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伊璇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上海 200235)
周邦彥之詞,集北宋各家之大成,開南宋各家之先路,已無需贅言。《四庫全書總目》曰:“邦彥妙解聲律,為詞家之冠。所制諸調,非獨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盵1]周邦彥擅于音律一事已是定論,宋徽宗時他提舉大晟府,鉆研古音,增引、近、慢曲,又為三犯、四犯之調。在目前可考的范圍內,自清真詞始的詞調,有三十七首;在舊有詞調上大膽創(chuàng)新的,又有十余首。
張炎謂其詞“渾厚和雅”[2],陳廷焯則云:“其妙處不外沉郁頓挫,頓挫則有姿態(tài),沉郁則極深厚”[3]。所謂“和雅”“沉郁”云云,似乎強調的是其作品風格,但與聲律之作用影響有著極大關系。王靜安評清真詞云:“讀先生之詞,于文字之外,須更味其音律。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jié),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4],更是詳盡抉發(fā)出清真詞的聲律特征。本文擬從詞的文本角度,探討清真詞在聲韻方面結北開南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及其特征。
北宋前期,詞人多作小令,小令則多用唐人舊樂。如唐末宋初詞人常用的《臨江仙》《菩薩蠻》《浣溪沙》等詞牌,均聲律和婉,多用對偶,亦大量使用律句,可以說都是接近近體詩句式的詞調。試看晏小山的《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5]
上下闋四句五言,兩句七言,均為律句,四句六言也是平仄交替,音節(jié)和諧,此外還用了三對對偶,此時的詞被稱為“詩余”,也并非毫無來由。
此后經柳永之手,才有慢詞長調的大量制作,如柳永所制的《浪淘沙慢》,將從前五十四字、上下闋均用平聲韻的《浪淘沙令》,改成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后段十六句五仄韻的《浪淘沙慢》,不妨將柳永的《浪淘沙慢》與李煜的《浪淘沙令》做一個比對: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6](李煜《浪淘沙令》)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更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tài),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xiāng)夜夜,數(shù)寒更思憶。[7](柳永《浪淘沙慢》)
《欽定詞譜》談《浪淘沙》一曲的流傳演變曰:“按唐人《浪淘沙》本七言斷句,至南唐李煜始制兩段令詞,雖每段尚存七言詩兩句,其實因舊曲名,另創(chuàng)新聲也。杜安世詞于前段起句減一字,柳永詞于前后段起句各減一字,均為令詞,句讀悉同。即宋祁、杜安石仄韻詞,稍變音節(jié),然前后第二句四字、第三句七字,其源亦出于李煜詞也。至柳永、周邦彥別作慢詞,與此截然不同,蓋調長拍緩,即古曼聲之意也?!盵8]李煜隨將《浪淘沙》從二十八字的單調,衍為五十四字的雙調令詞,但細查其律,多五言、七言律句,四言句也多平仄交替,音律平順。柳永也曾填《浪淘沙令》,其后又制《浪淘沙慢》,先是字數(shù)大大增加,上下兩闋長短不同,整體結構主要由四言、六言句構成,偶爾穿插二言、三言、五言句,而又摻雜少量的拗句,如“幾度飲散歌闌”“無端自家疏隔”“數(shù)寒更思憶”等,同時將平韻改成更有力的仄韻,句腳也多用仄聲結,使聲律變得更為曲折跌宕,抒情更顯起伏悲惋,顯然,這是在篇幅、句式上的一種大膽突破與嘗試,但是細觀整體音律,還是以律句為多,“夢覺透窗風一線”“香暖鴛鴦被”“輕輕細說與”等,保持了韻律的基本諧婉。柳永大量制作長調,在當時雖然尚不成氣候,卻對后來周邦彥的長短句起了很大的影響,周邦彥在填詞時常在柳永所創(chuàng)長調的基礎上,對句式略做微調。
北宋詞到了周邦彥手中,句式聲律都風貌一變。首先是改變平仄相協(xié)的陳規(guī),句法中拗怒之處常常可見,最典型的是他的自度曲《蘭陵王》: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9]
“拂水飄綿送行色”,仄仄平平仄平仄,拗句;“燈照離席”,平仄平仄,拗句;“一箭風快”,仄仄平仄,拗句;還有“津堠岑寂”“月榭攜手”等均是拗句,讀來不平順,讓人記憶深刻。而全詞最幽咽激越之處,則是在末段。毛幵《樵隱筆錄》中說:“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jié)歌者?!盵10]最后連用六字仄聲,引人注目。
此外即使是在對偶句中,清真詞往往也不愿平順,不是全拗就是半諧半拗。上文《蘭陵王》中的幾個對偶“酒趁哀弦,燈照離席”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還有“月榭攜手,露橋聞笛”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都是半諧半拗。全拗者如《紅林檎近》里“暮雪助清峭,玉塵散林塘”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正如先著所云:“美成詞乍近之,覺疎樸苦澀,不甚悅口,含咀之久,則舌本生津?!盵11]這些拗怒之處,總使人不得不多品味、細體會,方能有所感發(fā)。透過文字,仿佛聽到絲竹肉聲的起伏曲折,美妙動人。
清真詞善于在結構上做文章,通過結構,反映其聲韻美。朱彊村謂:“兩宋詞人,約可分為疏、密兩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間。”[12]周邦彥詞的長短、節(jié)拍都疏密得當,既不粘滯刻板,也不拖沓冗長,頓挫二字是關鍵,此處以他的《浪淘沙慢》為例:
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fā),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huán)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13]
和前文所引柳詞的《浪淘沙慢》相比,柳詞中的以四言句為主的格局在清真詞中陡然一變,句法變化多端,引人注目。比如首段從三言到四言對句、六言對句再到八言單句,從舒徐漸漸變得緊促,再接著一個上三下四的拗句,和一個以一領七的拗句,最后又收于平句,吞吐往復真是令人驚艷。此外,上三下四這種逆挽句式也出現(xiàn)了數(shù)次,除了首段的“掩紅淚、玉手親折”,還有“連環(huán)解、舊香頓歇”和“恨春去、不與人期”,使得音節(jié)更為頓挫,加之通篇的入聲收腳,且全篇共享十五個入聲韻,詞調的情感就更加凄厲迫促,和柳詞的纏綿哀傷已然大相徑庭。再如《花犯·梅花》一闋:
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14]
該詞以“去年”“今年”分作三個長拍進行對比,卻隔成上下片,形成鋪排頓挫,前后呼應,勾連觀照,使得全篇結構緊實無縫。這是長調諸家所未經見的。下片共有四處用了上三下四的句式,三字頓句運用之密,使得詞作所傳達的情感內容也隨之層層遞下,這種結構更是絕妙無兩。《花犯》之調,周詞首見,向來人們只驚嘆它十二個去上之聲的運用,卻忽略了這種結構節(jié)奏的創(chuàng)造之美。王國維評譽清真為“詞中老杜”[15],恐怕這種頓挫之結構是最似老杜的地方。
多用拗句,加上頓挫的結構,按理說作品多半是凄厲急促的情感氛圍,但是周邦彥之詞偏偏“拗怒之中,自饒和婉”,這與他疏密得當?shù)捻嵨话才糯笥嘘P系。清真詞中的自度曲多為長調,極盡鋪張排比之能事,但是多數(shù)為三句或者隔句一協(xié)韻,三句協(xié)韻時又時常用一個單句和一副對句,組成一個小片段,比如下面這首《夜飛鵲》: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嫊?,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紅滿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但徘徊班草,唏噓酹酒,極望天西。[16]
上片寫送人之前,有幾處音節(jié)不平之處,如“河橋送人處”“斜月遠墮余輝”,到下片寫離別后舊地重游,則和婉許多。文字結構上來看,上闋是“舒徐——緊促——舒徐”的路子,下闋則比較勻稱。韻腳的安排基本是三句一韻,情致婉曲,加上用的是第三部韻,此部韻字“萎而不振”,發(fā)音暗啞,更適合哀而不怨的情感表達。全篇由送別的凄怨,過渡到別后的低抑,配合字面上的細膩沉郁,很好地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心境??梢娗逭嬖~被贊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絕非浪得虛名。
韻腳的安排,若要破板滯,就須聲音盡可能錯落交叉。仔細讀清真詞,能發(fā)現(xiàn),他通常是:仄聲韻中,上去交替,平聲韻里,陰平陽平交替。如《粉蝶兒慢》:
宿霧藏春,余寒帶雨,占得群芳開晚。艷初弄秀,倚東風嬌懶。隔葉黃鸝傳好音,喚入深叢中探。數(shù)枝新,比昨朝、又早紅稀香淺。
眷戀。重來倚檻。當韶華、未可輕辜雙眼。賞心隨分樂,有清尊檀板。每歲嬉游能幾日,莫使一聲歌欠。忍因循、片花飛、又成春減。[17]
韻押第七部上去韻,“晚”“懶”“探”“淺”“戀”“檻”“眼”“板”“欠”“減”,幾乎都是一上一去交錯用韻,過片又加一短韻,使得全篇韻律更精致,而不滯于呆板。平聲韻的陰平陽平交替可參考他的兩首《紅林檎近》,其一的韻腳分別為“香、塘、窗、簧、鄉(xiāng)、梁、觴”,都是平聲韻的陰陽交錯,另一首的韻腳則是“寒、玕、殘、翻、瀾、歡、盤、看”,同樣也是陰陽交錯,作曲者用心之深,令人贊嘆。雖然宋代平水韻中平聲不分陰陽,在格律上沒有陰陽分部的要求,但是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文人早已注意到了陰平與陽平的抑揚頓挫,詞家在填詞的時候已經有意通過平聲陰陽的運用表現(xiàn)出音律的錯落有致。
此外周邦彥還有《四園竹》和《渡江云》是平仄通葉,《四園竹》是在前后片的第七句處各用一仄韻,《渡江云》則是下片第四句末用仄韻,在周邦彥這兩首自度曲之前,除了柳永自度的《西江月》《戚氏》外,這種平仄韻通葉的詞調并不多,而周邦彥之后,南宋格律派各家的自度曲中就多能見到這種體式的詞調,如吳文英的《高平探芳新》、史達祖的《換巢鸞鳳》、周密的《采綠吟》等。
周邦彥對于四聲的講究,尤其反映在自度曲上。他的自度曲,因其聲韻之完美精當,后來詞家多依其四聲而填,是為“四聲詞”之始。南宋吳文英、張炎、王沂孫等人和清真自度曲,無不依其四聲,亦步亦趨,少有參差??疾爝@些自度曲,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格外注意去聲字的運用。晚宋沈義父《樂府指迷》總結說:“句中去聲字最為緊要,將古知音人曲一腔兩三只參訂,如都用去聲,亦必用去聲?!盵18]萬樹在《詞律》中評周邦彥的《浪淘沙慢》時云:“精綻悠揚,真千秋絕調。其用去聲字,尤不可及。觀竹山和詞,通篇四聲一字不殊,豈非詞調有定格耶?”[19]細觀此調,領字幾乎全為去聲字,如“正”“念”“向”“怨”“恨”等字,是全詞節(jié)奏轉換的關節(jié)所在。對于領字和去聲字的關系,萬樹也在《詞律·發(fā)凡》中說“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20],周邦彥制調深諳此道,如自度曲《掃花游》:
曉陰翳日,正霧靄煙橫,遠迷平楚。暗黃萬縷。聽鳴禽按曲,小腰欲舞。細繞回堤,駐馬河橋避雨。信流去。想一葉怨題,今在何處。
春事能幾許。任占地持杯,掃花尋路。淚珠濺俎。嘆將愁度日,病傷幽素。恨入金徽,見說文君更苦。黯凝佇。掩重關、遍城鐘鼓。[21]
全篇有幾個關鍵的去聲字,“聽、信、任、嘆、黯”,均安插于情景轉折處,開篇閑閑寫景,由“聽”字宕開一筆,將鏡頭轉到人物,之后繞堤與避雨是實寫,“信”字陡接紅葉題詩之典。下片自問“春事能幾許”,接著以“任占地持杯,掃花尋路”自答,暗指春日無多?!皣@將愁度日”則進一層描摹春愁,更及“文君”,最后“黯凝佇”,游思更沉郁一層。關鍵處全用去聲字領起,方能發(fā)調。
二是去上連用。這主要表現(xiàn)在押上去韻的詞里。有一調之中,多至十幾處者,最著名者莫過于前文所引的《花犯·梅花》一題,其中“照眼”“凈洗”“勝賞”“宴喜”“素被”“望久”“薦酒”“浪里”“夢想”“照水”,都是去上連用。后有夢窗也和此詞,同樣在這些去上連用處謹守周詞之律。杜文瀾在《詞律》的《??庇洝分性疲骸吧w去聲勁而縱,上聲柔而和,交濟方有節(jié)奏?!盵22]萬樹也說:“上聲舒徐和軟,其腔低;去聲激厲勁遠,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揚有致。”[23]又如《掃花游》一首中的“霧靄”“萬縷”“欲舞”“細繞”“避雨”“更苦”,《齊天樂》中的“靜掩”“眺遠”“照斂”均是抑揚交濟的去上結構,后夢窗、草窗、玉田和詞,在這些位置上也都分毫不差。借去聲的激厲響亮,振起音調,又用上聲的曲折綿長引動余音裊裊,可以說是清真詞在詞調聲律上開創(chuàng)的嶄新技巧。
三是某些特殊句子,創(chuàng)立了四聲固定的范式。如《掃花游》的“暗黃萬縷”,為去平去上,以兩個去聲形成節(jié)奏,起伏而和諧。再如《渡江云》的“暖回雁翼”,《掃花游》的“曉陰翳日”,都是上平去入,后來講求聲韻者莫不如是。還有七字句字字定四聲者,如《憶舊游》的末句“東風竟日吹露桃”,平平去入平去平?!稓J定詞譜》中提到此詞牌時曰:“后段結句例作拗體,填者辨之。”[24]也注意到了這一句,萬樹在《詞律》中論此詞牌曰:“結句,凡作者平仄皆同,乃一定之格?!盵25]。周邦彥之后的格律大家作此調多本此格,如張炎的“千山未必無杜鵑”“涓涓露濕花氣生”,清代鄭文焯的“漁舟夜笛何處招”,近代沈祖棻的“神州甚日煙霧開”等等,不勝枚舉。晚清陳銳所著《褒碧齋詞話》談四聲句曰:“詞中四聲句最為著眼,如《掃花游》之起句,《渡江云》之第二句,《解連環(huán)》《暗香》之收句是也。又如《瑣窗寒》之‘小唇秀靨’‘冷熏沁骨’,《月下笛》之‘品高調側’,美成、君特無不用上平去入,乃詞中之金科玉律。”[26]其中《掃花游》《渡江云》《瑣窗寒》《月下笛》等調均始自清真詞,說他是四聲句范式的濫觴也不為過。
與自古以來的“詩言志”傳統(tǒng)不同,填詞發(fā)源于歌筵上侑酒佐歡的需要,因此在宋代有著很強的社交性,如論是應歌、應制,還是南宋以后的應社,填詞都是文人在社交活動中展現(xiàn)自身才華與筆力的絕佳途徑,詞體是音樂與文字共同作用下生成的一種韻文體裁,因此與詩文創(chuàng)作有所不同,文人們在填詞創(chuàng)作中除了構思章法、醞釀文字之外,更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詞體的音樂特質,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對聲律的講求能在一個新的層面上體現(xiàn)自身的學識與才力,而且南宋之后詞樂漸次失傳,詞家需要一個文字譜代替樂譜成為填詞的標準與范式,他們最終選擇的就是清真詞。也周邦彥之前,柳屯田的慢詞長調擴大了一首詞能包含的容量,為詞的形式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但是一方面柳永的長調頓挫拗折處少,無法完全展現(xiàn)詞體的特殊韻律美,作為一種文字游戲也不夠有難度,另一方面柳詞中有不少流于庸俗淫褻的艷詞,格調低下,常被后世詞家所詬病。但是,周邦彥把文人雅士和專業(yè)音樂家這雙重身份結合起來,讓詞無論是從文學性還是音樂性都變得更雅致,也更考究,加上周邦彥提舉大晟府的身份,自然而然成為后世詞家眼中的標桿。《浪淘沙慢》一調雖出自柳永之手,但“此詞平仄無別首可?!盵27],后人填此調都用清真詞中的《浪淘沙慢》一體,又如《解連環(huán)》詞譜后云:“此調始于此詞(柳永),但宋元人多填周邦彥體?!盵28]這種情況不僅見于柳永創(chuàng)調的詞牌,譬如《三部樂》一調,最早見于《東坡詞》,但蘇軾的《三部樂》“前段起句、后段第八句俱用韻,宋人無如此填者?!盵29]之后周邦彥填此調后,“宋人俱如此填?!盵30]因此《欽定詞譜》中這一調的可平可仄,俱詳注于周詞之下。此外,還有很多在北宋前期少見的拗調澀體也是借著他的妙筆生花,成為后世詞人作品中的常見詞調,如《霜葉飛》《南浦》等,周邦彥也因而成為后世格律派的鼻祖,他在詞律聲韻方面的影響一直持續(xù)到近現(xiàn)代,楊易霖作《周詞訂律》,其師邵瑞彭為其作序,其中云:
常謂詞家有美成,猶詩家有少陵,詩律莫細乎杜,詞律亦莫細乎周。觀夫千里次韻以長謠,君特依聲而操縵,一字之微,弗爽累黍,一篇之內,弗紊宮商,良由宋世大晟樂府創(chuàng)自廟堂,而詞律未造專書,即以清真一集為之儀埻,后之學者,所宜遵循勿失者也。[31]
直將清真詞作為詞律的標準定程,可見周邦彥在詞律一途對于后世的深遠影響。
前人評清真詞多著眼于他的篇章結構上的技巧,又或者是風格上的渾厚,各種著述極豐,而多少忽視他對聲律細微處的講究,周邦彥在詞之音韻格律上有頗多創(chuàng)新與建樹,較之前代詞家,他有意彰顯詞體特有的音樂美學特質,使得讓詞體真正脫離所謂“句讀不葺之詩”的范式,展現(xiàn)出一種獨立文體的鮮明個性,其“結北開南”的意義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