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潤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反復,很多人都待在家里。
有人和我說,自己這兩天狀態(tài)不太好,可能是疫情讓自己有些焦慮,也可能是第一季度剛剛結束,之前有些疲憊。
這些焦慮和疲憊,會讓人不停聯(lián)想,讓自己對未來有擔心,不知道以后的環(huán)境會不會好。
有擔心,是正常的。狀態(tài)不好,就休息一下。休息完之后,繼續(xù)奔跑。
其實,我也因為上海的疫情待在家里,不能出差,不能去辦公室。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反而有更多時間學習、總結、思考。
我有一種感受,盡管眼下大家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會有一些擔心,但是我覺得都會好的,因為我們始終保持著向上的渴望。這是我們的基本盤,也是每個人對未來的信心。
我先和大家講一個故事。
羅振宇老師有次出差回家,打了輛專車。
打車,很多人都打過。下車的時候,司機一般都會請顧客給一個五星好評。因為好評不僅是對服務的認可,也能被優(yōu)先派單。
但是很多顧客經(jīng)常沒給,倒不是對服務不滿意,往往是下車的時候,匆匆忙忙就給忘了。
而羅振宇那天見到的司機,一通操作,讓他印象深刻。在離他們家還有二三百米的時候,司機就很禮貌地說:“我提前給您結束行程,少收您點錢吧?!?/p>
聽到這句話,你肯定想,太好了,占便宜了啊。但是,還沒等他說謝謝呢,司機馬上又說了一句話:“如果您方便的話,能不能麻煩您給我點一個五星好評?”
羅振宇說,司機這話一講,他人還在車上呢,正好也有空,剛剛占了人家一點便宜,不點那說得過去嗎?
司機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讓他心生敬意。他就坐這一回車,也沒和司機聊天,但他知道,這個人對待工作一定不馬虎。
因為面對一個問題,即使這個問題很微小,但也能找到具體的辦法去解決它。
經(jīng)濟學家何帆之前也提到一個詞,叫“茍且紅利”。
什么意思?
就是說,看起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其實有很多茍且的人。
總有一些人,他們比別人更努力。而只要稍微再往前那么一點點,就能享受到紅利。正是因為別人的茍且,讓我們的認真獲得了收益。
更準確地說,這其實是給勤奮聰明的人,不茍且的紅利。而這種勤奮和聰明,就是我們的基本盤。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民族。
因為我們的不茍且,始終保持著向上的渴望,讓自身的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好。
我也聽到有些人說,我們很努力,可努力現(xiàn)在也“通貨膨脹”了。收入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流動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赡芎芏嗳擞羞@種感覺。但作為一個理性樂觀派,還是要對未來有信心。
大環(huán)境,相信會變好;小環(huán)境,要自己爭取。
我們先說大環(huán)境。
在感性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不會茍且。而在理性上,我們也要知道,在更大范圍內(nèi),還要繼續(xù)向上發(fā)展。
有一個詞你可能聽說過,叫“基尼系數(shù)”。
基尼系數(shù),通常被用來表示一個系統(tǒng)內(nèi)資源分配的平均程度。最小為0,表示絕對平均。最大為1,表示極度分化。
真要算清楚基尼系數(shù),要講不少數(shù)學概念,還要講一堆公式。我盡量不講這些。我只舉個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
比如一家公司有10 個人,年收入總共100 萬元。那么這100 萬元,應該怎么分呢?
每人10 萬元?那就是絕對平均。這時,基尼系數(shù)就是0。
或者,100 萬元全分給CEO,剩下的9 個人一分錢也沒有?那就是極度分化。這時,基尼系數(shù)就是1。
而不管是絕對平均,還是極度分化,都會有自己的問題。
太平均,就是大鍋飯,大家沒有奮斗的動力;太分化,努力也看不到希望,就比較容易躺平。
而基尼系數(shù)具體的數(shù)字,分別代表著什么,其實大家也有一些基本的共識。有不少人認為,基尼系數(shù)小于0.2 時,居民收入過于平均;基尼系數(shù)0.2—0.3 時比較平均;基尼系數(shù)0.3—0.4 時比較合理;基尼系數(shù)0.4—0.5 時差距過大;基尼系數(shù)大于0.5時差距很大。
基尼系數(shù),通常也會把0.4 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
那我們的基尼系數(shù)呢?
盡管各自的數(shù)據(jù)和算法不同,但也有不少人覺得,應該就是0.4 左右。
所以,你可能也會想起這段時間我們經(jīng)常說到的另一個詞:共同富裕。
我經(jīng)常說,整個社會的財富,其實有三次分配。
商業(yè),是第一次分配。大家通過自己的勤勞創(chuàng)造,在商業(yè)世界里獲得自己的收入。但是,這里面有不完全公平的地方。
因為出身、身體狀況、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都會導致機會的不平等。那些更有優(yōu)勢的,就會占據(jù)更多。
這時,就需要政府進行第二次分配。政府通過再分配,用稅收、收費、補貼、救濟等方式,提高整個社會的公平性。
然后,還有慈善進行第三次分配。社會自發(fā)的慈善力量,分散在社會的毛細血管,根據(jù)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力,查漏補缺,潤滑社會的運轉。
共同富裕,其實就是通過這三次分配,讓社會的大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好。
這樣,我們的努力和奮斗,才會更有效率。社會作為更大的整體,也始終保持著向上的渴望,能更好地發(fā)展。
剛剛說的是宏觀的大環(huán)境,那微觀的小環(huán)境呢?
我們每個人,還是要選擇進入一家公司,還是要做具體的工作。
小環(huán)境,要自己爭取。我的建議是,可以選擇基尼系數(shù)稍微大一點點的地方。這說明,這家公司的收入水平,還是會有一定的差距。而一定的差距,是必要的。在總體以業(yè)績文化為主的公司里,貢獻更大的人,應該要拿到更多的回報。只有這樣,大家才更有動力,公司也才會有發(fā)展。
如果那些不勞動不貢獻的員工,也拿著和優(yōu)秀的人一樣的收入,這對強者不公平。組織,也會不斷萎縮,陷入死海效應。
死海效應,就是說公司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那些能力強的員工容易離職,因為他們不能容忍公司的平均和愚蠢。而那些能力差的員工,卻待在組織里不走,混著混著就成中高層了。
然后,那些真正的好員工,就像死海的水一樣被蒸發(fā)掉。海水鹽分變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公司,變成了一片死海。
也就是說,優(yōu)秀的人選擇離開,平庸的人選擇留下,組織很快會變成一個被掏空的“白兔成窩”公司。
這些能力差的人,為了保全自己,也為了自己的控制權,并不一定會聘用比自己強的人。這就像套娃一樣??粗孟窈艽螅绻粚訉哟蜷_,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里面其實是一個侏儒。
而一家像侏儒的公司,以后也很難吸引到有才華的人,是沒有前途的。
因此,這就是我為什么說,小環(huán)境要自己爭取。
我們要爭取進入一個基尼系數(shù)稍微大一點點的公司。這樣,這家公司才有向上的發(fā)展空間,不會變成一片死海。
然后,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要爭取做得更好,這樣自己的努力和貢獻才會得到更多認可和回報。
這種始終向上的渴望,我們要保持。
這種始終向上的可能,我們要爭取。
看到這里,我不知道你對未來還會不會有擔心。
我們勤奮、聰明、不茍且,這是永遠的基本盤。大環(huán)境,相信會變好;小環(huán)境,我們會努力爭取。
也許在某些時候,還是會有擔心。但是在更多時候,反而更有信心。
因為我們始終保持向上的渴望。這種渴望,就是未來的可能。
就是這樣。
所以我覺得,都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