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康威 馬志鵬 陳雁飛
(1.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100032;2.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100009)
教育部在2003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提出了“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至今經(jīng)過不斷完善、推廣已成為高中學校體育教育認可的“模塊教學”模式?!澳K教學”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走進了中國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現(xiàn)如今依舊是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理念是實現(xiàn)新時代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目標的具體抓手和推進路徑,想要切實“落地”該項理念,則需要模塊教學進行“學、練、賽”一體化的課程教學體系構建,以解決教學內容排列“低級重復”、教學過程“單一斷裂”、教學效果“無趣低效”等問題,從而形成一個“學、練、賽相互補充”的體育課程教學新體系。隨著廣大教師的不斷實踐與學習,進一步理解和認識課程核心素養(yǎng),逐漸意識到模塊教學設計是課程核心素養(yǎng)走向課堂教學的橋梁與紐帶。
圍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應加強體育課程內容的整體設計,有效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要求,注重運動項目技術的完整性,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xiàn)由“雙基”到“素養(yǎng)”的躍變。本文以高一年級足球模塊單元設計為例,具體探討可操作的教學設計,旨在為廣大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提供參考與借鑒。
本模塊設計結合學校體育工作實際,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體育足球模塊教學,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通過對足球模塊教學方案的設計與思考,明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主要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從而逐步達成各個水平的教學目標,有效發(fā)揮學校體育真正的價值,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注重通過課堂教學實施“學、練、賽、評”一體化,推動體育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入,讓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fā)展,達到終身體育的意識。
運、控球技術與個人進攻防守戰(zhàn)術在小場地足球比賽中的運用。
依據(jù)《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教學理念和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由易到難的練習方法和引導學生參與實際運用為手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同時把教學內容與比賽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興趣和需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體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其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基礎。
1.運動能力
了解和掌握足球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方法,提高運球、傳球、接控球、射門等技術;初步掌握足球的基本技術和簡單戰(zhàn)術,并能在比賽中合理運用;能準確地判斷裁判員的手勢和旗語信號,理解國際足聯(lián)11人制足球比賽的部分規(guī)則;能說出、推演出3種定位球進攻和防守戰(zhàn)術,并能簡單制訂出7人制、8人制、9人制的比賽陣型;通過組合技術演練和實戰(zhàn)對抗,提高運球、控球、傳球、射門的技術;在比賽中運用踢墻式二過一戰(zhàn)術配合完成進攻,實戰(zhàn)成功率達到30%,練習成功率達到50%;重點發(fā)展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的高一年級體質合格水平。
2.健康行為
學會處理足球運動中的疲勞和損傷問題,在參與足球運動時能夠積極地進行身體恢復,能與同伴形成良好的交往,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參與足球技戰(zhàn)術配合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情緒和自信心,具有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
3.體育品德
體會足球帶來的快樂,在足球運動中表現(xiàn)出有責任心、公平公正比賽、敢擔當?shù)男袨椋粚W會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員,能理性對待輸贏;能主動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把足球運動中形成的良好品德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
單元課時內容以運、控球技術與個人進攻防守戰(zhàn)術在小場地足球比賽中的運用為主題。按照《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分為基本知識與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觀賞與評價6個部分,其中針對項目特點,體能又具體分為專項體能與一般體能(見表1)。
表1 高一年級足球模塊內容要點及課時分配
本模塊教學計劃主要圍繞“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設計,既有理論體系,又有實踐體系。提高學生運球、傳球、接控球、射門等技術,并能通過組合技術演練和實戰(zhàn)對抗,在比賽中合理運用,完成進攻配合。以由易到難的練習方法和引導學生參與實際運用為手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同時把課程內容與比賽相結合,讓學生在比賽中充分享受足球運動的樂趣(表2)。
表2 高一年級足球專項課模塊教學計劃
以足球高一年級第5次學習主題(傳球準確性)教學基本部分為例,課時教學任務計劃可進行連貫、進階的設計,圍繞不同教學任務,將“學、練、賽”內容清晰地區(qū)分,符合《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見表3)。以第7次學習主題(學習“踩單車”運球過人技術)“學、練、賽”教學設計為例,教學過程通過采用“學、練、賽”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重難點。教學手段、學生學習以及比賽活動一目了然,更有層次感,更方便進行進階設計(見表4)。以第10次學習主題(踢墻式二過一進攻戰(zhàn)術)“學、練、賽”教學設計為例,教學過程通過采用“學、練、賽”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重難點(見表5)。
表3 第5次學習主題(提高腳內側傳球準確性)學、練、賽教學設計
表4 第7次學習主題(學習“踩單車”運球過人技術)學、練、賽教學設計
表5 第10次學習主題(踢墻式二過一進攻戰(zhàn)術)學、練、賽教學設計
續(xù)表
教學設計整體以新課程、新教材為依據(jù),實現(xiàn)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制訂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對課程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足球模塊教學設計與實踐方向進行初步探索,立足于“教會”學生足球基本知識與技能,“勤練”結構化的技戰(zhàn)術組合,在“學、練、賽、評”中讓學生獲得完整學習體驗,提高足球專項運動能力,增強體質,錘煉意志。
足球專項課模塊教學的18個學習主題,有助于學生增強體能,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學會學習和鍛煉,發(fā)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體驗運動樂趣和成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足球專項課模塊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具有完整性和趣味性,能夠有效促進模塊教學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