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娟鄢超云
(1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68)(2四川成都市武侯區(qū)教育科學發(fā)展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2)
幼兒階段是專注品格形成的基礎階段?!?—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要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認真專注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也指出,專注是幼兒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因此,深入解析幼兒專注品格的內涵、結構要素,歸納專注品格的學習進階的具體表現(xiàn),并據之在這一時期開展相應的教育、提供適切的支持十分必要。
專,本義為紡專,或用手轉動紡錘,做動詞時泛指轉動,即物體圍繞一個圓心旋轉,故引申為專一,指集中于一點、一件事上。注,本義為注入、注射、灌進去,引申為對艱深文義的解釋,此外還有與“專”相當的意思,即精神、力量的集中?!皩Wⅰ倍趾蠟橐惑w,主要取用兩者都含有的“集中于一點”的意思。目前對專注內涵的理解大致有三種取向。
一是,專注是一種心理活動狀態(tài)。林傳鼎等人認為專注是心理活動對某些事物的高度集中,越是高度專注,注意的范圍越?。灰_到專注,必須有引起高度注意的條件;長時間的專注易產生疲勞?!?〕朱智賢和林崇德等人認為,專注是人的心理活動集中于對象的注意狀態(tài),專注狀態(tài)下的人會表現(xiàn)出極強的抗干擾性,有明顯的外部特征,如凝視、傾聽,甚至會出現(xiàn)屏息現(xiàn)象?!?,3〕
二是,專注是一種學習品質。專注是兒童宜具備的一種學習品質,這點已經成為共識。有研究者認為,專注是學習品質的行為導向維度,包括注意和堅持,前者是指將心理能量集中于某個人、某項任務或某個情境;后者是指在分心或面對挫折時仍關注著當前的活動?!?〕還有研究者認為,幼兒的專注表現(xiàn)為能夠集中注意,在面對干擾、困難甚至失敗時能夠啟用調節(jié)機制,完成具有一定持續(xù)性的任務?!?〕
三是,專注是一種生活方式。有研究者認為,專注力與專注的含義是一致的。還有一種理解,認為專注力是一種生活方式,并將其本質概括為:創(chuàng)建新的范疇、歡迎新的信息、思維角度多元化、過程先于結果?!?〕有研究者將專注力進一步界定為對個體思想、感受、態(tài)度、行為等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的思維覺察力,它讓人打破思維定式,始終以開放的視野、敞開的思路,接受新的信息,審視自我,保持思維的開放性與多元性?!?〕
綜上,專注的幾種理解取向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補充的。此外,專注還應該是一種品格。品格有眾人所同意之典范的含義,是個體所擁有的較為穩(wěn)定的、值得被稱贊的個性品質?!?〕作為一種品格,專注應以無損自身、無損他人甚至是利他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為前提?;诖?,本研究認為,專注是指個體為了正向的目的,心理在一定時間內充分指向并集中于當時應當指向和集中的對象上的注意狀態(tài)。
從已有文獻中可以看到,研究者們?yōu)榻媽W⑵犯穹治隹蚣茏龀隽朔N種努力。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心理學領域將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從注意的發(fā)展維度,將其分為注意的穩(wěn)定性、廣度、分配和轉移四個方面?!?〕有研究者將注意力分為警覺、定向和執(zhí)行控制三個子系統(tǒng)。〔10〕有研究者從使用通道的角度將專注力劃分為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觸覺輔從專注力。〔11〕還有研究者從專注的具體表現(xiàn)角度將其劃分為思考、伴隨語言、求助、抗干擾、注意分散等內容,〔12-15〕或將其描述為做事可以持續(xù)一段時間、抗干擾、遇到問題會求助等內容?!?6-18〕已有研究尚未從結構的角度對專注品格做出整體性的闡釋。因此,本研究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試圖構建一個專注品格的結構模型,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從整體上把握專注品格,分析其構成要素的具體表征,進而促進品格培養(yǎng)實踐工作的開展。
根據前文對專注品格所下定義,本研究將專注品格分解為指向、集中、保持和目的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又分別包括一些具體的內容,構成了幼兒的專注品格(見圖1)。需要注意的是,這四個要素是相對獨立但又相互聯(lián)系的,彼此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
圖1 幼兒專注品格結構模型
1.指向:選擇一定對象
指向是指個體在眾多對象中選擇出關注對象,并將自己的視覺、聽覺或觸覺等感知覺集中在這一對象上。對于幼兒來說,其關注對象主要包括人、事、物三種類型。
對人的專注是指,幼兒將注意指向于他人,包括認真傾聽他人的言語,仔細觀察他人的行動,用心理解他人的情感等。例如,幼兒在跟別人交談時,眼睛看著對方,認真聽并努力理解對方的意思。對事的專注是指,幼兒將注意指向某項事情或活動,投入地參與其中。例如,幼兒花很長時間用積木搭建一個復雜的城堡,能連續(xù)跳繩或拋接球,能夠一遍又一遍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物的專注是指,幼兒將注意指向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包括植物、動物、自然現(xiàn)象等,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特征或變化。例如,幼兒經常在自由活動時間選擇去看飼養(yǎng)角的小兔子。
由此可知,幼兒專注的對象既可能是一個游戲,也可能是一只兔子,還可能是一幅作品。因此,成人不應該將幼兒專注品格的培養(yǎng)局限在某一類對象性活動上,如僅將專心閱讀書籍或認真聽教師講話視為專注,而忽視了其他對象可能帶來的專注培養(yǎng)契機,甚至隨意打斷幼兒對游戲的投入或對動植物的觀察等專注行為。另外,幼兒階段,興趣是引發(fā)專注的重要因素。做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活動,和不太感興趣而又必須做的活動,幼兒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2.集中:聚集全部注意
集中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在指向某一事物的同時,精神也集中于此,即使周圍發(fā)生其他事情,個體也依然將注意對象保持在意識之中?!?9〕也就是說,幼兒在選擇某一注意對象后,其意識全神貫注地聚集在這個對象上,對周圍其他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表現(xiàn)出極大的抗干擾性?!?0〕
對于主體來說,干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感覺干擾和情緒干擾。〔21〕感覺干擾主要是指感官所接收到的與當前活動無關的信息,而情緒干擾則是指情感上帶來的思想負擔。所謂抗干擾性,是指幼兒能夠抵抗周圍無關刺激的干擾,不會被無關信息分散了注意力。在受到干擾后,能將注意重新轉移到原來的活動上,有情緒波動時,能較快地緩解,保持平靜。
3.保持:持續(xù)一段時間
保持是指個體能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著對一定對象的關注,直到任務完成。保持主要包括計劃性和堅持性。
計劃性是指幼兒根據他人的要求或自己的意圖制訂計劃,并按照計劃行動?!?2〕明確做事的目的并有一定的規(guī)劃,是維持較長時間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只有當幼兒對所做的事有所了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隨著幼兒的計劃逐漸變得詳細和復雜,也就意味著其專注于這一對象的時間可能維持得更長。
堅持性是指幼兒參與任務時,遇到挫折和困難,能不斷嘗試,直到任務完成;遇到問題能夠通過求助并接受幫助、自己想辦法嘗試、邀請同伴合作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3〕
4.目的:追求一定意義
目的是指個體的行動想要達到的結果。亞里士多德認為,有的目的是主導性目的,有的目的是從屬性目的,而后者只是因為前者之故才被追求?!?4〕我們在此所強調的目的是主導性目的,是行動的終極目的。也就是說,個體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對象時,除了完成相應活動這一目的以外,活動背后的意義才是我們所強調的終極目的。終極目的在于道德上的目的,而這一目的又以“知”為前提,因此可以說,這里的目的主要包括道德追求和理性認識。
道德追求指個體的專注行為應當指向高尚的目的,這種高尚以“善”為尺度。專注作為一種品格,只能用于良善的行為和正義的事業(yè)。用于邪惡事業(yè)和目的的專注不是品格意義上的專注。例如,一心一意干壞事不是專注,而是鬼迷心竅、喪心病狂。對于幼兒來說,其道德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其行為也還沒有明確的道德目的,但幼兒的專注至少不應該用于做不好的事情,而應該用于正確的、積極的事情上。比如,為了照顧好動植物,專心學習相關經驗;能關注到他人的需要,常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能集中注意投身于值日工作、班級勞動等有益于班集體的活動。
理性認識是道德追求的前提。這里的理性認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個體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知識,否則就不知道什么是善,不會為了善的目的而行動;另一方面是指,個體要認識到自己對善惡知識的認識有限,需要不斷去思索和擴展。要引導幼兒知道有益于自身、他人和集體的事情才是“有意義”的;了解“有意義”在不同情境中的具體表現(xiàn)可能不同;知道要達到一個目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專心努力,而為了做有意義的事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1.專注動機的學習進階
根據專注發(fā)生時的幼兒內在動機情況,可將專注劃分為三個層次(見圖2)。
圖2 專注動機的學習進階
第一,基于本能興趣的專注。這個層次的專注行為出自幼兒興趣本能的驅動,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體現(xiàn)的是幼兒本能地想要專注于某項事物。例如看動畫片、玩電子游戲等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幼兒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集中注意力。
第二,基于外在規(guī)范的專注。這個層次的專注行為出自他人要求或社會期待的規(guī)約,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專注,體現(xiàn)的是幼兒服從外部法則而認為應該專注于某項事物。例如,在專心聽講、熱愛勞動等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下,幼兒通常會遵從這些規(guī)范而專注于相應的事項。
第三,基于理想信念的專注。這個層次的專注行為出自幼兒內在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發(fā)自內心的對于道德價值的認同和向往,體現(xiàn)的是幼兒遵從內心的信念和追求而堅定地專注于相應的事項。例如,在發(fā)自內心地熱愛班集體、想為班集體貢獻力量的價值追求驅動下,幼兒自動控制自己的意志,集中注意投身于班級勞動,直至任務完成。
2.專注時長的學習進階
專注時長是判斷專注水平的指標之一,是幼兒專注的外在表現(xiàn)之一,也是專注品格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根據幼兒專注行為的時長情況,可將專注水平相對劃分為三個層次:短暫專注、長時專注、持久專注(見圖3)。
圖3 專注時長的學習進階
事實上,專注時長沒有明顯的階段區(qū)別,更像是一個發(fā)展連續(xù)體,由短暫的專注時間逐步延長,發(fā)展到能夠持續(xù)專注很長時間,例如數十年如一日做某個問題的研究。幼兒的專注時長可采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觀察和評估。已有很多研究者基于已有研究提出了不同年齡段的專注時長,時長數值略有不同。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描述為:3歲的幼兒能短暫地專注于活動和故事(約5—10分鐘);4歲的幼兒能專注于多數的工作達一小段時間(約10—20分鐘);5歲的幼兒進行自己選擇的開放性工作時,能持續(xù)一段時間(約20—30分鐘),但如果工作難度超過了幼兒的能力,他們就很難專注于工作?!?5〕
值得注意的是,專注的時長與情境、專注對象、專注主體的狀況等各種因素有關,沒有絕對標準的時間值。例如:同一幼兒,在集體活動情景下和一對一的對話情景下,其專注的時長可能是不同的;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和不感興趣但又必須參與的活動,專注時長也可能是不同的。另外,還要從廣義的角度看待專注時長。狹義的專注是指當下活動的時長,廣義的專注不僅指向當下活動,還指向于較長周期內斷斷續(xù)續(xù)但持續(xù)關注一定對象的時長。
3.專注程度的學習進階
根據幼兒專注的程度,可以將專注水平劃分為三個層次(見圖4)。
圖4 專注程度的學習進階
第一,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個層次的專注水平表現(xiàn)為,幼兒在活動中經常分心,總是將注意力停留在與活動對象無關的內容上,容易被其他干擾信息轉移注意力,遇到問題就選擇離開或放棄,不嘗試解決問題。所以,從行為上看,這個階段的幼兒總是頻繁更換活動。
第二,略需提醒和督促。這個層次的專注水平表現(xiàn)為,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忽略環(huán)境中的大部分干擾因素,將精神聚焦到自己關注的活動當中;有時會分心或突然被無關信息轉移注意力,但經成人簡單提醒或督促又能回到自己的活動中;遇到問題會主動尋求協(xié)助,在成人鼓勵下能嘗試解決問題,繼續(xù)進行活動。
第三,能夠自我調整。這個層次的專注水平表現(xiàn)為,幼兒總是能集中注意力于自己關注的對象上,很少被無關信息干擾。即使受到打擾,也可以通過自我調節(jié),很快再次回到自己的活動中。遇到問題或挫折,會多次嘗試,不輕易放棄,熱情投入直到任務完成。
根據上述對幼兒專注品格的內涵分析,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幫助幼兒鍛造專注品格。
1.根據幼兒興趣提供適宜的材料或活動
對于學前階段的幼兒而言,興趣是引發(fā)和保持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不顧幼兒興趣強迫要求幼兒專注是行不通的。例如,成人打著培養(yǎng)幼兒專注品格的旗號,不顧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水平,強迫其端坐認真看一本他并不感興趣的書,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和排斥。因此,培育幼兒的專注品格,應從其興趣入手,順勢而為,逐步提升專注水平。應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據此來考慮提供怎樣的教育環(huán)境、玩具材料和教育內容等。對于幼兒來說,當材料、互動和事件與他們的需求、好奇心和經驗有關的時候,通常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甚至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6〕當然,還可以從跟幼兒約定一些提示集中注意的信號,引導幼兒討論任務的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入手,幫助幼兒逐步提高對自己注意力的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
2.根據專注的結構要素提供引導和支持
在幼兒專注品格的結構要素中,計劃性、堅持性、目的性等共同決定著幼兒專注品格的水平。這就意味著,專注品格的養(yǎng)成具有多種前提條件,應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的全方位培養(yǎng)模式進行教育,單一內容的重復訓練不可能實現(xiàn)專注品格的培育。例如,成人讓幼兒通過大量練習書面作業(yè)來訓練其專注水平,這就窄化了專注的內涵。培育幼兒的專注品格,應該關注其構成要素,引導幼兒在行動中體會和總結這些要素的相關經驗和方法。具體而言,一是,引導幼兒討論計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嘗試進行任務規(guī)劃,鼓勵其把一件事做完,再做其他事;同時,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以保證其有條件實現(xiàn)自己的意圖和計劃。二是,積極發(fā)現(xiàn)幼兒的堅持行為并及時肯定;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認識、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鼓勵其嘗試和總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帶著這些經驗和方法參加一些對動作的精細、精準程度要求較高,或對專注思考要求較高的活動,如拍球、走平衡木、下棋、拼圖、走迷宮等。三是,引導幼兒討論行動背后的目的,適時向幼兒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如和幼兒一起討論偉人專注于一項事業(yè)的目的、科學家常年致力于一項研究的價值等,將幼兒引向良善、美好的價值追求。必須反對幼兒做出危害自身或他人、損害物品或環(huán)境的行為,如長時間玩電子產品這樣的有害自身健康的行為。
3.避免環(huán)境中對幼兒的干擾信息過度
幼兒專注品格的養(yǎng)成,除了受到幼兒自身因素的影響以外,外部的干擾信息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在幼兒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干擾因素有喧鬧的環(huán)境、雜亂的顏色和旁人的打擾。例如,成人總是以關心之名去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在其專心畫畫或游戲時,一會兒遞蘋果,一會兒提醒喝水,不斷打擾其活動,多次反復后,幼兒便易形成不良的注意習慣。再如,成人以為幼兒喜歡鮮艷的顏色,將墻面刷滿了亮麗的顏色,形成“無聲的噪音”,導致幼兒心理興奮焦躁,不容易安靜專注。培育幼兒的專注品格,成人宜為幼兒營造一個安靜的物質和心理環(huán)境,在幼兒專心活動時,不隨意打擾幼兒活動,讓其有機會專心于自己關注的對象,在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專注品格。成人也可以引導幼兒討論自己身邊可能的干擾因素,以及應對這些干擾的策略,并嘗試在生活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