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譯研究領域中,文學翻譯頗受關注,作為文學翻譯的有機組成部分,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在近20年來成果豐碩,主要涉及讀者研究、譯者研究以及翻譯理論研究三個方面。
兒童文學翻譯中的讀者研究,主要是圍繞兒童讀者的語言、心理與審美等方面進行探討。嚴維明從讀者接受度出發(fā),對新譯《湯姆·索耶歷險記》進行了分析
;徐德榮指出,譯者只有熟悉兒童的語言,洞察兒童心理,才能創(chuàng)造出深受兒童讀者喜愛的譯作
;徐德榮、江建利認為,譯者應該解放自己的兒童觀和兒童文學觀,尊重信任兒童,以譯作與兒童建立起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實現(xiàn)兒童本位的翻譯
;袁毅指出,兒童文學翻譯應以目標語讀者為中心
;吳艷暉提倡,應根據(jù)兒童心理、認知和審美等特點以及兒童讀者的期待,來選擇恰當?shù)姆g策略
。
譯者對兒童的認知、個人的偏好與翻譯策略的選擇等,都會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譯介產(chǎn)生重要影響,可以說,譯者對兒童文學翻譯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當前對兒童文學譯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數(shù)在兒童文學翻譯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譯者身上。如秦弓對魯迅的兒童文學翻譯作品進行了探討,認為魯迅在對象選擇與翻譯風格上別具一格,對整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劉軍平、羅菁從葉君健在翻譯理論方面的建樹出發(fā),重點闡述了他的“精品再創(chuàng)作論”和“遵命翻譯觀”
;湯素蘭對任溶溶兒童詩的語言藝術進行了分析,認為有意思的詩比有意義的詩更能打動人心
。
深度+主題的游學指南——《XX主題/深度游》。根據(jù)當?shù)匚幕?,設計經(jīng)典特色性強、體驗沉浸感重的滿足不同文化需求的休旅線路。聞名景區(qū)的文化旅游+外事體驗為主的常規(guī)線路;美麗鄉(xiāng)村、山居民宿、特色家庭、工廠企業(yè)為代表的微觀特色線路等。
兒童文學翻譯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的論、功能對等論和生態(tài)翻譯學等方面。金蓓從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對《青銅葵花》的經(jīng)典童謠英譯本進行了分析
;宋松巖、黃娟在功能翻譯理論的指導下,以《夏洛的網(wǎng)》漢譯本為例,探討了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
;王淼指出,譯者應依據(jù)目的論的法則,力爭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譯文的目的
。
從上面的簡要評述,可以看出,以往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大多是以譯者為中心進行探討,雖然也有對兒童讀者的研究,但所占比重不是很大;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研究較為常見,但主要是以功能對等理論、目的論與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為主,以接受美學理論來指導兒童文學翻譯的論著尚不多見。筆者擬以接受美學為理論基礎,以
(《柳林風聲》)的譯文為例,對其中的翻譯策略加以探討,以期為兒童文學翻譯的策略選擇提供有益的借鑒。
(7)原文:Then they all started grumbling at each other. “How STUPID you are! Why didn’t you tell him--” “Well, why didn’t YOU say--” “You might have reminded him--” and so on, in the usual way; but, of course, it was then much too late, as is always the case.
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首先要為讀者所接受,贏得讀者喜愛,這樣才能真正顯示出它的文學價值。接受美學的核心概念為“期待視野”
,它是指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前,已經(jīng)具備一部分知識,這些知識可能與閱讀的作品有關,也可能無關。這些先前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讀者很重要,它們是讀者通過閱讀獲得新知識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作者在確定目標讀者時的重要參考。讀者一方面利用自己過去的期待視野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文學作品中的新觀點又會刺激讀者的胃口,促使讀者打破自己原有的期待視野,把自己新的審美觀點滲入進去,從而形成新的期待視野
,而新的期待視野則會促進文學作品形式與內(nèi)容的更新。這樣來看,從讀者角度出發(fā)的接受美學理論,確實是對文學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接受美學不僅在文本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論,也為文學翻譯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它同樣提升了譯文讀者的地位,譯文讀者對譯文的理解與欣賞,以及譯文與原文讀者反應的比較,都是評價翻譯的重要標準。同時,從接受美學角度指導文學翻譯,并不是一味遷就讀者,適應讀者現(xiàn)有的期待視野,它也要求譯者不斷超越和拓寬讀者的期待視野。因此,譯者應根據(jù)目標讀者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姆g策略。
相對于成人文學而言,兒童文學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它是“切合兒童年齡特點、適合兒童閱讀欣賞、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
。簡言之,兒童文學就是為兒童而作的文學。因此,兒童文學翻譯也應是為兒童而譯的文學,這既是兒童文學翻譯的特點,也是它的難點。譯文讀者群體是兒童,他們的心智水平、語言運用與欣賞能力等都和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兒童文學翻譯對譯文質(zhì)量的要求更高。要讓譯文讀者得到和源語讀者一樣的閱讀體驗,就需要譯者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在詞語、句式與語言風格上精雕細琢,使譯文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能夠被兒童讀者順利接受。
2017年3月-5月,在我中心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 V F-E T)200例患者采用雙氯芬酸鈉栓塞肛鎮(zhèn)痛后穿刺取卵術,年齡在23~45歲,不孕年限1-10年。
在接受美學視域下,讀者的反應和接受程度成為衡量作品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學作品、文學翻譯就是為讀者創(chuàng)作的,讀者是這一活動的主體。因此,譯者在進行兒童文學翻譯時,要時刻將兒童這一群體放在主體地位,即翻譯時要把兒童的接受能力考慮在內(nèi),采用恰當?shù)姆g策略
。作為譯者,應當基于兒童讀者的期待視野,在各個方面仔細打磨,使讀者獲得良好閱讀體驗的同時,又能對其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英國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1859—1932)所創(chuàng)作的
,是一部充滿田園牧歌風情的經(jīng)典童話,書中描述了四個要好的動物朋友——鼴鼠、河鼠、獾和蛤蟆在風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所經(jīng)歷的曲折生動的冒險故事,時至今日,它仍然受到國外兒童讀者的喜愛。翻譯家楊靜遠(以下簡稱“楊譯”)
和任溶溶(以下簡稱“任譯”)
以高超的藝術將它譯為漢語,同樣使它在中國成為暢銷作品。下面,本文將以楊譯和任譯《柳林風聲》為例,從詞語、句式與語言風格三個方面,來探討兒童文學翻譯的策略選擇問題。
遼寧省金秋醫(yī)院骨一科醫(yī)師張瓏: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與骨骼重建破壞的平衡有關,鈣劑只是骨骼重建的原材料,單純補鈣就好像蓋房子時只會買材料,卻不請建筑工師傅一樣。
可以看出,原文后半部分的句式較長,不太符合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因此,譯者需要對此進行適當切分。楊譯和任譯不僅都將長句分成一個個小短句,而且均將“his dulled hearing”調(diào)整到前面,處理為“聽覺(都變得)遲鈍了”,使銜接更為流暢自然。由于句式變短、銜接順暢,契合了兒童讀者的接受能力,因此,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1)原文:So he scraped and scratched and scrabbled and scrooged and then he scrooged again and scrabbled and scratched and scraped, working busily with his little paws.
楊譯:鼴鼠又掏又撓又爬又擠,又擠又爬又撓又掏,小爪子忙個不停。
任譯:他用他的小爪子忙著又是扒,又是挖,又是掘,又是抓,接著又是抓,又是掘,又是挖,又是扒。
例(1)中的詞語基本屬于第一種類型,即源語和目標語能夠相互對應。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只需要在文學性上下功夫即可,使譯文讀者盡可能體會到原文的文學意味。考察楊靜遠和任溶溶的譯文,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都將小鼴鼠一連串的動作通過文字展現(xiàn)給了讀者;相比而言,楊譯讀起來語速稍顯急促,任譯更加生動形象,閱讀體驗更好。
(2)原文:And instead of having an uneasy conscience pricking him and whispering “whitewash!” he somehow could only feel how jolly it was to be the only idle dog among all these busy citizens. After al1, the best part of a holiday is perhaps not so much to be resting yourself, as to see all the other fellows busy working.
任譯:“洋蔥醬!洋蔥醬!”鼴鼠嘲笑他們說,而那些兔子還沒想出一句十分滿意的話來回敬他,他已經(jīng)跑得不見了。
任譯:他倒沒有感到良心的責備,沒有感到良心在悄悄地叫他“回去粉刷吧”,卻只覺得在所有這些忙人當中做一個惟一的懶漢太快活了。再說,一個假日的最好時刻也許不是躺下休息,而是去看看其他人忙著干活。
例(2)中,楊靜遠將“idle dog”直譯為“懶狗”,十分俏皮風趣,能讓兒童讀者立刻想象出小鼴鼠當時悠閑懶散的模樣。而任溶溶將其意譯為“懶漢”,保持了童話整體的擬人化風格,很是生動形象,同時和下一句中的“其他人”相對應,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翻譯策略。
2.2.1 政府直接給予補助。政府要綜合考慮農(nóng)村空巢老人群體,給予農(nóng)耕空巢老人家庭補助。通過農(nóng)耕來獲取收入的空巢老人,多半是因為子女外出打工,所賺取的工資僅能維系自己的生存,難以有額外資金提供給老人,空巢老人只能自己想辦法獲得收入,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勞動強度過大,加之體力不夠,日積月累,患病率增加,醫(yī)藥費的支出及其他費用支出使很多空巢老人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要給予農(nóng)耕空巢老人穩(wěn)定的資金補助。
(3)原文:“Onion-sauce! Onion-sauce!” he remarked jeeringly, and was gone before they could think of a thoroughly satisfactory reply.
由于目前海水捕撈的蝦是按照魚粉的生產(chǎn)設備和工藝進行生產(chǎn),所以較高的溫度會導致較為強烈的焦糊味。因此,在對焦糊味的判別中注意辨別是否含有蝦、蟹成分,并結合顯微鏡分析可以進行定性和半定量的蝦、蟹成分判定。
楊譯:怪不得他猛地把刷子往地下一扔,嚷道:“煩死人了!”“去它的!”“什么春季大掃除,見它的鬼去吧!”連大衣也沒顧上穿,就沖出家門了。
楊譯:他聽不到良心在耳邊嘀咕:“刷墻!”只覺得,在一大群忙忙碌碌的公民當中,做一只唯一的懶狗,是多么愜意??磥?,過休假日最舒心的方面,還不是自己得到休憩,而是看到別人都在忙著干活。
和例(1)、例(2)不同,例(3)中出現(xiàn)了“onion-sauce”這一文化負載詞。在英國,人們吃兔肉時會蘸洋蔥醬,用以中和兔肉的特有氣味。原文中,小鼴鼠對著兔子們大喊“洋蔥醬”來嘲笑他們,這在原文讀者那里會得到共鳴。而在漢語中,“洋蔥醬”和“兔子”之間卻沒有這種關聯(lián)。因此,如果像任溶溶一樣直接翻譯,兒童讀者則很難做到準確理解。楊靜遠在此處將其譯為“蠢貨蠢貨”,顯然是采取了歸化策略,使小鼴鼠調(diào)皮機靈的性格特點躍然紙上,便于兒童讀者迅速理解,并基本達到了和原文同樣的效果。
兒童文學的一個主要特點是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經(jīng)營,因此,句式的流暢度和銜接性等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翻譯兒童文學時,為了使行文更加流暢生動,譯者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譯策略,對原文中的句式進行適當擴充或語序調(diào)整等。例如:
(4)原文:Spring was moving in the air above and in the earth below and around him, penetrating even his dark and lowly little house with its spirit of divine discontent and longing.
楊譯:春天的氣息,在他頭上的天空里吹拂,在他腳下的泥土里游動,在他四周圍飄蕩。春天那奇妙的追求、渴望的精神,甚至鉆進了他那陰暗低矮的小屋。
任譯:春天的氣息飄在天上地下和他周圍,甚至鉆進他這又黑又低矮的小屋子,帶來春天那種神圣的、使人感到不滿足和渴望追求什么的精神。
可以說,對原文“air above and in the earth below and around him”的準確把握是這段文字翻譯的關鍵。將兩個譯本進行比較,不難看出,楊譯對此予以擴充解釋,不僅基本傳達出原文的意義,而且也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任譯則更像機械的對譯,由于譯者沒有充分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與閱讀習慣,對兒童讀者來說,這段譯文是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的。同時,楊譯本將后半部分的長句進行了語序調(diào)整,使整段文字讀起來更為舒緩順暢。
(5)原文:The sunshine struck hot on his fur, soft breezes caressed his heated brow, and after the seclusion of the cellarage he had lived in so long the carol of happy birds fell on his dulled hearing almost like a shout.
酒過數(shù)巡,說到秦鐵崖的神勇無敵,酒到七成的秦鐵崖道:“秦某身經(jīng)百戰(zhàn),至今未落敗,奧秘何在?說出來諸位或許不信,奧秘就是,不怕受傷,不怕死!”
楊譯:太陽曬在他的毛皮上,暖烘烘的,微風輕撫著他發(fā)熱的額頭,在洞穴里蟄居了那么久,聽覺都變得遲鈍了,連小鳥兒歡快的鳴唱,聽起來都跟大聲喊叫一樣。
任譯:太陽光曬熱他的毛皮,微風吹拂他曬熱了的腦門。在地下蟄居得太久,聽覺遲鈍了,快活小鳥的歡歌聲進入他的耳朵,就像是大轟大叫。
(1)編制企業(yè)定額是為了實用,不是為標新立異,所以根據(jù)土建專業(yè)的性質(zhì)特點,也為了方便使用者查找、使用定額子目,貴冶土建定額的子目仍然沿用了《江西省建設工程定額》建筑和裝飾分冊的章節(jié)劃分和子目排序,這樣企業(yè)定額用起來就不會有突兀感,易于接受;并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廠內(nèi)檢修常用到的給排水、照明器具、道路、植筋、活性焦篩分等子目,盡量全面地覆蓋廠內(nèi)的全部檢修項目。
在兒童文學翻譯過程中,遇到的詞語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語和目標語能相互對應或大致對應的詞語;二是目標語中找不到能對應的詞語或者源語詞語具有特殊意義。相較于后者而言,前者相對簡單,需要譯者在文學性上多下功夫;而后者則需要考慮歸化和異化等問題。例如:
在接受美學視角下,目標語讀者所喜聞樂見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具有本土化的語言風格,這樣既能夠吸引兒童讀者的注意力,又能達到一定的教育意義。就此而言,譯者需要在語言運用上下足功夫,反復錘煉。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便于兒童接受,很多兒童文學作品都是以敘事為主,大多呈現(xiàn)出口語化的特色。因此,在對這些作品進行翻譯時,譯者要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避免死板對應源語語言。例如:
1.2 方法 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離心后取上清液,檢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Ⅰ(cTnⅠ)、乳酸脫氫酶(LDH)、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采用康泰醫(yī)療儀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24 h動態(tài)心電圖機對兩組RR間期總體標準差(SDNN)、RR間期均值的標準差(SDANN)、相鄰RR間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低頻功率(LF)、高頻功率(HF)和心率減速力進行檢測。
?陳林譯注:《佛教十三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54頁。參閱康僧鎧譯《無量壽經(jīng)·卷下》。
(6)原文:It was small wonder, then, that he suddenly flung down his brush on the floor, said “Bother!” and “O blow!” and also “Hang spring-cleaning!” and bolted out of the house without even waiting to put on his coat.
綜合以上兩種方案,兼容已經(jīng)量產(chǎn)裝置的測試需求,方案2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它巧妙的利用生產(chǎn)大數(shù)據(jù)和訂單數(shù)據(jù),有效解決了智能測試系統(tǒng)所必需的保護裝置多維度信息數(shù)據(jù)集合獲取的難題。
楊譯:“蠢貨!蠢貨!”他嘲笑說,不等他們想出一句解氣的話來回敬他,就一溜煙跑得沒影兒了。
任譯:這就難怪鼴鼠忽然把他那把刷子扔在地上,說著“討厭!”“噯,去它的吧!”以及“該死的大掃除!”連穿上衣也等不及,就沖出了屋子。
例(6)中,鼴鼠在得知春天到來的消息后,不愿再打掃房間而一心只想出去玩耍,這種激動又迫切的心情,原文表現(xiàn)得十分真實自然,兩個譯本也都出色地再現(xiàn)出來。楊譯“煩死人了!”“去它的!”“見它的鬼去吧!”和任譯“討厭!”“噯,去它的吧!”“該死的大掃除!”都符合兒童的語言表達習慣,帶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過,任譯本在這些詞語中間添加了“以及”,以對應原文中的連詞“and also”,則有些畫蛇添足,讀起來不如楊譯順暢。
接受美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學者漢斯·羅伯特·姚斯是代表人物之一。姚斯主要強調(diào)的是讀者及其閱讀接受對文學發(fā)展進程的作用和影響,顛覆了只注重作品和作者的傳統(tǒng)文學批評范式,在當時是一種新的文學研究方法論。在以往的文學研究中,作品、作家是研究的主要對象,讀者通常是處于被忽視的地位。接受美學則把文學研究關注的重點轉移到了讀者身上,這是接受美學理論對推動文學發(fā)展所作出的主要貢獻。
復用方式包括64Kbit/s復用保護和2Mbit/s復用保護。其中一些電網(wǎng)公司2Mbit/s復用保護越來越成為主流。所以本文將闡述 2Mbit/s復用為主。2Mbit/s復用方式是保護裝置的光收、發(fā)接口利用數(shù)字復用技術通過2Mbit/s數(shù)據(jù)復用接口與SDH 設備及復用通道和對側保護裝置相連。
心腦血管類疾病包括腦血管類疾病和心臟血管類疾病,以中老年患者為主要發(fā)病群體。心腦血管類疾病具備高發(fā)率、高殘率、高亡率等特點,不僅影響中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探究合理化臨床用藥對心腦血管類疾病患者的治療影響,本實驗以我院收治的386例心腦血管類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現(xiàn)將實驗報道如下:
楊譯:這一來,兔子們七嘴八舌互相埋怨起來。“瞧你多蠢,干嗎不對他說……”“哼,那你干嗎不說……”“你該警告他……”諸如此類,照例總是這一套。當然啰,照例總是——太晚啦。
任譯:于是這些兔子開始互相埋怨。“瞧你多笨!你為什么不告訴他……”“那你自己為什么不說……”“你本可以提醒他……”如此等等,都是老一套;可是不用說,埋怨也沒用,已經(jīng)太晚了,事情也總是這個樣子。
例(7)中,原文表達的是兔子們的相互抱怨,在翻譯時,應將這些語氣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來。楊譯使用了“哼”“啰”等語氣詞,使文本更接近兒童口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讀者對作品的陌生感,降低了閱讀難度。同時,楊靜遠將“and so on”譯為“諸如此類”,而任溶溶則將其譯為“如此等等”,相比而言,前者更為出色,既能讓兒童充分理解,還能豐富語言表達。
(8)原文:“This has been a wonderful day!” said he, as the Rat shoved off and took to the sculls again. “Do you know, I’ve never been in a boat before in all my life.”
“What?” cried the Rat, open-mouthed: “Never been in a—you never—well—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then?”
楊譯:“今天太美了!”鼴鼠說。這時,河鼠把船撐離岸邊,拿起雙槳。“你知道嗎,我這輩子還從沒坐過船哩!”
“什么?”河鼠張大嘴巴驚異地喊道,“從沒坐過——你是說你從沒——哎呀呀——那你都干什么來著?”
任譯:“今天是個呱呱叫的好日子!”當河鼠推船離岸,又劃起槳來的時候,鼴鼠說,“你知道嗎,我一輩子里還從來沒有坐過船呢?!?/p>
“什么?”河鼠張大嘴巴叫起來,“從來沒有坐過……你從來沒有……這個,我……那么你一直在干些什么呢?”
在兩個譯本中,均體現(xiàn)出兒童文學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將河鼠在聽說鼴鼠從未坐過船時的驚訝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就像小孩子語氣天真地在和同伴講話,再現(xiàn)出童話作品所特有的童真、童趣、童心。尤其是任溶溶將“wonderful day”譯為“呱呱叫的好日子”,把鼴鼠的形象烘托得十分俏皮可愛。可見,口語化、兒童化的語言風格很容易將兒童讀者帶入到具體的故事情境中來。
總的來看,在詞語、句式與語言風格三個方面,楊譯本和任譯本都以兒童讀者為中心,采取了相應的翻譯策略,盡管個別地方仍可以再仔細打磨,但總體上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這是兩個譯本一直深受兒童讀者喜愛的主要原因,同時也為兒童文學翻譯提供了成功的范本。
總之,歷史高效課程教學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教師只有一絲不茍地學習新課標,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認認真真地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追求每一堂課都高效化,幫助學生輕松地學習歷史,這樣才可能成功地構建出高效的課堂。當然,這需要廣大的中學歷史老師不斷去實踐,去總結,共同推進歷史高效課堂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本文以接受美學為指導,以The Wind in the Willows(《柳林風聲》)為例,從詞語、句式與語言風格三個方面,對楊靜遠和任溶溶的兩個譯本進行了比較分析,并深入探討了兒童文學的翻譯策略。首先,在詞語選擇方面,如果是源語詞語和目標語能相互對應或大致對應,則需要重視譯文的藝術性;如果是目標語中找不到能相對應的詞語(如文化負載詞),或者源語詞語具有特殊意義,筆者認為,應主要采用歸化這一翻譯策略,它能使兒童讀者更好地把握文本內(nèi)容,降低閱讀困難。其次,在句式運用方面,由于中、英文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譯文可以通過調(diào)整語序或者進行適當擴充等,來保持句式的流暢度和銜接性。再次,在語言風格方面,在以敘事為主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口語化、兒童化是它的一大特點,在對這些作品進行翻譯時,譯者需要采取靈活的策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切忌死板對應原文。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主要是結合實例來探討兒童文學翻譯的策略,由于例證的選取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且例證數(shù)量有限,因此,所得出的結論未必十分確當,尚有待于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不斷完善。
[1]嚴維明.談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新譯《湯姆·索耶歷險記》點滴體會[J].中國翻譯,1998,(5).
[2]徐德榮.兒童文學翻譯芻議[J].中國翻譯,2004,(6).
[3]徐德榮,江建利.從雙關語的翻譯檢視譯者的兒童文學翻譯觀[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4]袁毅.淺論兒童文學的翻譯[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 2006,(4).
[5]吳艷暉.淺談兒童文學翻譯的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0).
[6]秦弓.魯迅的兒童文學翻譯[J].山東社會科學,2013,(4).
[7]劉軍平,羅菁.葉君健翻譯思想及其特征探微——紀念著名翻譯家葉君健先生誕辰100周年[J].中國翻譯, 2014,(6).
[8]湯素蘭.任溶溶兒童詩的語言藝術[J].中國文學研究, 2016,(1).
[9]金蓓.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童謠中譯英的深度文本分析——以《青銅葵花》經(jīng)典童謠英譯本為例[J].海外英語, 2019,(12).
[10]宋松巖,黃娟.從功能翻譯理論看兒童文學翻譯——以《夏洛的網(wǎng)》為例[J].海外英語,2010,(6).
[11]王淼.“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
譯本對比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12][聯(lián)邦德國]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 社,1987.
[13]門冬梅.接受理論視域下兒童文學《彼得·潘》的翻譯美學[J].語文建設,2016,(8).
[14]陳子典.新編兒童文學教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趙錚.接受美學視角下《吹小號的天鵝》翻譯技巧研究[J].語文建設,2017,(27).
[16]Kenneth Grahame.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
[17][英]肯尼斯·格雷厄姆.柳林風聲[M].楊靜遠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8.
[18][英]肯尼思·格雷厄姆.柳林風聲[M].任溶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