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王含倩
語文是一門富有內(nèi)蘊和思想的、富有靈氣和詩意的學科,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課本即生活的記錄,教學即生活的闡釋,閱讀即生活的體驗,作文即生活的再現(xiàn)。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與語文的貫通中,可以激發(fā)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將教學的目的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那么,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將語文教學的觸角無限地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呢?
陶行知先生曾說:“社會即學校。”學習語文如果僅靠書本中的知識,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創(chuàng)設(shè)最佳的語言情境。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不僅要成為學生語文實踐的樂土,而且要拓展語文實踐的天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能學語文。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進行語文教學,不僅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技能的需要,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文的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需要。
走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xiàn),比如低年級剛剛接觸拼音和識字,大部分孩子都有畏難情緒,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拼音和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我?guī)ьI(lǐng)全班學生一起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收集各種食品袋、隨時隨地指認廣告牌、班級名字我會記等,讓學生走近生活,在生活中鍛煉識字能力,激發(fā)識字興趣。再比如學了《日月潭》等課文后,我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和朋友介紹日月潭的美景;學了《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jié)》等課文后,我組織學生開展講名人故事的比賽;學了《我要的是葫蘆》等課文后,我讓學生在家也試著種幾棵葫蘆;學了《珍珠鳥》等課文后,我讓學生設(shè)計保護鳥類的宣傳標語等,讓學生課里課外,課上課下和生活零距離,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愛上語文。
總之,面向生活的語文實踐,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生動的生活世界中,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連接起來,真實觸碰和感知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lǐng)悟人生的意義,然后更好地學習語文,應用語文知識。
生活的本質(zhì)在于它的豐富性,語文教學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鏈接生活,與生活相結(jié)合,當學習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時,就可以利用生活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引發(fā)學生思考,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拓展學生的體驗渠道。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思考呢?我在轉(zhuǎn)盤識字的教學中深有體會。在教“青”的轉(zhuǎn)盤識字時,我教給了學生一個“找朋友”的方法,在小“青”的前面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小“青”就變成了很多很多的生字寶寶,有“情”“晴”“請” “清”“蜻”等。而這些生字寶寶的韻尾都和小“青”的韻尾相同,意思則和它的偏旁有關(guān)。學生在一次一次的朗讀、辨音、猜意的過程中,慢慢領(lǐng)悟到中國漢字無窮的魅力,并對轉(zhuǎn)盤識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我追問:(1)小“青”還會和哪個部首交上朋友呢?猜猜它的讀音,想想它的意思,好嗎?(2)除了小“青”,誰還想要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呢?課后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討論,好嗎?這兩個問題一出,立即引起了學生的熱烈反映,學生在課后,甚至在回家后,都積極地尋找像這樣的形聲字,找到的“丁”和“苗”的轉(zhuǎn)盤識字甚至是我們下一階段乃至下一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
語文課堂是文學的天堂。無數(shù)精美的文章凝聚成薄薄的課本,其中有很多佳作美文,以它美好而真摯的情感來打動讀者,激發(fā)我們心靈深處閃光的東西,使我們的感情受到共鳴而得以升華,變得更加純潔、高尚。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關(guān)注“人的發(fā)展”,善于挖掘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超越文本,把文本內(nèi)容引向現(xiàn)實生活,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就能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
在上《家》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仿寫:( )是( )的家。仿寫結(jié)束,我出示小詩:
家
家是避雨的綠蔭,
家是遮風的雨傘,
家是母親的叮嚀,
家是父親的期望,
家是難舍的叮嚀,
家是溫馨的集體,
家是親愛的祖國。
伴著優(yōu)美的旋律,我深情吟誦,孩子們在音樂余聲中久久回味。我抓住時機,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談?wù)劊杭沂鞘裁??孩子們有的說:“家是奶奶每天都燒飯給我們吃?!庇械恼f:“家是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庇械恼f:“學校是我家,祖國是我家,我愛我家?!笨此茖挿?、難以回答且?guī)в姓軐W意味的問題,卻被孩子賦予了最真切、樸素的理解。魚兒有魚兒的快樂,泥土有泥土的愉悅,我也有我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這便是家,是語文書外面的家,是一個神圣的,我們愛和愛我們的地方。之后,我還為學生設(shè)計了一系列愛心作業(yè):我用我手畫我家、我用我行報親人、我用我力扮美家。這些生活化的作業(yè)既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又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一舉兩得。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學生在學習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靈,使學生通過學習真正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過程。語文教材內(nèi)容廣泛,文本形式多樣。如果我們就文教文,不作延伸,勢必局限在十分狹小的天地里,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引發(fā)興趣。如果我們注意因文制宜,適當了解學生的生活積累和閱讀所及,擴充領(lǐng)域,開拓視野,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蘑菇該獎給誰》就是一篇適合改編成情景劇的課文,可讓學生即興表演。教學時,我先出示白兔、黑兔、兔媽媽、駿馬、烏龜?shù)念^飾,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起來。接著,我引導學生熟記小動物們的對話,模擬小動物們說話時的語氣。為了爭取表演的名額,學生們一個個讀得搖頭晃腦,入情入境。最后,學生們帶著自己對小黑兔、小白兔的理解去演繹課文,語文課堂中不時傳出一陣陣歡樂的笑聲。
表演課本劇,這種讓學生動起來的方式對低年級活潑好動的小朋友來說既新鮮又有趣,因而勁頭十足。這樣的活動,可以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的生活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毙W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簡短的小詩、美文,作者用短短的幾句話、幾行字就將意境美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給低年級小學生在生活中仿寫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在課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聆聽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并在仿寫的基礎(chǔ)上舉一反三,跳出課文的閘門,讓自由的思想飛向生活的天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
比如《鮮花和星星》的仿寫:
泡泡和氣球
二(7)班 陳語軒
我喜歡在陽光下玩吹泡泡,
這里一串,
那里一串,
陽光下色彩斑斕,
真比節(jié)日里的氣球還要美。
商場里到處都是氣球,
這里一束,
那里一束,
在小朋友手里傳來傳去,
五顏六色的,
真比陽光下的泡泡還要美。
新課標強調(diào):寫作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由于結(jié)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寫出來的東西沒有相同的內(nèi)容,全都是心中最真切的表達。這樣的教學不僅豐富了教材,而且延伸、拓展了教材,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熏陶了學生的情操。
語文小天地,天地大語文,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有著廣泛的語文學習資源,就像美麗的大自然有著豐富的礦藏,廣袤的大地有著肥沃的土地一樣,亟待我們?nèi)ラ_發(fā)和利用。語文教師有義務(wù)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即生活,教師應讓鮮活的生活進入語文課堂教學,又讓語文課堂回歸生活,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語文課堂和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而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提高學習語文的自覺性。語文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將語文課堂引向鮮活的生活,那么語文課堂就會豐富多彩,學生的思維也就不會僵化和呆滯,教師的教學也會貼近時代的脈搏,整個課堂就會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