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鑫
日本有句熟諺說:“積水可以成為深潭,積累知識可以叫人變得聰明。”我想對于中小學生寫作,積累的作用和意義,就像我們每天都需要喝水和吃飯一樣,只有從食物里汲取了營養(yǎng),我們才能夠長大。同樣只有這些豐富的營養(yǎng),才能讓我們保持健康,維持生命。荀子在《勸學》中更是這樣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蔽覠o法想象,一個習作者沒有積累,如何寫出精彩的文章;一個成熟的作家沒有積累,又如何寫得出真正接地氣、經(jīng)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的作品。在此,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和寫作經(jīng)驗,談?wù)劮e累對寫作的意義。
一、初習寫作,積累可以化難為簡
我曾經(jīng)在鄉(xiāng)村中小學當過七年的語文教師,記得當時每跟學生布置作文,無論是小學生的500字,還是初中生的800字,只要任務(wù)一安排,學生都會叫苦連天、一片嘩然。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常常是因為素材的匱乏。其實寫作并沒有那么難,困擾他們的常常就是“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那么寫作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我女兒六歲入學,在老師的教導下開始識字,入學第13天,我就開始教她寫日記,如今她已讀六年級,當然也就寫成了三四本厚厚的日記。但我驚奇的是,寫日記不僅增加了她的識字量,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她豐富的寫作素材、知識、靈感和想象力,并且像是一個扶她走路的人,把她一步一步帶向成熟。我記得她第一篇有質(zhì)量的作文,就是因為寫日記積累的素材,她在日記中無數(shù)次地寫到了父親、爺爺、奶奶和媽媽讀書的趣事,還有她自己的讀書細節(jié)。兩年后我們一起讀她的日記,就感覺這些素材特別好,所以我們決定把這些素材摘抄出來再進行串聯(lián)組裝,結(jié)果就有了一篇《我們?nèi)叶际菚糇印返淖魑?。在《大理日報》發(fā)表后,又被語文老師推薦到了《春城晚報》和下關(guān)八小的校報發(fā)表。一篇五六百字的小作文,有血有肉,故事鮮活,并且言之有物,生動形象,在學校內(nèi)引起了一個不小的轟動。
由此可見,積累恰恰就解決了我們寫作中最重要的素材問題。如今生活節(jié)奏實在太快,許多美好的靈感和素材往往轉(zhuǎn)瞬即逝。因此,學習寫作的路上,我還是建議每個學生都要有一本日記本,積累生活的瑣碎和點滴,哪怕就如同我女兒那樣,把百般雷同的事都記錄下來。久而久之,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素材可寫,就如同巧婦有了柴米油鹽,再憑她的一雙巧手,就可以給我做出任何花樣的飯菜。也可以將之當作是蓋房子,有了磚瓦木材,接下來就是如何組合和拼裝的問題,這就是體現(xiàn)建造者(或說寫作者)自己的智慧的最好時候。
換到我們的寫作,無非就是把那些日常的瑣碎之事有機地組合起來,并在日漸成熟的寫作過程中摻入修辭和各種技能技巧,比如擬人、夸張、比喻、通感、排比、遞進,再比如直敘、倒敘、插敘、意識流等,歸根到底,這也就如同巧婦和建筑師的智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素材就得靠積累。而這個過程,就似一雙堅強的雙臂,可以從蹣跚學步開始,一步一步把學生的寫作扶上高速公路。沒有積累,我們快不起來,更飛不起來。
二、寫作入門,把積累做成一個加號
《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以“積”字開頭的詞語有許多,當然它們的意思也與積累大體相當。其中有一個詞叫作“積羽沉舟”,意思是說:羽毛雖輕,但堆積多了也能把一艘大船壓沉。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貶義詞。對于寫作者而言,這卻是一個極好的反襯。我們每個人都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特別是那些執(zhí)著于寫作的人,更是得要有這樣的勁頭和勇氣。日積月累,你就可以堆砌出一部真正的時間巨著。
縱觀古今,這世界上有許多作家和名著,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加號。比如素有“昆蟲界的荷馬”和“昆蟲界的維吉爾”之譽的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在創(chuàng)作其長篇生物學著作《昆蟲記》時,就把積累的功夫做到了極致?!独ハx記》全書共10卷,每一卷分17~25個不等的章節(jié),其中每個章節(jié),都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同時收入一些講述經(jīng)歷、回憶往事的傳記性文章。在創(chuàng)作中,法布爾日積月累,用細致入微地觀察,詳盡地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guī)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而在寫作過程中,他依據(jù)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jīng)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映社會人生,其重點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tài)、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
文學之河,璨若煙海。歷史上,類似法布爾一樣勤奮和執(zhí)著的經(jīng)典作家還不占少數(shù),他們始終如一,在日復一日的辛勞中累計人生,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作一個日積月累的“加號”。比如李白,至今存世的詩歌還有982首,杜甫有1500多首,白居易存世的詩3000多首。還有唐代的詩人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李商隱、杜牧、高適,每個人都有上千首詩存世。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存世的詩詞作品就有3460多首、散文4000多篇;同處宋代的陸游,他的《劍南詩稿》收錄古近體詩9000余首,《放翁遺稿》同樣收詩數(shù)百首,加上他的各種作品,畢生成詩詞一萬余首。而南宋詩人楊萬里,至今存詩4200多首……
愛迪生曾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钡拇_,至今許多真正的作家,我們常常只能用一個詞來表示對他們的贊嘆和敬畏,那就是“著述等身”。他們成功的秘訣,無一不是用自己的勤奮和執(zhí)著,用一種“水滴穿石”的毅力,不斷地把人生做成一個“加號”,日積月累,終而構(gòu)筑出屬于自己的文學大廈。
三、成功路上,要有豐富的人生積淀
王安石曾在詩中這樣寫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真正寫出經(jīng)典作品的人,得有足夠的人生積累。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無論怎么說,其實都充分說明了寫作不僅需要知識方面的儲備、素材的積累,同時還需要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換句話說,作為一個執(zhí)著寫作的人,就必須有敏感的神經(jīng),時時留心周邊的一點一滴,用豐富的人生體驗和積淀來駕馭文字,最終完成的作品,才顯得不空泛、不空洞,并且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不多幾年前,韓寒、郭敬明等一系列作家有如橫空出世,《三重門》《長安亂》《幻城》等許多作品,讓人眼前一亮。于是他們的到來,也曾給沉悶的文壇引出一個嚴肅的話題,那就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是否僅僅就需要一個想象力的問題,而并不需要人生的積淀和經(jīng)歷?
其實這樣的爭論,交給時間來回答,那我們只需要翻開《紅樓夢》,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答案。《紅樓夢》之所以被稱之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經(jīng)典,不僅來源于作者曹雪芹高人一等的文學智慧,更重要的是他與人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
毫無疑問,豐富的人生積淀,特別是小時候的成長經(jīng)歷,為曹雪芹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石。而在我們當代中國文壇,最突出的現(xiàn)象就是陜西作家群,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位作家,也都有著足夠的人生體驗和積累,比如柳青寫《創(chuàng)業(yè)史》,曾專門駐扎到基層數(shù)年時間;路遙寫《平凡的世界》,十年時間,他不僅翻閱過各級報刊,還深入農(nóng)村、煤礦體驗生活;陳忠實寫《白鹿原》,有長期的資料收集和準備,還有六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賈平凹的寫作,常常回歸農(nóng)村鄉(xiāng)下,回到他的老家商州,現(xiàn)如今,他已經(jīng)完成大約20部的長篇小說,還有短篇和散文等,加起來差不多有50多本,但無一例外,差不多全都以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為題材,只有在農(nóng)村鄉(xiāng)下親近農(nóng)民,他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找到靈感;而陳彥寫《戲劇》三部曲,就長期工作在基層劇團……
的確,豐富的人生積淀,是絕大多數(shù)作家不可缺乏的必修課,比如于堅寫《眾神之河》,就曾沿著瀾滄江一路尋訪。此外,他在寫《昆明記》《建水記》《印度記》《巴黎記》《希臘記》《美國記》的過程中,也都絕不缺乏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阿來寫《塵埃落定》,他的筆下任何一個建筑都不曾有虛構(gòu);而他的《瞻對》《空山》《云中記》,包括散文集《成都物候記》等,如果缺乏了體驗、觀察和豐富的人生積累,可能就缺乏了生動、真實和完美。女作家丁燕在寫女工系列作品的過程中,就曾專門來到廣東東莞入廠打工體驗生活。可見,缺乏體驗和人生的積淀,寫不出真正的好作品。
◇責任編輯 晏祥輝◇2F1CE5E3-C52A-4145-84F2-80C627972B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