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倦 史成才
摘? 要:通過網絡調查統(tǒng)計體育實踐類慕課相關數(shù)據,以貝羅的SMCR信息傳播模式為框架,從信源、信息、信道、信宿四個方面對體育實踐類慕課進行分析,研究認為,信源維度,教師的信息傳播技能、態(tài)度、知識、社會系統(tǒng)和文化對于體育慕課教學信息的編碼影響頗深,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是慕課建設的前提;信息方面,教學信息的成分、內容和結構決定體育實踐類慕課的質量,因此秉持“內容為王”理念,豐富課程內容是慕課建設的重點;信道方面,多種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但高成本、低普及率仍是信息技術進入慕課的一大難點;信宿方面,學生作為信息傳輸?shù)淖罱K環(huán)節(jié),需要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端正體育實踐類慕課學習態(tài)度,同時對于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慕課學習者來說,仍需要教育部門的支持和引導。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慕課;教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8-0010-05
Abstract: Through online surveys and statistics of sports practice MOOC related data, using Bello's SMC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as a framework, the paper analyzes sports practice MOOCs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source, message, channel, and receiver. The studies propose that in terms of source, teacher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kills, attitudes, knowledge,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e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ding of sports teaching inform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level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s; in terms of message, the composition,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sports practice MOOCs. Therefore, upholding the concept of "content is king", enriching course content is the focus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channel, the use of variou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an help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However, high cost and low penetration rate are still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ter MOOCs. In terms of receiver, as the final link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rect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 in sports practice MOOCs,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MOOC learners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y still need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MOOCs; teaching; construction
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我國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頒布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諸多政策,從《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新時代背景下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帶動了教育信息化從1.0進入了2.0時代?;ヂ?lián)網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互聯(lián)網+教育”已經越來越成為當代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也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戰(zhàn)略選擇[1],而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作為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產物之一,經過近10年的發(fā)展早已和各類學科交叉運用,形成了數(shù)量龐大,學科種類豐富,受眾者廣泛的課程資源。然而,體育學界對于慕課的引入其實還是有一定擔憂的,特別是對于籃球、足球、體操等體育實踐課來說,許多體育課程含有動作技能教學,遠程學習方式卻不利于動作技能教學[2],這類擔憂不無道理,實踐類課程相比理論類課程不僅需要知識的直接傳授,還需要更多動作的演示和練習?;谝陨详U述,筆者將體育實踐類慕課的教學過程理解為信息的傳播交流過程,通過貝羅的SMCR模型來研究和解釋影響體育實踐類慕課信息傳播效率和效果的各種要素。
一、研究對象與理論支撐
(一)研究對象
文章選取的研究對象為國內各慕課平臺上我國高校開設的體育實踐類慕課,體育實踐課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身體參與,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的體育課程;那么體育實踐類慕課可定義為課程內容以體育實踐課為主體的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通過調查與篩選,去除重復課程,共統(tǒng)計到7個慕課平臺、200門體育實踐類慕課。
(二)理論支撐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通過網絡調查在各個慕課平臺上搜索體育實踐類課程,以及相關的選課人數(shù)、開課時間、章節(jié)設置、考核標準和教師隊伍等;其次通過統(tǒng)計分析,制作相關圖表,計算各種運動項目所屬慕課占比,教師不同職稱占比等。
SMCR模型也叫貝羅傳播模型,是貝羅對香農-韋弗模式(信源-編碼-信道-譯碼-信宿)的繼承和發(fā)展,貝羅將信息傳播過程分解為四個基本要素: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宿(receiver)。信源是信息傳播的起點,主要包括信源的傳播技術、態(tài)度、知識、社會系統(tǒng)與文化。信息是信息傳播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本身所含內容、成分、處理、結構和符號。信道是信息傳播的媒介,主要包括聽覺通道、視覺通道、觸覺通道、嗅覺通道和味覺通道。信宿是信息傳播的接收者,也是信息傳播的最后一環(huán),其基本要素和信源一樣,主要包括信息接收者的傳播技術、態(tài)度、知識、社會系統(tǒng)與文化[3]。
慕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產物,既具有網絡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多媒化等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屬性,也具有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協(xié)作性等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屬性[4]。而SMCR模式作為大眾傳播學、行為科學等學科融合的理論,其本身就是用來研究信息的傳播要素與結構,將SMCR模式應用到慕課教學這一過程中,把體育知識的傳授看作信息的傳播,能夠很好的地將慕課教學分成四個部分,既不會割裂整個教學活動的聯(lián)系,也有助于探索慕課教學各要素更合理的結構和配置。
二、體育實踐類慕課總體建設現(xiàn)狀
筆者在近18個網絡在線課程網站上搜索“教育學”下屬體育類慕課,通過對課程名稱、課程內容、課程視頻等進行察看和篩選,截至2020年9月30日,共確認了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等7個開設體育實踐類慕課的網絡平臺,來自全國102所高校的200門體育實踐類課程(不同平臺的相同課程不重復計入),體育實踐類慕課開設平臺及開設數(shù)量見表1。
為了方便弄清各類課程的歸屬和所占比重,依據運動項目可將上述200門課程分為健身健美類、武術養(yǎng)生類、體育舞蹈類、三大球類、三小球類、輪滑類、冰雪運動類、水上運動類、其他類共9種類型,各類比重見表2。
經過更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慕課的集中性,表現(xiàn)為同一所學校習慣于將開設的所有慕課集中上線到同一個平臺上,比如北京大學共開設了10門體育實踐類慕課,其中9門都在華文慕課平臺上線,這一方面是因為華文慕課平臺由北京大學和阿里巴巴聯(lián)合打造,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學校慕課中心統(tǒng)一管理。二是慕課的相似性,表現(xiàn)為同一所學校開設的慕課其課程內容、章節(jié)設置、考核標準大多相似甚至一致,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的5門慕課都屬于形體塑造方面的內容,成都體育學院開設在智慧樹平臺上的慕課考核標準相同。三是慕課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學校都會依據自身發(fā)展的特點開設慕課,如冰雪運動類慕課均由東北地區(qū)高校(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開設上線,民族傳統(tǒng)體育課程開設院校為云南師范大學和吉首大學。四是慕課的普眾性,可以看到表2中比重較高的慕課類型為健身健美類、武術養(yǎng)生類、體育舞蹈類和各種球類運動,這些運動項目也是大眾生活中比較常見,普及率較高的運動,因此一定程度上來說某項運動普及率越高學習的人就越多。
三、SMCR模式下體育實踐類慕課建設與發(fā)展
(一)信源要素: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是慕課建設的前提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設備開展教學的能力,和傳統(tǒng)課堂不同,它對于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5]?!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也提到要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推動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提升素養(yǎng)、增強能力[6]”。教師作為教學信息傳播的源頭,也是教學效果的負責人,可以說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慕課教學中,一個知識涵養(yǎng)豐富、信息化能力顯著的教學團隊至關重要。
以貝羅傳播模式為框架,結合教育信息化時代對于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新要求,將信源要素大致分為教師信息傳播技能、信息技術使用態(tài)度、信息技術知識、社會系統(tǒng)交流和文化包容五個方面。教學技能是依托于教學技術或教學設施,但教師信息傳播技能與大數(shù)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構成了矛盾,一方面體育教師早已習慣在戶外操場或運動場上和學生面對面進行教學,對于網絡教學的形式不太適應;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各種新興技術層出不窮,教師很難短時間內掌握并熟練運用到教學中來,所以教師信息傳播技能的掌握需要長時間摸索和熟悉,在慕課教學中包括但不限于電腦的熟練使用、視頻鏡頭下清晰的講解和示范、學生學習數(shù)據的提取和分析等。信息技術使用態(tài)度和信息技術知識是對應的,慕課主講老師需要對慕課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持肯定態(tài)度,主動學習新興技術,充實專業(yè)知識,將想要傳達的知識信息準確快速地傳播給受眾者。社會系統(tǒng)交流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在制作慕課內容時不能僅限于學校范圍,需要和更多校外的專業(yè)人士交流合作,要把最新的、最精益求精的專業(yè)知識傳播給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已有部分體育實踐類慕課在制作視頻內容時會邀請一些更專業(yè)的人來呈現(xiàn)動作,教學團隊中也有實驗師、高級教練和文化傳承人等非教師群體。文化包容主要是考慮到慕課的大規(guī)模開放性,慕課資源面向不同地區(qū)和國家的人群,因此教師需要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慕課內容選擇上避免文化沖突,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種文化。
另外,助教作為慕課教學中教師的協(xié)助者,其實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助教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課程教學,但他們在動作技能演示、討論區(qū)輔導答疑、教學信息技術指導方面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在統(tǒng)計的200門體育實踐類慕課中,有46門課程是有助教參與的,占比23%,助教大多數(shù)是技術精湛的運動員,甚至是某項運動的教練員或裁判員,對于動作技能的表現(xiàn)水平很高,能很好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因此助教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二)信息要素:優(yōu)質的課程內容和適宜的課程結構是慕課建設的重點
近些年來,包羅萬象的短視頻已然成為大眾主流娛樂方式和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是短視頻的核心競爭力,“內容為王”也是短視頻必須堅持的理念。同樣的,慕課作為網絡在線課程,主要由多個10分鐘左右的視頻構成,如果其視頻內容不精彩不實用,很難得到學習者的青睞,所以課程建設者必須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內容的深度、廣度、表現(xiàn)力上下功夫,才能提高課程學習質量,吸引更多學習者的眼球。
優(yōu)質的課程內容是課程的核心競爭力,影響課程內容的幾個要素便是成分、結構、處理與符號。通過調查體育實踐類慕課課程大綱,發(fā)現(xiàn)內容成分主要可分為基礎教學、單元測驗、單元作業(yè)和討論,圖1顯示了各種成分組合的課程數(shù)量,可看出所有的課程都設置有基礎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相關理論和動作技能演示教學;章節(jié)中帶有測驗或作業(yè)的課程有76門,占比38%;有14門課程在章節(jié)中設置了討論內容,但大多數(shù)課程將這一板塊放在了課后。課程的內容結構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最終成績中,不同平臺和不同課程對于討論、測驗、作業(yè)和考試等要素的比例分配各有側重,智慧樹平臺有些課程設置有見面課或直播互動課,這類平時成績也會納入最終的成績計算中,少數(shù)課程將測驗成績100%計入最終成績,這樣顯然是不合理的。內容處理就是依靠物質載體將信息符號化。符號是人類傳播的要素,是承載信息的象征物,信息的流通必須通過物質外殼的處理,即符號化才能得以進行[7]。符號可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語言符號包括語言和文字,要求教師語言表達流暢、語速得當、文字表達準確、簡明扼要;非語言符號包括體語、視覺性非語言符號、聽覺型非語言符號,要求慕課視頻中教學者動作標準、穿著得體,而且由于慕課內容以視頻資源為載體,視覺性、聽覺型符號是學習者直接接收到的,更要在視頻制作中加以重視,音頻輸出清晰準確,視覺效果力求完美。根據施拉姆的理論,信息的傳播就是信源對信息進行編碼,信宿接收后再進行譯碼的符號互動過程,所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符號轉化直接決定了學習者能否從這些符號中獲取教師想要表達的觀點和傳播的知識。
網絡化學習時代各種學習資源層出疊見,但大多良莠不齊,體育實踐類慕課也有多至幾十萬學習者,少卻只有幾十人的尷尬境地,只有堅持“內容為王”,開發(fā)優(yōu)質的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課程結構、呈現(xiàn)精心的符號設計才是慕課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信道要素: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參與是慕課建設的難點
信道是信息傳播的媒介,信道選擇的本質在于根據信息傳播的目標與信息傳播的內容,選擇適當?shù)膫鞑ッ襟w,讓信息順利到達信宿。傳統(tǒng)體育課學生主要靠理論講解(聽覺)、動作演示(視覺)以及大量的自主練習(觸覺)來學習新的動作技能,這些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面對面的,學生都能有直接感受,而在體育實踐類慕課中,雖然也還是主要靠這些感覺形式,但在載體上卻變成了圖文(視覺)和視頻(視覺),實時練習(觸覺)更是不可能同時進行的,因此學生的感受就變成間接的、滯后的、扁平化的[8],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些新技術新媒介的參與,給學生營造仿真的學習感受。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學科,它將視覺設計領域分為字體設計、標志設計、插圖設計、編排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和影像設計,這與慕課的設計是不謀而合的。比如從影像設計來說,需要掌握攝影的用光、構圖、色彩等基本規(guī)律及暗房制作手段,并與Photoshop、3DS MAX等軟件有機結合起來;展示設計方面未來可以將VR(虛擬現(xiàn)實)、AR(增強現(xiàn)實)等技術應用到視頻制作中,只是現(xiàn)階段相關技術還不太成熟,成本高且內容少,大規(guī)模應用可能性不大。聽覺感受不只是建立在教師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語音標準的基礎上,也可以運用杜比虛擬揚聲器技術(Dolby Virtual Speaker),僅用兩個揚聲器就能虛擬出真實的5.1揚聲器所產生的環(huán)繞聲聆聽環(huán)境的音效,能夠讓使用者體驗到富有感染力的絕佳聽覺效果。慕課形式下學生不能通過實時動作練習得到觸覺感受,智慧樹平臺通過“見面課”的形式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方案,“見面課”不是教師和學生真正意義上的線下碰面,而是借助遠程視頻交流軟件以小組討論、直播互動或實踐課的形式進行交流,學生把線下自主練習的直接感受和困惑傳達給教師,教師再對動作進行分解演示,集中進行細致講解。總而言之,一門好的慕課不僅需要優(yōu)質的課程內容,還需要對圖文、視頻加以設計美化,開設一定量的直播互動課或實踐課,運用相關視覺、聽覺傳輸技術,給學習者營造良好的觀感體驗,雖然現(xiàn)階段某些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但也給慕課未來的設計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9]。
(四)信宿要素:學生的需求和態(tài)度是慕課建設的保證
信宿是信息動態(tài)運行一個周期的最終環(huán)節(jié)[7]。貝羅在SMCR模型中重新審視了信宿的作用,認為信宿和信源一樣,其傳播技能、態(tài)度、知識、社會系統(tǒng)和文化對于自身信息提取和理解有直接關系,祝智庭等[10]人也將學生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的角色定義為技術賦能者、數(shù)字公民、知識建構者、創(chuàng)新設計者、計算思維者、創(chuàng)新交流者以及全球合作者。學生的慕課學習水平和學習成績是慕課建設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一些慕課選課人數(shù)多達幾萬人次,但很多學生并不能完成所有課程任務,不合理的考試結構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地還是學生自主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態(tài)度不夠積極等。因此,弄清學生慕課學習的目的和需求,改變其學習態(tài)度是慕課建設的一大保證。
雖然慕課面向社會所有年齡階層人群開放,但體育實踐類慕課的選課人群基本集中在青少年,他們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興趣盎然,短時間能熟練使用且基本不會遇到大的阻礙,因此很容易運用各種信息傳播技能獲取信息。體育實踐類慕課主要以運動技能教學為主,學生學習目的主要是學會某項運動技能或是單純?yōu)榱巳〉脤W分拿到相關證書[11],為了抑制學生“唯學分論”“唯證書論”的想法,一些課程平臺現(xiàn)在已經取消了證書發(fā)放,一些需要付費申請獲得證書,具體見表3,其目的還是希望學生改變學習態(tài)度,將重心放在學習運動項目上。由于慕課的受眾者不分地區(qū)、不分階級,因此學生的社會背景、文化傳統(tǒng)千差萬別,比如我國仍有部分偏遠地區(qū)基礎設施落后,各種軟、硬件缺失嚴重,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信息技術的使用并不容易,體育場地和設施的缺乏也導致學習效果欠佳,仍然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
四、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從1.0到2.0不斷朝著智慧化、結構化進行轉變,現(xiàn)在甚至又有了3.0的提法,但無論智能化程度如何提高,始終不能代替教師的存在。教師作為教育信息的源頭和把關人,其自身的信息傳播技能、態(tài)度、知識、社會系統(tǒng)和文化都會受到信息化的沖擊和挑戰(zhàn),教學場所也從線下熟悉的體育場變成了線上網絡,體育教師能否順應時代浪潮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和素養(yǎng)是體育實踐類慕課建設的前提,體育教師現(xiàn)代化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學生動作學習興趣和效果的直接保證。
從信息本身來說,其內容、成分和結構決定了信息的有用性和易得性,體育慕課主要靠動作技能教學,但也免不了一定理論的指導,因此理論與實踐的合理結構、作業(yè)的設置、討論區(qū)的交流都是體育實踐類慕課不可缺少的要素。為了保證信息傳播的效率,信道的選擇與信息技術的運用必不可少,體育實踐類慕課中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發(fā)生了變化甚至缺失,因此需要運用相關技術豐富學生仍有的感官體驗,VR、AR、遠程視頻交流軟件的介入都為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更多可能,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還會有更多的智能化設備進入體育實踐類慕課教學。
貝羅在SMCR模型中賦予了信宿重要的角色定位,認為其信息傳播技能、態(tài)度、知識、社會系統(tǒng)、文化對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至關重要。學生信息傳播技能和知識其實就是信息的“解碼能力”[12],學生是信息化洪流的經歷者,對信息知識不乏興趣和了解,但慕課由于其開放性特點,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是參差不齊的,這又給慕課發(fā)展提出了新的問題[13]??偠灾潘拮鳛樾畔鬏?shù)慕K點,學生成績提升與否是慕課建設水平的直接反映,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用精彩動人的動作教學引導學生擺正學習態(tài)度才是體育實踐類慕課建設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陳堅偉.MOOC時代中國高校體育在線課程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3):109-114.
[3]鄭燕林,馬詩婧,劉爽.SMCR模式視角下MOOC建設的路徑選擇[J].中國電化教育,2014(10):36-41+64.
[4]王如鎮(zhèn),文燁.信息化時代下MOOC模式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啟示[J].四川體育科學,2015(5):126-129.
[5]陸倩.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國體育慕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6]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7]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8]張德安,李娟,劉榮華.基于教師教育的信息化教育類MOOC建設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9):6-13.
[9]張鳳嬌.SMCR模式下農業(yè)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對策研究——基于學生視角[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9.
[10]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啟程,智慧教育領航[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9):5-16.
[11]孫彬.SMCR模型視角下大學生對翻轉課堂的需求調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12]鄭方林.試論信息技術如何支持教學回歸本真[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2):19-22.
[13]王會儒,趙晗華,余建波.中國大學慕課體育類課程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53(8):69-75.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創(chuàng)新運動訓練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粵教高函(2018)1號)
作者簡介:唐建倦(1969-),男,漢族,湖南衡陽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