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 蘇州市吳中區(qū)香山街道周建明核雕工作室
核雕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微型雕刻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現已成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得到了一定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21世紀以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進一步促進了核雕產業(yè)的繁榮,但是就目前核雕文化的傳播與技藝傳承情況來看,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業(yè)者和政府部門加大推廣力度,以此來推動核雕文化得到傳承。
現如今,社會大環(huán)境正在不斷改變,市場經濟也在快速發(fā)展,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忽略文化產業(yè),可能會對一個國家整體的產業(yè)結構造成影響,因此國內外都開始重視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力圖以此來作為經濟增長的新途徑。而核雕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洪流中得以保存,如果可以加大核雕文化傳播和技藝傳承力度,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可以推動核雕藝術的發(fā)展。核雕藝術是微小的雕刻藝術,其原材料種類繁多,以各類“核”為主,比如核桃核、杏核、橄欖核等,而核雕文化的大力傳播可以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了解這一工藝,從而促進核雕藝術的發(fā)展。其次,可以為其他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提供參考模板。我國傳統工藝種類豐富,但是在傳承過程中都面臨一定的困難,如果核雕傳統工藝可以在市場經濟中取得一定的地位,那么可以為其他傳統工藝提供傳承的參考,從而提高其傳統文化藝術地位,使傳統文化藝術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文化發(fā)展中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
核雕是我國的傳統民間工藝,距今有幾千年歷史,但是仍然經久不息,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核雕起源于上古先民的桃符祈福文化,逐漸演變成精雕細琢的核雕藝術。在宋朝有形似核雕的文字記載,語不甚詳,可以視作最早類似核雕文字記載的開端,在明朝達到高峰。核雕藝人由最初的核桃雕刻到后來的橄欖核、杏核雕刻,這彰顯核雕技藝的精進,同時也顯示出世人對這一工藝品的追捧。在明朝時期,達官貴人甚至皇親國戚都將其作為衣飾物,核雕的精益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他們的個人地位,在民間人們多將其作為“辟邪”之物,或者是制成串珠、扇墜等物供文人清玩。在明代學者魏子敬的《核舟記》中對核雕這一技藝有明確的記載,贊嘆“核舟”這一精美絕倫的工藝作品,在后來陳貞慧的《秋園雜佩》中也對“核舟”的精益程度進行了感嘆。但是由于明代核雕并未得到廣泛的發(fā)展,所以目前市面上所出現的明代核雕藝術品較少。隨著時間的不斷發(fā)展,這一技藝得到了傳承與發(fā)揚,在清代時期達到又一高峰,曾有人雕念珠108枚,“圓小如櫻桃,一枚之中,刻羅漢三四尊或五六尊”,在小如櫻桃的核中展示一幅完整的畫面,足見核雕之精細。
而從核雕的材料發(fā)展變化來看,其種類在不斷豐富,現如今橄欖核、桃核、杏核等都可以作為核雕材料,在微雕師手中可以將其化腐朽為神奇,雕刻出美輪美奐的核雕工藝品??傊谖覈鴤鹘y工藝不斷發(fā)展傳承的過程中,用果核進行雕刻的藝術在中國藝術長河中較為獨特。
核雕藝術發(fā)展過程中最為顯著的優(yōu)勢是由于核雕是微雕,所形成的工藝品多數是小型把件和飾品,所以其價格區(qū)間較廣,這也為人們了解和鑒賞核雕工藝品創(chuàng)造了條件。眾所周知,目前國民的經濟和生活水平正在快速提高,不再簡單的追求溫飽,更多的是在自己經濟承受范圍內追求收藏、把玩工藝品,以此來陶冶情操,因此核雕的這一優(yōu)勢可以更好的促進核雕文化的傳播和技藝的傳承。
核雕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劣勢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雕刻難度較大,作為微雕中的一種,核雕的難度更大,不僅需要根據果核的形狀來設計雕刻圖案,還需要在實際雕刻過程中把握雕刻力度,一旦出現錯位可能會導致毀掉整個核雕。并且在雕刻過程中需要核雕工匠具有足夠的耐心,不僅需要他們具有高超的雕刻技藝,還要求他們可以在很長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認真完成作品。而對于現代的青年人來說,內心過于浮躁,并無法堅持本心,認真鉆研核雕技藝的核心所在,所以很大程度上會導致核雕的傳承與發(fā)揚受到阻礙。第二、優(yōu)質核雕原材料的稀缺。由于僧多粥少,加之樹源越來越少,原料價格水漲船高。普通雕刻師拿不到好的原料,勢必逐步被市場淘汰。第三、機雕冒充手工。近十年來核雕市場出現較多用電腦雕刻機加工的產品,經手工修飾以后冒充手工雕刻賣高價,此做法嚴重沖擊了市場,造成信任危機,也造成了行業(yè)大洗牌,普通雕刻師難以為繼,紛紛被洗出這個行業(yè)。第四、“大師”滿天飛。在微商、電商當道的時代,很多沒有真材實料的“藝人”都被包裝成了“大師”,全然不顧是真大師還是偽大師,真正坐定堅持初心堅持雕刻的手藝人往往因為“不配合”而被商家孤立甚至打壓,把持了流量閥門的商家成了行業(yè)的主導人和話事人,這非常不利于行業(yè)的發(fā)展。
由于目前我國較重視傳統文化工藝的傳承與發(fā)揚,所以目前核雕已經成為熱門的行業(yè)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核雕藝術行業(yè)的現狀好壞參半。從行業(yè)的發(fā)展優(yōu)勢來看,目前已經有更多從業(yè)者看到核雕藝術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所以會投入一定的資金與精力進行核雕技藝的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核雕工藝的發(fā)展。并且目前許多從業(yè)者可以迎合大眾的審美來對核雕工藝品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會豐富核雕的形態(tài),將更多的人物、題材作為核雕對象,也會借助新科技比如利用機械來進行大量生產,這些都會使得人們更好的了解核雕這一工藝,推動其發(fā)展。但是其弊端也較大,其中較為顯著的便是目前核雕行業(yè)更加注重自身利益,比如在利用機械代替人工雕刻時,雖然核雕工藝品的產量增加,但是整體來看過于死板和千篇一律,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色彩。面對核雕行業(yè)這一發(fā)展現狀,呼吁相關政府必須做出相應的發(fā)展策略調整,在鼓勵核雕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保護其文化獨特型,避免將其淪為機械產物。
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背景下,要想傳統文化藝術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便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加強對市場的培育與引導,以此來開拓核雕的市場經濟,進一步推動其快速發(fā)展。明清時期,核雕在山東、浙江一帶較為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將其作為賞鑒工藝品,一時間使得核雕的市場需求快速增加。而從現代角度來說,如果在傳承過程中核雕工藝一直站在藝術的制高點,忽略將其與市場價值進行有效的結合,那么很少會有人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從而完成傳承。因此,為了更好的將核雕推向大眾,傳播核雕文化和相應的技藝,需要將其面向市場,走與產業(yè)相結合的道路,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特點。首先,需要審視現代人們對于核雕藝術的審美,在不對核雕工藝進行任意改變的情況下滿足大眾對于核雕工藝品審美的需求,符合市場要求。其次,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既要保留傳統核雕工藝的特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新意,更好的吸引大眾的目光,以此來迎合市場需求。當然并不能進行盲目的創(chuàng)新,而是需要保留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打造中國傳統文化工藝品的精品產業(yè)鏈,以此來真正陶冶觀眾的情操。此外,當地政府還可以有效結合本地的經濟發(fā)展來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可以針對游客來開發(fā)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在旅游景點進行核雕工藝品的展示,以此來更好的宣傳核雕文化,也可以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傊?,面向市場,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特點,與產業(yè)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加快傳統核雕工藝傳承的速度,并針對性的解決目前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傳統工藝的傳承情況來看,人們對其了解較少,如果僅依靠個人進行核雕工藝的宣傳,可能很難達到相應的效果。此時,需要相關政府進行大力支持與推廣,以此來促進核雕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核雕起源于宋朝,經過明代和清代的鼎盛發(fā)展,已經具有鮮明的傳統工藝色彩,但是由于雕刻難度大,所以人們對其的認知與了解較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需要搭建更公平公正公開的、為絕大多數核雕手藝人服務的平臺,以此來提高核雕文化的知名度,比如多舉辦技藝技能大賽,多在各種重要展會、媒體上做宣傳,讓有真才實學、德藝雙馨、代表行業(yè)正能量的手藝人獲得應有的榮譽,形成你追我趕、百花齊放的良性循環(huán),把行業(yè)的知名度推向更高的層面?;蛘邽楹说袼囆g樹立標桿,設定特定的展覽館,鼓勵人們去了解這一工藝品的精彩之處。將其推向大眾,也可以收集他們對核雕這一傳統工藝的看法和見解,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符合大眾審美。諸如此類的方法推動傳播和普及大眾對核雕工藝品的認知和辨析度。像核雕這種鮮為人知的藝術就需要加大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力度,否則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容易泯沒。
核雕文化的傳播和技藝的傳承和發(fā)揚離不開手藝人的精湛技藝,這門藝術不僅雕刻精美,更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文化,它的線條簡約、造型典雅、雕刻精美、文化底蘊深厚,想要把核雕這一傳統工藝傳承并發(fā)揚下去,需要加大對青年一代的培養(yǎng)。首先,在高等院校可以增設核雕工藝的講座或者賞析課程,提升核雕工藝品在青年一代的知名度,增加青年人才對核雕技藝的興趣,投入到對這一民間工藝的傳承和發(fā)展建設中。核雕工藝較為復雜,并且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所以在核雕工藝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會存在許多的手工藝人,對于青年人來說,可能并未涉及這一領域,所以對他們不甚了解,為了更好的鼓勵青年人學習核雕技藝,可以請核雕大家為其講授核雕的由來與發(fā)展,以此來激發(fā)對核雕的熱情。此外,快節(jié)奏生活下的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匱乏,所以對于核雕等工藝品的關注度下降,此時需要針對青年人的審美來進行一定的宣傳,比如可以在當地定期舉辦核雕展覽會,通過豐富多樣的核雕工藝品來增加他們的知識,并且這樣也可以吸引一些對核雕感興趣的青年人才加入到這一行業(yè)?,F代的青年一代有著活躍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相信核雕工藝在青年一代的手中能夠再放異彩。
現如今,我國的網絡技術發(fā)展迅猛,可以借助網絡的力量來完成對核雕文化的傳播和技藝的傳播。傳統工藝進行文化傳播和技藝傳承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傳播更多的文化信息,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工藝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但是如果依舊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核雕工藝的文化傳播,可能會在傳播形式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夠更加充分有效的承載起文化傳播的功能和責任,也不能夠更加充分的展現出傳統民間工藝的內涵。而合理利用網絡技術可以使得核雕的文化傳播和技藝傳承更加便捷,并且具有交互性特征,所以能夠承擔起傳統藝術文化所不能夠達到的文化傳播功能效果。具體來說,可以通過網絡構建一定的宣傳平臺,將核雕工藝推向大眾,使得人們深入認識這一工藝。比如可以借助抖音、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來推送與之相關的工藝制作流程,讓人們感受核雕工藝的美,使得當前核雕藝術的內涵及形式呈現的更加的完美。因此在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上,要想進一步傳播核雕文化,推動核雕工藝的傳承,需要合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來進行宣傳。
核雕工藝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之作,核雕工藝品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技術越發(fā)成熟,作品也更加精美,發(fā)展至今,已成為了一種極具鑒賞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并且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我國的傳統工藝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需要不斷加強其文化傳播力度,促進其技藝傳承,以此來更好的保護我國的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