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艷
群文閱讀是指圍繞某一主題,對多個文本進行閱讀的活動,透過這一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幫助學生完善自我,助力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語文教師習慣于以單篇的形式進行教學,很少為學生創(chuàng)建群文閱讀的學習活動,以至于學生無法基于多文本的閱讀,把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對此,語文教師應當主動地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提高對群文閱讀活動的重視,并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以便學生在篩選、總結中,有效發(fā)展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1]。
教育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充當著指南的作用,教師往往根據(jù)教學目標中的基本要求,進行教育活動的設計,以期在落實目標中,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在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也應當意識到教學目標的重要價值,主動地圍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以及群文閱讀的特點等,為學生設定精細化的教學目標,以便整個群文閱讀活動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此外,教學目標也可以成為檢驗教育效果的標準,教師能夠基于教育目標,反思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以便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從而真正地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品質(zhì)。
例如,在以“穿透夜色的詩情”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先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認識到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并且對杜甫的詩詞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對杜甫的詩詞進行反復誦讀,促使學生透過閱讀的過程,體會到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感受詩歌中的情感,體會詩人在孤寂、漂泊中對人生志向的追求;
過程和方法:透過群文閱讀的方式,使學生走進杜甫的內(nèi)心世界,逐步掌握與詩人進行情感溝通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透過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建立與詩人之間的情感關聯(lián),增強對詩人情感的理解效果,并從詩人身上學習高潔的志向。
隨后,教師以此為導向,設定多種詩歌賞析的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多個古詩中,深入杜甫的內(nèi)心,真正地站在杜甫的角度,理解古詩中的內(nèi)涵。
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組織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活動前,教師先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再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學生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讓整個活動變得更有方向,使教師在逐步落實目標中,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效。
學生都有做事“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很難將自己的注意力一直維持在同一件事情上,而興趣是學生的精神支柱,當學生對所學事情感興趣時,會延長學習的時間,主動地將目光放在學習活動中。在指導學生展開群文閱讀時,教師也可以看到,當閱讀素材有趣時,學生也會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主動地提取文本中的信息,而當閱讀素材的內(nèi)容相對枯燥、乏味時,學生也很難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自主將目光聚焦在課堂上。所以,為了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教師也應當意識到興趣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價值,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新鮮、有趣的讀物,創(chuàng)建趣味性的閱讀氛圍[2]。
比如,在學生參與群文閱讀前,教師先與學生進行對話,了解學生的閱讀喜好等,如有的學生喜歡閱讀科幻類的文章,而有的學生則喜歡閱讀故事類的文章,有的學生喜歡閱讀散文類的文章等。隨后,教師圍繞學生喜歡閱讀的文章類型,為學生準備一些經(jīng)典的文章,如針對科幻類,教師為學生準備《三體》《黑暗森林》等圖書;針對故事類,教師為學生準備《記念劉和珍君》《包身工》等文章;而針對散文類,教師準備《故都的秋》《我與地壇》等文章。在正式開展課堂施教活動時,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文本呈現(xiàn)給學生,并向學生介紹這些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以便學生基于自己的了解,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文本。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興趣的驅動下完成閱讀活動,有效增強群文閱讀的質(zhì)量。
顯而易見,興趣在學生的群文閱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前,詢問學生的興趣愛好,再圍繞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恰當?shù)奈恼?,能夠體現(xiàn)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多個文本進行閱讀,增強閱讀的積極性。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依據(jù),在教材上有著豐富的閱讀素材,能夠滿足學生群文閱讀的需求,幫助學生把握閱讀的技巧和閱讀的規(guī)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許多教師沒有對文章進行嚴格審核的情況,以至于學生閱讀的多個文本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最終導致群文閱讀活動的意義蕩然無存。所以,在群文閱讀的活動前,教師應當先對教材上的文本進行深度分析,找出不同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以便圍繞相關性的文本確定群文閱讀的主題,做好文本的分類,促使學生在閱讀這些文本中提升閱讀的能力[3]。
以《祝?!贰队浤顒⒑驼渚贰赌脕碇髁x》等文章為例,教師就可以找出這些文章中的共同點,為學生創(chuàng)建群文閱讀的活動。透過分析,教師能夠明顯看到這幾篇文章的共同點是“作者相同”,都是由“魯迅”先生所做。對此,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品味魯迅筆下文章,感悟筆伐口誅”的群文閱讀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先組織學生快速閱讀這幾篇文章,使學生在簡單的閱讀中,初步體會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情感。緊接著,學生對每篇文章進行細致的分析,理解《祝?!愤@篇文章中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記念劉和珍君》中對中國青年的贊賞,《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中對時政的抨擊等,從而在總結共同之處中深入體會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以及魯迅先生對時局的關心。
顯然,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把握教材上安排的內(nèi)容,主動地從教材出發(fā),找出不同文章中的相同點,再為學生設定恰當?shù)娜何拈喿x主題,能夠真正地讓學生透過群文閱讀的方式,積攢閱讀的經(jīng)驗,把握閱讀的技巧,從而提升閱讀的素養(yǎng)。
要想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單純依靠教材是不夠的。在群文閱讀中強調(diào)“多文本”,而教材上的篇目很難滿足這一要求,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地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突破教材的限制,積極地將課外讀物與課內(nèi)讀物進行整合,以便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但是,在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教師也要意識到,課外讀物應當與課內(nèi)讀物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使學生透過課外閱讀的方式,可以增強對課內(nèi)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透過課內(nèi)閱讀的方式積累閱讀的技巧,更快地理解課外讀物的基本內(nèi)涵。這樣,學生在打開閱讀視野的同時,也可以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4]。
比如,在學習《竇娥冤》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打破常規(guī),為學生引入課外讀物,在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中,增強學生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竇娥冤》這篇文章中主要講述了“東海孝婦”的故事,但是,單憑本篇文章,很難讓學生深入體會元雜劇的特點和藝術特色,對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倩女離魂》《漢宮秋》等多個文章,在突破教材中,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的分析。在學生閱讀了這些文章后,能夠體會到這些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主題,以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特點,從而透過這些文章,對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等有更深的體會,意識到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等。
教師從教材上的內(nèi)容出發(fā),為學生引入多個文本,能夠有效打破教學中的局限性,帶給學生更多的思考,促使學生在豐富視野的同時,陶冶自身的情操,深入體會文學作品中凝結的人類智慧和藝術精華等,從而基于對作品的認真解讀,提高閱讀的能力。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對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問題能夠輕易地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產(chǎn)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師常常將提問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用以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當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個文本后,學生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展開閱讀活動,經(jīng)常是按照順序完成了閱讀,卻無法從多個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對此,教師就可以發(fā)揮問題的價值,圍繞群文閱讀的內(nèi)容,為學生設定有效的問題,以便學生沿著問題的方向,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深度思考,從而真正地貫徹“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
在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長征勝利萬歲》等文章展開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將問題貫穿在課堂的始終,為學生明確閱讀分析的方向。在學生剛開始進行閱讀時,教師先為學生設計“這些文章中分別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呢?”等問題,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快速地閱讀,從而在回答問題中,對文章中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緊接著,教師為學生提出“這些文章中分別使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呢?”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語言進行細細品味,使學生有效把握作者在記敘、描寫等方面的寫作方法。之后,教師再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呢?”“長征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呢?”等問題,以便學生圍繞文本進行深度思考,在總結答案中理解文字之下的深厚內(nèi)涵。
問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著引導性的作用,教師將問題貫穿在課堂的始終,能夠讓學生基于問題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地解讀,以便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反饋出自己的閱讀理解效果。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可以讓教師及時地查看學生的閱讀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補足。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身獨特的學習經(jīng)歷和學習背景,當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學生也會基于自身不同的素養(yǎng),對文本內(nèi)容形成不同的看法,如果教師只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勢必會限制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在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小組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小組中探討自己的閱讀感受,促使學生在進行思維的碰撞中,拓寬賞析文章的角度,增強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此外,教師也要意識到,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具有較大的差異,對此,教師應當按照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合理地安排每個小組的成員,避免組與組之間出現(xiàn)較大的差距。
在學生閱讀《燭之武退秦師》《庖丁解牛》等文章時,教師先結合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文言文解讀能力等進行分析,指出哪些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較強、文言文解讀能力較強等,以便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了解。隨后,教師按照互補的原則,合理地安排每個小組的成員,使得每個小組中的學生具有較大的差異。緊接著,每個學生對這幾篇文章進行自主閱讀,以便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學生從《燭之武退秦師》中體會到燭之武對時局的明晰和過人的辯才,有的學生從《庖丁解?!分锌吹搅税盐帐挛锟陀^規(guī)律的重要性等。之后,學生再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以便在交換意見中,增強對這些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
透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作交流的小組,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使學生主動地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他人,并與他人進行意見的交換,以便在做好思維的碰撞中,獲取更多的文本解讀視角,真正地提高群文閱讀的效果。
教師指導學生展開群文閱讀活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自覺對多個文本進行賞讀,有意識地把握群文之間的關聯(lián),提升閱讀素養(yǎng)。但是,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較低,積累的課外讀物也較少,在基于某一主題展開群文閱讀的活動時,學生往往難以精準找到相關文本。而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讓信息的檢索變得更加精準、便捷,學生可以透過關鍵詞的檢索,查找相關信息。所以,在組織學生展開群文閱讀的活動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明確關鍵信息,并基于此進行網(wǎng)絡檢索,從而讓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獲得多個閱讀文本。
在以“母親”為關鍵詞指導學生展開群文閱讀活動時,教師便可以請學生寫出多個關聯(lián)詞,進行多文本的自主查找。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出“一提到母親,你能想到哪些關鍵詞呢?”的問題,讓學生基于“母親”二字引發(fā)聯(lián)想,想出一些關鍵詞,如有的學生說“和藹”,有的學生說“善良”等。隨后,教師請學生基于這些關鍵詞進行文本的自主查找,如有的學生用“母親、回憶”作為關鍵詞進行文章的檢索,篩選出沈從文的《我的母親》、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等文章。這樣,在閱讀這些文章后,學生也可以學習這些文學大豪描寫母親的手法,積累更多的寫作技巧。
基于上述案例能夠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資源的出現(xiàn),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在網(wǎng)絡中查找關鍵詞,從而迅速地找到多個相關文本,以便高效地開展群文閱讀的活動,對特定主題下的文本進行深度理解。
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發(fā)揮學科特色,繼續(xù)增強對群文閱讀活動的重視,主動地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效的群文閱讀方式,以便學生透過群文閱讀的形式,把握閱讀的規(guī)律,真正地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