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受到廣泛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也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初步概述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理念及內涵,闡述該教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實例著重探討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總結出教學中應注意的原則及問題,提出幾點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優(yōu)化建議,為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初中數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關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這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堅持的過程.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側重師生的互動交流,教師創(chuàng)建和諧愉悅、自主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之間經過充分互動,更能把握處理和解決思維困頓的契機,促進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的增強,使思維習慣更加活躍寬泛.本文以初中數學教材(人教版)為例,展開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研究,從問題導向出發(fā),落實學生思維習慣養(yǎng)成,這對其學習水平及綜合素質提升尤為重要.
1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概述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是指以探究為主的教學過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為基礎,經過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引發(fā)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給予其充分的表達、質疑、探究、討論的時間[1].該方法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解難釋疑嘗試性活動,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目的.合作探究式課堂的構建,更側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思維,激發(fā)其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為基礎,逐漸培養(yǎng)和鍛煉其自學能力,期間教師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根據其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推動學生自主探索、互幫互助,從而獲取知識和發(fā)展能力.因此,這種教學方法路線是教師指引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過為學生營建探究環(huán)境、活躍課堂氛圍,逐漸提高探究活動的質量和深度.
2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課堂實施合作探究是《新課標》的具體體現
在《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2 擺脫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制約和束縛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處在被動學習地位,教學中教師沿用單一的形式的教學方法,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特別是在新課改形勢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實現現代化教學道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陷入僵局.雖然很多教師認知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也善于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但深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使得各種新形式、新思路流于形式化,部分教師安于現狀、善于守舊,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學,既無法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自覺學習,又制約學習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是打破傳統(tǒng)教育束縛的有效方式,給予學生充分尊重,明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邏輯思維為目標,既創(chuàng)造自主探索學習環(huán)境,又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傳統(tǒng)教育中的困頓局面解脫出來,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路徑[2].
2.3 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以往教學未能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時,學生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對所學知識點保持枯燥乏味的記憶行為,或者是運用題海戰(zhàn)術的方法,久而久之加大學生厭學、倦學心理.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雖能穩(wěn)固和扎實學生知識體系,但會制約其自身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學習能力及素質無法有效提升.合作探究式是新課改教育環(huán)境下的新模式、新路徑,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完全不同,實現主體從教師到學生的本質轉變,真正地將課堂讓位于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思維意識,期間教師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更應以身作則,在學生群體中發(fā)揮模范作用,塑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素質.
3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1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為展開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注重教學精心設計,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及內容.因初中數學是一門抽象課程,有著較高的邏輯性和思維性,教學時應側重強化教學方法運用,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及學習習慣.教師應根據課本知識內容,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使學生帶著興趣去展開學習,課堂上教師不斷活躍學習的氣氛,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3].比如,對于正數的加法運算,學生已經有所了解,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一段足球比賽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告訴學生進球記作正數,失球記作負數,兩者的和為凈勝球數,引出甲乙兩隊各自的凈勝球數分別是多少?使學生帶著這一問題去觀看比賽,大家對足球比賽都產生濃厚的興趣,一邊看一邊共同數著,甲隊進球4個、失球2個,乙隊進球1個、失球1個,從中不難發(fā)現甲隊的凈勝球數是2個,而乙隊的凈勝球數則是0,甲隊贏得這場比賽也就一目了然地;這時教師實時引導,提出“4+(-2)”和“1+(-1)”公式,使學生將這兩個算式與比賽聯(lián)系起來,從而加深對正數和負數的理解記憶,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展開血神的自主性積極思考.
3.2 小組學習,開放討論
小組交流討論是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學生公開選出1名小組長和1名副組長,一般小組人數控制在5~7人,以此調動各位組員的積極性.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fā)言,使每位學生均能參與其中,期間每位學生不斷學習他人身上的優(yōu)勢,以此來改正自身缺點.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活躍互相學習氛圍[4],這一階段是課堂的升華階段,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小組合作、自主探索,促進學生學習水平、思維能力的提升.比如,展開“認識不等式”教學時,教師播放一個情景畫面:高速公路的限速為110km/h,某個班級學生的最高身高是179cm,如何運用公式來代表汽車在高速公路的行駛速度?教師將班級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相互討論高速公路限速和學生身高的聯(lián)系,經過自由討論,發(fā)現“不等式”的性質和特點,打破了對數學理念的刻板印象和枯燥記憶,將例子引入到小組討論中,更加直觀形象化,便于學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知識.
3.3 實踐操作,自主學習
教師為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應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做法,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自主學習,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知識,又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水平的提升.對于實踐活動的設置,教師應緊密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使學生將知識以恰當方式融入到生活場景中,充分激發(fā)其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促進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的自覺養(yǎng)成.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知識點,教師根據班級分組情況,讓每個小組運用量角器等工具去檢驗各類三角形,經過實踐操作和自主學習,逐步探索出任何一種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期間還可以鼓勵學生去發(fā)現身邊與三角形相關的事物,如三腳架等,通過自己繪畫和和制作三角形,極大地提升學生積極性,從而改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4 靈活設計課后作業(yè)
教師應充分借鑒合作探究教學優(yōu)勢,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理論深入到實際,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比如,“有理數加法”這節(jié)課,除了課上的小組討論、實踐活動,教師還要設計多樣化課后作業(yè),經過設計“我是小小設計師”活動,加強課內課外探索交流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提倡和鼓勵學生勤動手、善思考、手腦并用,進而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體系有機融合,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挖掘學生身上的協(xié)作、互助等品質,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想品質的養(yǎng)成.
3.5 師生交流,教學反思
對于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教師應合理把控整個教學過程,既要注重課堂觀察,及時改進教學不足之處,又要實施進行反思和評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探究能力.教師于課堂內外應注重師生交流、增進情感關系,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從學生立場角度出發(fā),樹立換位思考的理念,實時組織交流分享活動,全面聚焦學生思維、學習能力發(fā)展.同時,教師科學評價小組合作和實踐活動,切實提高探究式學習的實效性.最后教師要推進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總結問題及不足,制定相對應的改進策略,保障整個教學質量;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的檢驗方式,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方法不僅及時發(fā)現教學和學生問題,而且為今后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4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時注意的原則及問題
4.1 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
新課改標準明確提出學生主體地位,更需教師發(fā)揮合理化引導作用.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應授學生以漁,傳授學習方法和技巧,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良好轉變.初中生正值身心發(fā)育關鍵時期,自律性和組織能力相對不足,而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正是彌補學生身上這種不足,在小組討論、實踐操作后,使其潛移默化地掌握學習規(guī)律和特點,對學生學習情況適當放手,經過循循善誘的引導,保持持久的熱情和動力.
4.2 強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
合作探究教學展開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使所有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實現從量到質的提升.期間教師也應認知到合作探究中的問題及不足,如小組討論雖能促使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對學習能力相對相差的學生來說,會成為逃避學習的場所,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采取相應的解決方式,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以此促進所有學生的成長及發(fā)展.
4.3 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
學生群體之間個性化差異嚴重,教師應充分認知到這一點,這也是實施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前提,對此教師應將該教學法與分層教學結合起來,對于學習能力較強、中等生、學習能力較差三類學生,分別設計適宜的教學方法.同時,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幫互助的行為,以此實現學生的均衡發(fā)展.
5 優(yōu)化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為充分體現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效果,教師因注重教學設計,事先科學分析和預估學生行為,從而改善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第一,教師注重合作探究教學契機,著力解決問題中的難點,合作探究在教學過程中處于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合理設置問題情景,組織好觀察、討論、實踐活動,以有效方式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和猜想,并在小組討論、實際操作中進行科學的解釋和證明.第二,教師構建開放課堂環(huán)境,發(fā)掘學生自主探究潛能,根據學生交流討論和實踐情況,采取適當點撥的方式,誘導探究學習的正確方向,經過實踐——總結——反思,合理設置合作小組分配情況,切實提高學生理論修養(yǎng)和實踐能力.第三,教師加強對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和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在活躍學習氛圍的情景中,誘發(fā)學生合作需求和目的,控制和分配時間及任務,既要巧妙解決學生的疑惑點,又貫徹和滲透知識重難點,使學生在學和玩結合中實現知識體系的深化和拓展,尤其是教師要科學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6 結語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中的合作是一種品質,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耐心培養(yǎng)和長期訓練,對此應立足教學實際,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發(fā)揮合作探究式該教學法的優(yōu)勢,經過科學組織和合理實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實處,煥發(fā)課堂生命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陳欽鴻.初中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研究——以《圓的基本性質》第一課時教學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15(08):47-49.
[2]王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8(01):191-192.
[3]葉先明.“先學后教,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02(29):153-154.
[4]蔡樹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23(76):59-61.
[5]楊章華.淺析小組合作如何成為撥動初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琴弦”[J].考試周刊,2021(6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