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建立在網絡信息鏈接基礎上,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為支撐實現某項社會實踐效益最大化的思維方式,主要包括大數據思維、對象思維、迭代思維、觸角思維四種形態(tài)。互聯網思維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具有重要功效,主要體現為增強教育者“對癥下藥”的能力,“靶向定位”教育對象的發(fā)展需求,促使課程內容達到“量體裁衣”,推進教育中介實現“因事為制”等層面。為準確把握互聯網思維下,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需要建立完備的信息數據庫,培養(yǎng)師資隊伍的互聯網思維,探索高效的方式方法,構建良好的運行機制,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解決教育對象面臨的現實問題,不斷增強教育實效。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4.019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2)04-0107-06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考方式,形成了互聯網思維。習近平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1]同時,還指出:“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2]這為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指明了方向。所謂“針對性”,本質上是指實踐活動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對象性?;ヂ摼W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就是要充分把握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內涵和主要形態(tài),不斷增強各要素的指向性和對象性,即不斷提升教育者的傳道授業(yè)能力,在實踐中切實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把握教育對象,“靶向定位”其發(fā)展需求;強化對課程內容的熟悉精通,針對不同對象和主題達到“量體裁衣”;推進教育中介根據不同場域、需求等采取相適應的模式,實現“因事為制”,切實擔負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使命。
一、互聯網思維的呈現之“態(tài)”
思維是人類在特定的社會實踐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認識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思考方式,恩格斯曾指出:“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3]互聯網思維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伴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而形成的,本質上是建立在網絡信息鏈接的基礎上,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為支撐實現某項社會實踐效益最大化的思考方式,主要包括大數據思維、對象思維、迭代思維和觸角思維。
1.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是指通過處理和分析全樣本數據來把握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思考方式。大數據中所包含的全樣本數據與傳統(tǒng)數據是不同質的概念,它是由多種數據源生成的大規(guī)模、多元化、復雜、長期的分布式數據集,“呈現出多源、異構、碎片化、低價值密度、實時性等復雜特征”[4]。傳統(tǒng)數據主要是以二維邏輯表現出的結構化數據,強調“以小見大”,通過小樣本反映整體,在數據的產生、收集、統(tǒng)計和分析中,不僅無法避免數據中存在的誤差,更無法消除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大數據不僅包括結構化數據,還包括大量的沒有預定義的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圖片、XML, HTML、各類報表、圖像、音頻和視頻信息等),通過對全樣本數據高效化的分析處理,呈現分析結果,充分反映事物的真實現狀和未來趨勢走向。如:要把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傳統(tǒng)數據一般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研、訪談等方式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而大數據則會對大學生閱讀的書目、網頁瀏覽、發(fā)表的評論、轉載的文章、看過的視頻等與理想信念相關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通過大型數據處理平臺將分析結果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多角度反映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支撐。
2.對象思維
對象思維是指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以服務對象為核心的思考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溝通實現了即時化,為對象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鮮明的服務意識是對象思維的直接體現,即始終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來思考和認識問題,按照服務對象的要求不斷改進業(yè)務,不斷滿足對象個性化需求。如在商業(yè)模式中,對象思維要求企業(yè)砍掉中間一切環(huán)節(jié),實現產品生產與客戶直接對接,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產品的按需定制,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實現了對象的“客體主體化”,通過讓對象參與到實踐過程中來,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定制的方式讓客戶直接決定產品的未來走向,如通過投票或留言的形式來決定是否增加產品的服務、生產何種款式產品,讓客戶切身感受到自身不僅僅是買了一件產品,更讓其感受到是自身決定了產品的生產和設計,在心理上產生內在的認同感,進而產生經濟效益。這一思維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異曲同工之處。準確把握這一思維,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一步貫徹以生為本理念,解決課程“圍繞誰、關照誰、服務誰”這一根本問題。
3.迭代思維
迭代思維是指不間斷地改進和創(chuàng)新進而實現更新換代的思考方式,內在蘊含著迭代意識、迭代程度和迭代速度三個層面。迭代意識就是指要時刻保持迭代更新的觀念,時刻保持一種危機感、緊迫感,時刻關注行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術,緊跟時代的步伐。而迭代程度主要是指新的更新與原有的對比度。迭代思維強調創(chuàng)新量與質的結合,更加注重量的積累,也就是微創(chuàng)新。以產品為例,企業(yè)會從小處、細處著手,不斷對產品進行微完善,如聊天工具中一些細微功能的不斷調整和增加,讓客戶對產品始終處于滿意狀態(tài),增加產品的口碑和影響力。迭代速度則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在現代商業(yè)中,產品的迭代速度可以說與企業(yè)的生存呈正相關,產品的迭代速度越快,企業(yè)的競爭力就越強,也就愈加能夠搶先一步獲得先機,如某國產手機的系統(tǒng)堅持每周迭代。當今,迭代速度就是企業(yè)的生命,更是直接的效益。這一思維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提供了明確指向,就是要根據時代的發(fā)展,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把握教育對象新的發(fā)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更新迭代教育內容,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增強課程育人實效。
4.觸角思維
觸角思維是指圍繞核心向不同領域汲取相關資源的思考方式。在互聯網領域,觸角思維已經常態(tài)化,如“互聯網+”現象,幾乎將所有的傳統(tǒng)行業(yè)都吸收了進來,還有人工智能對醫(yī)療行業(yè)的變革,等等,這些都是觸角思維的典型體現,這一思維在互聯網時代正悄然影響著社會各行業(yè)的走向。觸角思維的前提是要堅守核心,這也是觸角思維的立足點所在。觸角本身無法獨立存在,沒有了核心,觸角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標。觸角所延伸到的領域、資源和技術,都受到核心的內在規(guī)定,根本上服從服務于核心的時代發(fā)展,進而不斷提升行業(y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觸角延伸的廣度和深度直接影響著核心的外部適應性。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各行業(yè)都形成了巨大沖擊,傳統(tǒng)優(yōu)勢也在逐漸削弱,如何能夠在這樣的背景下生存和發(fā)展,關鍵在于行業(yè)自身能夠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程度,不斷吸收最新科學技術資源,研發(fā)新產品和拓展新業(yè)務,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以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沖擊力。這一思維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開展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核心主題或對象的需求,不斷挖掘充實課程素材,探索最新信息傳遞技術,增強課程開展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二、互聯網思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內在之“效”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要做到靶向定位、有的放矢,精準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這與互聯網思維具有內在契合性,主要體現在互聯網思維有助于增強教育者“對癥下藥”的能力,“靶向定位”教育對象的發(fā)展需求,促使課程內容達到“量體裁衣”,推進教育中介實現“因事為制”,進而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實效。
1.增強教育者“對癥下藥”的能力
所謂“對癥下藥”就是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關鍵在于教育者是否能夠準確把握實踐中的“癥”,開出對應的“藥”,而互聯網思維有助于增強教育者“對癥下藥”的能力。
第一,增強教育者把握角色定位之“癥”。在傳統(tǒng)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隨著教育對象素養(yǎng)不斷提高,自由、平等意識強烈,教育者這種“獨舞者”的角色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對象思維強調以教育對象為中心,強化服務意識,更好服務于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內在規(guī)定教育者要轉變自身角色定位,實現由全程主導、單項傳輸向全程服務、多向交流轉變,與教育對象深度思想共鳴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目標。第二,增強教育者把握內容釋讀之“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框架是被規(guī)定了的,而如何生動有趣地釋讀這些內容直接考驗著教育者的“真功夫”。教育者單一、固化、非體系化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適應課程講授的需要,而迭代思維促使教育者時刻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掌握多學科知識,不斷優(yōu)化知識結構體系,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課程內容講明白、講清楚、講透徹。第三,增強教育者把握中介運用之“癥”。隨著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傳統(tǒng)的教育中介已經無法滿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授的需求,運用新的教育中介開展課程成為時代趨勢。迭代思維要求教育者要根據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掌握新的教育中介,實現對教育中介的更新換代,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教育內容。而大數據思維則直接要求教育者掌握數據分析技術,如熟練使用Factual、Socrata、Typepad、JavaScript等工具來生成數據和分析數據,推動教育者不斷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掌握最新的技術手段,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新穎性和吸引力。
2.強化對教育對象發(fā)展需求的“靶向定位”
“靶向定位”是指對事物進行精準把握,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教育對象發(fā)展需求中的“靶”和“的”,才能夠做到“定位”“放矢”“避免一刀切教育和同質化教育”[5]。而互聯網思維有助于“靶向定位”教育對象的發(fā)展需求,主要包括從靜態(tài)層面把握教育對象綜合素養(yǎng)的真實現狀,從動態(tài)層面把握教育對象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需求和趨勢,進而全方位地認識和把握教育對象。第一,從靜態(tài)層面強化對教育對象發(fā)展需求的“靶向定位”。大數據思維可以對教育對象非個人隱私的全樣本數據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教育對象的考試成績、閱讀和購買的書目、在重大事件中發(fā)表的言論和轉載的文章、參加的社會實踐、心理測試等數據,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真實地反映出教育對象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fā)展需求,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教育對象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層次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第二,從動態(tài)層面強化對教育對象發(fā)展需求的“靶向定位”。迭代思維要求對教育對象的信息不斷更新,從動態(tài)上準確把握教育對象的發(fā)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對象,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思想素質的變化日新月異,這就需要與教育對象之間建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減少溝通障礙,使教育對象積極主動地將自身存在的困惑,無法理解的現實問題,甚至對教育活動的建議和期待,都能夠反饋給教育者,使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tài)做到“靶向定位”,及時把握其新的發(fā)展需求,并采取相應的針對性措施,促進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
3.促使課程內容達到“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原指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辦事要切合實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中,促使課程內容達到“量體裁衣”,即課程內容要與教育對象的期待需求相匹配、相適宜。第一,促使課程內容“量”教育對象樂于接受內容的樣式,“裁”出其喜聞樂見的內容。教育對象受其自身特點的影響,樂于接受生動形象的課程內容,互聯網思維對于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生動形象具有重要功效。如,對象思維要求教育者從教育對象的角度出發(fā),根據教育對象所樂于接受的樣式呈現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將教育內容圖像化、視頻化、情景化等,增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滿足教育對象的心理期待,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在欣賞教育內容的過程中自覺內化其中的思想政治觀念。第二,促使課程內容“量”教育對象關注的現實問題,“裁”出其興趣濃郁的內容。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存在一些效果不佳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內容對教育對象關心關注問題回應不夠,使教育對象對教育活動不感興趣,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互聯網思維對于激發(fā)教育對象的興趣具有重要功效。如,觸角思維要求教育內容以教育對象關心關注的問題為核心汲取相關的資源。觸角思維要求教育內容以問題為核心,把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深層次問題作為出發(fā)點與落腳點,向周圍汲取相關資源,“實現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6],不斷增強教育內容的說服力和解釋力,使教育對象心悅誠服,增強教育實效。第三,促使課程內容“量”教育對象動態(tài)發(fā)展的需求,“裁”出與時俱進的內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對象的需求也在更新變化,這就需要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內容,而互聯網思維有助于促使教育內容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迭代思維強調要持續(xù)不斷進行創(chuàng)造更新,以防止被社會發(fā)展所淘汰,這與時效性要求特別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推動教育內容根據教育對象的需求,更替不適宜的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內容體系,優(yōu)化內容結構,實現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切實滿足教育對象對教育內容的新需求。
4.推進教育中介實現“因事為制”
“因事為制”是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措施。毛澤東曾說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 [7]教育中介是教育活動開展的橋梁,其運用是否適宜得當直接影響著教育實效。第一,推進教育中介“因”教育內容的呈現需求,“制”成綜合性地運用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內容是一種抽象的理論,需要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教育中介呈現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互聯網思維有助于推進教育中介的綜合運用。如,觸角思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介緊緊圍繞教育內容這個核心,充分借鑒其他學科和最前沿的中介,根據教育活動的實際需求,綜合性地運用多樣化中介傳遞教育內容,實現中介的集合效益,增強教育效果。第二,推進教育中介“因”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制”成“以人為本”的運用模式。教育中介作為手段和方法,多以技術方式呈現,但最終是要服務于教育對象的內在需求?;ヂ摼W思維對于推進教育中介實現以人為本的運用模式具有重要功效,如對象思維要求始終以人為中心,一切技術和手段都要服務于人的全面發(fā)展,促使教育中介在運用和設計過程中,時刻圍繞教育對象展開,讓教育對象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來,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進而增強教育對象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保障教育中介為教育對象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第三,推進教育中介“因”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制”成創(chuàng)新性的運用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中介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這就要求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要緊跟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將最新的科學技術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推動教育中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互聯網思維對于推進教育中介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功效。如,迭代思維要求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對事物不斷更新換代。內在規(guī)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中介,要充分把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際遇,充分借鑒新技術、新方法、新平臺,實現自身的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促使教育內容實現可視化、有趣化和高效化呈現,吸引教育對象積極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增強教育育人實效。
三、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現實之“徑”
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現實之“徑”,即需要建立完備的信息數據庫,建設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師資隊伍,探索高效的方式方法,構建良好的運行機制,精準把握教育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對象的獲得感。
1.建立完備的信息數據庫
在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過程中,數據信息是其根本依據所在,決定著從何處發(fā)現以及發(fā)現什么問題,影響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的實效。完備的數據信息庫,主要包括教育對象信息數據庫、教育工作信息數據庫、教育內容資源信息數據庫。第一,建立教育對象信息數據庫。將能夠反應教育對象的相關信息建立數建庫,為形成對教育對象全方面立體化認識提供數據基礎。根據數據的類型,教育對象信息數據庫主要包括結構化的數據,如教育對象的基本信息、考試成績、出勤率、課堂提問頻率、作業(yè)完成情況等,還包括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如教育對象的心理測試結果、政治面貌、呈現教育對象情緒變化的課堂視頻、感應教育對象課堂專注力的傳感數據、在重大政治事件中教育對象發(fā)表評論和轉載的文章,等等。第二,建立教育工作信息數據庫。要建立反映教育工作實效的相關信息建立數據庫,為進一步發(fā)揚具體教育工作中的優(yōu)勢和改進存在的問題提供數據基礎。這些數據主要包括教育對象對教育工作的評價和建議、教育對象在不同時間段的專注度、相關媒介對教育工作的反映、效果較好的教育工作視頻,等等。第三,建立教育內容資源信息數據庫。將與教育內容相關的信息建立數據庫,為整個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優(yōu)質的內容資源。這些數據主要包括能夠高效釋讀教育內容的文章、視頻、音頻、圖片、社會現象、案例,等等。將這些不同類型的優(yōu)質數據信息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歸類,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提供優(yōu)質的內容資源。
2.建設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師資隊伍
在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過程中,師資隊伍是關鍵,其掌握的互聯網思維程度如何,決定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質量和成效。第一,強化師資隊伍互聯網思維的理論認識。需要通過多樣的培訓方式,主要包括專題培訓、學習進修、網絡學習等方式,使師資隊伍樹立互聯網思維,并轉化為相應的教學行為。如對師資隊伍的對象思維培訓,根本上是要轉變期角色定位,就是要不斷強化師資隊伍的服務意識,促使教育者緊緊“圍繞學生、關注學生、服務學生,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期待,培育學生的認同感與獲得感,激發(fā)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內生動力。”[8]第二,強化師資隊伍對互聯網思維的綜合運用能力?;ヂ摼W思維雖呈現出不同的形態(tài),但內在卻是一個相互支撐的思維系統(tǒng)。在培訓過程中,要提高師資隊伍對互聯網思維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保障師資隊伍在實踐中轉變自身的角色,圍繞教育對象的發(fā)展需求,通過大數據技術不斷獲取相應的教育資源,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對教育內容的時代化、通俗化和實效化釋讀,“用普通大眾可以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話語表達出”[9],增強教育的實效。第三,強化師資隊伍互聯網思維的實踐養(yǎng)成。對師資隊伍互聯網思維的培訓,最終是要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深化。一方面,通過信息化教學實踐比賽,促進師資隊伍通過比賽來不斷完善和強化互聯網思維,在實踐中發(fā)現不足,彌補短板,強化對互聯網思維的認識和理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間的實踐經驗分享,通過主題論壇、觀摩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加強師資隊伍互聯網思維實踐的經驗分享,相互借鑒,共同進步,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相關的有益理論成果,不斷增強師資隊伍的互聯網思維,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
3.探索高效的方式方法
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要不斷探索高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借鑒和運用現代信息傳遞技術,實現課程內容的多樣化呈現,增強課程的感染力。在探索高效的方式方法過程中,主要從呈現形式、參與形式和融入形式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探索高效的呈現形式。根據當前先進的呈現技術,探索滿足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需求的方式方法,如教育對象樂于接受的呈現形式主要包括故事性、生動性、有趣性等。因此,在呈現教育內容時,要結合當前科學技術將教育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設計成生動有趣的動漫、視頻等方式,將教育內容可視化,使教育活動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第二,探索高效的參與形式。主要包括現實和虛擬兩個維度,現實維度主要包括通過讓教育對象參與教育活動設計、協調組織開展、匿名評價、指出不足和提出建議等形式,讓教育對象真正地參與到整個教育活動中來。虛擬維度上主要是借助當前的信息技術,讓教育對象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如可以充分借鑒網絡游戲、4D甚至5D等技術,將課程設計成游戲的模式,按照教育內容的難易程度分出不同的等級,讓教育對象在娛樂和體驗中完成教育目標,實現教育目的。第三,探索科學高效的融入形式。主要是充分借助和運用當前最前沿的各種智能技術,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讓教育對象通過一定的技術設備,身臨其境體驗設置的與教育內容相關場景,在全身心的融入體驗當中自覺地內化其中傳遞的信息。
4.構建良好的運行機制
良好的運行機制是推進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重要保障,通過影響實踐活動中各要素的內在關系和發(fā)揮方式來推動實踐活動協調、有序、高效運行,增強實踐的內在活力和對外應變能力。第一,構建信息共享機制。信息共享主要包括要素基本信息共享、信息抓取方式共享、信息生成平臺的共享。要素基本信息共享是要將與教育實踐相關的所有要素的信息都涵蓋進來,包括教育者、教育對象、管理者以及相關部門的人員、課程資源、素材、媒介等要素的信息,實現全體共享,進而有效建立學生的特征模型,預測學生學習行為,優(yōu)化教學及課程設計,構建高效教學模式;信息抓取的方式共享是指共享新的信息抓取技術,如對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中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等技術手段,及時更新數據庫,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課程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信息生成平臺的共享,因信息生成對象的同源性,使技術平臺天然具有極強的通用性,即不同的使用主體可通過同一平臺獲得所需求的數據信息,為不同區(qū)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提供廣泛而精準的信息支撐。第二,構建激勵機制。激勵機制主要包括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其他激勵。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與傳統(tǒng)教育實踐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物力、人力和精力,必然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方式保障實踐活動持續(xù)有效開展。物質激勵是通過一定的物質補償來激發(fā)人的能動性,如獎品、獎金等;精神激勵是通過一定的精神方式激勵,如評為先進人物、模范標兵等;其他激勵是將激勵方式與人的成長發(fā)展結合起來,如與教育對象的學分、深造,教育者的職稱,等等。第三,構建管理評估機制。管理和評估是保障互聯網思維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規(guī)范性開展,不斷調節(jié)和完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ヂ摼W思維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管理評估提供大量的數據,多維度、數據化地呈現教育實踐,需要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精心設計教育實踐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和評估指標,調控好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統(tǒng)籌協調要素間的配合,及時糾正過程中存在的偏向,有針對性地完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保證教育活動的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習近平系統(tǒng)闡述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04-22(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873.
[4]付安玲,張耀燦.大數據助力網絡意識形態(tài)治理及提升路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5):105-112.
[5]邱仁富.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2(6):16-18.
[6]房廣順,高俊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造性特征與創(chuàng)新性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 95-101.
[7]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8]馮剛.互聯網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 4-8.
[9]陳華棟.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8):116-118.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研究”(19ZDA007) ;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專項)“數字賦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準施教的長效機制研究”(SZQ2021-2-012);四川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專項課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的實踐機制研究”(TCCX&DZX-04)
作者簡介:丁玉峰(1989—),男,河南安陽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