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學習模式,是提高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但要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優(yōu)化教學設計,讓合作學習更加高效。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陳標(1969—),男,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東橋中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推動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多項能力,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在實際教學中一種常用高效的教學模式,在各個學科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道德與法治作為與社會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學科,開展小組合作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一、小組分配科學合理,為良性合作做鋪墊
小組分配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好的分組能夠讓后續(xù)的學習活動更加輕松和睦,對營造良好的小組學習氛圍起著很大的作用,好的分配原則與方法能幫助學生補足短板,發(fā)揮優(yōu)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有時會直接根據(jù)座位來分配學習小組,這在課堂討論中有著便利交流的好處,學生可以在座位上直接同相鄰的同學討論交流,有利于課堂秩序的維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分配方式,如果要進行一些情形更復雜、目標更高的教學活動,這種僅僅按座位分配而不是考慮學生自身能力的分配方法就不太合適了,其無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力優(yōu)勢,也沒有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教學活動的特點和需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考慮分組方式,科學分配學習小組,讓小組合作更加有效,讓小組學習真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
升[1]。在分配小組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照顧學生的自尊心,不能一味地按成績排名來分配小組成員。一方面,這種分配方式不符合當前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導向。過分注重應試能力,追求“考試第一”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不利于良好班級氛圍的營造和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這種分組方式也容易造成小組成員能力不平衡,不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教學“發(fā)現(xiàn)自己”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認識自己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而積極發(fā)展自己,揚長避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夸夸他”小游戲,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輪流描述小組成員的性格,談談對方的優(yōu)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進行分組,將性格差異大的學生安排到同一組。比如學生a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但心思非常細膩,學生b性格活潑,有時讓人覺得略顯“聒噪”,卻能夠給身邊的人帶來歡樂,教師可以將學生a和學生b安排到同一組,讓他們互相夸夸對方。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個體的差異,發(fā)掘每個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認識到不同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讓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另外,每個小組都要安排一到兩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以活躍各組的氣氛,讓游戲能夠順利開展,避免小組成員由于害羞不愿意開口的情況發(fā)生。
二、任務設置切實有效,明確要求內(nèi)容指標
任務設置是指教師設置學習目標和活動內(nèi)容,對小組提出學習上的要求的過程。教師必須注意,任務要有切實意義,對學生的成長和知識掌握有幫助,最好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銜接,比如本堂課學習了禮儀相關的內(nèi)容,小組學習任務就可以是讓學生圍繞禮儀這個主題去進行情境表演或資料搜集等。另外,任務的完成指標一定要明確,要求要具體。
例如,在教學“享受學習”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體會學習中有辛苦也有快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科學安排時間。教師可以以“過去一周的學習情況和時間安排”為小組學習的主題,讓每名學生對過去一周的學習時間安排進行復盤,整理自己專屬的時間安排表,并讓各小組將小組成員的時間安排表整合,制作學習小組共同的學習表,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如果存在不足應當如何改進,鼓勵小組成員間互相提出意見,交流學習經(jīng)驗。在共同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并能了解其他成員的學習情況,還能就如何安排學習時間進行自由討論。而這都是在確立共同任務并執(zhí)行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的。
三、小組內(nèi)部妥善分工,既要合作也要獨立
小組分工是一切學習活動有序開展的先決條件,只有將任務分配到個人,才能落實責任,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充分發(fā)揮作用,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不浪費每一個成員的能力與智慧。小組成員在小組分工中一方面要注重個人的能力優(yōu)勢,另一方面,在獨立履行職責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組內(nèi)成員間的合作,應當在不影響完成自身任務的前提下對其他成員積極伸出援手。小組學習是集體活動的一種,考驗的是學生在集體中工作和學習的能力,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
力[2]。學生要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通過加強溝通、和諧互助讓集體氛圍更加和諧。教師要起到監(jiān)督作用,對出現(xiàn)矛盾或困難的學習小組及時予以指點,讓學生在集體中學習和合作,有效實現(xiàn)個人能力的發(fā)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能做到自律自覺,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調(diào)整,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有自己的主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都追求自主性。因此,教師可以把小組分工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內(nèi)的自由討論和民主決策來決定每個人具體的任務分配,教師只需從旁引導即可。小組分工是小組合作的一部分,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優(yōu)勢所在,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必須掌握的能力。學生既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又要勇敢地在團隊中表達,當有適合自己的任務時,要勇于擔當,主動接受任務,當被分配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任務時,也要敢于拒絕,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免到實際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才出現(xiàn)問題,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進度。
例如,在教學“中學序曲”一課時,課后教師可以以“你對中學時代有哪些期待”為主題,讓學生完成實踐任務,自由結成學習小組,要求每組4-6人,每個小組在下堂課進行成果匯報,匯報形式不定,但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真實情感和思考。小組確定后,小組成員一起開會決定匯報的形式,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組員根據(jù)確定的形式再進行具體分工。如某小組決定以課本劇的形式展現(xiàn)成員對中學時代的期待,通過展示剛進入中學的學生小明一天的所遇所想來表現(xiàn)在中學時代可能遇到的困難,通過展示小明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表現(xiàn)小組成員對中學生活的設想。接下來小組確定了一個負責記錄的“書記員”。小組成員在開會過程中輪流表達了自己對主題的看法,談了自己對中學階段的期待和一些煩惱。書記員負責記錄每個人的想法,把大家的想法匯總;文筆好和想象力強的學生負責編寫劇本,想象力強的學生開動腦筋設計情節(jié),文筆好的學生落實寫作;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制作道具和布景,其他成員一起幫忙;溝通能力強的學生負責當導演,協(xié)調(diào)演員和排演流程;膽子大、性格開朗的學生則擔任演員,飾演小明和小明的老師、朋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排練中遇到問題時互相幫助,一同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臨時情況,這樣才能共同完成學習成果的展示。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實現(xiàn)課堂延伸
小組學習有助于教師開展形式更加豐富復雜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到社會這個課堂中豐富學習經(jīng)驗,增強學習環(huán)境的復雜性,通過讓學生應對和解決各種突發(fā)事件,訓練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當然,在開展小組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務必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能力,不同的活動能發(fā)展學生不同的能力,比如資料搜集活動能夠鍛練學生獲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社區(qū)服務活動能夠鍛練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等等。由于實踐活動具有廣泛性,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把好第一道關,在開展活動前充分考慮活動是否有益,以現(xiàn)有的學習小組規(guī)模是否能夠達到實踐活動的要求等。
例如,在教學“綻放生命之花”一課時,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了生命的意義,學會了如何分辨什么是有意義的人生,樹立了活出精彩人生的高尚追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課后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到社區(qū)做志愿者。學生可以一起排練節(jié)目,到養(yǎng)老院為老人表演,或是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調(diào)節(jié)心情。學生也可以一起為社區(qū)的獨居老人介紹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教老人用手機上網(wǎng)了解信息,或是幫助老人學習視頻電話的使用方法,讓老人在想念子女時能隨時同家人聯(lián)絡,同時還可以向獨居老人科普電信詐騙陷阱,讓老人提高警惕,保護財產(chǎn)安全。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社會中其他人的需求,學會關懷他人,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活出更有價值的人生,通過小組實踐實現(xiàn)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感的培養(yǎng)。在服務老人的過程中,學生還能提升共情能力,深刻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對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更深層的感悟。
五、注重總結實踐經(jīng)驗,結合理論形成感悟
小組學習是多人共同學習的過程,參與人數(shù)越多,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就越多,也越復雜,在社會實踐中,這些問題又會因為環(huán)境的復雜成倍增加,所以學生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要害怕問題,而是以平和的情緒、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解決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道德與法治學科是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感悟,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要珍惜每一段經(jīng)歷,學會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總結規(guī)律與技巧,提升自身的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往往可能成為學生獲得感悟的來源。
另外,既然是小組學習,那么教師也要注意結合課堂知識,讓學生抱著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和深入理解的目的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讓課后的小組實踐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小組學習為課堂增益,讓學生真正受益,提高自身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身討論的就是學生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所研究的對象也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往往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總結經(jīng)驗能夠讓小組學習活動順利開展,又是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一次有效訓練,也對提升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有所裨益[3]。
例如,在教學“親情之愛”一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享自身故事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不同,因此存在理解上的差異,如小敏是三口之家,平時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和節(jié)假日才會同父母一起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看望老人,而小麗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敏和小麗之間不同的生活習慣就導致了他們觀念的不同,交流陷入了困境。這時小組內(nèi)部可以將這種差異當成新的討論主題,共同探討“家人間的親情是否和居住在一起有關”相關的問題,從而認識到不同家庭情況下蘊含共同的親情,這就把原本阻礙小組學習的問題變成了促進小組討論的主題,不僅解決了學生在交流中的實際問題,而且也為小組學習打開了新的方向。
結語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學習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小組中發(fā)揮優(yōu)勢,互助完成復雜任務,共同進步,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伙伴增進情誼,共享學習與實踐的樂趣,讓學習更加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徐麗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強化教學實踐性的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7):45-46.
[2]余雪娥.采用任務驅動提高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為例[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10):101-102.
[3]陳莉娟.初中道德與法治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1(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