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瓊琪
摘 要: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美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起著重要部分,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塑造美好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演唱與朗誦二者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筆者通過課堂的實踐,將朗誦融合在課堂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演唱能力。
關鍵詞: 演唱 朗誦 小學低年級
當今,素質教育在我國盛行,而音樂教育勇?lián)渲械闹匾M成部分?!耙悦烙恕蹦繕嗽谟诮處熼_展音樂課程教學實踐中,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們的年齡心理特征,調動一些有利他們的學習因素,激發(fā)起學生們學習音樂興趣,讓使他們從小在輕松、有趣、愉快學習的環(huán)境氣氛熏陶中逐步體驗出音樂魅力。在教學中,通過朗誦、歌唱、律動、表演等實踐中逐漸感受發(fā)現(xiàn)音樂美、感受音樂美,并提高孩子自身內在的音樂素養(yǎng)。
朗誦是一種必要而有效的練聲方法,它使用歌唱時的狀態(tài),充分靈活的利用呼吸器官、發(fā)聲器官和咬字器官,使之在自然和正確的條件下受到一定的功能性鍛煉。這樣會使歌唱者的聲音從音質、音色和控制力上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通過對歌詞的朗誦,能理解作品的涵義,把握作品的情感。[1]因此朗誦是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靈魂之一,尤其對歌曲的朗誦,能感受歌曲中的韻律。
一、在朗誦中感受歌詞的語調特點
萊曼曾說:“歌曲的音調和歌詞巧妙的編織在一起,所以在歌唱時應該保持像在朗讀時一樣,說出每一個要唱的字?!备璩獙W習是目前小學音樂課堂上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歌唱練習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樂感,從而能夠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小學音樂歌曲教學中,大部分是采用“范唱—模唱—分組唱—完整唱”這樣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低年級學生對歌曲的學習興趣不濃厚。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筆者把在小學音樂課的演唱與朗誦有機融合在一起,這樣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朗誦中感受歌詞的語調特點,從而激發(fā)小學生對歌曲的學習興趣。
以《母雞叫咯咯》一課為例。這首歌生動有趣的地描述了母雞在生蛋時的動作,以及它們生蛋成功后向家人們報喜時的情形,是一首趣味性很濃的兒童歌曲。在教學中,如果只是簡單地讓小學生進行演唱,就顯得比較枯燥,不利于低年級學生歌唱興趣的持久性。本課的主線是母雞的叫聲“叫咯? 咯 ”,它貫穿全曲。在上課伊始,教師模仿兩種不同的語調朗誦“叫咯? 咯 ”,一種是語調向上揚,表現(xiàn)喜悅的情緒;另一種是語調往下沉,表現(xiàn)無精打采的狀態(tài)。學生根據(jù)歌曲的情緒,選擇適合語調。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選擇第一種,語調向上揚。經(jīng)過老師的示范、學生判斷,在學唱歌詞時,學生們會心里暗示自己在朗誦母雞的叫聲“叫咯? 咯 ”語調向上揚。
可見,在小學歌唱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在朗誦中感受歌詞的語調特點。這樣做能夠有效持久地幫助提高對小學生進行歌唱鍛煉的學習興趣,形成他們良好的歌唱習慣,提高音樂課堂的歌唱學習效率。
二、在朗誦中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
節(jié)奏是歌曲中的骨骼,若歌曲離開了節(jié)奏,歌曲就沒有“生命力”。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歌曲一般是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成。但由于八分音符相對四分音符而言時值更短,低年級學生在演唱時難以分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朗誦中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
同樣以《母雞叫咯咯》為例,歌曲第三樂句“脖子 伸伸 |兩翼 撲撲|向人 報喜 |添快 樂|”連續(xù)出現(xiàn)八分音符歌詞,學生容易唱得含糊不清。因此在學唱歌曲前,可以按節(jié)奏朗誦歌詞,在朗誦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母雞下蛋的喜悅心情;然后根據(jù)歌詞描述進行簡單的動作創(chuàng)編。這樣,學生在接下來的演唱歌曲中,就能清晰地把歌詞唱好。而且課堂氛圍就立刻豐富起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學生根據(jù)歌曲歌詞節(jié)奏的特點,采用朗誦的形式能有效地解決歌曲中的難點節(jié)奏“XX XX|XX XX |XX XX|XX X|”。
三、在朗誦中感受歌曲的情感特點
唱歌作為一種表達情感方式,是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的藝術實踐活動。一首好歌,能夠打動人的不僅是演唱的技巧還有歌詞的內容。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歌曲中,大部分以動物的形象為歌曲體裁,因此我們在音樂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朗誦歌曲內容感受歌曲的情感特點。
以《小雞的一家》一課為例,這首歌講述了小雞一家和睦相處、快樂生活的故事,歌曲具有充滿趣味性和很強的表演性。在學唱這首歌時,引導學生對其歌詞進行朗誦,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體會到小雞的一家溫馨的場景。通過歌詞的意境,學生在朗誦時會也不知不覺地調整表情,如大公雞的形象是“伸.長 脖子 |在唱 歌”,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腰背挺直,露出神氣的樣子,聲音堅定有力;老母雞的形象是“跳.出 草窩 |在唱 歌”學生此時就會用溫柔的聲音朗誦,動作也隨之斯文;花小雞的形象“跑.東 跳西 |在唱 歌”學生就會用調皮活潑的聲音朗誦這句。學生通過朗誦充分地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特點,從而逐漸加深對歌曲理解和把握,有利于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由于有前面的朗誦鋪墊,在接下來的編創(chuàng)環(huán)節(jié)中,分角色進行歌表演,學生能有效把握歌曲內容的情感基調。
語言是人類智慧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演唱和朗誦都是通過聲音表達思想情感,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采用朗誦的形式對歌唱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在小學音樂課教學工作中,將朗誦滲透在學習音樂環(huán)境里,融入教學到教育課堂實踐中,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們學習音樂興趣,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生活積極性的最為有效教育手段方式之一,使得學習音樂的教學手段更加明確具體,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音樂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柳.淺談朗誦歌詞對提高歌唱能力的意義[J].黃河之聲,201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