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彤
摘要:本文從數(shù)字隱喻、器物隱喻和文化隱喻等三個方面分析《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隱喻手法,電影中用器物隱喻文化,文化需要借助物品來表達,在本文的文化隱喻中,又分為邊緣人物隱喻和猶太人隱喻兩部分,充分表達了電影想傳達的茨威格的思想。本文通過試析電影中的隱喻,探索影片的深層主題。
關鍵詞:隱喻 ?茨威格 ?《昨日的世界》 ?《布達佩斯大飯店》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166-03
在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導演韋斯·安德森運用高超的技巧,憑此獲得了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獎項。被稱為“藝術生必看的影片”,拋開這個華麗的外表,其實電影本身的文學意蘊也是極為豐富的。導演就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站在主流立場之外觀察歐洲的興衰。在電影結束時影片說道,靈感來源于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所以電影中處處都有對過去繁華的惋惜。本文拋開影片的構圖與色彩,發(fā)掘其內部的隱喻,從數(shù)字隱喻、器物隱喻和文化隱喻等三個方面解讀大飯店中“昨日的世界”。
一、數(shù)字隱喻
數(shù)字隱喻是常見的隱喻方式之一,對于暗示電影背景、事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歷史主題的懷舊電影,數(shù)字作為隱喻出現(xiàn)必不可少。語言是打開文化的鑰匙。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數(shù)字,正如杰姆斯·R·赫福德(James R.Hurford)在《語言與數(shù)字》(1987)一書中所說,“數(shù)字系統(tǒng)以清晰的方式與語言充分融合在一起,并根植于其中?!痹谌藗兊娜粘I钪?,數(shù)字是用來記數(shù)的符號。但是,用于記數(shù)只是數(shù)字的顯性作用,是“外殼”,數(shù)字的深層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而這往往是隱性的。
影片開始表露出作者濃濃的懷舊情緒。導演安德森不僅將伏筆埋在時間點上,還埋在了電影開頭的“請使用16:9的屏幕觀看電影”上。導演安德森和攝影師羅約曼在熒幕比例設置方面就已經暗下玄機,20世紀 60 年代使用16:9的熒幕,30 年代則使用1.37:1的標準比例,80年代使用1.85:1的比例進行拍攝。不同的比例表現(xiàn)了不同的時代,這是在向卓別林、希區(qū)柯克、比利·懷爾德和恩斯特·劉別謙等人表示敬意。
時間也作為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海德格爾認為:時間是存在的本質。所以作為數(shù)字出現(xiàn)的時間節(jié)點也是解讀本電影的關鍵點。
電影共有四層敘事,敘事時間分別為小女孩在作家雕塑前看書;書中作家講述的時間1986年;小說中的1968年和零講述1932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這四層嵌套式的敘述給觀眾形成了一種“聽故事”的視覺感官效果。電影中主要敘事層次是1932年零和古斯塔夫的故事,是歐洲發(fā)生歷史巨變的前一年。
(一)關于1913年
電影中提到的D夫人迷戀古斯塔夫19年,可以推斷出D夫人1913年愛上了古斯塔夫。1913年不僅是一戰(zhàn)爆發(fā)的前一年,還是“人類群星璀璨”的一年,這一時期,弗洛伊德、薛定諤、斯大林等對人類歷史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都生活在維也納,且都活動在相近街區(qū)。1913年的德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此時每一個德國人都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1913年不僅是人類群星璀璨的一年,更像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我們無法預料到在這種輝煌背后意味著什么。所以,導演將“1913”作為警示,讓觀影者從中推敲其奧妙,提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在輝煌的背后意味著什么?
D夫人的去世,隱喻了猶太人苦難的開始。
(二)關于1886年
D夫人去世以后,律師上臺提到了46年前(1886年)D夫人的丈夫過世,在1886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去世,這里用這位熱愛藝術的“天鵝國王”隱喻了對逝去藝術的緬懷,同時又隱射了電影對消逝藝術惋惜的主題。
由此看見,眾多的時間數(shù)字都體現(xiàn)出導演對于歐洲逝去藝術的惋惜和對無厘頭的戰(zhàn)爭嘲諷,同時也隱喻了零依靠在破舊的阿拉伯式蒸汽浴缸時說的那句話“我喜歡這副舊時模樣,迷人的破敗感”的懷舊主題。
二、器物隱喻
器物,本是來源于現(xiàn)實之中,是戲劇賦予它們獨特的魅力,在不同的電影中,導演安排各種器物,其呈現(xiàn)的作用各不相同。它們有時作為線索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時可以作為點綴深化影片主題,但其實不管哪種器物,都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造型在影片中顯現(xiàn)出來,在這部電影中,器物拋開了固有的實用功能,而是潛移默化中添加了一種審美和美學價值。
(一)香水隱喻
香水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七世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公共場所不涂香水是違法的。香水在法國盛行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掩蓋惡臭的氣味,并且香水有味道的特性,成為了一個人無形的名片。香水在影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在零講述古斯塔夫是個酷愛香水的人,他在的地方就有香水味道。第二次是在古斯塔夫回到自己不足電梯間大的小臥室里,畫面中出現(xiàn)了數(shù)十罐一樣的香水。第三次出現(xiàn)是在古斯塔夫從監(jiān)獄逃出來,向零詢問是否攜帶香水,零否認后被古斯塔夫責罵。由此可見,香水在古斯塔夫心中的重要性。古斯塔夫的香水一直都存在,對于他來說,香水就是他的“優(yōu)雅”和“尊嚴”。古斯塔夫隱喻的是茨威格,就算是逃亡中也要噴上象征尊嚴和優(yōu)雅的香水,反映了導演對于逝去歐洲文明的惋惜。
(二)火車隱喻
火車作為工業(yè)文明的象征,在電影中起到了推動情節(jié)的作用?;疖嚥煌谄?,火車的軌道規(guī)定了它本身就是不自由的,受約束的,火車只可以在特定的軌道上行駛?;疖囋陔娪爸谐霈F(xiàn)兩次,在主敘述層有明顯的時間作為數(shù)字,是在車窗上。拿著武器的士兵們定格在窗外,仿佛是歷史書上的圖片。第一次上來檢查的是較為優(yōu)雅的軍人,通過古斯塔夫的說辭,零逃過一劫。第二次上來的是粗魯?shù)氖勘潘顾蛞虮Wo零而死。可以說,“火車”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第一次檢查零的證件時,較為紳士的士兵放過了零,并且向他們的粗魯行為道歉,古斯塔夫對零說:“看到了嗎?在野蠻的屠宰場上,還有些文明的微光存在,這就是人性?!倍诘诙螜z查證件的時候,也重復了這句臺詞。
同時,火車作為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發(fā)明,不僅使人和物運輸更加快速,也使人類的制度發(fā)生了改變。19世紀正是工業(yè)文化的高峰,弗朗茨·勒洛曾將機械定義為“將自然力量無盡的自由轉化為普通的外在力量不可撼動的秩序與規(guī)則?!彪娪爸谐霈F(xiàn)的兩次歷史事件:邊界關閉和閃電戰(zhàn)都是在火車上“目睹”的,側面反映了在歷史進程中,我們只能坐在火車上,看著歷史的變動,我們只能被動接受,只可以坐在火車的窗前,感嘆著“無可奈何花落去”。
(三)《蘋果男孩》隱喻
《蘋果男孩》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情節(jié),零和古斯塔夫的故事都是圍繞著《蘋果男孩》展開的。此畫是D夫人留給古斯塔夫的唯一遺產,之后D夫人的兒子也盯上了這副價值連城的肖像畫,古斯塔夫因此畫入獄、逃獄、被追殺,這些事件影射了千年猶太史。古斯塔夫在火車上對著零說,我要抱著這幅畫死去,只因為他與蘋果男孩相似。仔細觀察,古斯塔夫的發(fā)型、衣飾都與蘋果男孩有幾分相似,但是他剛說完想要抱著這幅死去的畫之后,轉頭又說:“我打算賣掉這幅畫?!边@時的古斯塔夫又為《蘋果男孩》的價值連城擔心,導演在這里深刻描繪了戰(zhàn)爭時期歐洲人民心中的不安。
同時,蘋果在西方有特殊含義,在圣經中是“禁果”,但在最古老的歐洲古文體系中代表著勞動與豐收。
在影片中,D夫人的兒子尋找資料時找到了《蘋果男孩》的詳細信息,發(fā)現(xiàn)該畫創(chuàng)作于17世紀,那時歐洲正在推崇古典主義。在《蘋果男孩》中,穿著雍容華貴,高檔絲絨材質衣服的男孩卻表情嚴肅,這印證了古典主義為王權服務和理性至上的特征。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由于弗洛伊德的學說提出,顛覆了人類是理性的。可是,整個19世紀囿于一種妄想,人們能夠用理性主義的明智解決一切沖突;把人類自然本能隱藏的越深,他那煩躁不安的沖動就會越來越緩和。”所以,全影片圍繞著《蘋果男孩》隱喻了整個猶太民族風俗與性格,同時又隱喻了民族性的苦難。當猶太民族從耶路撒冷走出來,他們憑借著聰明的頭腦,賺取了大量財富,這仿佛就是命中注定的。這時候,D夫人的那個只關心金錢和物質的親屬站了出來,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畫被偷竊的真相。他的瘋狂部分隱喻了二戰(zhàn)的發(fā)端,這種無憐憫之心,無契約精神,將人類丑的部分通過情節(jié)的沖突變現(xiàn)出來。古斯塔夫在偷畫的時候說道,自己與畫中的男孩有幾分相似,這其中隱喻了蘋果本身就是他的財產,是他應有的財富,在短暫的思考之后他又決定將畫賣掉,將猶太人善于經商的品質暴露無遺,在世界電影史上,從《辛德勒的名單》到《出埃及記》,都體現(xiàn)了猶太人與生俱來的精明,這種精明帶來的財富使得他們左右逢源,但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災難與逃亡。
三、文化隱喻
導演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建筑的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影片的名字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沒有任何直接性的關系,影片中講述的故事也與茨威格的小說無直接關聯(lián),但觀眾又可以在影片的每個角落都看到歷史的影子,每一處都是對歐洲逝去文化的緬懷。文化隱喻不僅是表現(xiàn)此影片的基本價值觀,更是表現(xiàn)了對文化的認同。從《昨日的世界》的隱喻和對猶太文化的隱喻是體會本影片精髓的關鍵。
在影片結束的時候,結局提到該影片靈感來源于茨威格,不難看出無論是第二層敘事中的作家,還是古斯塔夫和零身上都有茨威格的影子。在《昨日的世界》中,茨威格作為第一人稱敘述者講述昨日的歐洲,讀者可以看出,他從頭至尾都是一個觀眾的形象。茨威格親眼目睹了這一切。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一直追問,歐洲的群星到底怎么了?逝去的人文到底去了哪里?茨威格在書中描繪,他所有的悲痛都隱藏在他文學中的各個角落。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提到“對活的人來說,猶太人已經死了;在當?shù)厝丝磥?,猶太人是外來戶和無賴;在有產者看來,猶太人是乞丐;在窮苦人心中,猶太人是剝削者和富翁;與愛國者相比,他們無國可愛;對于所有的階級,猶太人都是可恨的敵手?!比绻f古斯塔夫是富有的猶太商人,那么零則是顛肺流離的猶太難民。戰(zhàn)爭剝奪了他的家鄉(xiāng)、他的家庭,使他成為一個什么都沒有的“zero”。他沒有國籍,只有一張“旅游證明”。軍官檢查零的身份時,是靠古斯塔夫為他辯護躲過的。零是兩層敘事中的中心人物,他寂寞的坐在大廳中央,沉默寡言,吃飯時講到過去和心愛的人時會落淚,過去的繁華與現(xiàn)在的衰頹形成了鮮明對比?!蹲蛉盏氖澜纭芬脖磉_了同樣的思想。茨威格在自傳中對昨日的懷念和理想與現(xiàn)實巨大落差帶來的孤獨感,他只能帶著無法抵擋的孤獨感在異國他鄉(xiāng)死去,而零也只能守在這個巨大又入不敷出的飯店里。
二戰(zhàn)前,茨威格的作品流行全世界,歐洲也是群星閃耀,但是戰(zhàn)爭把歐洲打得滿目瘡痍,茨威格也懷著悲痛的心情以身殉道。這象征著一個時代的逝去,戰(zhàn)爭和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時代變革,給人類的精神家園造成了強大的打擊。《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文化隱喻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更是對于逝去人文的緬懷,讓過去的群星璀璨留在了熒幕上。
四、結語
導演安德森想表達的情感是對茨威格的緬懷和致敬,將茨威格對人文的關懷以另一種方式呈現(xiàn),茨威格曾在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回憶人類歷史的輝煌,有關懷,也有失落和悲痛,但是更多體現(xiàn)的是是否有新的星星可以照亮歐洲大地,帶歐洲重回輝煌。不論是茨威格的小說還是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都在隱喻著那個充滿戰(zhàn)亂的年代,都在對歐洲群星逝去表示緬懷,這是茨威格的痛苦,也是全人類的悲痛。
《布達佩斯大飯店》與《昨日的世界》都是在緬懷失去的歐洲文明,致敬過去的藝術世界,而我們只能像大飯店一樣見證歐洲的戰(zhàn)火——只能經歷,不能逃避。導演站在主流立場之外用冷靜的眼光審視歐洲文明的衰落,并進行深刻的思考,再將其巧妙的安排在影片中讓觀眾搜尋?!恫歼_佩斯大飯店》可謂是導演安德森的巔峰之作,不僅是因為巧妙的構圖和驚艷的色彩搭配,更是因為其背后的隱喻?;疖囯[喻了無法更迭的歷史,時間隱喻了各國各民族之間歷史關系的變格……但大飯店確是永恒的。它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用不變應對這萬變,這就是為什么明明是古斯塔夫和零的故事,導演卻把大飯店的名字作為電影名?!恫歼_佩斯大飯店》是符號的盛宴,幀幀皆是隱喻。這些隱喻都指向了一個主題——對昨日世界的懷念。無可奈何花落去,是否有似曾相識的燕歸來?
參考文獻:
[1]郭萌.淺析《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隱喻意味[J].今傳媒,2017(05):109-110.
[2]胡凱.《昨日世界》與茨威格的歐洲觀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5):89-97.
[3]余媛.認同與抵抗:茨威格自傳中的文化身份塑造[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4][德]沃爾夫岡·希弗爾布施.鐵道之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5]何佳.漢賦“驚聽回視”說——從文化隱喻到語法隱喻[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82-87.
[6]劉正山.好萊塢動畫電影中的數(shù)字隱喻及啟示[J].電影藝術,2016(0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