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背景下高校加強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的路徑探析

2022-04-16 20:58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積極情緒心理素質人格

皮 堅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背景下高校加強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的路徑探析

皮 堅

(長沙市教育保障服務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0)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著力于提高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使得政治體制更為完善,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在高校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大學生的重要舉措。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是未來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的積極推動者和促進者。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包括專業(yè)素質、道德品質、身心健康等諸多方面,積極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義。因此,在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探索其實踐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路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面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1]。

一 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內容體系

積極心理素質是在個體生理素質基礎上通過社會化進程所形成的正向的綜合心理能力和質量。目前積極心理學界普遍認為積極的人格包括6種美德(智慧、勇氣、仁慈、公正、克制、超越)和24種品格力量(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頭腦開明、愛學習、洞察力、勇敢、堅持、正直、有活力、愛、善良、交際、公民權、公正、領導能力、寬恕和仁慈、謙虛謙遜、謹慎、自律自控、欣賞美麗和卓越、感恩、希望、幽默、精神信仰)[2]。上述6種美德和24種品格力量構成了奠定人全面發(fā)展的品格和心理基礎,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人所必須具備的核心素質。

(一)積極認知

積極認知是個體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抱有積極預期的思維過程,直接影響著個體未來所采取的行動。大學生自我認知是在大學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對自身的狀態(tài)以及自身與客觀環(huán)境,自身與周圍人群關系的評價和判斷,從而得出自身是否與周圍環(huán)境和人群相處融洽的結論。不同的認知決定了個體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態(tài)度[3]。擁有積極認知的大學生會正確地看待事物,持之以恒地堅持目標并不斷達成預期目標;擁有消極認知的大學生則片面地看待事物,情緒消極悲觀,自尊心、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相對薄弱,容易出現(xiàn)各種適應性障礙和心理困惑。積極認知是大學生對自身以及自身與周圍環(huán)境、人際關系所做出的一種正向的、積極的評價和判斷。

培養(yǎng)積極認知需要個體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合理運用社會比較策略、綜合利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態(tài)度來全面客觀地認識自我,在全面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心理品質。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評價和積極的自我悅納,能夠正視自身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不斷實現(xiàn)超越和突破;要注重引導學生確立適當?shù)钠谕?,量力而行、量體裁衣,定準自己的期望和目標,有效激發(fā)個體潛能,鍛煉個體的意志品質;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訓練。歸因訓練根本在于引導個體進行成功的內部歸因(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和失敗的外部歸因(外部的環(huán)境、運氣等),從而提升個體的成就感、自信心和自尊心。高校教師因進行個性化歸因訓練,針對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歸因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正確歸因;要注重引導學生提高抗挫能力,耐心細致地陪伴幫助學生進行正確歸因,轉變認知,努力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

(二)積極情緒

關于積極情緒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不同的界定和描述??傮w而言,積極情緒應包括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有產生積極情緒的來源或刺激,即個體的需要得到滿足、個體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等。二是必須伴隨有愉悅的主觀體驗。概言之,積極情緒是個體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所產生的愉快、幸福的主觀體驗。根據(jù)Fredrickson的觀點,積極情緒主要包括快樂、興趣、滿足、愛、自豪和感恩六種情緒[5]。積極情緒能擴展個體認知,促進個體有效解決問題、促進個體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積極情緒能使個體有效應對和舒緩生活中的壓力,促進個體身心健康,保持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個體社會適應水平,促進個體社會化;積極情緒能使因消極情緒所引起的個體生理機能高度喚醒的狀態(tài)恢復到正常水平,促進個體身體健康,也能消解高度緊張狀態(tài)下個體思維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tài),使個體思維活動恢復正常。此外,積極情緒對于集體和組織也至關重要,能夠在組織內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激勵組織內成員積極進取,提高組織效率。

大學生積極情緒體驗是維護個體身心健康、提高個體學習效率、發(fā)展和諧人際關系、促進個體社會適應和社會化進程的重要基礎,高校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情緒,開發(fā)情緒智力和增進學生幸福感,通過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成功體驗促進學生積極情緒的產生;通過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發(fā)展移情的能力,利他利己,分享合作;通過組織各種角色扮演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緒體驗,從而激發(fā)積極的情緒,最終悅納自己;通過組織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熏陶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情緒智力。高校要幫助學生塑造樂觀、外向、自尊和內控的積極人格;幫助學生樹立理性的比較標準和對象,在理性的比較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得到更多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數(shù);幫助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和穩(wěn)定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這有利于幫助學生順利排解各種心理困惑,積極應對人生的低潮;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預期,確立可行的目標,目標的實現(xiàn)、任務的完成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提升幸福感。

(三)積極意志行為

意志與行為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堅強的意志維持并促進行為的發(fā)生,消沉的意志導致行為的減少。意志力是后天習得的,能夠通過訓練來進行培養(yǎng)和獲得。積極意志行為是指一個人擁有明確的目標任務,為了完成目標任務,個體隨時進行自我調節(jié)并使行為堅持下去的過程。

積極意志行為是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行為發(fā)揮著組織、調節(jié)、保障等重要功能。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定型期的大學生意志行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呈現(xiàn)出自覺性普遍較高、堅韌性逐漸增強、獨立性得到鍛煉但仍具有一定依賴性、行動迅速但不夠持久的普遍特征[6]?;谝庵镜暮筇煨纬尚院涂伤苄裕咝=處煈槃荻鵀?,主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意志行為。高校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地養(yǎng)成,督促學生時刻進行自省,加強自我克制,自覺抵制外界誘惑,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正確面對失敗挫折,堅定目標信念,嚴格執(zhí)行目標計劃,不斷錘煉堅強的意志行為。

(四)積極人格

人格是指“一個人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的一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征,也是一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特征之一”,積極人格是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緒反應是積極的、正向的,包括“正性的利己和與他人的積極關系”[7]兩個主要特征,對內能悅納自己,對外能與他人保持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積極的人格包括上述所提的6種美德和24種品格力量。積極人格對于保持個體身心健康,提升個體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大學生因人格障礙問題引發(fā)的校園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率居高不下,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整體上大學生積極人格發(fā)展水平比非大學生群體高,但也存在顯著的群體內差異性。例如,學生干部群體積極人格整體高于非學生干部群體,學習成績優(yōu)異者優(yōu)于成績較差的群體。“人不是按照由基因圖譜規(guī)定的規(guī)定路徑來發(fā)展自己的,人格主要是在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個復雜的因果活動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內在因素、外部行為、社會文化環(huán)境是交互作用的。”[8]人格亦是個體與后天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形成的。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格高校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良好的校園物質精神文化環(huán)境,使學生在良好環(huán)境中熏陶、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積極人格;要組織開展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黨團活動、班級活動、心理健康團體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體驗中錘煉積極人格;教師群體要注重自己積極人格的修煉,以身示范,做學生積極人格的示范者和引領者。

二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高校要落實這一重大舉措就必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解決好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學生成長困惑和發(fā)展困境的重大任務。

(一)面對社會深刻變遷過程中各種適應壓力和發(fā)展困境的必然之舉

工業(yè)化和技術革命以前所未有的范圍、幅度和速度掀起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技術革新。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使社會上所有組織都越來越窘于應付,處理不當,給現(xiàn)代人的適應和發(fā)展造成了困惑。面對現(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變得越來越無所適從,無處安放:越來越細化的分工導致了人的片面發(fā)展且淪為高速運轉的機器附庸;高密度的人口集中和市場所倡導的競爭提升了人的生存成本,加劇了人的生存壓力,導致人際沖突加劇,違法犯罪頻發(fā);傳統(tǒng)核心家庭結構遭遇消解,家庭的生產、生殖、教育等功能日益消退,家庭不再是溫暖的港灣[9]。

片面追求知識和技能的現(xiàn)代教育,忽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fā)展,導致學生出現(xiàn)各種適應障礙和成長困惑;價值取向多元化使個體經常處于價值沖突和矛盾之中,導致個體內心的沖突,造成了現(xiàn)代社會整體的價值危機;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之間的直接交往被虛擬交往所逐漸取代,彼此之間形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10]。面對社會深刻變遷過程中現(xiàn)代人所遭遇的適應發(fā)展困境,高校有責任將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前置,在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定型時期的大學階段因時而化,適時開展學生積極心理素質培育。

(二)黨和國家應對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失序和利益沖突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的使命責任

積極追求幸福感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qū)別,是人類社會的歷史追求,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確證。提升人的幸福感是近代心理科學和中國共產黨人共同的使命和責任。近代科學心理學具有三項重要的使命:一是治療精神疾病,二是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幸福,三是發(fā)掘并培養(yǎng)人才。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和風險高發(fā)期。盡管自2010年以來我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顯著提升,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但是人民的幸福感并沒有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成直線上升的趨勢,諸多矛盾疊加,各種風險挑戰(zhàn)接踵而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了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既注重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也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加保障、更可持續(xù)。

(三)解決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學生成長困惑和發(fā)展困境的重大任務

隨著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到大眾化發(fā)展階段。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提高了高等教育普及率,使更多的學生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權利,提升了我國勞動者整體素質和水平,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解放。然而,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和發(fā)展給高校和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高校的發(fā)展速度和教師的素質提升,迫切需要滿足大眾化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使得大學生不再是社會的稀缺資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入社會,如何擁有核心競爭力以致于被社會所需要實現(xiàn)個人價值成為每個大學生的發(fā)展困惑。反觀大學校園,一些高校出現(xiàn)了教育價值失衡,教育行為失措,學校功能變異,學術道德淪喪等諸多問題;學生層面出現(xiàn)了倫理道德滑坡,人生理想喪失,價值觀淪喪,學習目標缺失,發(fā)展適應困難等現(xiàn)實問題,“啃老族”“畢業(yè)即失業(yè)”“喪文化”等消極的人生信條在高校屢見不鮮,更為痛心的是每年因為各種心理困惑沒有得到排解導致自殺、他殺等校園悲劇的現(xiàn)象在高校時有發(fā)生[11]。適應和發(fā)展的困惑成為當前高校普遍面臨的難題,因此對學生開展積極心理素質教育,挖掘學生的積極力量,培養(yǎng)其積極認知、積極情感、積極意志行為和積極人格,正確看待人生困境是高校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務。

(四)反思當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偏離心理健康工作使命的回顧之舉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是高校管理者關注的重大課題。科學心理學的三大重要使命分別是治療精神疾病、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以及發(fā)掘并培養(yǎng)人才。當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迫于從上至下一以貫之的“學生非正常死亡零容忍”的目標壓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僅僅停留在治療精神疾病的最低使命層次,“保底線、求穩(wěn)定、不因心理問題而死人”成為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目標,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通過個別心理咨詢消除心理問題學生危機成為了這支隊伍最主要的工作方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現(xiàn)形式化、課程化和醫(yī)學化[12]。底線式的工作格局嚴重違背了心理學促進人的幸福、培養(yǎng)人才的高層次使命,無法觸及學生的心靈,無法挖掘學生積極的潛能,是一種被動的、消極的治療模式,而不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發(fā)展模式。積極心理素質發(fā)展視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應該從根本上樹立積極的心理取向作為引領,創(chuàng)造積極的心理實踐作為途徑,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增強積極的心理體驗、激發(fā)積極的內在潛能和優(yōu)勢,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個人幸福感和價值感的獲得,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三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背景下高校加強大學生積極人格培養(yǎng)的實踐路徑

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著力于提高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使得政治體制更為完善,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在高校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身心健康是人的發(fā)展的健康基礎和根本前提,積極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核心和主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迫切需要高校加強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構建融積極的校園文化、課堂教學、網(wǎng)絡服務平臺、心理咨詢和團體訓練于一體的實施體系。

(一)夯實積極心理素質熏陶的校園文化基礎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并逐漸凝練而成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總稱”,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審美的校園物質文化、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和凸顯人性化的校園制度文化,對于增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人格具有基礎性的支撐與影響作用”。校園建筑、學生宿舍、學校食堂、學校文化廣場、運動場、圖書館、實驗室、宣傳欄、廣播站、校園網(wǎng)站等等都是校園物質文化的直觀體現(xiàn),“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校園物質文化蘊含著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文化和辦學理念。校園物質文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運動息息相關,是學生日常最親密、接觸最頻繁的場所,因此高校要注重以積極的理念打造校園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樓一舍等,使學生在日常的接觸中能受到校園物質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本質體現(xiàn)。校風校訓校史、人文精神、學校傳統(tǒng)都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具有穩(wěn)定性、傳承性。校園精神文化承載著學校的歷史積淀、文化底蘊、精神動力,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寶貴精神財富,啟迪學生思想智慧、育化學生道德品質、涵養(yǎng)學生胸懷格局、塑造學生個性品質。高校要把握學生入校教育關鍵時機,將學校精神文化精神主動貫徹給學生;在學生入校之后,學校各級組織團體要通過文體活動、學術講座、社會實踐活動等載體形式培育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剛性體現(xiàn)。校園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章程、校紀校規(guī)、各部門管理制度等。校園制度文化能規(guī)范師生言行舉止,使師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使學校各項工作能有序進行,促進師生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關系,使自由紀律、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文化深入師生。

(二)把握積極心理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陣地

課堂教學是開展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的最直接、最快捷、最主要的途徑。積極心理素質課堂教學主陣地的把握關鍵在于兩個要素:一是教師。教師要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學生不分等次,每個學生都有成長的潛能;教師需要從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下唯分數(shù)和知識灌輸?shù)睦砟钪刑鰜?,實施學生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育,注重賞識學生,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成長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本人也要以正確的“三觀”、積極的風貌、樂觀的態(tài)度引領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示范者。此外,高校全體教師都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體教師也都應該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發(fā)展的責任人。二是課堂環(huán)境。課堂環(huán)境要倡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改革課堂考核評價標準。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課堂還是其他教學課堂,教師都要積極構建民主、平等、和諧、共同參與的師生關系,把學生作為平等的主體來對待,在新型師生關系氛圍下成長的學生人格會更健全。心理健康素質的養(yǎng)成是長期的、隱性的、滯后的,在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方面要遵循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改革課堂考核評價標準,從定量評價轉向定性評價,從分數(shù)評價轉向實踐活動過程所形成的積極認知、積極情感、積極意志、積極行為評價。

(三)完善積極心理素質服務的多元網(wǎng)絡平臺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fā)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lián)網(wǎng)已融入社會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13],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教育也要因時而化,因勢而化,順勢而為,主動占領網(wǎng)絡陣地,完善心理健康網(wǎng)絡平臺建設,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自助、互助、求助”功能,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服務。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測量測試、傳授心理健康訓練方法幫助學生“自助”;通過網(wǎng)絡BBS社區(qū)、QQ群、微信群、微博等網(wǎng)絡虛擬空間引導學生之間“互助”;通過公開心理求助信息途徑使學生獲得必要的心理幫助。

(四)開展積極心理潛能挖掘的心理咨詢和團體訓練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為大學生求助者提供心理幫助和心理指導,解決其心理問題的過程。心理咨詢和團體訓練對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積極心理素質視角下的大學生都是具有良好潛能且能夠發(fā)展出積極品質的個體。該理念下的心理咨詢顛覆了傳統(tǒng)心理咨詢關注問題本身的模式,以來訪者為中心,尋找個體生命中的積極力量,關注事件的積極意義,關注發(fā)展,重視潛能的開發(fā)。

[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郭雯.性格優(yōu)勢與美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3]肖永春.幸福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張艷霞.學生歸因訓練的途徑和方法[J].當代教育科學,2009(17).

[5]郭小艷,王振紅.積極心理情緒的概念、功能與意義[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

[6]鄧艷香.大學生意志力培養(yǎng)探析[J].時代教育,2013(9).

[7]李燕.大學生積極人格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8]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9]秦浩平.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線[J].上海商業(yè),2008(7).

[10]劉叢叢.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虛擬實踐——以人的發(fā)展旨趣為依歸[D].浙江師范大學,2011.

[11]李華偉.當代大學生生活空虛化的現(xiàn)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7).

[12]孫碩.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4(4).

[13]饒立新.精準判斷歷史方位全面推進我國信息化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EB/OL].(2019-12-31)[2021-10-09].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9/1231/c40531-31530376.html.

2021-11-06

皮堅(1975-),女,湖南平江人,長沙市教育保障服務中心政工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3-2219(2022)02-0090-04

(責任編校:周欣)

猜你喜歡
積極情緒心理素質人格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中小學生積極情緒現(xiàn)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積極情緒助力更好記憶
試論積極情緒對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的影響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積極情緒相關研究綜述
論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激發(fā)學習興趣,培育心理素質
論新聞記者的心理素質與寫作思維
開展“解煩惱”活動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
离岛区| 大同市| 淮北市| 怀来县| 盐源县| 松滋市| 堆龙德庆县| 宜丰县| 罗定市| 宕昌县| 定襄县| 平度市| 桐柏县| 永兴县| 治县。| 石门县| 钦州市| 达州市| 田东县| 长葛市| 黄山市| 特克斯县| 沿河| 兴业县| 长汀县| 独山县| 黄山市| 夹江县| 东辽县| 揭东县| 临沧市| 鄂托克旗| 韶山市| 拉萨市| 松原市| 即墨市| 通许县| 东平县| 东山县| 临泉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