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已知與未知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用科學、巧妙、進階的問題和活動設計,促進教學重難點的露潤花開,將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滲透給學生。
【關鍵詞】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情境教學
氧化還原反應是指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氧化數發(fā)生變化的一類反應,其實質是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在高中化學知識體系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屬于難點之一,教師需給予高度重視與格外關注,深入分析學情和教學目標,徹底擺脫以往教學觀念的禁錮,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運用更具針對性的策略制定教學計劃,使其全面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在教學中筆者采用了如下的教學策略,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結合固有知識幫助學生明確氧化還原反應實質
氧化還原反應是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和現(xiàn)代科技中經常遇到的一類重要化學反應,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學習之中,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線與關鍵之一。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氧化還原反應屬于重點內容,教師首先需帶領學生回顧初中階段所學的相關知識,激起他們固有的學習經驗,慢慢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為后續(xù)深入學習做鋪墊。
例如教師可這樣設計導入性語言:“初中階段大家已經學習過不少化學反應,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能夠將化學反應分為四大基本反應類型,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引導學生回顧與總結初中所學的知識,使其說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與復分解反應,且進行分別說明,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上。接著,教師提問:“初中時候大家已學習過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那么該如何定義它們?”引導學生說出初中時氧化反應的定義是“物質得到氧的反應”,如:2Cu+O22CuO;還原反應為物質失去氧的反應,如:2CuO+C2Cu+CO2↑,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獨立進行的嗎?教師進行講解:在上述反應中,氧化銅失去氧變成單質銅,發(fā)生還原反應;碳得到氧變成二氧化碳,發(fā)生氧化反應。如此,教師以學生固有的知識基礎與學習經驗為立足點,由舊及新設計課堂教學,使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促進他們對概念的理解,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工作。
二、教會學生正確判斷物質氧化性與還原性的強弱
在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過程中,物質氧化性及還原性的強弱判斷,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之一,他們只有掌握該項技能,才可以清楚知道某些化學反應方程式是否成立。對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中,可以借助問題導向法優(yōu)化教學設計,圍繞該知識要點精心設置一系列問題,啟發(fā)學生認真思考與主動交流,使其能大致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特征與還原劑的性質,讓他們初步學會正確判斷物質氧化性與還原性的強弱。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如:H2O+CH2+CO,CuO+H2Cu+H2O,F(xiàn)e+CuSO4=FeSO4+Cu,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這三個反應中,都有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fā)生變化,讓他們輕松判斷在氧化還原反應方程中,氧化劑最終會變?yōu)檫€原產物,而還原劑則會變?yōu)檠趸a物,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內涵。接著,教師講述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讓學生學會從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對反應進行分類,然后給出一道練習題:請判定MuO2+4HCl(濃)=MuCl2↑+2H2O能否順利進行?使學生結合電子得失情況判斷出該反應是能夠進行的,引導他們依據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判定在該反應中MnO2為氧化劑、HCl是還原劑等結論,并掌握某些化學物質之間氧化性與還原性的強弱關系。隨后教師傳授“升失被氧還,降得被還氧”的口訣,引導學生記憶這一較為復雜的知識點。
上述案例,教師采用理論講授與實踐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處理練習題,為其提供運用新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有效提高他們的內化效果與吸收情況。
三、帶領學生循序漸進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難點
在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實踐中,明確重點與難點部分相當重要,教師要給予格外關注與高度重視,加強指導,助推學生形成邏輯性和嚴謹性較強的思路,使其深入理解課本知識,引領他們理解重點、突破難點。
經過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和氧化還原反應間的關系,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及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的應用。針對難點部分,教師設疑: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會發(fā)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么?引領學生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之間的重新組合,從原子結構來看,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的電子數目與化學反應有密切的關系,而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轉移也有著密切關系。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微觀視角研究電子轉移同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關系,以2Na+Cl22NaCl為例,在多媒體課件中直觀展示NaCl的形成過程,指引學生由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了解鈉原子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氯原子易得到電子,氫原子也易得到電子。
通過以上分析,學生認識到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并通過對反應方程式中元素化合價的思考與研究更為深刻地理解與認知氧化還原反應,有效掌握難點。
四、借助支架式教學指導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重點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出的教學模式,即針對化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引領學生在支架教學中建構知識框架獲取知識,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作用,提升化學教學質量,推動思維發(fā)展。化學教師在應用支架式教學理論時開展教學時需積極進行有效的師生對話,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構建和探索知識。教師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知識時,就可引入支架式教學,引領學生高效理解知識重點,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高效化學課堂。
在“氧化反應”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入情境:為學生展示月餅盒中的小包裝袋(情境支架),并提出以下問題:“為何要將月餅放入小包裝袋?包裝袋中有何物質?該物質有何作用?”(問題支架)。再設置以下學習任務:1.探究實驗食品脫氧劑作用(實驗支架);2.揭示氧化還原本質(直觀支架);3.建立氧化還原認識模型(能力遷移支架);4.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設計并討論汽車尾氣綠色化處理方案。在獨立探索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書寫氧化還原反應為例基于化合價升降、失氧、電子轉移等分析并借助舉例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圍繞汽車尾氣處理視頻資料探究該如何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綠色化處理汽車尾氣并提出相關處理方案。在協(xié)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以小組形式探究月餅盒中小包裝脫氧劑的物質作用并書寫化學式,綜合得出反應實質(電子轉移)—判斷依據(化合價變化)—反應稱謂—反應物等氧化還原反應對立統(tǒng)一關系的推斷線索,了解氧化還原反應應用以及綠色處理汽車尾氣方式。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先從現(xiàn)實生活中食品脫氧劑作用著手,指導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并在此基礎上深層次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在探究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綠色化處理汽車尾氣時感悟氧化還原反應價值,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與綠色應用意識。
五、發(fā)揮真實情境教學作用營造和諧愉悅課堂氣氛
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以及指導其掌握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需緊貼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和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所以,教師需結合學生學情有效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才能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采取真實情境教學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景并引領學生探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再與其他學生相互討論,最后對自身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化學教師針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如此有利于維持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學生從最初被動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探究學習,學習面貌發(fā)生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