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釋在圖書出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作用,與作者、出版單位、讀者均有直接關系。從圖書編寫角度來說,注釋是材料、立論、結論的出處或進一步解釋說明內容觀點意圖的延伸;從出版角度來說,注釋是編校人員核驗稿件內容正確與否或評估論據(jù)強弱的參考;從讀者角度來說,注釋是釋疑解惑與獲取更多信息的途徑。無論是作者、出版單位還是讀者,都應高度重視注釋的價值和作用。文章以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圖書出版中注釋的價值于作用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圖書出版;注釋;編輯;校對;價值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4-0203-03
注釋是對書籍或文章中的語匯、內容、背景、引文做介紹、評議的說明文字,按功能主要分為出處注(標明正文中引用資料來源的注釋)和內容注(對正文中相關內容進行解釋、校訂、補充和擴展的注釋)。
在以往的編輯出版實踐中,不少本應嚴肅嚴謹?shù)氖穼W、政治類圖書,通篇自說自話,沒有任何注釋,不考慮讀者否能準確理解內容,了解引文、論述出處。事實上,對于圖書出版而言,注釋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作用,注釋是否詳盡、準確,直接關系圖書出版質量和讀者的閱讀體驗。
一、圖書出版中注釋的價值與作用
注釋是經典著作的標配,有著深刻的政治考慮、重要的價值及作用。翻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經典著作就能發(fā)現(xiàn),任何一部經典著作都有注釋。
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還是《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胡錦濤文選》都有豐富詳盡的注釋?!睹珴蓶|選集》一至四卷第一版共有注釋872條,第二版共有注釋1215條[1],《鄧小平文選》一至三卷共有注釋541條。
經典著作中含有如此豐富詳盡的注釋與作者本人對注釋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經典著作的作者幾乎都是理論家、思想家,其思想深邃、理論深刻。倘若經典著作缺少注釋,讀者就無法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內容,影響閱讀和學習體驗。注釋不僅對于經典著作十分重要,在普通圖書中同樣必不可少。具體來說,圖書出版中注釋的價值與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協(xié)助作者查漏補缺,更好完善書稿
出處注能夠協(xié)助作者查漏補缺,更好完善書稿。治學嚴謹、經驗豐富的作者在著書立說時,通常都會在浩如煙海的資料庫中摘抄出大量能夠為我所用的內容,再根據(jù)論述或行文,將所摘資料運用到書稿中。一些不夠嚴謹、缺乏經驗的作者在此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所選資料的內容而忽視資料的出處。主要原因一是作者在摘抄資料時就沒有標注資料出處,二是作者寫作時,自認對資料爛熟于心,為節(jié)省時間僅標注簡單信息。
事實上,幾十萬字的書稿完工后,無數(shù)信息交織在一起,加上寫作花費很長時間,有些原本很清晰的記憶可能早已模糊或淡忘。此時再看書稿中某句話引自哪本著作,某個觀點是誰提出的,已是一團亂麻。實踐證明,再細致、權威的作者都有出錯的可能。書稿中有可能時間出錯、地點出錯、事件出錯、人名出錯、引文出錯、文件名出錯……總之,從理論上說,書稿中的全部內容都有可能出現(xiàn)錯誤。如何解決這些錯誤?最省時、省力的辦法是按照注釋逐條核對。
有些作者寫作時為圖省事或趕進度,未作注釋或所作注釋不規(guī)范、不完整。這導致核查失去線索,如大海撈針,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彼時為了節(jié)省一分鐘,此時可能要多花半小時甚至更久。若作者不進行書稿自查,就可能將錯誤留給出版單位。
筆者曾參與的一項重點圖書編寫工作,就因此留下了深刻教訓。書稿作者對注釋重視度不高,有些章節(jié)注釋不規(guī)范、不完整,有些章節(jié)甚至沒有任何注釋。缺少出處注釋的內容,給編輯出版工作帶來不少難題:有的內容無法判斷是執(zhí)筆人創(chuàng)作還是引自他人,有的內容無法判斷是否張冠李戴或移花接木,有的內容無法斷定是否真實,有的內容無法斷定來源是否權威,等等。為確保書稿質量,作者不得不重新補充完善注釋。寫書耗時三個月,補充注釋耗時兩個多月??陀^地說,如果作者在一開始寫作時就添加詳盡、準確的注釋,就無須再花這么多時間來補課。
(二)協(xié)助編校人員追根溯源、理解書稿,進一步提高編校質量
出版單位收到書稿后,編輯會對書稿進行全面審讀。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有經驗的編輯會格外重視循著注釋去核查有關信息,往往就能找出書稿中的錯誤或不完善之處。若書稿中缺少注釋,編輯就無法有效核查。
同時,對于校對人員來說,詳盡、準確的注釋能在校對環(huán)節(jié)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完成校對。
筆者曾參與編校的某一重點書稿就是有力例證。為確保書稿質量,編寫組決定在編校環(huán)節(jié)實施“兩條腿走路”的方案,即編寫組抽選10名人員組成專項小組對書稿進行編校,出版單位精選24名編校人員對書稿進行編校。
三輪編校結果均表明,由編寫組組成的專項小組提出的問題數(shù)量與出版單位編校人員提出的問題數(shù)量基本相當,但專項小組被采納的問題數(shù)量是出版單位的四倍,且重要錯誤、關鍵硬傷主要是專項小組發(fā)現(xiàn)并提出的。按理說,出版單位編校人員在編校方面的經驗更豐富、專業(yè),為何卻在發(fā)現(xiàn)書稿訛誤方面遠遜于專項小組。分析發(fā)現(xiàn),兩個編校小組的編校結果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在于專項小組編校時用的是注釋版,而出版單位用的是無注釋版。
比如某文稿中“1943年11月,胡喬木在文教工作者會議上發(fā)表演講指出:文化工作中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原則,一是團結、批評,二是教育和改造”這樣的文字,乍一看,其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論斷確鑿、完整,看似沒有任何錯誤,加之沒有注釋,短時間內找不到出處,很容易就被遺漏。但實際上,通過“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shù)據(jù)庫”搜索原文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有四處錯誤。一是演講人錯誤,應是毛澤東而不是胡喬木;二是演講時間錯誤,1943年11月應為1944年10月;三是演講場合錯誤,文教工作者會議應為陜甘寧邊區(qū)文教工作者會議;四是演講內容錯誤,“一是團結、批評,二是教育和改造”應為“第一個是團結,第二個是批評、教育和改造”[2]。如果作者寫作時就對此句進行注釋,編校時稍加核查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問題。
(三)為讀者釋疑解惑,以便其更好理解圖書內容
從提高圖書質量來看,注釋是作者和出版者核查書稿的指示器。從提升閱讀效果來看,注釋則是讀者更好理解圖書內容、更好體會圖書微言大義的助推器。無論是閱讀古人所寫文章還是閱讀現(xiàn)代人所著圖書,絕大部分讀者都很難完整、準確地理解著作中的每個名詞、每個句子。即便是知識淵博的人,在閱讀古代典籍時也時常需要借助注釋來增進理解。比如,《天問》《天對》《史記·項羽本紀》《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明史·朱升傳》《滿江紅》《梧桐樹》等古代典籍文章,若不借助注釋,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每個知識點、每個字詞背后的含義。畢竟,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多語句的用法和含義都隨之發(fā)生變化或不再被后人所使用。
(四)反映作者著書立說的治學態(tài)度與學術底蘊
當今社會,人類積累的知識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任何學術研究、知識創(chuàng)新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需要站在古今中外學術巨匠或相關研究者的肩上才能更好前進。
一個作者不可能通曉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各種知識,在著書立說或學術研究過程中,必然要查查古人有什么研究、看看后人有什么觀點,必要時還需進行古今中外的對比研究。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引用他人的觀點和成果。作者需在引用時標注出處,即做好注釋,而不能奉行“拿來主義”,隨意使用。這既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也不利于讀者分清哪些是作者的原創(chuàng)性觀點和成果,判斷作者研究的基礎或底蘊。
因此,無論從學術傳承還是學術規(guī)范來說,注釋都是著作必不可少的要件。從注釋上,既能看出作者治學的態(tài)度和功底,又能看出著作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尤其是歷史類著作,如果作者通篇自說自話,沒有豐富詳盡地引證史料與注釋,會被專業(yè)人士解讀為演義類小說或通俗讀物,難登大雅之堂。
當然,注釋的價值與作用遠不止上述四條,由于文章篇幅關系無法逐一論述。但上述四條已足以說明,注釋在圖書出版與讀者學習閱讀中具有重要價值與作用。
二、如何高效、高質量作注釋
如何高效、高質量作注釋是門大學問,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來說,需把握以下兩點。
(一)確定注釋對象
對于一部作品來說,哪些內容應注釋以及要注釋到何種程度,要根據(jù)作品內容的難易情況和讀者的文化水平而定。注釋除為讀者釋疑解惑外,還要盡量拓寬讀者的知識范圍[3]。也就是說,從內容注的角度看,作品中哪些內容需要注釋、哪些內容不需要注釋,應根據(jù)作品內容和讀者對象進行具體分析。但就全部注釋來說,也存在一些共性要求和規(guī)律性認識。
1.出處必注
重要引文或重要觀點、重大判斷等關鍵出處必須作注釋。比如,文章或著作中有引用古代典籍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胡錦濤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經典著作原文的,務必作注釋,尤其是多處引用的,更應一一注釋清楚。在編輯出版實踐中,時常出現(xiàn)作者引用經典著作內容卻不作注釋的情況。這種情況既不符合學術規(guī)范,也給后續(xù)編輯校對造成困難。
2.不易理解的內容必注
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國度、地域、環(huán)境等不同,其作品中的內容不一定全都能被讀者理解。此時,作者和出版者就應有所斟酌,對讀者可能不易理解的內容進行注釋。
人民日報曾多次發(fā)表文章反映此類情況,如“為了幫助讀者閱讀書籍,編輯、作家把書中某些費解的字、詞、句或故事情節(jié)加以注釋,是很必要的”[4],“一本書加進一部分注釋,是很必需的,它能幫助讀者正確、順利地理解正文,尤其是一些供青年讀者看的書。青年閱歷較少,知識儲備不多,讀一些古典作品時,注釋十分必要”[5]。《蝶戀花·答李淑一》以奔放的想象、深摯的情感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詞的第一句“我失驕楊君失柳”,在發(fā)表時進行了注釋,注明“驕楊”是指楊開慧[6]。如果不作注釋,恐怕沒有幾個讀者知道這句詞的真正含義,更不清楚“驕楊”是誰以及詞中飽含的思念之情。
3.需要特別說明的內容必注
一些不便于在正文中交代的內容,一般通過注釋加以體現(xiàn),如正文出現(xiàn)的人物、事件、地點、背景性信息等,可在注釋中進一步說明。
(二)規(guī)范注釋
無論是出處注還是內容注,規(guī)范、準確、權威是統(tǒng)一要求。不規(guī)范或錯誤的注釋,不僅無法起到注釋應有的作用,反而會誤導讀者,造成大麻煩。
以出處注為例,盡管有關部門明確要求出處注應嚴格按照《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來規(guī)范。但在實際出版工作中,不少出版單位仍根據(jù)自身業(yè)務情況制定不同的注釋規(guī)范。不過,這些注釋規(guī)范雖要求、形式各不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共性。比如,引文來自圖書,通常會要求寫明作者、書名、出版單位、版次和頁碼。這些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否則就可能失去注釋的意義。作者信息缺失,無法確定是哪一部著作,畢竟書名相同的書非常多;書名信息缺失,同樣無法確定是哪一部著作,著作等身的作者大有人在;版次信息缺失,無法確定所引內容是否準確,不同版本的圖書內容不一致的情況非常常見。
總之,規(guī)范是注釋的基本要求,并且注釋的基本信息要準確無誤,基本信息不準確,同樣會導致注釋失效或產生誤導。無論是作者、書名不準確,還是出版單位、頁碼等出現(xiàn)錯誤,都會給作者、出版單位、讀者帶來麻煩。
此外,注釋還要權威,所引所釋來源要可信可靠。不少作者或因缺乏條件或不愿細致查找,引用二手材料或網(wǎng)上資料,這極有可能導致錯誤。在長期出版實踐中,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因此,在注釋時,一定要杜絕二手資料或網(wǎng)上材料,確保注釋準確可靠。
一切直觀、正確、深刻的認識都來自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以實際行動表明,注釋是作者著書立說的重要關注點;大量出版實踐表明,注釋是編校過程中核查謬誤、提高出版質量的重要途徑;無數(shù)讀者的閱讀需求表明,注釋是提升閱讀體驗、拓寬知識范圍的有力推手。重視注釋、做好注釋、用好注釋,對作者、出版者、讀者均有重要價值與作用。
三、結語
對于沒有經過嚴格學術訓練或缺乏經驗的作者或讀者來說,注釋看似累贅或有礙閱讀,但對真正有學術涵養(yǎng)的作者或學識深厚的讀者來說,注釋則是立論之源和擴展閱讀的有益補充。對于出版單位的編校人員來說,注釋是準確核查文稿正誤的指示器。因此,無論是從作者、讀者,還是出版者的視角看,做好注釋、用好注釋,都是極其重要的。即使最終出版的著作不一定帶有注釋,但在寫作、出版過程中,注釋都是必需品,是確保著作質量的重要元素。
參考文獻:
[1] 馮蕙.《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第二版編輯紀實[N].人民日報,1991-07-17(5).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7-108.
[3] 一知.發(fā)揮注釋的作用[N].人民日報,1961-06-09(8).
[4] 居人.把注釋印在適當?shù)胤絒N].人民日報,1958-04-07(7).
[5] 尹一耕.談“注釋”[N].人民日報,1959-11-03(7).
[6] 楊開慧烈士永垂不朽?。航衣督嗫车簟睹飨娫~》中關于楊開慧烈士注釋的罪行[N].人民日報,1976-12-08(2).
作者簡介?朱云河,博士,副編審,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宣傳學、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