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油茶主要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2022-06-22 13:19孔慶博郭春雨馮士令丁春邦周莉君
中國糧油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三萜藥理黃酮類

孔慶博, 姜 惠, 郭春雨, 陳 濤, 馮士令, 丁春邦, 周莉君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雅安 625014)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又稱茶子樹或茶油樹,為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1]。 因其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故而得名[2]。油茶起源于中國,其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熱帶以及亞熱帶區(qū)域[3],栽培歷史長達2 300多年,與椰子、油棕、油橄欖并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4,5]。油茶是集藥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植物,不僅是我國重要的食用油料來源[4],還是我國民間常用的醫(yī)藥材料。油茶用于藥用部分主要為茶油、茶子心、茶枯、根、莖、葉等,其中茶油已被《中國藥典》收載[6]。劉楚岑等[7]從油茶的餅粕中提取出蛋白質、多糖、多酚、茶皂素等主要成分,發(fā)現(xiàn)油茶粕具有較高的加工利用價值,可作為新型食品原料,也可作為飼料、化工、醫(yī)藥等相關領域的重要原料。

油茶含有多種發(fā)揮藥效的化學物質成分,如三萜及三萜皂苷類、黃酮類、脂肪酸類、多酚類、多糖素類以及其他化學成分等,其中三萜及三萜皂苷類是油茶最主要的化學成分。研究表明,油茶不僅在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而且在抗氧化、抗腫瘤等方面也顯示出較好的生物活性[7-10]。由此可見,油茶在經(jīng)濟、環(huán)境、醫(yī)藥等領域有著極大研究開發(fā)價值。

目前,我國雖然在油茶研究上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展[11],但由于油茶綜合利用率低下以及深度加工技術的落后,油茶經(jīng)營大都停留在單純的利用茶籽榨油的階段。尤其是絕大部分具有綜合利用價值的茶枯和茶殼被付于焚爐或棄于地下,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本文查閱近年有關油茶主要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獻,綜合分析相關研究,旨在客觀的總結油茶主要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為進一步研究油茶提供理論參考。

1 化學成分分析

查閱與油茶主要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相關的文獻,分析整合后得知:油茶主要化學成分主要包含三萜及三萜皂苷類、黃酮類、多酚類、多糖類等其他化學成分。其中油茶的主要化學成分存在差異的原因是源于不同的油茶樹部位、不同的提取工藝流程等方面[12-14]。結合現(xiàn)代技術對提取工藝流程進行優(yōu)化改良后,更準確地發(fā)現(xiàn)油茶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三萜及三萜皂苷類和黃酮類等,為闡明油茶不同的藥理活性物質提供保證。

1.1 三萜及三萜皂苷類

三萜及三萜皂苷類是油茶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油茶皂苷以齊墩果酸型三萜類皂苷為主,均在3位連糖,且大部分在21位或22位連當歸酰基或巴豆?;Q芯堪l(fā)現(xiàn)該類化合物是從油茶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且大多提取于油茶根、莖、茶餅、茶籽餅。目前多運用于化工、農(nóng)藥、化妝品、醫(yī)藥等領域,如作為飼料添加劑[15]、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劑[16]、醫(yī)用藥物等[17]。近年來三萜及三萜皂苷類提取研究報道見表1。

表1 油茶三萜及三萜皂苷類化合物

1.2 黃酮類

黃酮在油茶中屬于第二大類化合物,是一種重要的活性成分。大部分為槲皮素或山奈酚的糖苷化合物,第3位連糖[24]。油茶不同部位的黃酮含量及其組成有顯著性差異[25],具體見表2。

表2 油茶黃酮類化合物

1.3 木脂素類

鄢慶偉等[20]對油茶植物莖和油茶餅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95%乙醇提取物中分離鑒定得到了6種木脂素類化合物:α-鐵杉脂素、杜仲樹脂酚、丁香脂素、松脂素、4-[3-羥甲基-5-(3-羥丙基)-2,3-二氫苯并呋基]-2-愈創(chuàng)木酚和3’,4-O-二甲基雪松堿。

1.4 脂肪酸類

脂肪酸在油脂類中是關鍵性的成分[32]。脂肪酸按照飽和程度來劃分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又可以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33]。龍正海等[34]采用毛細管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對油茶籽油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檢測,共檢測出9種化合物,其中棕櫚酸、亞油酸、油酸、硬脂酸在油茶籽油中相對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13.860%、0.489%、63.952%、5.371%。郭華等[35]采用毛細管柱測定油茶籽脂肪酸組成,結果表明單不飽和脂肪酸平均質量分數(shù)為51.06%,主要為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平均質量分數(shù)為27.86%,主要為亞油酸;飽和脂肪酸平均質量分數(shù)20.67%,主要為棕櫚酸和硬脂酸。

1.5 其他

此外,目前還從油茶植物各部分分離得到其他化學成分。從油茶葉中,陳躍龍等[36]分離得到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羥基)苯基乙烷;Chen等[37]研究分離得到1-(3′,5′-二羥基)苯基-2-(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乙烷、1-(3′,5′-二甲氧基)苯基-2-(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乙烷、1-(3′,5′-二甲氧基)苯基-2-[4″-O-β-D-吡喃葡糖基(6→1)-O-α-L-鼠李糖基吡喃糖基]苯乙烷。從油茶籽餅中,Gao等[38]分離得到?jīng)]食子酸。從油茶果殼中,王玲瓊等[28]分離得到(R)-de-O-metillasiodiplodin、甘草酚、 Macrothorin A、大黃素、ω-羥基大黃素。

2 藥理活性

油茶主要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為研究藥理活性奠定了基礎,二者相互關聯(lián)。油茶的藥理作用包括抗腫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凝血及抗血栓、降血糖、降血脂以及其他藥理作用[39,40],其中大部分藥理活性受油茶的皂苷、黃酮、多酚和多糖等化學成分的影響[40,41]。張鐵等[43]采用體外和體內(nèi)多種實驗方法對油茶皂苷的抗肝癌、肺癌作用及機制進行初步研究, 結果證明油茶皂苷A的抗腫瘤作用,是通過上調LC3-Ⅱ、Ccaspase-3、P53的表達而發(fā)揮作用,與p-53-m TOR介導的自噬通路和caspase-3、bcl-2凋亡通路有關。

2.1 抗腫瘤作用

油茶抗腫瘤活性的研究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對動物、細胞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油茶所含的多糖、黃酮、皂苷等化學成分對腫瘤細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岛嗟萚48]證明了油茶中所含的多糖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油茶抗腫瘤研究見表3。

表3 油茶抗腫瘤研究列表

續(xù)表3

2.2 抗菌抗炎作用

如表4所述,油茶植物不同部位含有的皂苷、黃酮、茶多酚以及縮合的單寧類等化合物,具有較好的抗菌抗炎作用。

表4 油茶抗菌抗炎研究列表

2.3 抗氧化作用

如表5所述,油茶不同部位,如油茶籽、茶枯、油茶葉、油茶枝、茶油和油茶果殼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能力。

表5 油茶抗氧化研究列表

2.4 其他藥理作用

此外,油茶還具有其他的藥理活性,如:抗凝血、抗血栓(見表6)、降血糖、降血脂(見表7)、保護受損細胞(見表8)。因油茶不同部分所含化學成分具有較大差異,所以其具有的藥理活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表6 油茶抗凝血、抗血栓研究列表

表7 油茶降血糖、降血脂研究列表

表8 油茶保護受損細胞研究列表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且栽培歷史悠久,綜合開發(fā)利用前景十分廣闊。通過對油茶不同部位及其不同提取方法進行比較,得出油茶的主要化學成分包含三萜皂苷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目前,對于油茶主要化學成分三萜皂苷類、黃酮類等化學成分的研究仍然欠缺,需進一步對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純化、解析以及優(yōu)化提取工藝,從而為闡明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之間的作用機制奠定基礎。據(jù)文獻報道,油茶的化學成分受不同部位、提取方法等因素影響,覃佐東等[21]研究油茶不同部位黃酮的提取及活性時,得出不同部位所含的黃酮量有所差異;夏海濤等[22]發(fā)現(xiàn)響應面法優(yōu)化提取黃酮條件及不同部位的黃酮含量存在差異。在藥理活性研究方面,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油茶中含有的主要化學成分具有降抗腫瘤、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種藥效活性。油茶中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黃酮為主要研究藥理活性的物質,但其他有效化學成分的藥理活性仍然值得去研究、去探索,實現(xiàn)油茶的全面研究及開發(fā)利用。

3 展望

目前,對油茶的研究應用仍局限于其整體藥效上,對油茶各部位化學成分的作用機制、不同機制所對應化學成分的鑒別、有效化學成分的分離、降解的控制、生藥品質的規(guī)范、質量標準的制定等方面都很匱乏。國內(nèi)外學者對油茶植物開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提取高純度的茶皂苷上,雖然也有學者對油茶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進行了研究,但在開發(fā)時仍受油茶加工、儲藏、提取方法的局限。故而,油茶作為我國特有植物,其潛在價值巨大,但在綜合性的加工中卻未能發(fā)揮其特點和優(yōu)勢,油茶的加工方面仍是油茶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的一個瓶頸,需要后面的學者繼續(xù)深入研究,優(yōu)化生產(chǎn)工藝。

猜你喜歡
三萜藥理黃酮類
太白銀蓮花地上部分三萜皂苷類化學成分的研究
靈芝三萜提取工藝優(yōu)化*
抗感冒藥物成分的藥理特征及臨床用藥分析
黃芩的藥理分析及臨床應用探討
黃芩的藥理分析及臨床應用探討
大型學術著作《藥理研究方法學》出版發(fā)行
板栗殼黃酮類成分的提取工藝研究
西藏白肉靈芝三萜高效液相檢測分析及含量測定
葛根黃酮類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缺氧方面的藥理作用分析
響應面法優(yōu)化樺褐孔菌總三萜回流提取工藝
施秉县| 临沭县| 桃源县| 曲水县| 黎川县| 鄯善县| 蓬莱市| 清镇市| 科尔| 汕头市| 莎车县| 桐庐县| 洪泽县| 衡南县| 汉川市| 河南省| 桃江县| 竹溪县| 临朐县| 淮安市| 大洼县| 共和县| 北海市| 宜丰县| 肥乡县| 旺苍县| 南召县| 南开区| 仁怀市| 法库县| 彭山县| 宁安市| 长宁县| 东城区| 松阳县| 江门市| 平塘县| 拉萨市| 德昌县| 株洲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