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
(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 山東 東營 257091)
聽覺是人類感知世界、學習語言、發(fā)展認知最有效的途徑,在聽覺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將對個體的學習產生重要作用,都將會影響兒童的語言、認知、情感及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fā)展。聽障兒童由于自身生理缺陷聽力存在障礙,信息接受量少,往往認知水平低,語言言語發(fā)展水平低,思維膚淺,情感匱乏,對學習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遷移能力差,對于抽象問題理解困難。而聽障兒童和正常兒童的求知心理特點是相同的,所以對于聽力補償較好的聽障兒童,需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幫助其建立良好的聆聽習慣,最大效能地發(fā)揮聽的作用,引導聽障兒童利用聽覺獲取信息、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促進他們更快、更高層次的回歸主流社會。
繪本是聽障兒童進行語言學習活動最好的教材之一。繪本,是一種以簡練生動的文字和精致、色彩鮮艷的畫面搭配而構成的兒童讀物[1]。學齡前聽障兒童正處于“讀圖”的年齡段,而繪本教學也恰好包含在早期閱讀中,早期閱讀又包含在語言教學中,所以,繪本教學在聽障兒童的語言康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繪本可以幫助聽障兒童進行詞匯的積累。詞匯是兒童語言最基本的組成單位,聽障兒童只有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詞匯,才能逐步達到模仿簡單句式表達、自主句子表達、復雜句表達、自主交流與表達的程度。繪本教學能夠有效幫助聽障兒童進行詞匯的積累,解決聽障兒童在詞匯學習和詞匯積累方面的問題,如小熊寶寶系列繪本《你好》將語言與生活認知、溝通結合在一起:小熊聽到小鳥“啾!啾!啾!”的叫聲,他會說“小鳥,小鳥,你們好”,小鳥們回復“小熊,你好”;接下來“小刺猬,你好。小熊,你好。小鼴鼠,你好。小熊,你好。小猴子,你們好。小象,你好。小熊,你好”,在這個繪本中聽障兒童進行了動物的認知,跟隨小熊習得了小鳥、小刺猬、小鼴鼠、小猴子、小象等詞匯。
繪本用直觀形象的圖像和簡單生動的詞匯向聽障兒童傳達著語言信息,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視覺學習上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比如“害怕”“勇敢”“愛”等這些抽象的詞語,聽障兒童很難進行理解與表達應用。我們就可以借助繪本通過圖文并茂的圖畫形式向聽障兒童來表達這些抽象的概念,讓學生在觀看繪本當中的內容來進行學習和感受,能夠幫助聽障兒童進行理解。如繪本故事《你睡不著嗎?》,通過小小熊天黑睡覺時怕黑來表現小小熊“害怕”,通過大大熊鼓勵小小熊的行為來表現什么是“勇敢”,在大大熊和小小熊的溝通交流升華愛的過程中,讓聽障兒童生動形象地感受到大大熊對小小熊母愛的內涵和本質。
1.2 繪本可以幫助聽障兒童進行正確句式的表達。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的關鍵在于能夠進行語言的正確表達,僅僅去進行理解還是不夠充分的。聽障兒童可以根據繪本給出的簡單句式結構來學習句子的結構特點,從而逐漸能夠模仿句式表達、自主創(chuàng)作新句、自主表達。繪本的難度不太大,而且繪本材料當中往往有很多重復性的句子,通過句子多次的重復,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句式的掌握和理解。繪本中簡單的句式表達可以幫助聽障兒童掌握更多的詞匯和正確的句式結構,提升聽障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1.3 繪本可以幫助聽障兒童表達使用自己的語言。在繪本中,繪本圖畫變成了有生命的展示,充滿了活力和生機。甚至有的繪本沒有出現文字,全是繪畫內容。雖然沒有文字的輔助,但是這樣就能讓不識字的聽障兒童通過畫面也能“讀”出繪本的本意,課件繪本中圖畫所能夠發(fā)揮出來的作用是比較大的。繪本中一幅幅精美的故事圖畫,可以引導聽障兒童在欣賞圖畫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組織和表達,提高兒童語言表達的欲望。聽障兒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可以進行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樣能夠使聽障兒童感受到繪本閱讀的愉悅,從而熱愛閱讀,熱愛語言表達。借助繪本材料,聽障兒童的個性化發(fā)展得以彰顯。
1.4 繪本可以幫助聽障兒童進行文明禮貌用語的正確使用。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繪本能夠傳遞出很多的正能力,在潛移默化地過程中給聽障兒童帶來積極的影響。繪本當中有很多比較好的文明禮貌用語,能夠給聽障兒童帶來比較積極的影響,讓他們在語言表達的時候也能夠有意識地去選用一些積極,文明禮貌的語言,這對于學生的交際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學生的語言表達會更加得體。比如,小熊繪本系列,利用簡單的圖畫和語言教會聽障兒童如何與他人進行打招呼。在繪本《你好》中,朋友見面應該先怎樣表達?通過圖畫一一展示了小熊如何與他的朋友們問好,再引導聽障兒童表達,今天你說你好了嗎?所以學了繪本《你好》之后,聽障兒童在見到同學、老師、長輩時也會主動模仿并學習表達你好,也就學會了如何打招呼,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繪本可以讓聽障兒童自己去進行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學習表達,熱愛語言表達,享受語言表達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聽障兒童繪本教學中需要根據聽障兒童的認知特點,貫徹直觀性、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的教學原則[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精心創(chuàng)設出一系列形象直觀、充滿趣味帶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氛圍,才能喚起聽障兒童對繪本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各種感官,在看、聽、說、做、想的過程中,入情處境,感知事物,體驗情感,從而有效地補償聽障兒童的認知、情感缺陷,提高聽障兒童繪本教學活動的康復效果。
信息技術主要涉及信息的傳輸和處理兩個方面,主要是指現實生活中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播信息的媒體,以及人們普遍應用的處理信息的工具[3],如多媒體媒介、計算機、網絡、軟件等。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聽障兒童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影響。
信息技術對于聽障兒童語言康復教學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以下簡稱“電子白板”)是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與電子通訊技術的有機融合,把傳統(tǒng)教學與計算機、網絡、軟件等現代教學方式結合起來[4],為聽障兒童繪本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使聽障兒童的繪本活動變得繪聲繪色起來,并有效推動信息技術與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的整合。
學習和使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傳統(tǒng)聽障兒童康復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還有利于現代康復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的更新。另外通過人機交往、網絡信息共享、教學信息作品的建構等過程,不僅能大大擴展聽障兒童的知識視野,而且可以提高聽障兒童的康復效果、教學質量、培養(yǎng)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從而提高聽障兒童及早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心理準備和能力儲備[5]。
在聽障兒童的繪本教學中,我們時常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導聽障兒童跟著繪本圖片去理解繪本故事情節(jié),聽著有聲故事進入繪本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動畫體驗繪本故事情感,聽障兒童們非常喜歡,也容易掌握繪本活動的重難點。將信息技術與繪本教學結合,將信息技術融入聽障兒童的繪本教學活動,能讓兒童受益多多。
結合電子白板的多種功能特點,我們以繪本《小藍和小黃》教學活動實踐為例,談談聽障兒童繪本教學活動中融合信息技術的幾種運用策略:
2.1 巧設情境,激發(fā)情感參與。聽障兒童繪本教學融合信息技術巧設情境,能夠給聽障兒童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聽障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繪本教學效率。例如,《小藍和小黃》的導入教學部分,為了能充分調動起聽障兒童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在電子白板課件中創(chuàng)設了參觀汪汪隊糖果屋的情境:深受兒童喜歡的動畫人物萊德隊長為大家請來了兩位小客人,他們是誰呢……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聽障兒童的好奇心,將靜態(tài)的繪本圖片展示轉換成故事情節(jié)里的動態(tài)形象,引發(fā)聽障兒童的情感共鳴,入境動情,教師以問代講,聽障兒童帶著愉悅的情緒體驗迅速融入繪本《小藍和小黃》顏色探索之旅之中,激情表達。聽障兒童用已習得的顏色認知和構音語音表達,將繪本故事主人公“小藍”和“小黃”逐一展現,讓人釋疑又引人入勝。
2.2 巧用動畫,高效進行語言教學。根據兒童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在繪本教學中通過形象生動、充滿趣味的畫面和語言能引起聽障兒童的有意注意,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有利于聽障兒童形象地理解詞語及短句的意思,使認知學習和語言康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藍和小黃》中,我們要尋找自己身邊的“小藍”和“小黃”,并進行語言教學學習表達句子“我找到了小藍(藍色),”、“我找到了小黃(黃色),”等。教師先將課件動畫設置為空白,這激發(fā)了聽障兒童的好奇“咦,小藍和小黃藏起來啦!它們去哪了呢?”教師適時引導聽障兒童在自己身上的衣物配飾中找一找藍色、黃色,待聽障兒童完成找尋任務后,接著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蒙層功能向聽障兒童進行動態(tài)畫面的展示,鼓勵帶著成就感的聽障兒童們學習語言表達“我找到了小藍!”、“小黃在我的衣服上。”、“我的鞋子是藍色的……”等句子。使聽障兒童把對顏色的感性認知和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高效地進行了語言的教學。
2.3 巧用微課,突破繪本活動重點。巧妙地利用微課,可以更加直觀地引導聽障兒童進行對繪本的理解并有效地突破繪本活動重點。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過程。微課的內容比較直觀,聽障兒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其中的知識點。
在繪本故事教學活動中,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這讓聽障兒童很疑惑,教師將這個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直觀的微課視頻,引導聽障兒童進行繪本活動科學領域的探索。例如,引導兒童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并使聽障兒童在已經習得常見顏色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理解和表達,是《小藍和小黃》繪本教學活動的重點。課堂上,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播放《顏色對對碰》的微課,微課中的實踐操作直觀地為聽障兒童呈現了相同比例的藍色和黃色進行配色后會變成綠色。觀看完微課后,聽障兒童們可以自己著手進行操作實踐,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發(fā)生的變化:相同比例的紅色彩泥和黃色彩泥混合揉在一起后會變成橙色、相同比例的藍色水和綠色水混在一起后會變成綠色微課穿插在繪本教學課堂活動之中,待教師的直接講授之后,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了更加直觀形象的呈現,這樣,能夠讓聽障兒童們更好地理解繪本活動的教學重點。
2.4 巧用聲音,突破語言教學難點。在繪本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要針對聽障兒童的聽力特點進行語言康復訓練,突破聽障兒童的語言教學難點。一本有趣的繪本,不僅能較好地呈現給聽障兒童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還能促進聽障兒童積極探究思考并進行語言的主動表達。例如,在繪本的最后部分“顏色寶寶們高興地互相擁抱,一直玩到吃晚飯的時間”,這時就可以對聽障兒童進行針對性的語言康復教學,根據聽障兒童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背景噪聲輔助進行聽覺康復訓練,如聽聲音指令指出正確的顏色,看圖片猜結果并進行語言表達。
當教師在課堂上結合繪本圖片進行故事講述時,聽障兒童會更加專注地視聽。巧用聲音,有利于聽障兒童在已有聽力理解能力基礎上得到有效的語言康復訓練。
2.5 巧用游戲,有效促進師生互動。在聽障兒童的繪本教學活動中,巧妙地組織游戲,開展師生互動活動,能調動聽障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兒童天性愛玩,教師可以在繪本教學活動中設計一些與繪本學習活動有關的游戲,聽障兒童參與其中,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進行語言康復。電子白板可以根據教學活動實時情況進行人機交互,讓繪本教學課堂充滿樂趣,而電子白板和媒體軟件的交互,使聽障兒童的繪本教學活動更加人文化。
在繪本活動“小藍找朋友”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用電子動畫來表現小藍找小黃時“這邊找找沒找到,那邊找找也沒找到”的焦慮神態(tài),以及小藍找到好朋友小黃后的欣喜表現——“他們開心地抱在了一起”,接著,教師根據聽障兒童的課堂活動效果,引導聽障兒童結合電子白板“隨機抽選”小演員的功能,與兒童進行角色游戲,既加深了聽障兒童對繪本故事環(huán)節(jié)的印象和情感體驗,又使其與教師進行了有效的師生互動,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繪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這種課堂游戲,成功激發(fā)了聽障兒童的好奇心,尤其是教師設計的看似“隨機抽選”小演員的功能,使聽障兒童注意力集中,提高了他們參與繪本活動的積極性,使其更加渴望成為繪本教學課堂活動的“實踐者”,有效地參與到繪本教學活動中去。
繪本是聽障兒童語言教學活動最好的教材之一,不僅內容形象有趣、繪畫精致優(yōu)美,而且語言簡練生動,早期的繪本閱讀活動是聽障兒童語言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在聽障兒童的語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合理充分的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運用到聽障兒童的繪本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的做到使聽障兒童的生活“繪聲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