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鮮
隋朝國子博士王隆,比起曾做過北周前驅大總管的祖父王一來說,并不算太知名,卻生出了幾個非凡的兒子,其中名氣最大的,當數(shù)大學者王通和大詩人王績。
很多詩人,往往還有一個精神上的父親。精神上的父親,可能會隨著詩人歷程的變化而轉換,一個幻散成多個,每一個都是對原始精神之父的追憶和回應。
喜歡陶淵明的詩人有很多,李白、杜甫、蘇東坡、龔自珍、魯迅。但陶淵明都算不上是他們的精神父親,頂多是一個偶像吧。但是,對于絳州龍門縣(今山西萬榮通化鎮(zhèn))的王績來說,陶淵明就不僅僅是一個偶像這么簡單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王績都認為自己就是隋唐之際重生的陶淵明,他就是陶淵明的孩子,陶淵明的影子??梢赃@樣說,王績的一生,從生活、事業(yè)到人格構成,都是對精神父親陶淵明的一種模仿。是的,一個詩人熱愛另一個詩人,愛到極致,表達唯有一途,那便是:模仿,模仿他的言行舉止,甚至,模仿他的死亡。
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還找不出第二個王績這樣模仿陶淵明的詩人。陶淵明的光芒,在王績這兒投下令人驚嘆的影子。影子與肉身,誰更美更真實?柏拉圖討論影子,其真正意義在于:我們并不能輕率地認為,影子比火光更虛無。因此,作為陶淵明投射于初唐詩歌世界的影子,王績的存在與模仿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詩學價值。更重要的是,王績模仿的原始動力,常常來自于天才般的感悟和創(chuàng)造。
王績對精神父親陶淵明的模仿,是從飲酒開始的。昭明太子在為《陶淵明集》作序時說,有人認為陶淵明的詩,篇篇必有酒。太子并不完全認可這個說法。無論怎么說,陶淵明愛酒是事實:出仕做官的目的并非治國平天下,他在意的是“公田之利,足以為酒”。陶淵明的幾百畝私田,絕大部分也用來種了釀酒的糯米稻。為此,甚至還和妻子發(fā)生過沖突。
特別好酒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王績顯然屬于前者:七八歲時已經(jīng)熟讀《左傳》;十五歲時拜見學問與權力傾倒眾生的隋朝重臣楊素,縱橫捭闔之間,便博得了“神仙童子”的美名。從王績自述詩作《晚年敘志示翟處士(正師)》中可以窺見,王績不僅才華亂溢,而且雄心勃勃:
弱齡慕奇調,無事不兼修。
望氣登重閣,占星上小樓。
明經(jīng)思待詔,學劍覓封侯。
棄■頻北上,懷刺幾西游。
時間過得太快,比白駒過隙還要快百倍。眨眼之間就到了大業(yè)年間,隋朝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度,為每一個希望進入仕途的人打開了一扇大門,一腔熱血的王績參加了孝悌廉潔科的舉薦考試,并被授予秘事省正字,雖然只是個正九品下的芝麻文官,由于位處朝廷權力中心,也算是隋朝宮廷的一名小臣。但是,詩人王績很快就厭倦了長安“端簪理笏”裝模作樣的生活。他想,或許到地方上去走一趟感覺會好些,至少自由自在。
不久,王績來到江南名勝之地揚州六合縣做縣丞,官品比秘書省正字略微高一點。然而江湖之遠,依然很無聊。如何打發(fā)南方時光,不如日日痛飲吧!飲酒當然會誤事,他常常被同僚舉報。舉報就舉報吧,大不了掛冠回家,還求之不得呢——“網(wǎng)羅高懸,去將安所?”于是,王績把當縣丞所得的俸金堆積在六合縣的城門之外,趁著夜色,喚了一葉扁舟悄悄走了,不僅不帶走一片云彩,連一絲風也不帶走。原來,蘇東坡的夢想,早在幾百年前就被王績實現(xiàn)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p>
斗轉星移,隋朝變成唐朝,青年王績變成了中年王績。王績一生活了五十六歲。這五十六年間,前三十年是在隋朝度過的。到了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王績已經(jīng)三十三歲,才被唐王朝搜羅出來,以前揚州六合縣丞的身份,“待詔”于門下省。他的胞弟王靜,此時也在朝中做高祖李淵的禁衛(wèi),顯然比王績風光一些。一天,王靜不無調侃地問他這位詩人哥哥:“待詔可樂否?”王績回答說:“待詔俸薄,況蕭瑟,但良醞三升,差可戀耳?!蓖蹩兊暮糜呀瓏愂暹_聽說后,笑道:“三升良醞,未足以絆王先生?!比?,對別人可能夠了,對于詩人王績先生來說,確實太少,是拴不住他的。于是,特判日給一斗,由三升提高至十升。從此,“神仙童子”王績得到了他的第二個稱號:“斗酒學士”。
以王績的酒量,每日一斗的酒還是不夠。王績的酒量究竟有多大呢?從他所作的《五斗先生傳》——純粹是再一次對精神父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的模仿——來看,巔峰時期,他一次可以狂飲五斗。唐朝的計量制分為大量和小量,大量制的一斗酒約有六千毫升,小量的也有兩千毫升。王績的五斗酒量,即使以小量制計算也有一萬毫升,相當于十公斤??v然那時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米酒或醪糟酒,能喝到這個數(shù)量級,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后來,王績因為得罪了侯君集和長孫無忌被罷免回鄉(xiāng),直到貞觀年間才再次赴選。這次,王績看中了太樂署丞這個職位:一個始創(chuàng)于漢代的音樂機構,隸屬太常樂,管理宮廷的雅樂演出事務,官階雖比之前的六合縣丞高了不少,仍屬于清閑的職位,沒有什么實權。王績入太常樂署的原因很簡單:署同事中有個名叫焦革的府使,他的釀酒手藝太好,簡直就是活著的杜康。好不容易到了太樂署,王績可以天天喝到焦革自釀的美酒,但還沒有喝上幾天,酒神突然病故。焦革的遺孀袁氏也從丈夫那里學了些釀造技術,知道王績好這一口,繼續(xù)送酒于王績??墒菈南⒖偛粏涡?,不久,袁氏也過世了。王績絕望地叫道:“天乃不令我飽美酒!”
既然待在太樂署的唯一理由已不復存在,王績不得不做出第三次辭官歸隱的決定,也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決定。王績回到家鄉(xiāng),躬耕于東皋山(今山西河津市東皋村),并以“東皋子”自號。此號當然與其精神父親相關:“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边@是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名句。
詩人也像陶淵明那樣,常到東皋一帶眺望黃昏的景色: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有人認為詩作當寫于隋朝將亡之時,也有說作于隋亡之后。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作于王績第三次歸隱故鄉(xiāng)之際。末句的寂寥之情,與其在墓志銘中所訴相吻合:“于是退歸,以酒德游于鄉(xiāng)里,往往賣卜,時時著書,行若無所之,坐若無所據(jù)。鄉(xiāng)人未有達其意也?!?/p>
這首詩太有名,幾乎所有的唐詩選本都可以見到。
清人沈德潛認為它是唐代五言律詩的開山定型之作:在此之前,五律失嚴者多;在此之后,五律當以此為首。這是從詩歌形式上來說的,其實,這首詩之所以好,之所以被世人記住,還在于其蕭散而又生機勃勃的意境。這樣的詩,當然當?shù)闷鹞谭骄V的評價:“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鳶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顧隨認為《野望》寫盡了一顆詩人的“寂寞心”,同時又于寂寞之中富有“生的色彩”。王維的《觀獵》詩:“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寫得當然也好,但顧隨認為,王維的詩不能將心物融合,故生的色彩表現(xiàn)不濃厚,王維的四句不如王績“獵馬帶禽歸”一句。其實,二王雖然都寫到了狩獵場景,但氣氛迥然不同:前者充滿了戰(zhàn)場意識和緊張感,后者則純是一幅北方的秋山晚歸圖,抒情、閑適而寂寥,洋溢著一種符合大自然節(jié)律的美感。王績可能并未親自打過獵,但從他的《田家》一詩來看,他在東皋一帶養(yǎng)過鶴放過豬:“小池聊養(yǎng)鶴,閑田且牧豬。”我特別喜歡這首詩的頷聯(lián),像一幅油畫而不是水墨畫,那照亮萬山落木的“落暉”的透明和壯麗,我們在陶淵明詩中也很難見到,于古老的《詩經(jīng)》中或可驚鴻一瞥:日之夕矣,牛羊下來。
王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模仿陶淵明,唯獨在詩歌寫作上十分謹慎。這是天才王績的不尋常之處。盡管從王績詩中隱隱約約能感受到陶詩的影響,卻仍是只有王績才寫得出來的詩:“溪流無限水,樹長自然枝。”“日光隨意落,河水任情流?!薄昂鲆婞S花吐,方知素節(jié)回?!蔽铱匆娏艘粋€詩人的光輝影像,如同樸素的星辰,正擺脫齊梁詩風的羈絆,冉冉升起于初唐的天空。
東皋農(nóng)作之余,王績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釀酒事業(yè)上。他在前同事焦革所傳授的釀酒秘辛基礎上,總結民間流傳的杜康、儀狄的造酒方法編成《酒譜》,一時之間廣為傳播。風水大師李淳風贊嘆說:王績啊,你就是酒史中的南史氏和董狐?。⊥蹩冞€在自己住宅旁邊一座大石盤上,專門修建了一座杜康祠,將焦革升格為酒神的配祀。這個待遇,在古今中外的人事關系史上,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吧。
陶淵明常常借酒以澆胸中塊壘,所作酒詩也是“旨趣遙深,興寄多端”。因此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才說:“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蓖蹩儎t要單純得多,酒就是酒,不是其他。讀讀他的《過酒家》吧,那是只有真正愛酒且只愛酒的人才寫得出來的古風詩篇。詩人經(jīng)過一所西域胡姬開設的酒家,直接進去喝了個天昏地暗。在喜歡沉醉的人眼中,醉態(tài)才是真姿態(tài),才是人生常態(tài),清醒了反而很不適應。西域風格的酒家中,既有以竹葉過濾的漢族白色米酒,也有來自異鄉(xiāng)的紅葡萄酒。愛酒的人不用勸,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喝醉了哪里都可以安睡。這種酒態(tài),這種酒德,比起陶淵明來,似乎還要灑脫幾分。
遠離是非的王績越來越離不開酒了,加上他的妻子又賢惠,又會“調中饋”,做得一手好飯菜,一切以夫君的意志為轉移,不僅沒有像劉伶妻子那樣反復勸誡,還經(jīng)常和王績一起縱酒。詩人也是個唯美主義者,對于飲酒的器具也有著獨特的要求:“竹瘤還作杓,樹癭即成杯?!?/p>
說到王績的妻子,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王績青年時代曾寫過一首名叫《未婚山中敘志》的詩:
物外知何事,山中無所有。
風鳴靜夜琴,月照芳春酒。
直置百年內,誰論千載后。
張奉娉賢妻,老萊藉嘉偶。
孟光儻未嫁,梁鴻正須婦。
后來這位志同道合的妻子,是不是就是王績當初用這首詩征來的?
王績?yōu)槭裁磿μ諟Y明那么傾心,那么刻意地模仿呢?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顯然與另一位更為久遠的先哲相關,那是陶淵明和王績共同的眷慕對象:莊子。
王績的人生哲學,走了一條完全不同于哥哥王通的道路。造成兄弟歧路的原因,恰恰來自于王通政治上的失意。王通的人生,成為王績的一面失敗的鏡子。哥哥一生崇尚儒家,儒學的本質是進取和干預,但王通的際遇卻與此漸行漸遠,甚至最后連在其學生所修的史書中也難覓蹤影。這讓王績看透了人世的本質,也看透了儒學的虛偽。與其建功,毋若無功——所以王績的字就叫“無功”,顯然來源于《莊子》。對于這個名字,哥哥王通持反對意見:“字,朋友之職也?!袢藷o功’非爾所宜也。”但是,王績沒有聽從哥哥的勸告,繼續(xù)我行我素。
進入莊子的世界有很多方式,王績認為,飲酒便是進入莊子內心的捷徑。陶淵明還有過幾次“止酒”的試驗,雖然以失敗告終,畢竟有了這個念頭。王績是絕不會產(chǎn)生這個念頭的,王績認為只有酒才是真實的可以感觸的,而道教神仙什么的都不足為信:“相逢寧可醉,定不學丹砂?!鼻f子曾描繪過醉酒過程中的“神全”境界:
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jié)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懾。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
這確實是一個神奇的現(xiàn)象,醉酒者擁有一種天然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
王績的《醉鄉(xiāng)記》,實際上就是莊子某些段落的翻版:
醉之鄉(xiāng),去中國不知其幾千里也。其土曠然無涯,無丘陵阪險;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其俗大同,無邑居聚落;其人甚精,無愛憎喜怒,吸風飲露,不食五谷;其寢于于,其行徐徐,與鳥獸魚鱉雜處,不知有舟車械器之用……
瞧,就連說話的口吻,他也像極了莊子。
貞觀十八年(644),王績病倒。
王績想起陶淵明曾為自己的百年之后,寫過一篇《自祭文》。
這是最后的模仿,王績?yōu)樽约簩懴履怪俱懀?/p>
有唐逸人,太原王績。若頑若愚,似驕似激。院止三徑,堂唯四壁。不知節(jié)制,焉有親戚?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疣潰癰。無思無慮,何去何從?壟頭刻石,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對長空。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沒有忘記他的精神父親院子里的那三條小路。王績叮囑家人薄葬,也是莊子的主張,莊子很瞧不起儒家的厚葬,認為他們說到底,是沒有看透生與死的本相。
幾百年之后,蜀人楊慎對王績做了如下的評價:
王無功,隋人入唐,隱節(jié)既高,詩律又盛,蓋王、楊、盧、駱之濫觴,陳、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這似乎與詩人“無功”的愿望相違背:一個不想有功的人,一個只想無功于世的人,卻在詩歌史上建立了卓絕的功名:王績的詩歌成就,既是魏晉南北朝以降結出的一枚碩果,同時又是一顆孕育唐代盛大詩事的強健種子。
以模仿陶淵明的人生為旨歸,王績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成為其精神父親的影子。而這片影子,同樣獲得了詩歌藝術上的不朽。
瓦雷里說:上帝在迷路的軀體中,布施光明與寬宏。
責任編輯:田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