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其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培養(yǎng)學生求真創(chuàng)新的精神打下基礎。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漢語熱”。在國內,很多學校和老師、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語文學習,“大語文觀”正深入人心。中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這不僅僅是因為閱讀在考試中占據較大的比重,更是因為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思維能力。
重視閱讀是全社會的共識,但在閱讀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大多是淺層次的感知式閱讀,閱讀思維往往沒有被激活,沒有靜下心來對內容加以咀嚼,對細節(jié)加以分析,對主題加以挖掘,導致思維活動不積極。從客觀上來說,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迫使學生為追求高分而功利性閱讀,使閱讀過程缺乏一定的思維活動量。同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個人的重視程度和閱讀能力也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初中學生在對作品內容的把握、對作品主題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辨析、對寫作風格的探究等方面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有一個好的指導,能彌補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解決學生理解能力缺乏的問題,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思維能力提升是一項系統(tǒng)的、復雜的巨大工程,有較長的周期性和延續(xù)性,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常常被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師所忽視。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選擇恰當?shù)姆椒?,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讓其看到思維背后的“別有洞天”,從而把學生的閱讀和思考有機巧妙地結合起來,做到勤于閱讀、善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一、加強口語表達,培養(yǎng)形象思維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閱讀理解的困難可能源于潛在的口頭語言弱點。這種弱點存在于兒童早期,甚至在閱讀被教之前。事實證明,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學生通??谡Z能力也差。為了有效地解決閱讀理解能力缺陷問題,需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訓練。在賞析性閱讀教學中提升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解碼能力作為基礎。學生如果對作品中的文字、標點符號等理解了,就能轉化為口語。在教學《沁園春·雪》時,我就讓學生反復地誦讀,從閱讀中訓練學生口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在誦讀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本詞所描繪的北國之景,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腦海中的畫面描繪出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二、鼓勵創(chuàng)新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對于學生的“天馬行空”,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法加以否定,而應鼓勵學生激情燃燒自己頭腦中閃現(xiàn)的思維火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這么一段:
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滯,啞著嗓子說:“??!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討論時,有學生說“父親”是因為害怕“母親”得知真相后發(fā)飆而緊張得語無倫次;也有學生說“父親”是因自己的如意算盤落空,遭受巨大打擊后虛脫式地吞吞吐吐;還有學生說“父親”是因為自己的親弟弟遭遇如此窘迫的境況而內心舍不得,所以說話斷斷續(xù)續(xù)。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和復合性思維去探究“父親”此時復雜的心理活動,來體會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感受當今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優(yōu)越性,因勢利導進一步探究人性的問題。
在教學本課之后,我還要求學生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完成“于勒叔叔又回來了”“姐夫知道了真相以后”等續(xù)寫,讓學生對頭腦中的知識、信息進行思維再加工、再整合,產生新的思想,從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巧用深追細研,培養(yǎng)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指的是帶著發(fā)展、變化、聯(lián)系和一分為二的觀點看事物。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閱讀,就必須關注學生的課堂動態(tài),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維點撥和方法指導。巧妙利用提問、追問等質疑方式,可以把學生引向深度思維,使其對問題有更深的認識感悟。
閱讀《艾青詩選》時,教師不僅要通過賞析閱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一詩,從詩人反復詠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體會詩人對下層人民困苦的悲憫,對祖國命運的憂傷,讓學生探討得出20世紀30年代艾青的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個時期,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陽”。1978年以后,艾青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另一個高峰。通過帶領學生賞析《光的贊歌》,領悟世人對“光”這一神奇的物質,給世界帶來社會文明的贊美,以及對像“光”一樣堅強的社會正義的歌頌,體會詩人的睿智哲思。
經過集體探究得出:這一時期,詩人的詩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詩句變得更整齊,詩情變得更深沉,詩意變得更警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詩人的詩歌風格為什么會產生變化,詩人又緣何經歷了20年的沉靜。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時代的社會背景,了解詩人內心情感變化的原因。循著探究的足跡,學生的思維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會遷移提升了。
四、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培養(yǎng)獨立思維
在賞析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培養(yǎng)其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教師不能僅關注閱讀教學的鑒賞、表達、交流等環(huán)節(jié)訓練,而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以免最終落得個買櫝還珠、緣木求魚的尷尬局面;教師要有意識地緊扣文本精微之語,精心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活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以幫助其形成獨立思維能力。
教師可通過抓住文本精巧美妙之處,創(chuàng)設言語情境,還原學生的閱讀體驗,激起學生主動探知的欲望。
學習《泊秦淮》一詩,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那一彎秋月,那一江秋水,那一片沙灘,那一首《后庭花》,那個低眉落寞的女子成為了秦淮河上永恒的定格?!痹谶@種言語情境下,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構建畫面,喚起學生的閱讀體驗。有的學生扣住詩歌第一段“煙”“寒水”“月”“沙”等意象,構造了一幅秦淮河上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畫面。有的學生扣住第三句,以探究的方式揣測商女的身世,表達出對商女命運的同情,對醉生夢死、腐朽無能的統(tǒng)治者的譴責。在學生建構的畫面中,教師兩兩進行對比,讓學生思考賞析原詩中用詞的妙處。比如,第一句中的兩個“籠”字將煙、月、水、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清幽淡雅的景象,使讀詩的我們感覺到一種冷清愁寂的氣氛,這也是此時詩人心情的寫照。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思考這些詞語的深層內涵,學生展開積極獨立的思考,最后歸納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因此,設計一定的言語情境,可以有效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其思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fā),思維能力隨之得到訓練鞏固。
賞析性閱讀能將語文學習的預期有效融入既定目標任務,融合聽說讀寫活動,幫助學生從機械性閱讀轉向動力性閱讀,從虛假性閱讀轉向真實性閱讀,從淺表性閱讀轉向深度性閱讀,從而實現(xiàn)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祁等榮.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立體課外閱讀模式[J].當代家庭教育,2021(04).
[2]趙青春.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語文群文閱讀模式分析[J].作家天地,2022(03).
[3]黃裕香.語文教學中的群文閱讀模式[J].江西教育,2019(30).
[4]單蓉.“1+X”群文閱讀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快樂閱讀,2021(20).
[5]鄭敏華.文言文“1+X”閱讀模式指導策略——以《鐵杵成針》一課為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4).
鄭青松,江蘇省阜寧縣明達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