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平
滲透多元教學深化拓展學生思維淺談
朱平
(江蘇省昆山震川高級中學,江蘇昆山215300)
高中物理學科與初中物理有很大的區(qū)別,學好高中物理在思維上必須要加強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思維的廣度,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教師可采用多元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深度加以鍛煉,建立合理的模型,理性分析、邏輯演算要相結合。
思維;廣度;深度;嚴密性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要扎實地分析物理過程,建立合理化的模型,理性分析、邏輯演算要相結合,拓展學生的思維,多角度地審視題目,充分挖掘題目意思。教師可采用多元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物理問題,開放性題目,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的思維;辨異性題目,鍛煉學生思維的深度;挖掘題意,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巧解性題目,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度。
開放性的題目,往往給出的條件比較少,在滿足什么樣的條件下有什么樣的運動過程,這需要學生自己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角度性。
例如,在復習傳送帶的習題上,有這樣一道題目:
將一物體靜止放在傾斜傳送帶的頂端,如圖所示,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運動情景?
學生A:物體從A到B先勻加速后勻速運動。
教師:很好,可能會有其他運動嗎?
學生B: 物體從A到B一直做勻加速運動。
教師:很好,還可能會有其他的運動嗎?
學生思考一會后,有學生C回答:有,也可能先勻加速后再勻加速運動。
教師:很好,請動筆演算看看,出現(xiàn)不同的運動情況,關鍵條件是什么?
經過學生的討論演算后,學生基本能夠找到題目出現(xiàn)不同運動的條件,在開放性的題目討論中,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問題能夠全面地了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有多角度的考慮,而高中物理多角度的思維往往是一個難點。
能正確解題,必須要讀懂題意,理解題意,有時候往往解題的關鍵就在題目中的關鍵詞句中,需要學生領會。
例如,汽車靜止時,車內的人從矩形車窗ABCD看到窗外雨滴的運動方向如①所示。在汽車從靜止開始勻加速啟動階段的tl、t2兩個時刻,看到雨滴的運動方向分別如②、③所示,E是AB的中點。則( )
實際上“看到雨滴的運動方向分別如②、③所示”,這里面的運動方向指的是此時刻速度的方向,正確解法如下:
經過t1,速度方向沿②方向,所以
=
經過t2,速度方向沿③方向,所以
所以t2=2t1。
挖掘題目中的關鍵詞句,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快速地解題,題干是描述題意,問題的關鍵條件就是在題意中出現(xiàn)的,希望學生能靜下心,充分找出題目中的隱含條件解題。
有些題目形似而神異,學生往往以為碰到過,就不加以思索,張冠李戴,把前面學習過的結論進行套用而導致錯誤,這類問題應該引起學生的重視,高考對于題目的變形是很熱衷的。
表1 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的數據
圖3
既然不過原點是必然,那么驗證F一定時a與M直接成反比這個結論就不成立。所以這個實驗模型對以小車為對象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就是錯誤的。
學生在解物理習題時,能夠對題目做簡單的處理,列出方程求解,但是在真正解的時候,局限于數學知識不夠,這樣的一類題目無法正確得出結果,這時可以用物理知識巧解這類題目,避開數學上面的知識局限。
如果此題用常規(guī)解法,會碰到三角函數中的運用,學生局限于數學上的知識而不能完全解出,先提供一種巧妙的解法,就很好地避開數學上的三角函數公式。
運用物理思想解題,可以避免很煩瑣的數學運算,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加以培養(yǎng)和訓練。
問題化教學強調把學生置于問題中,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得到一堂課所要學習的知識,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的陳述式學習,學生通過問題化學習,能夠很明確地知道知識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有針對性。
對提出的一個問題,可以設置多角度的問題明確、明辨問題的實質,通過圍繞實質的相關問題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比如在研究《楞次定律》時,這節(jié)課涉及的內容很多,學生一時很難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需要老師在適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設置分層問題,引導學生步步靠近答案。
老師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在整個過程中電流表的變化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問。
問題1:有沒有感應電流?——有
討論1:如何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由于這里面涉及很多的東西,有螺線管的繞線問題、有磁鐵磁極的方向性問題、有磁通量的變化性問題、有電流表的正負性問題等等,學生一時很難找到規(guī)律,回答是各式各樣的,此時老師要分解難點,分層解決,可以先設置一些相關的原有知識,從簡單的引入著手,然后慢慢地探究實質。
問題2:已知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如何判斷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
問題3:若已知螺線管中電流的電流方向,可否畫出電流的磁場方向?----
通過問題2和3,使學生明白,用右手螺旋定則,如果知道電流方向可以判定磁場方向,反過來知道磁場方向,也可以判定電流的方向。
問題進一步深入,只要知道感應磁場的方向,就可以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接下來就是一步一步設問,如何獲得感應磁場的方向。
問題4:判定感應電流的感應磁場方向?
問題5:若能夠找到感應磁場的方向,就能夠得出感應電流的方向,如何得到感應磁場的方向?
問題6:感應磁場方向和原磁場的方向的關系?
討論6:什么情況下感應磁場方向和原磁場的方向相同?什么情況下感應磁場方向和原磁場的方向相反?
問題7:與磁通量有關還是與磁通量的變化有關?
討論7:若磁鐵不動,有磁通量嗎?有感應電流嗎?
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層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在思考中逐步前進,向思維的縱深處發(fā)展。
所以,在高中階段學生要學好物理,思維非常重要,老師要多角度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嚴密。教育,是要讓學生會學,會思,會獨立解決問題。
[1] 吳政.形似而神異的兩根實驗圖像——“1/a-M”與“a-1/M”圖像對比[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7):2.
O643.6
A
1002-7661(2022)15-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