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宏 張亞楠
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文本類型理論是功能翻譯理論中比較有影響力的翻譯理論之一,也深受中國翻譯界的關注??ㄋ漳取?賴斯(Katharina Reiss)作為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理論的先導人物,也是西方對文本類型翻譯理論作出杰出貢獻的一位翻譯理論家。賴斯最早提出了功能派理論,在這之前,賴斯是認可翻譯的等值理論的,但經過實踐發(fā)現,等值理論的可實施性比較有限。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文化的差異以及譯者、讀者的主觀理解的不同,在翻譯過程中同時實現形式對等和內容對等的情況少之又少,甚至一些情況下,既不能保證形式對等,也不能實現內容對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翻譯的準確性,賴斯認為應該把功能性提前,她認為,所有文本都是有功能、有目的的,且不止一種,但翻譯時,不能抓住所有的功能,而應該掌握其中最緊要的功能。譯者要根據文本類型處理內容與形式的主次進行取舍,選擇翻譯策略[1]。文本類型理論的提出剛好對確定文本的主要功能、目的有幫助作用。
賴斯從此開始了對文本的分類翻譯研究。在對20世紀60年代一些有名氣的翻譯理論家的文本分類做出分析后,賴斯發(fā)現他們提出的分類都過于單一、片面或模糊,且實用性有限。最后,在德國心理學家卡爾· 布勒(Karl Buhler)提出的語言功能三分法,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的基礎上,賴斯將語言的三種功能與其相應的語言特點等聯系起來,對文本進行了劃分,指出不同的文本類型應該對應不同的翻譯策略,進而提出了信息型文本、表達型文本、誘導性文本、視聽媒體文本四種功能文本類型。
其中,信息型文本是本文著重說明的類型,此類文本旨在傳遞信息、知識、消息等事實,重內容和主題,語言表達中的邏輯性比較強,文本也偏正式,多為解釋性語言,常見的文本形式包括教材、學術論文和商務合同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梢越佑|到的;表達型文本主要是為了表達情感,更看重形式,包括散文、小說、詩歌、戲劇等,這類文本因為融合了作者主觀的情感、態(tài)度、思想和藝術表現,語言都比較美;誘導性文本的語言功能是對文本讀者產生共鳴或吸引力,關注的是目標讀者的反應,突出呼吁這一文本重點,主要包括戶外廣告、諷刺小品、公示語、影音多媒體廣告等;視聽媒體文本依賴技術媒介、畫面、聲音傳達視覺或聽覺意向,重聽覺,常見的主要是電影腳本。需要指出的是,視聽媒體文本是賴斯后期添加的,因其部分方面與前三種文本類型重復,故被理論界忽略。
信息型文本注重文章內容,包括新聞報道、說明書、教材、論文等傳遞內容本身的文本。翻譯時應以簡樸明了的白話文傳遞與原文相同的概念與信息[6]。翻譯過程中使用直白、簡潔明了語言,便于目標語讀者閱讀,同時,翻譯時要將傳遞真實性放在第一位,避免加入譯者主觀的思想,譯者也不能進行過多地發(fā)揮,主要是要讓目標讀者與中文讀者對文本內容達到同樣的了解;此外,信息型文本中多重復性詞匯,譯者不可以為了體現自己的表達能力而選擇不去重復使用某一固定表達,特別是對于一些術語,可能這些術語本身的翻譯就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及上下表達的一致性。
從字面意思理解會計報表附注,會計報表是通過表格形式呈現的對日常核算資料的匯總和反映的文件,附注是用來補充說明或解釋正文的文字。顯而易見的是,會計報表附注文本極具解釋說明作用,而它想要呈現給讀者的也是會計報表附注內容本身,屬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它具體的信息型體現在: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介紹一個企業(yè)的財務報告的編制基礎、遵循會計準則的聲明或有事項的說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說明等重要事實內容。其次,該文本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完成的,語言表達上比較規(guī)范、嚴謹。最后,該文本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因此必須切實考慮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語言習慣。對于會計報表附注文本的英譯,筆者結合了該文本的具體語言特點和內容表達,主要從詞匯層面、句法層面和篇章層面三方面著手。
筆者建議,對于專有詞匯的翻譯,一定要多查多看多思考,保證詞匯表達的準確性和專業(yè)性;另外結合目標語言的特點,詞匯翻譯時不可過于死板,必要時可轉譯成其他詞類;對于句子的翻譯,要把握好句子的邏輯性,會計報表附注文本多長難句,翻譯時需多看多研究多琢磨;對于篇章的翻譯,則要把握篇章之間的銜接和連貫性,需保證篇章的上下完整性和連貫性。
會計報表附注文本有其自身的語言特點,詞匯作為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最影響譯者翻譯工作進行的關鍵,由于專有詞匯及英漢語言差異現象的存在,譯者在進行會計報表附注的翻譯過程中免不了磕磕絆絆,對此,本文主要從專有詞匯的翻譯及詞性轉換兩方面進行闡述。首先是專有名詞的翻譯。根據《財務會計英語》,專有名詞在整個會計報表附注中只是占有一小部分比例,而且相同詞匯出現的頻率較高,且譯文基本相同[3]。針對上述特點,對于那些譯者沒有接觸過的專有詞匯,筆者主要是從以下兩種途徑入手。第一,搜索詞匯本身,運用谷歌、百度等多種搜索引擎,通過輸入詞匯本身或詞匯中的關鍵詞進行檢索,對于檢索后的結果要進行仔細比對查證,不可以在剛一看到相關的譯法后就草率地給出結果;第二,在第一種途徑查詢無果的情況下,可以擴大搜索范圍,需要注意的是,譯者在平時翻譯過程中就需要多培養(yǎng)信息檢索能力,避免出現無處可查的情況。就會計報表附注而言,可以在同行業(yè)企業(yè)官網中進行查詢,筆者在翻譯過程中就通過巨潮資訊網的網址查到了一些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也可以去圖書館等地方通過書報雜志等紙質刊物進行查詢。此外,筆者在平時翻譯過程中就積累了一部分會計類詞匯,同時也進行了分類整理,這對于譯者翻譯工作的進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是詞性轉換。詞性轉換在英漢翻譯過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對于會計報表附注的翻譯,一定要確保其準確性。但由于英漢兩種語言所屬不同語系,在翻譯過程中,不可能保證其一一對應。在實際翻譯中,將動詞換成名詞,將名詞改成介詞這類靈活的方法往往可救譯者于“危難”,一句翻不下去的話,一經轉換便起死回生。這說明,詞性本身往往是障礙,翻譯時不能死盯著原文的詞性[4]。因此,筆者在文本類型理論的指導下,合理運用詞性轉換策略,不拘泥于某一單詞的常見詞性。英譯過程不僅僅要求翻譯的準確性,譯文也要符合目標語使用者的語言習慣。就比如說,漢語句子中,動詞居多,但英語句子中只有一個謂語,此時就需要將句子中除去作謂語的動詞的其他動詞進行詞性轉換,這樣目標語讀者讀起來比較清晰明了的同時也更加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
根據筆者對中文會計報表附注中文本句式的研究來看,它的特點是多長難句、復合句、主動句,且其中多并列關系的修飾成分,多從句,這些也都是翻譯過程中會遇到的重難點。對于譯者來說,翻譯過程中詞匯的準確表達只是最基礎的,而對于句法層面的處理則需要更加謹慎。句子是由詞構成的,而篇章是由句子和句群構成的,譯者的目標是提交一個完整且準確的篇章。故處理好每一句話便是基礎,是關鍵。
由于會計報表附注文本多為解釋性話語,結構緊湊,且肩負著準確闡述、表達的擔子,故長句居多。翻譯英語長句,其辦法不外乎兩種:一是將長句拆成短句﹔二是打亂原文結構,重新組合[2]。會計報表附注文本能夠完整表達會計問題中各種復雜的概念,體現出會計文本的充分性,這就要求譯文同樣需要達到這些效果。筆者結合自身對會計報表附注中長難句的實際英譯發(fā)現,在此過程中,通常會采取順譯、分譯、逆譯三種方法。一般來說,盡可能采用順譯法,以便準確傳達原文內容。但是在順譯法不足以準確表達原文的時候,或是說譯文的表達不夠地道時,則可以采用逆譯法或分譯法,即對原文的語序作出適當調整或對句子成分進行靈活拆分。其次,筆者通過對一些英文會計報表附注的研究發(fā)現,英文句子中被動語態(tài)偏多,由于英漢表達思維的不同,漢語句子中并沒有那么多的被動句,哪怕是主動句,其中一部分也是沒有主語的。根據文本類型理論,信息型文本注重內容傳遞的準確性,結合目標與讀者的感受,故不論是有施事的漢語主動句還是無施事的漢語主動句,如果有必要,都可譯為英語被動句。譯者也需要在平時的翻譯過程中多留意、積累此類句子的表達,從而在實際翻譯中可以更加熟練地辨別此類句子,并且掌握此類句子的翻譯方法。
上文分析了詞匯層面和句法層面,既然詞匯、句法和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分離的,那對于篇章層面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實上,篇章層面是非常重要的,翻譯過程貫穿于整個篇章,篇章翻譯不僅僅是句與句之間的翻譯,更是段與段之間的翻譯。實際翻譯過程中,既要考慮到不起眼的細節(jié)翻譯,又要把控住整個篇章的完善。會計報表附注文本的語篇邏輯性很強,文本表達上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規(guī)律性。而恰巧漢語句子的表達形式有時候又比較模糊,雖然在中文讀者看來某些語句之間的聯系是可以被輕而易舉發(fā)現的。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先要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添加連詞等等的方式彌補英漢之間的差異,保證文本的地道性。
在筆者看來,要使一篇文章在表達上完整,則必須保證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和連貫。銜接是指形式上的銜接,包括語法和詞匯兩方面,而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又各自包含幾種手段;連貫是指語義上的連貫,是語篇中的語義邏輯關系。英語是形合語言,而漢語注重意合。漢語表達中常常會發(fā)現主語和連接詞的省略現象,而英語注重結構,多用連接詞、代詞、介詞等體現句子的連貫性。就比如,在實際英譯過程中,應該根據英文習慣進行詞的增補,進而完善語篇中存在的各種事件的因果關系、轉折關系等,此類表達符合漢語在表達上比較簡潔的特點,能省則省,注重語義;而英語則講究主謂結構的完整性,注重結構的特點。這些也都是譯者在實際英譯過程中需要掌握且合理運用的。
綜上所述,由于信息型文本重在傳遞內容本身等自身特點,以及會計報表附注的語言特點,譯者在進行英譯時務必小心謹慎。同時,譯者必須加強對信息型文本專業(yè)方面的研究,英譯過程中不可產生隨意糊弄的想法,哪怕只是針對一個詞的翻譯,也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力求做到準確地翻譯。詞匯方面,一定要確保準確性及上下一致性;句法方面,則要多學習、多鉆研,盡量做到翻譯地道。面對一個復雜的長句時,譯者一定要耐心地加以分析,找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還要理順時間順序以及邏輯關系,再采用不同的方式,以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方式將原文的真實意思準確無誤地表述出來[5];篇章方面,則是確保銜接與連貫,要注意細節(jié),也不能過于死板。譯者必須盡自身最大的努力,將譯文呈現給目標語讀者,最重要的是,要讓目標語讀者接受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