數(shù)學問題,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提高概括、歸納整理能力。
二、小組交流,互幫互助
學生研讀文本后,筆者會給學生3分鐘,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問題的答案。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充分交流,互相學習、相互補充。記錄員整理記錄重難點。這時筆者再進行巡視,查看各組的交流情況。
小組的交流過程,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的過程。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前期會出現(xiàn)后進生無話可說,優(yōu)秀的學生競相發(fā)言的情況,經過長期的訓練,優(yōu)等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與帶頭作用,帶動后進生學會說、學會學習、學會梳理知識點。這樣,通過互幫互助,學生們進一步理清重難點知識,夯實基礎,營造了班級濃厚的整體學習氛圍。
三、班級分享,繪制思維導圖
小組交流結束后,再進行班級的分享。學生通過分享和互相補充,在黑板上繪制出思維導圖的框架。
學生圍繞著筆者給出的主線,進行全班匯報,在一名學生匯報的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隨時進行補充。這個匯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內成員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小組也可以提出質疑或者補充。如“商不變的規(guī)律”這個知識點,第一個小組的學生是這樣匯報的:商不變的規(guī)律是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者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商不變。該生在匯報時漏掉了特殊的數(shù)“0”,這時組內成員立刻進行補充,同時對其他學生也起到了提醒警示的作用。
以本單元“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計算”為例進行講解如何繪制思維導圖。按照課本順序,學生進行匯報,筆者和學生一起進行繪制。把一塊黑板看成一張紙,在黑板的中間寫出本單元主題——除法(被除數(shù)是三位數(shù),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主題用圈圈起來。接著,筆者以“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為例進行講解,繪制出兩條一級主分支,第一條一級主分支主題——除數(shù)是整數(shù),第二條一級主分支主題——除數(shù)是非整數(shù)。第一條一級主分支(除數(shù)是整數(shù))下面又分出兩條二級分支,一支是能整除的除法,另一支是不能整除的除法。不能整除的除法下面繼續(xù)分出三級分支,余數(shù)一定小于除數(shù),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第二條一級主分支主題——除數(shù)是非整數(shù),分為兩條二級分支,第一條二級分支是除數(shù)是非整除的除法的計算算理。第二條二級分支是試商。除數(shù)是非整除的除法的計算算理繼續(xù)分出一支三級分支,算理第一步:先看被除數(shù)前兩位。先看被除數(shù)前兩位繼續(xù)分出兩支四級分支。一支是被除數(shù)前兩位小于除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另一支是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數(shù)大于除數(shù),商是兩位小數(shù)。然后讓學生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舉出例子。緊接著,回到第二支二級分支試商。試商有兩種方法,也就是分出兩條三級分支。三級第一分支:“四舍法”,除數(shù)變小,商變大。三級第二分支:“五入法”,除數(shù)變大,商變小。這樣就整理繪制出了本單元的“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計算”這個主題的思維導圖。這個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明確知識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整合與高度的概括。
有時用語言描述出來會覺得很啰唆,不夠清晰、明了,所以需要把語言用圖形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就能讓人一目了然。思維導圖也就成了輔助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之一。
四、記錄點撥,查漏補缺
學生講解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進行記錄,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板書。如果有學生講解不清楚,或者個別知識點大部分學生模棱兩可時,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補充講解與點撥。在思維的碰撞中,可以提升學生思維的高度與認知的高度,更好地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所學的知識并把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一幅完整的思維導圖框架就呈現(xiàn)出來了。
五、自我完善,成果展示
經歷了知識點的提煉與整合過程,學生繪制出了思維導圖的框架。在這個基礎上,學生自行完善各自的思維導圖。學生在完善圖形時,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與優(yōu)勢。比如:有些學生有一定的繪畫功底,他可以在色彩搭配、中心圖繪制方面體現(xiàn)出來,給人以視覺的沖擊,提高審美力;有學生很愛閱讀,擅長提煉,他的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會更加簡潔、精練。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動手能力。
思維導圖的整體設計需要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實際上思維導圖就是學生框架思維的體現(xiàn)。整個圖形是不斷向外擴散的,是層層遞進的,也就是思維發(fā)散過程的顯現(xiàn)。
思維的提高與發(fā)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是無法用語言來精確表達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看到學生的思維變化過程。
第一次作業(yè):《重量單位》單元思維導圖
首先,筆者在沒有講解思維導圖的情況下,布置了第一次設計思維導圖的作業(yè)。對于“思維導圖”這個名詞,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其他學科中也接觸過。憑著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印象,筆者也試著布置了一項制作思維導圖的作業(yè)。學生作品如下(此處只選一幅,其他略):
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概念及繪制過程并不清楚。其他作品,有的學生做成了手抄報;有的學生只注重圖畫,顧此失彼,沒有凸顯思維導圖的特點;也有的學生完全找不到主題,只寫了長長的一段話。從中也可以看出,有些學生有著一定的繪畫功底,他們圖案設計漂亮、美觀,色彩搭配鮮明。
第二次作業(yè):學生自主查閱資料,認識思維導圖
在完成第一次作業(yè)后,筆者基本掌握了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認識情況。于是,又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認識思維導圖,課堂上進行分享。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做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思維導圖。教師也根據(jù)學生了解的情況進行了補充,告知他們繪制的要求、步驟及注意事項。學生作品如下:
第三次作業(yè):繪制“面積”的單元思維導圖
學生作品如下:
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學生有了很大提高,框架在慢慢地形成,而且圖形繪制得比較規(guī)范,線條比較清晰,但是在知識點的提煉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學生經過反思及強化訓練與練習后,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更上一層樓。學生作品如下:
經過近一年的訓練,學生基本掌握了繪制的技巧及方法,能獨立創(chuàng)作出精致的思維導圖,并能準確提煉出關鍵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隨著思維導圖的改進而不斷得到提升。
總之,運用思維導圖來輔助教學,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能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學習、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夯實學生的基礎,并促使知識的建構;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些都有效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給學生一個空間,他們會還你一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