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新
摘要:低年段童話教學,要把學生帶入童話的情境。運用想象,能在入境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借助討論,能在入境的過程中,充實學生的思考與表達;依托表演,能在入境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童話故事的語言美。
關(guān)鍵詞:童話教學;情境;想象;討論;表演
童話是低年段學生較早接觸的文學體裁之一。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語言、夸張的想象以及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學生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鐘。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低年段選編了不少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如何把學生帶入童話的情境,幫助他們閱讀和欣賞其中的童真、童趣?運用想象、借助討論、依托表演,是三條有效之徑。
一、運用想象入境
低年段學生想象力活躍,好奇心使他們能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天馬行空地想象出許多原文里沒有的情節(jié)或語言。因此,低年段童話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與童話相匹配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入境的過程中,豐富情感體驗。
(一)運用對比想象
對比是將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找到其中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在童話教學中,讓學生在對比中展開想象,不但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訓練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在抽象與具體的轉(zhuǎn)換中得到情感的升華,從而充分發(fā)揮童話的教育功能。
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寒號鳥》時,筆者指導學生對比喜鵲的勤勞和寒號鳥的懶惰,想象當喜鵲早早起床、東尋西找和忙著搭窩時,寒號鳥有哪些表現(xiàn)。學生在對比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了頗具童話色彩的畫面:
當喜鵲早早起床時,寒號鳥卻在崖縫里甜甜地睡覺,偶爾還傳出不小的呼嚕聲。
當喜鵲東尋西找時,寒號鳥卻在快樂地玩耍,一會兒把小石子當球踢,一會兒翻翻跟斗,炫耀自己的新本領(lǐng)。玩累了,它就又躺到崖縫里睡懶覺。
當喜鵲忙著搭窩時,寒號鳥卻在哼著小曲,懶懶地躺在石縫中曬太陽,嘴里還嘲笑喜鵲:“傻喜鵲,大好的天氣不懂享受,真是浪費美好時光!”
這樣的對比想象,讓寒號鳥的懶惰特點更加具體化,吸引著學生不知不覺間置身于童話情境,在想象中真切體會到不能像寒號鳥一樣得過且過的道理。
(二)聯(lián)系生活想象
生活是童話創(chuàng)作的基石。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入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把童話中的故事植入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想象、去領(lǐng)悟。
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時,筆者發(fā)現(xiàn),在成人眼中,“霧”只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而在兒童眼中,“霧”卻可能是一個調(diào)皮可愛的孩子。筆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悟體會:
師生活中的霧是怎樣的?霧喜歡把哪些事物“藏”起來呢?
生霧是白色的,朦朦朧朧的。它喜歡把遠處的房屋、大山藏起來。
生霧是涼涼的,它喜歡把天空和汽車藏起來。
師如果你變成了霧孩子,你準備把誰藏起來呢?
生我準備把我喜歡的小貓藏起來,不讓別人欺負它。
生我準備把學校藏起來,這樣我就可以睡懶覺了。
師霧孩子和我們躲貓貓后,發(fā)生了什么呢?
生我們原先藏的東西都顯露出來了。
生周圍的一切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在聯(lián)系生活想象的過程中,霧變得有形有情,被賦予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思維力和表達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借助討論入境
低年段學生的專注力較弱,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童話教學中做到“導而弗牽”,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討論的過程中,進入童話的情境,充實自己的思考與表達。
(一)討論童話主旨
童話故事充滿童趣,并隱含著深刻的思想意義。要讓童話的意蘊得到充分詮釋,不妨借助討論,將學生帶入情境,讓他們換位思考,充分表達自己的多元理解,在思維的碰撞中準確把握童話故事的主旨。
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狐貍分奶酪》時,筆者讓學生充分討論,最終總結(jié)出“凡事斤斤計較,就會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的道理。相關(guān)教學片段如下:
師兩只小熊生氣后,狐貍是怎么說的呢?
(學生讀課文中狐貍的話。)
師你覺得狐貍分得公平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狐貍分得不公平,因為奶酪最后都進了狐貍的肚子,熊哥哥和熊弟弟一口也沒吃到。
生我也覺得狐貍分得不公平。狐貍很狡猾,它想獨吞奶酪,所以故意把奶酪分得不均勻。
生狐貍表面上是在分奶酪,其實根本沒有分給小熊兄弟倆。哪來的公平?
師這次奶酪被狐貍用詭計騙去吃完了,你覺得小熊們下次還會上當嗎?它們會怎么想?
生我覺得小熊們下次不會再上當了,它們會想:可惡的狐貍,奶酪全讓它吃光了,我們辛苦得到的奶酪卻便宜了它。
生我覺得小熊兄弟倆如果不改掉斤斤計較的毛病,下次還有可能會上狡猾的狐貍的當。它們會想:這次可能是個意外,下次狐貍一定會分得公平,我們一定能吃得到奶酪的。
生我覺得小熊們不會上當了,它們會想:兄弟之間應該相互謙讓,都怪我們只想著自己,不想吃一點虧,才讓狐貍鉆了空子。
師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斤斤計較,就會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
從這個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學生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思考并討論童話的寓意,自然而然就走進了童話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獲得了深刻的閱讀感悟。
(二)討論人物形象
不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所有物體都可以作為有思想、有性格的人物出現(xiàn)在童話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堂機智,引導學生討論童話中的人物形象,使其在入境過程中形成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獨特理解。
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時,筆者引導學生體會水的不同狀態(tài):
師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想一想:水在不同的場合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
生睡覺、散步、奔跑、跳舞。
生還有唱歌、開大會。
師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句式,想象一下,水在水杯里、在魚塘里、在汪洋里會做什么?
生水在水杯里閉目養(yǎng)神。
生水在魚塘里竊竊私語。
生水在汪洋里大聲咆哮。
……
在這樣的討論中,水的童話人物形象——閉目養(yǎng)神者、竊竊私語者、咆哮者等,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里。他們在童話中,或駐足,或神游,或品酌,真切體會到了其中的豐富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觀點可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教師絕不能單純給出“對”與“錯”的回應,而是首先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給予肯定,進而帶領(lǐng)學生與童話中的人物展開對話和思想交流,最終引導他們準確把握故事所蘊藏的核心思想價值。
三、依托表演入境
每一篇童話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這就是文本亮點。教師可以抓住這些亮點語言,讓學生在表演中,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童話故事,從而進入童話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
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時,筆者讓學生分角色飾演小蝌蚪、鯉魚媽媽、烏龜、大青蛙,引導學生依托表演還原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神奇。
表演前,筆者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并提示表演的要點,意在幫助他們更快地投入童話情境。在之后的角色演練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了童話故事的語言美。
一篇好的童話,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心靈的震撼。教師要在童話教學中積極呵護學生的童心,讓童話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