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寬川鎮(zhèn)馮山小學 馮仕成
對于校園欺凌的定義,目前說法很多,沒有嚴格的、統(tǒng)一的定義。通俗地來理解,所謂校園欺凌就是指發(fā)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參與的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器械、網絡等,針對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它包括直接欺凌和間接欺凌。欺凌者的欺凌行為是一種反社會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欺凌者違反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則,對于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實施造成極大破壞和惡劣影響。校園欺凌發(fā)生在學校里,會對學校師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造成極大危害,導致其他的學生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對整個學校的管理也會造成極大阻礙。校園欺凌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校、家庭、社會不能有效銜接,使施暴者與被施暴者存在人格上、心理上、身體上的缺陷,對于全面開展團結愛好、和諧友好的環(huán)境建設存在極大阻礙。因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改教書育人目標任務,有效開展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教學指導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培養(yǎng)學科思想、樹立教學目標,在充分體現學校主體責任背景下,有效解決校園欺凌問題,為構建小學生快樂、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助力。
學校作為主體責任者,要結合校園欺凌問題,合理制定出詳細的管理辦法,成為施暴者和被施暴者的保護者,助力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凸顯學校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
首先,校長要認真貫徹落實“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指導工作,健全和完善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有效出臺與校園欺凌相關的制裁措施和方法,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欺凌問題。比如,校長要通過與上級部門聯(lián)合出臺詳細的學校防止欺凌事件的相關辦法,并且明確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師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嚴防死守,防止校園欺凌問題,幫助小學校園中的施暴者認識到暴力的危害性,幫助被施暴者建立法治意識,讓他們能夠在身心受到迫害時及時找到相關責任人保護自己。
其次,在學校相關制度政策的框架下,各班級要制定相關的班規(guī)來加強有關校園欺凌管理辦法的實施,讓管理制度深入每一個學生心中。各班級還要組織學生通過學習國家和地方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增強小學生的法治觀念,比如組織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來提高學生反校園欺凌的能力。
最后,學校在校園建設方面要利用“電子監(jiān)控設備”,安裝高清攝像頭,對校園各個角落進行無死角監(jiān)控,保證小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施暴機會,為維護小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同時,要聯(lián)動學校保安人員做好校園巡視、巡查工作,加大巡查力度,增加巡查次數,做好學生欺凌行為的監(jiān)督工作,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在實踐學習與自我提升中增強實踐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學校要充分發(fā)揮組織引導作用,在解決校園欺凌問題的過程中,要做好“引路人”的帶頭作用,要通過樹立師生的防范意識,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培養(yǎng)學生對校園欺凌問題的正視態(tài)度,了解校園欺凌的危害與防止辦法,積極配合全體師生杜絕校園欺凌現象。
首先,學校領導要具備先進思想,整合教學資源。只有從根本上找到校園欺凌的源頭,運用先進思想幫助小學生提升認知,增強保護意識,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促使小學生提升自身品質、品行,認識到欺辱他人是可恥的行徑,進而幫助小學生樹立校園欺凌的防范意識。
其次,貼近學生實際,幫助學生在認識和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上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在校園欺凌(暴力)產生后,學校要肩負起解決與引導的職責,對施暴者進行說服教育,幫助施暴者在科學知識、文化素養(yǎng)意識提升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身心素質,促使他們認識到對同學施暴、侮辱的可恥性,幫助施暴者及時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行為并積極進行改正,將學生對校園欺凌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文化知識、提升個人品質上。對于被施暴者,學校要通過有效手段,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行為干預等活動,使學生的思想動向從自卑、無助中轉移出來,將注意力投入學習中去,全面提升被施暴者的健康身心管控能力,增強被施暴者的團結友愛核心素養(yǎng)。
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大家長”的作用,在面對校園欺凌問題時,及時給予制止和處罰,并且給予施暴者和被施暴者積極的教育,促使校園欺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努力建設出友好、團結、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少年兒童,助力小學學校校園欺凌問題得到解決。
首先,學校要站在教育的制高點,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生活的美好,敦促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學習文化知識、塑造個人品行、提升德行素養(yǎng)上,而不是破壞團結、損傷感情、傷害身心上。要鼓勵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校園生活中,提升文化知識學習綜合能力,促使小學生在學校的耐心教導下,杜絕校園欺凌問題。
其次,班主任充分發(fā)揮組織引導作用,結合班級學生的狀態(tài),有效召開“防止校園欺凌”主題班會,讓學生認識到同學情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品質,鼓勵學生積極展現出自己友好、團結、善良的一面,幫助小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校園欺凌可憎可惡的面目。
再次,學校要通過積極開展校內外活動,特別是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充分利用大課間活動豐富校園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在集體活動中同學之間友愛互助得到進一步增強,可以把同學之間產生的一些小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中,進一步消除校園欺凌發(fā)生的土壤。在集體活動中不光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品質,而且能夠讓學生學會包容,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因此學校應該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鍛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他人的關愛,從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愛心、感恩、敬重生命的人。
最后,學校還可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來消除一些校園欺凌行為。每個學校都難免有一些問題學生,這些問題學生是校園暴力發(fā)生的潛在威脅,對于這些問題學生,我們不能放棄,更不能拋棄。對此,我們可以采用讓教師與學生幫扶結對的辦法,多關心多幫助,及時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心聲,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抓好了這些關鍵的特殊學生,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小學時期是人生中情感體驗最豐富、最多變的時期。由于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小,心理和生理發(fā)育很不成熟,加之掌握的知識有限,缺乏對事物的客觀認識,因此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矛盾,出現心理障礙。在受到欺凌時,有些小學生產生了不正確的應對措施;有些小朋友受欺負的次數多了,心理受到傷害,甚至會出現心理疾病。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受欺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心理需求,結合學校的實際狀況,幫助他們解決由校園欺凌引發(fā)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服務,在行動上積極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安排專業(yè)心理輔導教師,大力建設心理咨詢室,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并對心理受傷害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救治,幫助他們消除一些消極有害思想,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身心健康發(fā)展問題,增強他們承受挫折和自我心理調控的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的出現,從而有效預防與避免學校欺凌現象的出現。學校還可以設立學生投訴信箱,用于保護學生的隱私,解除有些學生的思想顧慮,讓有難言之隱的學生有正當的解決糾紛的渠道。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之間要絕對沒有糾紛是不可能的,問題是有糾紛后怎么正確地處理。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通過學生信箱反映的問題善于發(fā)現引發(fā)校園欺凌事件的苗頭,并對有欺凌和被欺凌傾向的學生進行及時必要的心理疏導和教育,從而使校園欺凌事件能夠被及時消滅在萌芽之中,使欺凌事件得到優(yōu)先解決。
另一方面,為了幫助被欺凌者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讓那些欺凌者知道自己因校園暴力而產生的嚴重后果,以及自己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學校要在學生中積極進行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以此來增強學生和教師的法治觀念,讓小學生既懂法,又會用法。這就需要學校響應教育部的要求為學校聘請法治副校長,定期舉辦法治講座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學校還要為每個班級開設法治課,使法治課進校園,并在課堂上用形象、生動、典型的案例去說服、教育學生。在教學中可以多穿插一些案例教學,讓學生從慘痛的事例中認識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的嚴重危害,讓法律意識能真正深入學生內心,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學??衫妹磕杲逃客茝V的普法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也可以通過舉辦以“遠離校園暴力”為主題的圖片展,增強小學生反對校園欺凌(暴力)的信念;還可以通過學生手抄報、設立永久性法治宣傳警示牌等經常化的法治宣傳教育,使學校法治教育步入常規(guī)化、正規(guī)化、高效化,從而有力地提高學生反校園欺凌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很多校園欺凌(特別是暴力行為)事件的施暴者一方是校外人員,這就給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帶來了復雜性。如何保護本校學生免受校外人員的欺凌和傷害,對于學校來說是一個擺在面前的嚴峻問題。很顯然,單純依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學校聯(lián)絡社會各方力量,爭取多方協(xié)助,共同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事件。當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后,施暴方的單位首先要積極主動與學校取得聯(lián)系,雙方共同出面處理。如果欺凌事件后果嚴重,超出了雙方處理的權力范圍,就得訴及司法部門,并且學校要經常性地和公安部門建立聯(lián)動機制,定期不定期地把學校周邊侵擾學校秩序的行為報告給公安部門,讓他們出面進行治理。學校要加強對警務室人員的培訓和支持,通過在校園內安裝一鍵報警裝置和校園監(jiān)控保持密切聯(lián)系,讓他們及時介入學校暴力事件當中,并且能夠及時處理,以此對施暴者形成強大的震懾作用,進一步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使更多的學生免受校外人員的侵害,還孩子們一個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還校園一方凈土。另外,學校在治理校園欺凌重大事件時也可以積極聯(lián)系上級教育局和當地政府部門,以尋求更多更好的幫助,積極穩(wěn)妥地處理好校園欺凌事件。
總而言之,學校方面要通過制定出專項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欺凌問題。學校要聯(lián)動家庭、社會等方方面面,進行校園欺凌問題的預防、教育及監(jiān)督工作,保證小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擁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全面提高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彰顯學校作為保護者、引導者、建設者、組織者和聯(lián)絡者的重要作用,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