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柯,韓莉穎,張 鵬,陳天逸,曹 政
(浙江傳化功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白色或淺色織物在儲存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酚黃變的現(xiàn)象,在銷售過程中,面料一旦出現(xiàn)泛黃,其檔次和銷售價格都會大打折扣。引起織物酚黃變的主要原因是包裝材料聚乙烯,在聚乙烯的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一般都會添加含有空間位阻的酚類抗氧化劑,其中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由于價格便宜而被廣泛使用。
BHT 由于在聚乙烯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儲存過程中會轉(zhuǎn)移至織物或服裝面料上,并與含氮的氧化物發(fā)生復(fù)雜的化學反應(yīng)形成DTNP。DTNP 是2,6-二叔丁基對硝基苯酚,當pH 小于7 時,DTNP 無色,在室溫狀態(tài)下極易升華而轉(zhuǎn)移;當pH 大于7 時,DTNP 是黃色的酚鹽;當pH 為7 時,兩者各1/2。BHT 酚黃變的機理[1]如下:
近年來,很多面料采購商將面料的酚黃變指標納入驗貨合同,因此越來越多的印染廠開始重視印染工藝中影響酚黃變的因素,其中柔軟劑的酚黃變性能倍受關(guān)注。目前行業(yè)普遍認為柔軟劑的結(jié)構(gòu)、氨值以及布面pH 對酚黃變的影響比較大,而對于硅油乳液體系中的其他影響因素,例如乳化劑、溶劑以及其他添加劑的研究較少[2-5]。本實驗從氨基硅油的氨值、pH、乳化劑、乳化比例、有機溶劑、填充劑等方面分析可能影響酚黃變的因素,從而探索改善柔軟劑酚黃變的方法。
未上柔純棉雙面針織漂白布(32 支,266 g/m2,白度73.5),柔軟劑A(氨基硅油A,氨值0.10~0.15,黏度50 000~100 000 mPa·s)、柔軟劑B(氨基硅油B,氨值0.23~0.28,黏度900~1 500 mPa·s)、柔軟劑C(氨基硅油C,氨值0.38~0.43,黏度500~900 mPa·s)、柔軟劑D(氨基硅油D,氨值0.55~0.60,黏度800~1 600 mPa·s)、抗酚黃變劑TF-623(傳化智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乳化劑AEO3、AEO6、AEO9(杭州電化集團助劑化工有限公司),乳化劑TO5、TO8[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甘油、山梨醇、二乙醇胺、異丙醇、丁醚、交聯(lián)劑RF-162(上海如發(fā)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冰醋酸(工業(yè)級),抗酚黃變試紙,PVA 塑料板。
SHA-CA 水浴恒溫振蕩器(常州易晨儀器制造有限公司),VM-1A-600 軋車、PT-1A 定形機(日本遷井公司),烘箱,pH 計(上海雷磁儀器廠),X-RITE 計算機測色儀(美國愛色麗公司),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國際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
1.3.1 原油乳化
將原油與乳化劑混合并攪拌均勻;把稱量好的冰醋酸2%(對原油質(zhì)量)加入水中制成酸性溶液。將酸性溶液分5 次加入原油中,攪拌均勻,形成帶泡的均勻液體,靜置消泡,用200 目濾袋過濾,得到透明的微乳液。
1.3.2 柔軟整理
配制工作液→浸軋(壓力3 kg,軋余率70%~80%)→定形(160 ℃,60 s)→回潮→測試。
1.4.1 酚黃變性能[6]
參考ISO 105-X18:2007[2]進行測試。將被測試樣與測試紙分別用含有苯酚的標準測試紙包裹,然后分別夾在玻璃片中間,用3層不含BHT 的聚乙烯薄膜包好,并用膠帶密封以形成組合試樣,加重5 kg,50 ℃烘16 h,控制布的顏色變化達到3 級以內(nèi)為測試正常,再用沾色灰卡對測試樣進行評級。
1.4.2 手感
采用5 分制綜合評價,由經(jīng)驗豐富的5 人小組評價,結(jié)果取平均值,5 分最好,1 分最差。因為本實驗研究的是棉針織布的酚黃變,棉針織布的主要用途是T恤和嬰幼兒服飾,手感要求以柔軟為主,不需要太滑,所以手感評價結(jié)果基本是針對軟度打分。
1.4.3 穩(wěn)定性
離心穩(wěn)定性:以3 000 r/m 離心30 min,觀察乳液是否分層。
存放穩(wěn)定性:在50 ℃條件下靜置24 h,觀察乳液有無變化。
1.4.4 布面pH
參考GB/T 7573—2009《紡織品 水萃取液pH 值的測定》進行測試。
目前市場占有率較大的柔軟劑都帶有氨基,由于含有的氨基數(shù)量、位置及類型不同,柔軟劑表現(xiàn)為不同的氨值。本實驗選擇不同氨值的氨基硅油原油,統(tǒng)一用非離子乳化劑TO5(用量30 g/L),按油乳比例10∶5 進行乳化,得到有效油質(zhì)量分數(shù)為14%的4 個柔軟劑,同用量對比酚黃變。
由表1 可以看出,氨值與酚黃變關(guān)系密切,高氨值硅油酚黃變會明顯比低氨值硅油差一些,手感相對柔軟一些。
表1 氨值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乳化劑是氨基硅油乳化中最常用的助劑,一般常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本實驗選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類乳化劑和異構(gòu)醇聚氧乙烯醚類乳化劑進行對比,在相同條件下(油乳比例10∶5,有效油質(zhì)量分數(shù)14%)乳化氨基硅油D,同用量(30 g/L)對比酚黃變,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乳化劑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由表2 可知,乳化劑對硅油的酚黃變有一定影響,AEO3 乳化的硅油雖然酚黃變小但是乳化效果不理想,硅油的穩(wěn)定性較差;TO5 和TO8 乳化的硅油雖然手感較柔軟,但是酚黃變明顯較差。從乳化劑的HLB 值及乳化劑的結(jié)構(gòu)來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鏈段越長,與柔軟劑D 形成的乳液粒徑越大,越不容易進入纖維內(nèi)部,織物表面的助色基團富集,從而使織物容易顯色變黃。異構(gòu)醇聚氧乙烯醚TO5、TO8與柔軟劑D 形成的乳液粒徑較大,因為空間位阻作用主要吸附在纖維的表面,織物表面的助色基團氨基較多,極容易造成酚黃變。
本實驗選擇AEO6 作為乳化劑,在相同條件(同一乳化劑同一原油,有效油質(zhì)量分數(shù)14%)下按不同乳化比例乳化氨基硅油D,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乳化比例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由表3 可以看出,乳化比例對硅油的酚黃變有一定影響,乳化比例較低時硅油乳液穩(wěn)定性不好,乳化比例較高時硅油的溶解性更好,硅油在織物表面吸附得更多,因而酚黃變會變差,當達到一定乳化比例后,硅油在織物表面吸附飽和,再增加乳化劑用量,酚黃變也不會再變差,而過量的乳化劑還會影響織物的手感。結(jié)合手感軟度、酚黃變、穩(wěn)定性等綜合考慮,乳化比例選擇10∶3~10∶4。
有機溶劑相當于助乳化劑,可以提升硅油原油的溶解性,減小硅油乳液的粒徑,在各類硅油中都有可能添加。本實驗在相同條件(固定乳化劑AEO6,氨基硅油D,油乳比例10∶3)下,對比有無溶劑對酚黃變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4所示。
表4 有機溶劑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由表4 可以看出,加入有機溶劑雖然可以減小乳液粒徑,使產(chǎn)品外觀更通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產(chǎn)品的手感,但是對酚黃變有一定影響,一定量的丁醚或者異丙醇均會增加酚黃變。
交聯(lián)劑RF-162 是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結(jié)構(gòu)式如下),含有2 個環(huán)氧基團,能夠與氨基反應(yīng),氨基硅油(結(jié)構(gòu)式如下)中既有伯氨基又有仲氨基,交聯(lián)劑通過架橋作用將大量硅油連接起來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不僅能降低氨基的活性,從而降低柔軟整理后織物的熱黃變,而且因提高硅油在棉織物上的吸附率,使得整理后織物的手感有所提升。
氨基硅油
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
本實驗在相同條件(固定乳化劑AEO6,氨基硅油D,油乳比例10∶3,有效油質(zhì)量分數(shù)14%)下,對比有無交聯(lián)劑對酚黃變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5所示。
表5 交聯(lián)劑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由表5 可以看出,加入交聯(lián)劑后,大量硅油形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與織物結(jié)合的硅油量增加,在織物表面鋪展更均勻,有效利用率提高,可以提升棉織物的手感,但是酚黃變略微變差;加入交聯(lián)劑的量達到一定數(shù)值后,酚黃變和手感都不再變化,這可能是因為硅油的所有氨基都與交聯(lián)劑的環(huán)氧基團發(fā)生了反應(yīng),不再有多余的有活性的氨基。
某些情況下為了達到某些特殊的手感要求或者降低成本,會在硅油乳液體系中加入一些填充劑。本實驗在相同條件(固定乳化劑AEO6,氨基硅油D,油乳比例10∶3)下,對比有無填充劑對酚黃變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6 所示。從表6 可以看出,填充劑甘油(結(jié)構(gòu)式如下)對棉織物酚黃變和手感有一定影響,添加的甘油越多,酚黃變和手感越差。一定量的山梨醇(結(jié)構(gòu)式如下)可以提升棉織物的軟度,但是會降低酚黃變。二乙醇胺(結(jié)構(gòu)式如下)對棉織物的手感和酚黃變影響最大,這是因為二乙醇胺含有氨基,會使硅油乳液的氨值增加,吸附到織物表面的氮含量更高,會與BHT 形成更多的DTNP,同時加入二乙醇胺造成硅油乳液的pH 升高,使得DTNP 更容易變黃。
為了改善硅油的抗酚黃變效果,可以嘗試在硅油乳液中添加抗酚黃變劑TF-623。本實驗在相同條件(固定乳化劑AEO6,氨基硅油D,油乳比例10∶3)下,對比有無抗酚黃變劑對酚黃變的影響,結(jié)果如表7所示。
表7 抗酚黃變劑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由表7 可以看出,加入適量抗酚黃變劑可以顯著提升棉織物的抗酚黃變性能,但是手感明顯下降且硅油乳液穩(wěn)定性變差。根據(jù)機理分析,抗酚黃變劑屬于大分子酸類,吸附到布面后,在高溫定形過程中部分留在布面,達到抑制DTNP 變色的作用。另外,這種大分子酸可以與部分氨基反應(yīng)使得助色基團變少[7]。但是抗酚黃變劑的加入會抑制陽離子柔軟劑對布面的吸附效率,從而使得手感變差。
柔軟劑pH 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見表8。
表8 柔軟劑pH 對棉織物酚黃變性能的影響
經(jīng)研究[2,4]發(fā)現(xiàn),紡織品的pH 對酚黃變影響較大,pH 低的織物酚黃變明顯小于pH 高的織物。由表8 可以看出,同一柔軟劑僅因乳液pH 不同,酚黃變差異很大,pH 越低酚黃變越好,手感越好,結(jié)合產(chǎn)品穩(wěn)定性(pH 太高或太低乳液穩(wěn)定性都會有所下降)及國家紡織品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8]對pH 的要求,乳液pH 控制在4~6比較合適。
柔軟劑酚黃變受多種因素影響,可以從以下角度考慮進行改善:(1)結(jié)合手感和酚黃變,盡量選擇氨值較低的柔軟劑;(2)從乳化劑和乳化比例考慮,篩選合適的乳化劑和乳化比例;(3)盡量少引入添加劑(如異丙醇、丁醚、交聯(lián)劑、甘油、山梨醇、二乙醇胺等);(4)乳液pH 盡量控制在4~6;(5)可適當加入少量抗酚黃變劑來提升酚黃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