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寒兵
【摘要】物理能提升學生在邏輯思維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而言也有著很多好處.然而在中學教學當中,物理相對語數外這些學科開設得比較晚,學生剛開始可能會在學習當中覺得有難度.物理這個科目較為嚴謹,對學生現有的能力有著很高要求,其對剛開始接觸物理科目的學生而言是一種考驗,可能讓學生覺得課堂較為枯燥,沒有太大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的質量難以獲得提升,會造成教學的難度變大,布置的授課目標及任務難以完成.本文結合物理科目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 深入開展中學物理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新課改落實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青少年,物理可以增強學生思維及邏輯能力,讓學生在碰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好地去處理,借此來引導著學生去關注并熱愛自然,形成良好的品格,推動學生更為全面地進步.
在初中物理的授課當中,因為所學知識的難度相對較大,造成初中物理的授課難以深入開展,教學當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導致物理教學難以達到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難以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這對學生以后進入社會是非常不利的,也難以在就業(yè)當中有較為顯著的優(yōu)勢.下面就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開展中學物理教學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1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習興趣不高
初中物理包含著很多抽象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該仔細聽講,并且在課后溫習,如此才可以理解并把握知識,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
所以,在平時的學習及生活當中,很多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的時候,都較為消極,最為普遍的就是學生對于學習沒有興趣,僅把學習作為一項任務去完成,將老師所規(guī)定的作業(yè)作為目標,只想快速完成這些任務,并沒有將把握知識作為最終的目標.
另外,興趣也可以從某個角度體現出學生在學習當中的習慣及效率,對學科感興趣才會給自己留出學習的時間,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的機會,而在接觸一些事物的時候,只要存在著關聯(lián)就可以想到對應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思維和邏輯能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
然而,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這樣,以課下作業(yè)作為案例,很多學生都是老師留多少自己就做多少,并不會主動去學習,還有少數學生把完成作業(yè)作為應付老師的方式,有著抄襲的情況.
1.2 老師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
中學物理當中有很多比較難懂或是微觀的知識,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對老師所運用的授課方式有著很高的要求,其中有許多相對復雜的內容或是現象及成分容易被弄混,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所用的方式,對容易混淆的知識做對比教學,復雜的知識則是盡可能用類似的事物去代替,借助簡單的原理來讓學生去理解較為復雜的知識.然而在平時的授課當中,很多老師難以借助不同的方式來教學,僅是借助口述及板書的方式來講解,這都是較為老舊的授課方式.
伴隨我國教育的進步,以往的授課形式已經難以達到學生全面發(fā)展所提出的要求.并且,因為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老師與學生都覺得考試的部分才是重點,對不考的知識點了解就可以了,這也是阻礙學生發(fā)展的因素之一.
1.3 難以實現因材施教
學生就像包含著玉的石頭,其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打磨的過程,學習的習慣及教育情況就是評價玉本身質量的標準,但是眾所周知,好玉出產的質量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還應該借助合理的打磨方式來幫助其消除浮塵,精湛的方式能夠讓原料變?yōu)橛袷宫F出自己所具有的價值.假如學校的教育就是打磨石頭,那么老師所用的授課方式就是雕刻的過程,因此,老師應該了解所有學生的特征,選取最為適合的方式來授課,確保各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發(fā)展.然而,在平時的教學當中,一些老師只重視優(yōu)等生的學習狀況,對學困生則并不重視,缺少因人而異的教學特征,還有個別學校的老師會結合成績來給學生安排座位,在中學階段就給學生灌輸了等級差異,這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2 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措施
2.1 理論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
中學時期的物理知識大多都來自生活.在教學當中,老師應該結合所學的內容,重視對學生平時生活當中的場景及素材做進一步挖掘,同時對有關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并且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平時的生活當中,處理一些生活當中較為普遍的問題,借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 廚房當中就包含著很多物理有關的知識.其一,電學部分所對應的現象:(1)電飯煲、電炒鍋及電水壺都有三個插頭,是為了避免電器漏電而觸電;(2)微波爐的加熱非常均勻,且效率較高,不會產生污染.加熱的原理就是借助電能轉變成電磁能,然后再把電磁能轉變成內能.其二,和力學有關的現象:(1)電水壺壺嘴和壺肚共同組成了連通器,讓水面做到相平;(2)菜刀柄、鍋鏟柄及其水壺把手都有著不平的花紋,比較粗糙,加大摩擦.其三,和熱學有關的現象:(1)煮熟之后很熱的雞蛋放到冷水中一會兒,就很容易去剝殼.因為很熱的雞殼和蛋白遇冷之后就會收縮,但是其收縮的情況不同,進而讓二者間脫離;(2)燒水或是煮食物的時候,產生的水蒸氣要比熱水和熱湯要更熱,這是由于水蒸氣在變成同等溫度的水和湯時會放出很多的熱量;(3)腌菜通常需要很多天才可以完成,而炒菜則僅需要幾分鐘即可,這是由于溫度越高,鹽所做的離子運動就會越快;(4)經常放煤的角落,如果用小刀去劃薄層,能夠看到里面也是黑色,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在經常放煤的角落,因為煤分子擴散到墻中,因此即使刮了一層,里面還是能看到黑色.
2.2 設計教學情境,培養(yǎng)物理觀念與科學態(tài)度
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借助設計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有更好的情感態(tài)度及體驗,學生也能夠在情境之中將較為抽象的內容逐步變得具體,進而對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及認知,因此,這種授課模式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并運用所學知識.初中時期的物理老師能夠在平時的教學中把貼近生活的元素運用到課堂的授課中,給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授課情境,借此來讓學生和知識間的距離變得更近,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較好的物理思想觀念,這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物理在運用當中所具有的價值,進而培養(yǎng)學生較好的科學態(tài)度,借此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 在學習“滑輪”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情境體驗,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形成較好的物理觀念及科學態(tài)度.老師能夠借助在課堂中設計教學情境的方式,促使學生對知識展開進一步的思考及分析,在學校升國旗的時候,就會發(fā)現本來是向下拉,但是國旗卻是往上走,待達到一定高度后進行固定,國旗就會處在這個高度不變.這里升國旗所用的工具是什么?其有著怎樣的原理呢?
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現有的生活經驗,對這部分知識進一步分析與了解,進而了解滑輪運用的原理及種類.這也可以讓學生現有的科學態(tài)度得以提升,更可以在形成良好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思想認知,創(chuàng)造出較好的課堂環(huán)境,推動學生快速進步.
2.3 借助巧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物理科學思維
學習本就開始于思考,因此,在中學物理的教學當中,老師應該合理設計一些問題,如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并且在學習當中主動進行探究,讓學生現有的思維獲得更大程度的發(fā)散,同時也是學生針對知識做進一步分析和理解的渠道之一.老師應該依據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進一步挖掘知識本身,要求學生運用疑惑的思維對問題進行設計,如此才可以讓學生現有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對有關知識做進一步的探究.
例如? 在學習“動能和勢能”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于物理這個科目有一定的思考,老師就應該指引學生分析動能和勢能兩者間是不是可以彼此轉化,并且變成另外一個能量?是不是能夠運用兩者間的關系來做一個永動機?學生結合著這些問題,開始主動對這部分內容做進一步的思考及探究,也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現有的科學思維,也使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能力得以增強,同時形成自學意識,這也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產生的必要條件.
2.4 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進行中學物理的學習,不只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去發(fā)展并探究的過程.
在目前的教育當中,老師應該對學生的發(fā)展予以更多的關注,不能只關注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領會.物理科目主要學習的范圍本就相對較廣,如果只是從課本當中獲得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應該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開展相應的實驗,真正動手去操作,并做進一步理解.
物理這個科目有著嚴謹這個特征,需要學生通過實踐來獲得新知,檢驗自己的結論,進而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 在學習電流和電壓有關的知識時,老師事先把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實驗,借助自己現有的知識,通過實踐來研究電流和電壓有著怎樣的關系.同時讓其進行合理的分工,如誰去操作、誰去記錄以及誰去觀察,這樣不只可以提升實驗的效率,同時也能夠發(fā)揮出學生所具有的優(yōu)勢.借助多次的實驗操作,能夠使學生獲得“電流越大,電壓越高,電功率越高”這個結論.這樣的方式還能夠讓學生逐步對物理產生興趣,從而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去開展有關知識的學習.
可見,在中學物理的教學當中,主動引入實驗教學,是引導學生深化理解的方式之一.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快速把精力投入到目前的學習當中;另一方面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在實踐當中提升自己的認知.并且,借助小組合作這個方式來進行實驗,還能夠增加學生間的溝通,使其逐步形成團隊精神.
3 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物理學習有利于開啟并培養(yǎng)學生現有的科學意識以及科學能力.老師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現有科學素質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一步挖掘其所存在的潛力,激發(fā)出其對于學習的熱情.在學生擁有這種素質之后,學生也就想要參與平時的學習當中,享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此外,老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學習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育,這是目前社會對于人才所提出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蔡紅娟.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J].試題與研究,2021(35):125-126.
[2]黃平安.學科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物理教學優(yōu)化路徑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16):10-11.
[3]楊春.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物理教學初探[J].廣西教育,2021(21):132-133.
[4]王來林.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探索[J].文理導航(中旬),2020(02):22-23.
[5]黃瀅毅,洪茲田.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2019,37(12):57-59.
[6]葛乾銘.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探討[J].學苑教育,2019(04):67.
[7]王蘇,文定婷,薛鎖,冉江,胡雅,王小蘭.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探究[J].科普童話,2018(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