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榮 張文東 劉曉華
摘要 語文跨學科任務群教學是將跨學科教學和任務群教學相結(jié)合,整合二者的課程優(yōu)勢。這種整合,一方面要堅守語文學科的本位,以語言運用能力為本。另一方面要處理好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組織方式:以語言運用為本,找準語文課程和其他學科的語言聯(lián)結(jié)點;借用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論,形成互補;反哺其他學科,通過語文學科促進其他學科學習能力的提升。理清這種關(guān)系,語文和其他學科才能各得其宜,相得益彰。
關(guān)鍵詞 語文跨學科? 任務群教學? 學科本位? 組織方式
引用格式 殷偉榮,張文東,劉曉華.跨學科任務群教學中語文課程的學科本位與組織方式[J].教學與管理,2022(13):69-72.
語文學科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跨學科學習的特點,正是因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語文教學又極易越界,滑向其他學科的領(lǐng)地,淪為其他學科的傳聲筒??鐚W科任務群教學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語文課程的本位,不能處理好與其他學科的關(guān)系,就會淪落為“四不像”課。因此,對于語文跨學科任務群教學,須要思考跨學科任務群教學中如何堅守語文學科的本位,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并與其他學科聯(lián)動,收獲一加多的多重效果。
一、語文跨學科任務群教學的內(nèi)涵與價值
跨學科這一概念由西方學者伍德沃斯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提出,指在學術(shù)研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進行的合作研究。其后,1955年英國第十屆科學大會召開,大會圍繞“跨學科歷史研究”主題,倡議進行跨學科歷史研究,但反響有限。20世紀60年代,“跨學科”概念才成為歐美學界一個流行詞語,但相關(guān)研究基礎(chǔ)并不深厚。自20世紀70年代,理論探討逐漸深入,促成“跨學科學”的產(chǎn)生,由此跨學科研究開始發(fā)展壯大。
跨學科教學由美國學者舒梅克于1989年提出,其內(nèi)涵與當今所認識的聯(lián)合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進行教學庶幾接近。我國語文教學倡導跨學科教學在2000年后的幾份課程標準中已有所提及,如2001年、2011年的義務教育課標,最近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更是明確提到“可通過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融合聽說讀寫,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世界”。
跨學科教學,其含義字面上比較好理解,教學中聯(lián)合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參與教學。其特征:“第一,從形式上看,需要‘學科跨界’……第二,從過程來看,需要知識交互……第三,從目標著眼,需要‘問題解決?!逼鋵?,很多時候,即便語文教學中不刻意強調(diào),跨學科也時有發(fā)生。如古詩文教學,由于古詩文年代久遠,某些字詞、典故或詩意的解讀常常須要揭示背景,必然要涉及當時的歷史和社會現(xiàn)實,需要“知人論世”,也即動用歷史學或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現(xiàn)代文中科普實用類文本就是闡述其他學科的知識方法等問題的。但這種跨學科教學缺少明確的課程意識、教學方式的主動探索、教學理論的映照,往往隨機零碎,甚至有時教師都是無意識地觸碰到了某一學科的理論方法而不自知,無法自覺上升到教學方法的總結(jié)、教學理論的提煉層面,教學效果依然停留在單一學科內(nèi),難以獲得多方位提升。而時下所提倡的跨學科教學,因為有了明確的多學科背景、多學科知識、多學科理論的介入,最重要的是有了課程整合的意識,是一種有意而為之的課程,學科之間或是知識碰撞以產(chǎn)生新的認識,或是知識融合以開拓新的境界,均能達到單一學科無法達成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知識遷移、靈活運用、理論提升的新愿景。
語文任務群教學學界定義紛繁,有認為是“組織課程的方法”,有認為是一種“教學模式”,根據(jù)徐林祥教授的研究,可以定義為:“是適應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的承載語文課程內(nèi)容、建構(gòu)語文教材單元、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的若干語文學習任務組成的集合體。也可以說,語文學習任務群既是語文課程的內(nèi)容載體,又是語文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同時還是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內(nèi)容載體”“呈現(xiàn)方式”“方式方法”等等,不一而足,正是由于任務群學習具備如此豐厚的內(nèi)涵,任務群學習才成為當前語文教育的一大革新,其意義在于突破了單篇教學的知識容量小、思維含量低的局限,以大單元、情境化、實踐性等特征為鮮明標志,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育適應信息時代飛速發(fā)展、知識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時代背景,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價值。
以任務群的方式組織跨學科教學,將跨學科和任務群嫁接起來,則有雙重功效,既擴大了單一學科、單篇文本、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學容量,又收獲多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使得語文教學增值增效明顯,同時,語文的學習還能惠及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力的全面提升。
二、跨學科任務群教學中語文課程的學科本位
跨學科任務群教學,雖然是新生概念,但不管概念如何演變,理論如何更新,這種教學首先應該是語文教學,應該教的是語文,學生最大的收獲也應該來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不是物理、化學、數(shù)學等學科知識的增加,至于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知識,至多可以作為副產(chǎn)品來兼顧并收或旁逸斜出。因此,語文學科的跨學科任務群教學,首先要牢牢樹立語文學科的本位意識,并堅守這個本位。
1.語言是語文課程的核心
葉圣陶先生當年所論述的語文內(nèi)涵,“口頭為語,書面為文”,盡管未能道出語文課程的全部內(nèi)涵,但這個定義圍繞“語”而生發(fā),則頗能發(fā)覆。2017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皩W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表明語文課程唯一使命落實在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上,而不是主要發(fā)展其他能力。這其中語言是根基。雖然新課標又提出四個核心素養(yǎng):語言、文化、思維、審美,但這四個核心素養(yǎng)還是以語言運用為本,文化、思維、審美仍然是建立在語言的基座上,因此,拋開語言而專注于文化、思維、審美,不是語文課程的題中之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語言,并不僅僅是狹義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而是一種語用能力,“語用的核心是交際”,是指根據(jù)交際目的、對象、場合等而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學習語言知識、技能,不是為了掌握一堆死知識,而是能夠運用于聽說讀寫中。
2.語用是語文課程的目的
語文學科之所以是語文學科,在于語文課程的學習目的、學習任務與其他學科不同。就當前語文課程的學習材料來說,我們的學習主要是通過一篇篇涉及多學科知識的選文來實現(xiàn)的,但真正的語文學習并不要求掌握材料所陳述的內(nèi)容,如一篇講園林建筑的說明文章,語文課堂上不會要求學生掌握某個建筑的建造方法、特征如何,而是只需學習其文本構(gòu)成形式,某個字詞含義、某段大意、寫作手法等。對此,有不少學者指出,語文學科的語文性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以“言語形式”“言語智慧”為主要任務。還有學者指出,語文教學要分清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專屬任務,閱讀應以閱讀技巧、策略為主,作文才應教言語形式。這些爭論,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各有其合理之處,如“言語形式說”是針對工具性而發(fā),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家觀點都未偏離語言這條主線,討論的焦點還是在語文教學的范疇之內(nèi)。
三、跨學科任務群教學中語文學科的組織方式
跨學科任務群教學的關(guān)鍵之處,在于跨學科任務群的文本組織形式和學科組織形式,并不是隨便找?guī)灼煌愋偷奈恼?、設(shè)計幾個任務就可以構(gòu)成跨學科任務群教學的。當然,跨學科任務群的文本組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在內(nèi)容上按一定主題組織,或在形式上由多篇文章或整本書組成。就后者來說,文本形式有時無須特別關(guān)注,任務群中文本的多與少、任務群的難與易,只要根據(jù)學情、學時來選擇即可。最重要的是,跨學科任務群究竟該以怎樣的內(nèi)容要素組織起來。因為,這須要找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在哪些方面具有共通之處,需要語文老師具有深厚的多學科知識,并且具備較強的課程設(shè)計能力,而這通常并不容易,尤其是當學科的廣度深入到理科范圍,更是多數(shù)語文老師所不具備的。
1.以語言藝術(shù)為靶點,尋找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結(jié)點
前文已論及,組織在一起的跨學科任務群中,語文學科是核心學科,其他學科是以語文學科為圓心而輻射出去,因此,組織這些跨學科任務群就須要找到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結(jié)點,以便實現(xiàn)學科共振。由于跨學科任務群是在語文課堂上實施的,首先應以語文的方式來學習這種跨學科任務群,自然便要以語言為靶點來聯(lián)結(jié)其他學科,要么以閱讀為主,傳授閱讀技巧、閱讀策略,要么以寫作為主,錘煉寫作技能,要么讀寫結(jié)合,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互相促進,共同提升。
(1)語文與人文藝術(shù)
①語文與歷史。語文與歷史學科組成跨學科任務群,最常見的是利用文學和歷史都常用的敘事手法來實現(xiàn)跨學科任務群教學,或著眼于閱讀教學,或著眼于寫作教學,或讀寫結(jié)合。歷史敘事多講究實錄,文學則允許虛構(gòu);同是敘事,有的鋪張揚厲,有的惜墨如金。這種種的不同之處,均在語言藝術(shù)的范疇之內(nèi),因而可以組成跨學科任務群學習。
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歷史散文時,可將《左傳》和《史記》中相關(guān)文章組成學習資源,《左傳》中可選《鄭伯克段于鄢》《晉靈公不君》,《史記》中可選《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左傳》一字寓褒貶、微言大義的敘事筆法,而《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則是讓學生理解《左傳》和《史記》雖同為史書,但《左傳》往往更為經(jīng)濟與克制,《史記》則詳備曲折。為此,可以設(shè)計這樣的跨學科任務群:將《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改寫為歷史小說或戲劇,并比較歷史散文在改寫為小說或戲劇時在敘事和人物塑造上有哪些改動?為什么要改動?
②語文與戲劇。文學是一種語言的藝術(shù),是以語言來描摹現(xiàn)實、馳騁想象,它的局限性在于,無法將所描述的客觀現(xiàn)實或想象世界訴諸耳目口鼻等感官直接呈現(xiàn),而音樂、美術(shù)、戲劇等藝術(shù)門類則能在一定的空間、時間進程中給感官以直接的刺激、顯現(xiàn)。如小說與戲劇同樣敘事、刻畫人物,藝術(shù)手段有同有異,這就為二者實施跨學科任務群教學找到了聯(lián)結(jié)靶點。黃厚江老師曾提到他教《祝福》時,用跨學科任務群的方法來教學:
要求學生課前(也有時候是課內(nèi))先觀看電影《祝福》,并且做好觀看筆記,記錄夏衍改編的電影劇本和魯迅的小說有哪些不同:增加了什么?刪減了什么?人物、情節(jié)、主題、人物關(guān)系各有哪些不同?課堂教學就是分專題討論這些不同:這些改編好不好?演員演得好不好?夏衍為什么要這樣改編?演員為什么要這樣演?魯迅為什么要那樣寫?你更贊同誰?
《祝福》是小說文體,常規(guī)的教法是分析小說的主題、人物、藝術(shù)手法等幾方面,雖也可出彩,但不免單薄。而黃厚江老師設(shè)計的這個跨學科任務群教學,溝通了戲劇和文學兩個學科,多方面實現(xiàn)了語文價值,而且能讓學生對戲劇與小說的異與同有更深的認識。
(2)語文與社會、自然科學
文學語言風格多樣,或質(zhì)樸,或華麗,或典雅,或平實,而在自然和社會類學科著作中,為了闡明事理、分析論證,讓讀者不致產(chǎn)生誤解與歧義,所用語言盡量追求準確、明白、平實,舍棄豐富的言外之意、繽紛的修辭技巧。這種不同學科的語言差異,既是閱讀中須要留意之處,也是寫作時要仔細斟酌之處,文和理的跨學科任務群教學,便可在這種語言的相異之處尋找契合點。
2.借用其他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主業(yè)是教學生如何準確有效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但語文課程又與百科知識、萬象世界緊密相連,學習語文經(jīng)常連帶學到其他學科的知識、思維、方法、理論。語文教學如果一味地在語言藝術(shù)的世界里打轉(zhuǎn),不去吸收其他學科的方法知識,浪費了可貴的教學資源,不利于教學。因此,跨學科任務群教學可適當偏離語言的主線,補充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論,有所拓展,深化語文學科的學習。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理論方法,文科重感悟、形象思維,但邏輯性抽象性相對欠缺,而理科的科學思維則可彌補文科教學之弊。語文教學中那些實用類、論述類文本不僅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嚴謹、準確理性地運用語言,還有許多文學類文本不具備的教學價值。如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時,便可以《作為生物的社會》《宇宙的未來》等科學類文章或論著組成群文,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設(shè)計任務群,讓學生學會應用“概括、歸納、推理、實證等科學思維方法”。這種學科互補,將大大拓展語文課程的學科疆域,有利于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3.反哺其他學科,提升學生各學科學習能力
(1)以寫作促學習
語文學科的寫作不僅僅是單純的學習寫作的行為,而是一方面學習了寫作技能,如修辭技巧、結(jié)構(gòu)安排、句式運用等具體的寫作技巧;另一方面通過寫作更有效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是一種雙重收獲,多重體驗。學習寫作和寫作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的這種區(qū)別,魏小娜《真實寫作教學研究》一書有過揭示(見表1)。
這種寫作也就是“認知寫作”,即“認為寫作除了表情達意功能之外,還是交流、組織發(fā)表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習新知、提高認知、解決問題、應對工作和生活事務的重要手段”。寫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跨學科任務群教學,可以用這種方式來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提高認知,獲得新知。這里以徐志偉《從單篇教學到專題研習到任務學習——以“唐詩單元”教學設(shè)計為例》中“我的唐詩自選集”學習任務群活動為例,作一簡要分析。
該文中“我的唐詩自選集”任務群由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活動1:定人定類;活動2:選篇組元;活動3:誦讀吟唱;活動4:評點賞析;活動5:編輯交流。這些環(huán)節(jié)看似常規(guī)的語文學習活動,其實包含了許多跨學科的因素。如活動3可以讓學生將詩歌音韻與樂曲曲律建立聯(lián)系,自譜曲調(diào),吟唱所選的詩歌,這就將音樂引入語文學習。唐詩自選集的編輯需要插圖,要根據(jù)詩境、編輯目的等要素進行插圖設(shè)計,其中具體的文本要用電腦編輯,涉及美術(shù)及信息學科。由此可以看出,在整個任務群學習中,學生是以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為主,但這些讀寫任務肯定會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知識的增長、學習能力的提升。
(2)以閱讀促學習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科是學習所有學科的一個基礎(chǔ)學科。這種基礎(chǔ)性、工具性作用除了在寫作上有所體現(xiàn),閱讀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因為所有的學科都會涉及到閱讀理解的問題??鐚W科任務群教學,語文學科可以惠及其他學科的還有閱讀方法策略,教會學生閱讀文學以外的材料的方法,尤其是那些實用類文章的閱讀策略。
多年來語文學科閱讀教學形成了一個弊端,語文課堂上對實用類的文本關(guān)注不夠。那些取材于科普、社科類的實用文,其閱讀策略與散文是大異其趣的,其閱讀難度有時并不亞于文學類文本,學生常常深感困惑,這與我們的教學偏誤有關(guān)。這類文本“主要作理解性閱讀和操作性閱讀。所謂理解性閱讀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為目標?!僮餍蚤喿x的對象多是說明類文章,它是講述行為方式方法的文章。其重點在于怎么做”。其閱讀方法也不同于文學類文本,“多用理解、篩選、排列、分類、分解、分析、歸類、組合、整合、概括等方法”。跨學科任務群教學正可以彌補這一缺憾,通過對多學科資源材料的選擇和呈現(xiàn),讓學生歷練閱讀方法,以便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
任務群學習以其課程容量大、思維含量高而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研究熱點,跨學科任務群教學更是因為有多學科的參與,而使得語文與其他學科可以互惠互利,共同推進教學的升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2.
[2] 胡慶芳.跨學科研究的國際視野及教師跨學科教學設(shè)計的模型建構(gòu)[J].基礎(chǔ)教育課程,2020(06):29.
[3] 徐林祥.關(guān)于語文任務群學習的思考[J].學語文,2020(03):4-5.
[4] 榮維東.基于語用觀的語文能力評價[J].語文建設(shè),2015(07):4-9.
[5] 張心科.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2020(02):14-17.
[6] 黃厚江.讓學習任務群走進課堂[J].語文建設(shè),2020(06):31-35.
[7] 魯峻.基于UbD理論的“科學與文化論著研習”任務群教學設(shè)計[J].學語文,2020(02):53-55.
[8] 魏小娜.真實寫作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
[9] 魏小娜.認知寫作:開發(fā)寫作教學內(nèi)容的新嘗試[J].語文建設(shè),2010(03):12-15.
[10] 徐志偉.從單篇教學到專題研習到任務學習——以“唐詩單元”教學設(shè)計為例[J]. 語文建設(shè),2019(09):28-32.
[11] 褚樹榮. 經(jīng)世致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解讀[J].語文學習,2018(09):26-29.
【責任編輯? 關(guān)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