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躍奇
(漳浦道周中學,福建 漳州 363200)
微型小說一般字數(shù)只有1500 字左右,短小精悍,因而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高考微型小說試題命制者圍繞小說的標題、人物形象、環(huán)境描寫、情節(jié)結構、表現(xiàn)手法、主題思想、語言特色等方面進行情境試題的命制。微型小說是結尾的藝術,美國小說理論家羅伯特·奧佛法斯特把“意外結局”“立意新奇”“結構完整”列為微型小說的三大要素。[1]而“意外結局”排在第一,顯示了意外結局在微型小說中的重要地位。
微型小說因其短小,所以特別重視小說的結局??v觀近年高考語文試卷對小說的命制,微型小說的考查次數(shù)明顯多起來了。因此,微型小說的結尾命題必然為高考命題者所欣賞。
那么,高考微型小說試題的命制,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對小說文本結尾進行情境化設置呢?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葉子》,讀者讀小說到結局時,才恍然大悟,因畫家在窗戶上畫了一片葉子,所以沒凋落。老人犧牲了生命,女主人公卻因此獲得了生命的信念,戰(zhàn)勝了病魔。這篇充滿詩意的小說,突出了“為了他人的生命,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犧牲”的主題。[2]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這種結尾方式有四種作用:①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1]②突出人物形象;③使小說情節(jié)曲折起伏,耐人尋味;④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使主題更加豐富。⑤小說結局突然停止,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
2017 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全國Ⅰ卷微型小說試題趙長天的《天囂》中,是這樣在語境中設置情境試題的:“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局,這樣處理有什么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簡析?!?/p>
這道題的情景命題是根據(jù)小說的結尾來命制的,小說敘述:在沙漠中遇到風暴缺水喝的科考隊,在一個風暴之夜,大家饑渴難忍。這時,突然有人敲門,門打開一條縫,有個人被暴風吹著滾進了大門。原來,這是一個說蒙古語的蒙古族同胞,他送來了西瓜請大家吃。因語言不通,不知他是怎么在風暴之中送來西瓜的。小說以留下了一個“美好的謎”做結尾,留下了一個大懸念,讓讀者去回味。這個結尾就是“歐·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的結尾。
這種結尾方式有兩種作用:①解釋前文的懸念,顯得合理自然,水到渠成。②解釋主題或創(chuàng)作意圖。2018 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全國Ⅰ卷阿成的《趙一曼女士》小說試題,小說敘述趙一曼女士被日軍逮捕后,在日軍醫(yī)院治療期間,她策反了警察和護士,讓他們帶著她逃出日軍醫(yī)院,后被日軍追捕,被捉住,為日軍所殺。趙一曼女士在犧牲前,給兒子寫下了一封遺書,希望兒子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小說采用卒章顯志的結尾方式,結尾形式新穎,深化了主題,表達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份遺書,讓讀者看后感動不已,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母親,一個女英雄的形象就立在讀者的大腦里。
此文根據(jù)文本語境特點,可以進行情境命題,突出表現(xiàn)小說的結尾在微型小說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此小說用趙一曼女士的遺書作為小說的結尾,有何好處?請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參考答案可以這樣設置: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英雄形象更加高大。突出趙一曼的性格特點,她遭受嚴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堅定,笑對死亡,從容淡定;充滿母愛,又不忘民族大義。②使主題更加深刻。以母愛來突出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③以遺書的形式結尾,形式獨特,內容真實,讓人讀后難以忘懷。
這種卒章顯志式的結尾,在許多微型小說中為寫作者所喜歡,也為命題者所喜歡。
此種結尾方式作用有:從身邊的瑣事記述上升到對社會某些弊端的犀利剖析,哲理感悟。[1]這種結尾在小說中也是一種獨特的結尾。如魯迅小說《社戲》結尾是:“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保?]通過一件小事,讓人懂得一個人生的哲理。
2021 年全國高考B 卷卞之琳的《石門陣》就是這樣一個哲理式的結尾。微型小說根據(jù)情境進行命題:“小說中屢次出現(xiàn)‘門’,皆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進行簡析?!毙≌f結尾寫王木匠從生活中悟得:只有守住國家之門,才能護住家門,才能有夜不閉戶的美滿生活的道理。這生活哲理通過“門”讓讀者得以理解,在真實中升華為抽象而具體的哲理。
2020 年江蘇高考卷劉慶邦《少男》講述了小男孩河生的故事。河生父親早逝,是家中的長子,他的姐姐撫養(yǎng)他,他經(jīng)歷了姐姐的定親和被退親。姐姐被退親,他大哭一場,在結尾頓悟要好好讀書。2020 年江蘇高考卷劉慶邦《少男》的結局就是情感態(tài)度式的結尾,高考命題者就在此文本語境下進行這樣的高考試題情境設置:“請?zhí)骄啃≌f結尾畫線句中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此道題探究小說結尾的藝術效果。在閱讀中,首先要明確小說的技巧,對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讀者的閱讀感受等角度去理解文本?!拔乙煤米x書?!边@句話是小男孩河生通過“哭”這一情感得出來的道理,是情感態(tài)度式結尾。通過理解和分析,從文本中可看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對河生挫折的同情,對他的責任與擔當?shù)馁澷p,對他悟出哲理的價值認同。由此,也可將其看成哲理式結尾。
小說開頭和結尾相互呼應,借此深化主題。2019年全國語文卷Ⅲ何士光的微型小說《到梨花屯去》,小說敘述兩個干部坐馬車下鄉(xiāng)包隊,談起過去在梨花屯開一條溝的錯誤做法,互相要擔責任,到梨花屯時,他們下車要去看那條溝,趕車老漢告訴他們,村里已把那溝給填了,兩人坐在馬車上不再說一句話。
《到梨花屯去》在文本語境中是如此情境化設計高考試題的:“兩個乘客為何沉默?小說為何要在開頭和結尾設置這樣一個細節(ji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3]
分析小說文本的內容,可以看出,小說考題的情境命制是很講究技巧的。答案設置了兩點:首先是小說結構首尾呼應的原因。再次,從文中趕車老人的話,可以看出,二人都被趕車人的話觸動了,陷入了反思之中,他們反芻自己以前的行為,自己不敢糾正錯誤,村民們?yōu)樗麄兗m正了,所以兩人都沉默不語。
小說在開頭和結尾設置相互呼應的情節(jié),讓讀者明白其中的道理,使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更為完整。由此觀之,微型小說結尾試題的情境化設置有以下幾種作用:一是要突出或深化主題;二是使小說的人物形象更加的豐滿;三是令人感動(惋惜),給讀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耐人尋味;四是使情節(jié)的發(fā)展更加完善;五是對小說情感起促進作用;六是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小說命題者命題時從這些方面去情境化命制,但也應拓寬命題的范圍,以免命題套路化、機械化。
當然,微型小說的結尾還有很多種形式,比如,顛覆式結尾、轉移式結尾、釋疑式結尾等,高考命題可在此情況下繼續(xù)開拓命題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