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靖 鐘晨曦 吳彥 吳瀚 李健 譚偲 Fang Jing Zhong Chenxi Wu Yan Wu Han Li Jian Tan Cai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鳥瞰 ? shiromio studio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兩江校區(qū)鳥瞰 ?麒文攝影
濰坊歌爾學校鳥瞰 ? 吳清山
學校作為文化空間載體,肩負著“以創(chuàng)新性空間改善教育模式”的使命。有溫度的校園空間不僅能陪伴和引導青少年的成長,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想象力,正如德國古典哲學創(chuàng)始人康德(Immanuel Kant)指出,時間和空間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先驗形式。對應到教育空間,城市、環(huán)境和時間給校園帶來的差異化影響,也使中小學校園這類具有“通常范式”的建筑類型,產(chǎn)生了特定語境下的針對性“人文”解法。
要使建筑服務于具體的人和生活,我們首先要認識使用人群的生活方式,了解所在環(huán)境的地域特色,這是一個從共見走向異見、從普遍走向特殊的過程。
我國的教學模式發(fā)展,先后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式教育和“老師+學生”的互動式教育階段,在探索新的教育建筑空間形態(tài),使之與教學模式改革匹配的實踐中,國內(nèi)領(lǐng)先的中小學校園建筑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前列。好的設計要面向未來,具有前瞻性,在重慶兩江人民小學項目設計中,我們提出了自由、多中心的空間設計目標與社會化學習的復合空間特質(zhì),試圖打破單一功能空間的限制,回歸真實而生動的生活場景,營造集學習、交流、運動于一體的校園空間。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qū)龍興片區(qū),緊鄰城市主干道、機場東聯(lián)絡線和輕軌站,與城市公園隔御臨河相望,周邊規(guī)劃均為居住用地。項目場地西北高、東南低,高差近15m,總建設用地面積46 740m,總建筑面積50 000m,共48間教室,住宿1 150人。結(jié)合小學生與教職工的5分鐘步行圈范圍,場地主次入口分別布置于東、西、南三側(cè),臨城市支路,其中東側(cè)主入口處結(jié)合原防護綠地,設置生態(tài)停車場,供接送孩子的家長與來訪人員臨時停車。建筑規(guī)模較大,基地面積有限,如何處理高密度校園空間成為設計面臨的首要問題。
區(qū)別于傳統(tǒng)、單調(diào)、沉悶的建筑布局,設計采用自由、融合、多元的空間策略,整體布局退讓場地紅線3~4m。功能分區(qū)遵循北靜南動、上聚集下開放的原則,將教學區(qū)分布在場地北側(cè),配套運動區(qū)、綜合行政區(qū)和生活區(qū)分列南側(cè)。食堂、地下停車場緊鄰后勤、車庫入口,通過風雨連廊到達禮堂、圖書館、綜合樓等公共活動區(qū);教學樓以不規(guī)則屋面單體的形式,圍繞綜合樓和下沉庭院以順時針方向規(guī)整排列,與之相對的四棟宿舍樓靈動錯落地分散在場地最南端;藝體中心正對校園主入口,位于東西軸線的西側(cè),連同禮儀廣場分隔風雨操場、行政樓等與課程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功能場所。設計分層利用高差、與地景結(jié)合,極大地削減了建筑體量。首層灰空間、庭院與各個標高的屋面、操場通過草坡、坡道串聯(lián)成一個戶外平臺,貫穿于各教學樓間形成立體樂園,這是學生們課余交流、互動的主要場所。公園式的校園環(huán)境與樂園式的生活場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在這里,學生們被培養(yǎng)成包容性極強的個體,成長于綠樹林蔭之間。
重慶的氣候冬冷夏熱,不利于室外活動,但小孩子的行為是無序自由的,如果有條件,他們會深入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因此,我們將整個校園的底盤作為一個連續(xù)的“空”空間,即連續(xù)、通風良好的灰空間——風雨連廊,并在其之上種植綠樹,這是對底層灰空間最有效的隔熱保溫措施。我們希望孩子們既能盡情地釋放天性又能避免風吹日曬。這里的庭院“下沉”作為一種視覺“假象”(建筑均在地面之上且采光、通風良好),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綠樹環(huán)繞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這是重慶地區(qū)常見的多首層設計手法??拷ピ禾幍陌胧彝饪臻g串聯(lián)室內(nèi)外,天氣好的時候?qū)㈤T打開,還可將庭院作為教學空間的延展。
高低起伏的戶外平臺順應地勢,如同從場地里生長出的花園,將學校消隱于地景之中。由低到高的入園路徑和由靜到動的下園流線構(gòu)筑出的奇趣世界,營造出共融、自由的氛圍,打開了孩子們探索未來的窗口。消防流線結(jié)合入園路徑沿建筑邊緣布置,地下車庫可提供150個停車位。
設計的初衷是打破傳統(tǒng)校園嚴肅的外殼,塑造多樣化、趣味化的樂園。在底層的連續(xù)空間之外,我們將校園的上部建筑分解成小體量溶解到自然之中。校園北部為教學區(qū),六棟立面風格不同、顏色各異的建筑沿基地邊緣展開,每棟房子都有不同的表情和性格,這是一至六年級的教學樓。多樣的立面風格又使用相對統(tǒng)一的建筑語匯,通過相似的比例尺度、相同的傾斜形體、一致的窗洞元素互相聯(lián)系。每棟小房子都擁有一個內(nèi)向庭院和多層通高的公共活動臺階,后者作為教學場所的中心空間,可延伸為拓展課專用場所。六年時間、六棟建筑,孩子們每升一級都會搬到新的教學樓,在時間和空間的變換中收獲個人成長、知識積累的成就感。
校園中部的運動、禮儀、綜合行政區(qū)連同教學區(qū)的下沉廣場,創(chuàng)造出了置身“森林”的學習環(huán)境;公共空間與建筑的屋頂花園形成的戶外平臺,讓孩子們在課間就能“上房揭瓦”;校園的東北、西北兩側(cè)各有一片農(nóng)田,每個班級認領(lǐng)一塊田地進行耕種,使孩子們在游戲、勞動之余能變得健康、勇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將集體劃小的方式,讓孩子們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小團體,幫助他們建立集體意識和歸屬感。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本部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創(chuàng)立于上世紀初,倡導“立人、新民”的辦學理念。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兩江校區(qū)位于重慶市水土新城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園區(qū),場地臨近云漢大道并與數(shù)條次干道相接,周邊竹溪河畔環(huán)繞,規(guī)劃建設多個公園與沿河景觀帶。得益于早期和校方的深入溝通以及對西大附中辦學理念的充分解讀,實際建造基本按照設計意圖在逐步呈現(xiàn)。
場地內(nèi)部高差達47m,用地面積約12萬m,總建筑面積超12萬m,需容納高中部和初中部共120個班,以及行政樓、宿舍、圖書館、實驗樓等中學校園的配套建筑,如何平衡場地與體量之間的關(guān)系,成為項目面臨的首要挑戰(zhàn)。同時,場地地形起伏較大且形狀不規(guī)則,平面上呈現(xiàn)兩端開闊、中間收緊的流線形態(tài),內(nèi)有保存完好的高地、溪谷、梯田式景觀。場地周邊水系來源于金刀峽,上游無城鎮(zhèn)與工業(yè)污染,水質(zhì)優(yōu)越?;貎?nèi)部植被繁茂、花草叢生。設計需梳理現(xiàn)有優(yōu)質(zhì)的環(huán)境資源,同時平衡高密度校園功能,雙線并行的思考貫穿了設計始終。
面對高密度的初、高中部功能分區(qū)問題,為平衡二者在教學資源與空間上的交疊與沖突,結(jié)合地形的天然區(qū)隔,我們提出“相對獨立、資源共享”的解決方案,同時設置“雙校門”,分流初、高中部人流。
考慮到初、高中部均有開展實驗、藝術(shù)課程以及飲食需求,實驗樓、藝體中心和食堂布置在初、高中部中段。實驗樓靠近需求相對更多的高中部最北側(cè),鄰近初中部。操場布置在地塊最東邊,與藝體中心相鄰,初、高中生從南、北邊均方便到達,路徑流暢。由于游泳更適合高中學生,游泳館布置在地塊最南端。雙分部在校園布局中呈現(xiàn)的“獨立且共享”的狀態(tài),既考慮了校園的整體性,又兼顧了初、高中部各自的功能與空間差異。方案結(jié)合原始地形,保留中心低谷,建筑順應地勢布置在高處。消防車道沿建筑展開,無障礙坡道亦可順勢到達每一棟單體。初中部從北側(cè)山地正門進入,順勢下行;高中部從南側(cè)谷地進入,依山上行。二者交匯于圖書館、禮堂、食堂、大型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形成可分可合、便捷聯(lián)動的交通流線。
教育家約翰x 杜威指出“教育,要有利于人回歸自然。”最大化順應地形的布局方式,使自然在校園中得以充分保存和流露,高中部教學樓呈U形布置,開敞處面向沿河景觀綠帶;首層順地勢架空,將原始地貌納入建筑,與內(nèi)部空間形成聯(lián)動。潺潺溪水縈繞在場地周邊,為減少噪音,將食堂布置在瀑布和溪谷旁的入口廣場地下,通過中庭引風,形成“觀水而不廢食”的場景。場地中央的“山谷”圖書館亦順應梯田走勢,輕置于花谷東側(cè)。
“山谷”圖書館是學校的標志性場所,原始場地呈淺丘坡地,是一片位于地塊中部的油菜花谷。圖書館位于山谷一側(cè),盡量保留原始場地的脈絡和精髓,呈現(xiàn)一半山野一半書院的空間特色。這里不僅坐擁校園內(nèi)最具特色的山谷花園,同時也是校園的流量中心,學生們在此既可以安靜閱讀,也可以開展豐富的室內(nèi)外活動。
隨著學校招生的展開和教學模式的完善,山谷的梯田還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勞動課,在不同的季節(jié)種植不同作物。春華、秋實、夏蟬、冬雪,學生們在校園里感受四季更替、歲月更迭。依山就勢的自由體態(tài),層疊錯落的生態(tài)綠谷,不僅最大限度地消解體量、減少土方,同時暗合“游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的西大附中學風。
校園建筑設計的重點在于要將日常使用者——學生們的情感、經(jīng)驗和歸屬納入空間設計,我們希望這個建筑不僅僅讓建筑師或者甲方喜歡,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使用者喜歡。以往的設計將人群看作社會和生產(chǎn)過程中的一個附屬部分,而今天,“人”逐漸成為所有社會過程圍繞運轉(zhuǎn)的核心,這就要求建筑設計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群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及其相應的空間使用方式。
山東省濰坊歌爾學??偨ㄖ娣e31 940m,建設用地面積40 120.3m。由于場地用地條件緊張,建筑師采取了中國古典園林擅用的“小中見大”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以一種富有趣味、迂回、小尺度、借景的建造方式,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樣化的場所體驗。設計摒棄了常規(guī)的由功能主導的建筑策略,從內(nèi)容出發(fā)反推空間,建筑師也一同參與到校園的課程設置和任務書的編寫中,用近一年的時間推導出這座由“空間”引領(lǐng)學生探索內(nèi)在、自我成長的有機建筑體。我們希望歌爾學校的孩子們走出校園的時候能夠記住自己的文化原點,不忘初心。
抽象于中國古典園林的營建意蘊,校園整體采用回游式手法組織空間,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與各種人群、環(huán)境、事物相遇的機會?;乩扰c建筑單體底部的架空層相結(jié)合,進一步擴大了入口空間。室外樓梯串聯(lián)起二層屋頂平臺,回游路徑穿插部分教學空間,形成室內(nèi)外互相滲透、互相聯(lián)動的空間氛圍以及“外廊環(huán)繞、內(nèi)廊貫通”的動線規(guī)劃。
我們希望孩子們在這個建筑里是無懼、務實的狀態(tài),因為任何一個空間的主觀“設計”都會呈現(xiàn)不一樣的效果。令人動容的是在后續(xù)探訪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當初設想的場景,孩子們感受這個空間時,并非感受中式園林,而是在體驗中式園林設計中的精髓。
在空間布局之外,校園整體的回游性還體現(xiàn)在場地與外界景觀的連接之中。設計繼承并優(yōu)化了傳統(tǒng)的對景、借景等造園手法,引入西側(cè)景區(qū)和南側(cè)復耕地的綠色資源,通過花園、草坪等多尺度、多流線的景觀節(jié)點豐富回游層次、模糊室內(nèi)外邊界,營造出分而不隔、窮而不盡的視覺體驗。這種人工影響的自然,帶著人類生活的痕跡與技藝,卻又更易被感知,并產(chǎn)生通感。
我們沒有直接使用符號化的兒童元素或具象化的建筑手法,而是通過南北向主軸串聯(lián)所有功能。校園西側(cè)為用于思考、交流的主題庭院;東側(cè)為風雨操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主體建筑內(nèi)設置大量廊道、平臺、樓梯等非正式交流空間,孩子們在此漫步、玩耍、嬉戲、相遇……成長的煩惱在動靜相宜、自由共融的氛圍里,滋養(yǎng)出人類精神世界最閃亮的記憶。
為了鼓勵學生們開展各項活動,我們在建筑周圍放置了大小各異的灰空間、挑空門廳、屋頂露臺、無功能的復合空間等場所,創(chuàng)造出可視與不可視的空間關(guān)系,孩子們在其中既能安靜閱讀,也能群體活動。對建筑的敘述無法替代每個人在其中所獲得的體驗,我們秉持著空間育人的設計原則,將美學思想滲透至每一處細節(jié)。北側(cè)主入口以坡屋頂隱喻中國傳統(tǒng)建筑,虛實相間的體塊關(guān)系彰顯文化氣質(zhì);教學樓溫暖的立面、充足的光線,讓最純真的生活意趣在室內(nèi)外流淌;自由靈動的單體布局、張弛有度的共享空間令學生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nèi)展開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精神世界的思考。
面對“高密度”的制約條件,gad設計的三所校園都采取了親和自然的策略。不同的是,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和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兩江校區(qū)地域特質(zhì)鮮明,建筑師依據(jù)地形,將大體量消解于自然;歌爾學校從文化特色入手,將多維度場景納于有限的校園空間中。
當下,教育建筑不再只承載單純的教學需求,而是打造豐富自我、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活場景。校園空間的營造,應打破固有的同質(zhì)化刻板印象,重拾對場地的人文關(guān)懷,再現(xiàn)對空間的美學訴求。我們正試圖以可持續(xù)的建筑手法,打磨出拓寬生命維度、探索自我成長的復合空間;以自然教育和美學教育為原點,塑造學生的心理及人格結(jié)構(gòu)。
1-15,22-24 gad(杰地設計)提供
32-34,38 gad(杰地設計)提供
16,17,19-21 shiromio studio 拍攝
25,28,31 shiromio studio 拍攝
18 存在建筑拍攝
26,27,29,30 麒文攝影拍攝
35-37,39 吳清山拍攝
1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總平面圖
項目名稱:重慶兩江人民小學
業(yè)主:重慶兩江新區(qū)新南教育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重慶市兩江新區(qū)
建筑設計:gad(杰地設計)
項目總監(jiān):吳瀚
項目主創(chuàng):譚偲
設計團隊:吳瀚、譚偲、余淵、胡明奇、曾維、曾思源(建筑);黃嘉、郭俊杰、周波、何歡(結(jié)構(gòu));周逢源、趙丹、王柱、許蘭森(給排水);夏繼東、楊勝利、蘇喜慶(暖通);周興悅、李東晉、黃春雷、梅洪(電氣)
室內(nèi)設計:重慶市設計院
景觀設計:重慶兩江新區(qū)市政景觀建設有限公司
總建筑面積:5.4萬m
設計時間:2016.10—2018.04
建成時間:2019.08
攝影:shiromio studio、存在建筑、gad(杰地設計)
2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總平面圖
項目名稱: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兩江校區(qū)
業(yè)主:重慶兩江新區(qū)水土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重慶市兩江新區(qū)水土新城
建筑設計:gad(杰地設計)
項目總監(jiān):吳彥
項目主創(chuàng):譚偲
設計團隊:吳彥、譚偲、余楊、李琳、王靈艷、曹遠行、郭鑫、曾思源、管雷寧、郭彧、楊建偉、徐士勇、王錚音、盧震、李敏、張路、李艷波、公衍偉(建筑);楊卓興、王連花、黃嘉、周波、舒啟軍、徐士杰、韓光、劉成欣、楊帆、孫廣鑫、劉發(fā)欽、李濤、呂曉東、王華強、劉海洋、張希川(結(jié)構(gòu));周逢源、趙丹、賴江濤、楊鵬、秦睿、崔俊芳、刁可德、陳建勇(給排水);夏繼東、劉有智、楊勝利、劉元坤、劉爭光、劉成、龔嬌(暖通);周興悅、陽玉云、蔡長雨、隋媛媛、穆衛(wèi)浩、馮龍生、周林、李盛、王煜團(電氣)
室內(nèi)設計:杭州典尚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廣東建筑藝術(shù)設計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gad青島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重慶筑景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幕墻設計:中機中聯(lián)工程有限公司
標識設計:成都x 華藝匠人
總建筑面積:12萬m
設計時間:2016.08—2018.05
建成時間:2020.09
攝影:shiromio studio、麒文攝影
3 濰坊歌爾學??偲矫鎴D
項目名稱:濰坊歌爾學校
業(yè)主:濰坊歌爾置業(yè)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qū)
建筑設計:gad(杰地設計)
項目總監(jiān):李健
項目主創(chuàng):李健、朱慧斌
設計團隊:李健、季燁、朱慧斌、李堃、沙威、梅玉建、丁旭陽(建筑);勘志豪、楊耀武、施展(結(jié)構(gòu));焦芳、徐炯(給排水);徐智峰、周燕、姚夢婕(暖通);陳曉云、張健鵬(電氣);羅威、王丁丁、蔡雯悅(景觀)
總建筑面積:3.2萬m
設計時間:2019.08
建成時間:2020.12
攝影:吳清山(山間影像)
設計將校園的上部建筑分解成小體量溶解到自然之中,校園北部為教學區(qū),6棟立面風格不同、顏色各異的建筑沿基地邊緣展開,每棟房子都有不同的表情和性格,這是孩子們一至六年級的教學樓。
The design decomposes the upper buildings of the campus into small volumes and dissolves them into nature.In the north of the campus,there are 6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styles and colors along the edge of the site.Each house has different expressions and personalities.This are the teaching buildings for children in grade 1~6.
4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教學樓軸測示意
5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首層組合平面
每棟小房子都擁有一個內(nèi)向庭院和多層通高的公共活動臺階,后者作為教學的中心空間,可延伸為拓展課專用場所。6年時間、6棟建筑,孩子們每升一級都會搬到新的教學樓,在時間和空間的變換中收獲個人成長、知識積累的成就感。
Each small house has an inner courtyard and a multi-story,double-height public activity staircase,which acts as a central space for teaching and can be extended into a dedicated space for extension classes.6 years,6 buildings,children will move to a new teaching building every year,in the change of time and space to gain personal growth,knowledge accumulation of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6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教學樓剖透視
7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三至五年級教學樓日景
8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教學樓“紅房子”9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教學樓“木房子”
校園中部的運動、禮儀、綜合行政區(qū)連同教學區(qū)的下沉廣場,創(chuàng)造出了置身“森林”的學習環(huán)境;公共空間與建筑的屋頂花園形成的戶外平臺,讓孩子們在課間就能“上房揭瓦”。
In the middle of the campus,the sports,etiquette,and administrative complex,together with the sunken plaza in the teaching area,create a "forest"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communal space and the building's roof garden form an outdoor terrace,allowing children to enjoy playing between classes.
10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教學區(qū)空間關(guān)系
11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宿舍樓首層空間關(guān)系
12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宿舍樓“家庭”單元
13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綜合樓剖透視
14,15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模型照片
16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入口廣場17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風雨連廊18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教學樓室外庭院
19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公共空間
20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從入口廣場看一年級教學樓
21 重慶兩江人民小學圖書館與下沉庭院
設計最大化順應地形的布局方式,使自然在校園中得以充分保存和流露。高中部教學樓呈U形布置,開敞處面向沿河景觀綠帶;首層順地勢架空,將原始地貌納入建筑,與內(nèi)部空間形成聯(lián)動。
The nature can be fully preserved and revealed on the campus.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is u-shaped,and the open part faces the green belt along the river.The first floor is elevated along the terrain,incorporating the original landform into the building and forming a linkage with the internal space.
22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禮堂和食堂組合剖面23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圖書館組合剖面
圖書館被置于山谷一側(cè),呈現(xiàn)一半山野、一半書院的空間特色。這里不僅坐擁校園內(nèi)最具特色的山谷花園,同時也是校園的流量中心,學生們在此既可以安靜閱讀,也可以開展豐富的室內(nèi)外活動。
The library is gently placed on the side of the valley,present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half mountain and half academy.Not only is the valley garden the most distinctive on campus,but it is also the flow center of the campus,where students can read quietly and have a variety of indoor and outdoor activities.
24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圖書館軸測示意
25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山谷”圖書館
26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山谷”圖書館27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逐級退臺的建筑手法
28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半室外庭院
29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教學樓外景30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架空層連廊31 西大附中兩江校區(qū)架空層
抽象于中國古典園林的營建意蘊,校園整體采用回游式手法組織空間,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與各種人群、環(huán)境、事物相遇的機會?;赜温窂酱┎宀糠纸虒W空間,形成室內(nèi)外互相滲透、互相聯(lián)動的空間氛圍。
From the construction implic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the whole campus adopts the method of traveling to organize the space,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meet with various people and environment.Part of the teaching space is interspersed with the return path to form a space atmosphere of interpenet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32 濰坊歌爾學校校園空間
設計沒有直接使用符號化的兒童元素或具象化的建筑手法,而是通過南北向主軸串聯(lián)所有功能。主體建筑被注入大量廊道、平臺、樓梯等非正式交流空間,孩子們在此漫步、玩耍、嬉戲、相遇。
Instead of directly using symbolic children's elements or figurative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we connected all functions through the north-south axis.The main building is inject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l communication spaces such as corridors,platforms and stairs,where children can stroll,play,and meet.
33 濰坊歌爾學校東立面圖34 濰坊歌爾學校剖面圖
35 濰坊歌爾學校教學樓室外樓梯
36 濰坊歌爾學校教學樓多功能空間37 濰坊歌爾學校教學樓虛實相間的立面
建筑周圍放置了大小各異的灰空間、挑空門廳、屋頂露臺、無功能的復合空間等場所,創(chuàng)造出可視與不可視的空間關(guān)系,孩子們在其中既能安靜閱讀,也能群體活動。
Grey spaces of different size are placed around the building,such as empty foyers,roof terraces,and non-functional compound spaces,creating a visible and invisible spatial relationship,where children can read quietly and also play in groups.
38 濰坊歌爾學校墻身節(jié)點詳圖
39 濰坊歌爾學校屋頂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