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月
所謂“求異思維”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拘泥于一種思維方式,能夠沿著不同的思維方向,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習者的思維呈現(xiàn)出放射的擴散狀,產(chǎn)生不同的答案,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個固定的答案方向。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缺乏求異思維的滲透,往往采取將“正確答案”告知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記憶、背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發(fā)展,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了某一個無形的框架之中。語文本身就是一個相對開放的、主觀的學科,它不像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具有唯一的、標準的答案,是求異思維培養(yǎng)的最大平臺,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發(fā)展求異思維,拓寬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如何將求異思維有效地運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之中,便是本文闡述的重點。
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以語文教學資源為載體,為了保障求異思維的滲透,教師應善于利用可以引發(fā)學生求異思維發(fā)生的教學資源,引領學生在語文資源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求異思維的世界。在挖掘可以引發(fā)求異思維發(fā)生的教學資源中,教師應思考教學資源的選取是否符合求異思維發(fā)展的目標,能夠推進求異思維的發(fā)生。
以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鴻門宴》一課的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就是十分適合發(fā)展學生求異思維的文章?!而欓T宴》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故事,但是讀過這個故事的人對于其中人物的理解卻不盡相同,如有的人認為鴻門宴中項羽不殺劉邦,表現(xiàn)了項羽的智慧與大局,一方面是因為殺劉邦理由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殺劉邦會讓眾人心不服;也有的學生提出了項羽沒有殺劉邦,表現(xiàn)了項羽的“婦人之仁”,認為項羽難成大事。但是蘇軾認為這件事證明了項羽具備“君子之度”。這就是一篇十分具備爭論點的文章,教師可以以《鴻門宴》為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素材,帶領學生在課文的閱讀中,圍繞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分析,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故事人物的情感變化,解讀故事的發(fā)展方向;并圍繞“項羽和劉邦,誰是你心中的真正英雄”為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話題的討論,為高中生的求異思維發(fā)展奠定基礎。
求異思維具有靈活性、新穎性的特點,也被人們稱之為發(fā)散思維,在利用求異思維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形成求異思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引領學生樹立求異思維意識為第一要務。思維情境的創(chuàng)設,無疑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引領學生進入求異思維環(huán)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促使學生在情境的帶動中通過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體驗,激活求異思維意識,這是發(fā)展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基本條件。
以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整本書閱讀《紅樓夢》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選擇其中《林黛玉進賈府》片段為例,抓住這個故事中的兩個關鍵人物,即“林黛玉”和“賈寶玉”為要點,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在《紅樓夢》這部經(jīng)典名著中,作者曹雪芹先生圍繞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愛情故事,描繪出了一幅完整的社會歷史畫卷,并對故事主要人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那么,教師就可以圍繞故事主要人物及其愛情故事,創(chuàng)設這樣的思維情境:“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是以悲劇收場的,這讓無數(shù)讀過的人都感到遺憾與惋惜,但是卻有人說,二者的結局注定如此,雖然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美好且單純,但賈寶玉是一個不值得托付終身的人,加之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才導致了最終的結局,你是否贊同這個說法呢?”在思維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不僅結合了名家點評的內(nèi)容,也提出了問題,設置了疑問,可以促使學生在問題的驅(qū)動下,主動地思考與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為學生表達個人的看法做好了鋪墊,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意識,在閱讀中可以產(chǎn)生自己獨到的見解。
求異思維是一種高階思維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多結構地思考問題,找到答案,并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求異思維與定式思維是相反的,求異思維側重于思維的靈活性,要求學生能夠在求異思維的作用下,不受到既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到固有學習方法的束縛,可以開放地、創(chuàng)新地解決問題。
如在《雷雨》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雷雨前后,哪些景物發(fā)生了變化,你認為作者為什么著重地描寫了雷雨前后的景物變化。雷雨前后,哪些人發(fā)生了變化,你最欣賞誰的變化,說一說理由。這兩個問題屬于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們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為了提升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深度地分析課文中的詞匯、語句、段落,將學生們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各自會產(chǎn)生不同的見解,甚至每一個成員所喜歡的故事人物都不同,組內(nèi)成員在各自的意見表達中可以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也在思考成果的分享中實現(xiàn)了求異思維的碰撞,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分析人物的角色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心理動態(tài)。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學習個體,學習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成長環(huán)境、語文知識積累、學習能力以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不同,在文本的解讀中也會存在差異。在《雷雨》的這篇課文中,有很多極具個性的人物角色,每一個人的性格特征也比較豐富,因此在閱讀中有的人會喜歡這個角色,也有的人會不喜歡這個角色,但無論是對故事人物持有什么樣的看法或態(tài)度,都是學生思考的證明,是學生思維求異的起點。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鼓勵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堅持求同存異的思想,并且將這種思想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也可以在問題的解答與意見表達中,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從而促使學生多角度地分析和解答問題,提升求異思維能力。
總之,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從求異思維培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優(yōu)化語文教學方法,能夠合理地選擇教學資源,引領學生樹立求異思維意識,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求異思維能力的鍛煉,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促進高中生求異思維的形成,也為高中生的語文思維品質(zhì)生成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