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薇,何 強
高中男子籃球比賽呈對抗激烈、 攻防節(jié)奏快的特點。為保持高對抗條件下的投籃命中率,采取針對性的投籃訓練十分必要。 在進行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 完成這一基本動作需要上肢多種肌群的協(xié)調配合。 當青年籃球運動員上肢投籃力量欠缺時,手指、手腕、 手臂等部位的相關肌群產(chǎn)生的力無法達到投籃命中所需力量,個體就會通過肢體其他部位的肌群發(fā)力來彌補這種不足,進而完成理想的投籃,但最終造成投籃技術動作的變形,使得投籃命中率下降?;@球技術的運用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作為保障,力量是技術發(fā)揮的基礎, 但當前籃球力量訓練與投籃命中率相關性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爭議, 有研究認為下肢力量更為重要,也有研究認為核心力量有助于提高競技表現(xiàn)。 有研究認為應該將上肢力量訓練納入運動員訓練計劃。 教授投籃的必備條件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是上肢所具備的最低力量基礎 (即能在某個距離將球輕松投過籃筐), 從籃下投籃教起,不能在其最大投籃距離之外教授投籃,要使運動員邊發(fā)展上肢力量,邊掌握投籃技術,在最大投籃距離之內提高命中率。
籃球上肢專項力量是指與籃球專項特點相關的上肢力量素質, 優(yōu)化上肢專項力量素質有助于提高運動員手臂控制和支配球的能力。 目前關于上肢專項力量的研究更多從上肢力量的作用和訓練方法等方面進行相關探討,且主要針對成年運動員,有關高中籃球運動員的上肢力量與籃球命中率的研究較少。 上肢力量對于青少年男子籃球運動員控制球的能力、投籃遠度、出手快慢都有直接影響。 通過針對性力量素質訓練能夠有效增加青少年的上肢力量,特別是前臂、手指、手腕力量,有助于青少年掌握正確的投籃技術基礎,提高投籃命中率。 因此,為深入探究高中男子籃球運動員上肢力量與投籃命中率的關系, 本研究對經(jīng)過專項上肢力量訓練后的高中男子籃球運動員投籃命中率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以期進一步厘清專項上肢力量與投籃命中率的關系。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男子籃球隊20 名運動員,年齡(17.51±1.77)歲,訓練年限(3.85±1.01)年。
以 “投籃命中率”“上肢力量訓練”“不同位置投籃”為中文關鍵詞,以“upper body strength training”“shooting average” 等為英文關鍵詞進行檢索, 查找相關書籍,整理匯總與本研究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019年9月1日—2019年11月1日于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籃球隊籃球館和力量訓練館進行相關實驗測試。 實驗前對籃球運動員進行不同位置的投籃測試,依據(jù)投籃命中率相接近原則,將20 名籃球運動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10 人。2 組的訓練內容與訓練強度負荷保持同一水平, 實驗組穿插一定負荷的專項上肢力量訓練,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力量訓練。通過對實驗前后罰籃,中距離五點投籃,三分線外五點投籃進行測試,對比實驗前后在不同位置投籃命中率變化情況。
在為期2個月的實驗時間內, 由課題組成員負責對實驗對象進行專項上肢力量訓練。 籃球隊一周訓練6 次,每次訓練均在下午第二節(jié)課后進行,每次訓練課的時間為150 min, 每周安排2 次90 min 的力量訓練。 實驗期間2 組需完成訓練計劃內力量訓練內容, 而實驗組在此訓練基礎上加入專項上肢力量訓練。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上肢力量訓練, 即背臥撐、俯臥撐、引體向上和雙臂屈伸,訓練強度和訓練時間與實驗組相同。 為使實驗得以順利、 有效地進行,2組訓練及實驗前后測試都在同一位教練帶領下進行。 了解受試者的基本情況、日常生活作息,避免在實驗外進行額外的訓練,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非訓練時間對運動員不做任何要求。
研究對2 組進行訓練前測,受試者分別在罰籃、中距離五點投籃,以及三分線外五點投籃處進行20次投籃。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身高、體重、進入籃球隊時間、罰籃、中距離五點投籃、三分線外五點投籃測試結果差異不具有顯著性差異(>0.05),認為2 組投籃命中率水平基本相同(表1)。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指標基本情況(±SD)Table1 Test indicato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experiment(±SD)
測試指標:罰籃、中距離五點投籃、三分線外五點投籃的命中數(shù)。
測試方法:為避免籃球運動員在測試中受心理等因素干擾,采取單人測試的方法,其余隊員均不在籃球館內。 每一項指標測試3 次,每項測試間休息2 min,測試中如果踩線,必須重新投籃,每一項測試記錄最好成績。 具體測試要求見表2。
表2 測試方法Table2 Test methods
依據(jù)籃球投籃技術動作的原理, 運動員在進行投籃時,上肢的發(fā)力主要依靠上臂肱三頭肌、前臂肌群以及手腕、手指肌群的協(xié)調用力。肱三頭肌是伸臂動作的主要用力肌肉, 力量由上臂肌群向前臂肌群傳遞,經(jīng)手腕傳遞至手指末端,將球投出。在投出時,為加強人體對球的用力集中、控制投籃方向,以及籃球在空中的穩(wěn)定性,手指需做撥球動作,這一動作依賴于手腕的屈伸,因此,手腕屈伸肌群力量大小也是影響投籃的重要因素。此外,投籃技術動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受持球手臂肩關節(jié)穩(wěn)定性影響, 肩關節(jié)穩(wěn)定,持球手臂投籃技術動作更穩(wěn)定,投籃用力更集中。 基于對投籃技術動作原理的剖析, 運動員投籃時,上肢肩部肌群、肱三頭肌、前臂肌群以及腕關節(jié)屈伸肌群對投籃用力及投籃動作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對實驗組制定專項上肢力量訓練計劃(表3)。 針對運動員投籃時手指、手腕、手臂力量不足的情況, 專門設計了突出身體遠端部位力量的練習,如通過練習擰千斤棒及壺鈴前擺,可有效發(fā)展上肢遠端手指、手腕的力量。針對運動員投籃時投籃準備動作穩(wěn)定性不足的情況, 利用核心力量訓練的原理,突出運動員腰腹部的力量訓練,特別是運動員平常容易忽視的后背肌群練習。與此同時,設計提高投籃準備動作固定力量的練習, 如啞鈴快速高翻加推舉和負鈴縱跳的力量練習等。
表3 實驗組專項上肢力量訓練計劃Table3 Special upper limb strength training pla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研究利用SPSS22.0 對所得實驗結果進行2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2(實驗安排:實驗前、實驗后)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利用Mauchly 進行球形檢驗,并采用Greenhouse-Geisser 效驗。<0.05 表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差異具有顯著性,<0.01 表示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
實驗前后2 組在罰籃投籃命中數(shù)的組別主效應不顯著(>0.05),實驗安排的主效應顯著(<0.05)。組別和實驗前后的交互作用顯著(<0.05)。中距離投籃命中數(shù)的組別的主效應不顯著(>0.05),實驗安排的主效應不顯著(>0.05),組別和實驗安排的交互作用顯著(<0.05)。三分線外五點投籃命中數(shù)的組別的主效應顯著(<0.05),實驗安排的主效應顯著 (<0.05), 組別和實驗安排的交互作用顯著(<0.05)。
實驗組罰籃、中距離投籃命、三分線外五點命中數(shù)實驗前后差異顯著(<0.05)(表4)。
?
對照組罰籃、中距離五點投籃、三分線外五點命中數(shù)實驗前后差異均不顯著(>0.05)(表5)。
表5 對照組實驗前后在罰籃、中距離、三分線外五點投籃命中數(shù)對比(±SD)Table5 Comparison of free throws, middle distance shots, and five-point shots outside the three-point line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D)
實驗組在進行為期2個月的上肢訓練后在罰籃、中距離、三分線外五點投籃命中個數(shù)顯著提高。相比傳統(tǒng)訓練模式, 有針對性地上肢力量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實驗組籃球運動員的罰籃、 中距離和三分線外五點投籃的命中率(<0.05)。
處于青春期的末端高中運動員骨骼骨化還未完成,骨組織中鈣質少,含水量和膠質多,導致骨骼彈性、韌性很好,但容易彎曲變形,骨骼的堅固性不高。然而其生長發(fā)育迅速,身體可塑性強,可通過專門的力量訓練提高與投籃動作密切相關的上肢骨骼生理機能。 通過手指俯臥撐、手指握力、負重懸垂、臥推、劃船等練習可以有效增強肱三頭肌、伸腕伸指肌群、屈腕屈指肌群、胸部、肩部、前臂等部位肌肉力量,使得上肢肌肉纖維增粗,肌漿蛋白、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提高肌肉中ATP 和糖原的濃度,從而促進上肢肌肉的彈性,提高肌肉的收縮與放松能力,促進投籃時各個肌群協(xié)調用力,增強投籃時肌肉控制能力,保證投籃時用力協(xié)調,出手柔和,從而提高投籃命中率。
與投籃相關的人體骨架內的杠桿系統(tǒng)傳遞能力是骨骼機械效率所決定的。 這與投籃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密切相關, 而骨骼杠桿機械效率在動態(tài)和靜態(tài)條件下表現(xiàn)為力和速度之間的平衡。 而特定的專項投籃上肢力量訓練能夠提高鍛煉者的投籃輸入力到關節(jié)的杠桿效率,縮短關節(jié)到輸出力的距離,實現(xiàn)投籃者在投籃過程中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平衡, 使骨骼杠桿發(fā)揮最佳的投籃力矩。
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投籃時, 上肢多肌群協(xié)調配合發(fā)力,如果存在手指、手腕或手臂等肌群力量不足,可能會導致其他肌群過度發(fā)力以試圖代償, 往往會導致技術動作變形,降低投籃命中率。 與投籃密切相關的肌肉神經(jīng)效率是籃球運動員面對球場上的外界干擾快速準確投籃的關鍵, 相關研究表明長期專項上肢投籃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提高籃球運動員的肌肉神經(jīng)效率,從而提升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 因此, 長期進行專項上肢投籃訓練不僅能夠提升籃球運動員的上肢投籃力量和投籃技巧, 還能有效提高其在投籃過程中的肌肉神經(jīng)效率, 從而提高籃球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
本研究對實驗組采用專項上肢訓練后, 受試的投籃命中率有所提高。 與投籃技術密切相關的專項上肢力量訓練不僅能夠保證投籃時持球的穩(wěn)固性,也能保證投籃時手指精準地控制投籃方向。 通過對上肢各個關節(jié)進行訓練能夠提高投籃時腕關節(jié)運動和掌指伸展幅度穩(wěn)定性,增強屈肌肌群力量,保證運動員對籃球的控制能力。 相關研究認為加強肩部屈曲和肘部伸展訓練,使其增加,不僅能夠提高運動員的投籃速度, 還能保證運動員在投籃過程中的身體穩(wěn)定性。相關研究選取38 名籃球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發(fā)現(xiàn), 參與者在力量訓練之后的動態(tài)投籃準確性明顯提高, 這表明上肢力量充足使得籃球運動員在投籃穩(wěn)定性上有所增強, 從而提高了運動員的動態(tài)籃球投籃準確性。 此外,相關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提高技巧的同時加強運動員的上肢力量控制, 不僅能夠提高運動員的速度和準確性, 還降低了他們在比賽中的能量消耗,從而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表現(xiàn)。
“肌肉記憶”指肌肉具有可興奮的回路,能夠自行指揮復雜的行為。 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鍛煉使得運動神經(jīng)元直接為肌肉收縮提供指導輸入, 從而使個體在大腦未能及時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時, 身體能夠自動進行復雜行為。 注重對籃球運動員上肢投籃力量的訓練,不僅能夠提升上肢肌肉力量,還能使得個體上肢產(chǎn)生“肌肉記憶”,對球場上的突發(fā)情況進行快速反應。但也有研究表明,籃球運動員上肢小肌群在經(jīng)過大負荷力量訓練后,會有肌纖維增粗,肌力增強的現(xiàn)象, 運動員會隨之出現(xiàn)短期內不適應的表現(xiàn),這也導致了運動員中距離投籃命中率下降。這種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是運動員上肢力量增強后導致其感覺不適,機體需對這種變化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出現(xiàn)短期內投籃命中率降低的現(xiàn)象。
綜上所述, 專項上肢力量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高中籃球運動員的骨骼杠桿機械效率與堅固性,還能提高其肌肉神經(jīng)效率與功能, 更能增強與投籃命中率相關的上肢肌肉力量與“肌肉記憶”,從而提高籃球運動員的上肢肌肉力量,保證身體穩(wěn)定性,有效提高投籃命中率。在實驗期間,由于運動員肩負比賽任務,訓練日程安排緊張,因此,未在實驗中期對運動員進行投籃命中率測試, 這是本研究的一個不足之處。
籃球教練員要有針對性地對籃球運動員安排與投籃動作密切相關的專項上肢力量訓練。 通過系統(tǒng)化、 針對性的專項投籃動作密切相關的上肢力量訓練, 能夠為籃球運動員不同形式的投籃技術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礎保證, 從而加強籃球運動員在投籃時對球的控制感覺和動作操縱能力, 提高籃球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