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亦通,張智輝,林少芒,蕭劍彬,艾文佳,李 強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血管外科,廣東 廣州 510200
目前,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與開放手術相比,具有病死率低、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適用于腎下型的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1]。腎旁腹主動脈瘤(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JAAA)指瘤體累及一側或雙側腎動脈,由于JAAA無適合的血管解剖條件,且無研究表明JAAA腔內修復的長期效果優(yōu)于開放手術,因此,開放手術仍然是治療JAAA的金標準。JAAA開放手術重點是術中腎臟功能的保護,其中,自體腎移植是一種安全且有效恢復腎動脈血流的方法[2]。本文報道JAAA開放手術聯(lián)合自體腎移植1例,旨在探討一種切實可行、減少腎熱缺血損傷的實用手術方法,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患者女性,37歲,因“腰痛1月余”于2021年11月2日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接受治療,無特殊既往史。查體:腹軟,無壓痛、反跳痛,臍左上方可觸及一個直徑約5 cm的波動性腫塊,雙下肢股動脈、腘動脈、足背動脈可觸及。主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AAA梭形瘤樣擴張,左腎動脈開口于瘤腔,動脈瘤最大直徑為42 mm(圖1A、圖1B),術前抽血未見明顯異常,診斷為JAAA。2021年11月12日于全身麻醉下行腹主動脈瘤切除術+腹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左腎自體移植術,患者呈平臥位,于劍突至恥骨聯(lián)合處作腹部正中切開,充分顯示AAA,近端分離腹主動脈至右腎動脈下,遠端游離雙側髂總動脈,血管吊帶分別懸吊雙側髂總動脈,結扎腸系膜下動脈,分離左腎動靜脈并結扎,離斷左腎輸尿管并結扎,游離出左腎后給予灌注修整。于右腎動脈下方阻斷腹主動脈,雙髂總動脈遠端阻斷,切開AAA,修整后的20 mm-9 mm-9 mm人字形Gore人工血管行腹主動脈右腎下端-端吻合、雙髂總動脈近端行端-端吻合,松阻斷鉗見吻合口無滲血,縫合動脈瘤,后腹膜覆蓋人工血管。取離體腎置于右髂窩,左腎動脈與髂內動吻合,腎靜脈與髂外靜脈吻合,輸尿管放置D-J管后縫合至膀胱上,切除的腹主動脈瘤壁進行病理檢查,手術結束。病理結果顯示瘤壁內膜水腫、增厚,少許炎性細胞浸潤;彈力纖維染色示血管壁彈力層存在。術后常規(guī)對癥處理后出院。術后1個月復查主動脈CTA示主髂動脈移植物,左腎形態(tài)良好,血流通暢(圖1C)。復查腎動態(tài)顯像+腎小球濾過率示雙腎血流灌注及雙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正常。
圖1 JAAA患者手術前后主動脈CTA圖像
目前,并無研究關于JAAA的術式選擇及JAAA腔內治療和開放手術的隨機比較。盡管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覆膜支架不斷更新,已經(jīng)擴大了EVAR的適應證,煙囪技術、分支假體已開始逐步應用于JAAA的治療,但仍然缺乏長期的數(shù)據(jù)支持[1]。歐洲血管外科學會建議具有合適血管解剖的AAA患者應考慮將EVAR作為其首選的治療方式,但并未推薦有關JAAA的治療術式,因此,需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3]。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臨床指南進行了關于AAA治療方式的分類討論,非AAA破裂且無開放手術禁忌證患者首選開放手術治療[4]。Tsai等[5]研究了199例行開放手術JAAA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顯示,其30 d病死率較低,具有長遠的療效,移植物相關并發(fā)癥罕見,極少數(shù)患者需要透析,腎功能得到了良好的保護。Maeda等[6]關于開放術式和EVAR治療JAAA的研究結果顯示,腔內治療與開放手術的短中期效果相當,但是EVAR組的術后重復干預率明顯高于開放組。本病例為年輕患者,開窗或煙囪等新技術的腔內治療遠期效果并不理想,且EVAR術后的干預率較高,會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負擔。鑒于此,本病例行JAAA開放手術聯(lián)合自體腎移植。
無論開放手術還是EVAR修復JAAA,術中腎臟功能保護是要點之一,EVAR中腎臟功能保護的傳統(tǒng)方法包括減少腎毒性藥物的使用、術中減少造影劑的用量、圍手術期給予水化等[7-8]。開放手術中最常用的腎臟保護方法是直接重建腎動脈,其他腎臟保護措施還包括藥物治療、腎動脈冷灌注等,直接重建因需要腎上夾閉主動脈導致長時間(>30 min)的腎臟熱缺血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研究表明,JAAA傳統(tǒng)開放手術患者中12%發(fā)展為急性腎小管壞死,其中,40%患者為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害[9-10]。
自體腎移植技術出現(xiàn)于1963年,因主動脈手術損傷高位輸尿管,導致不得不進行自體腎臟移植,自體腎移植技術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證明其在復雜腎血管性疾病、輸尿管損傷、腰痛綜合征治療中安全有效[11]。離體后的腎臟放入特制的低溫液體,降低了腎臟代謝率,在髂窩行腎髂血管吻合時血管已修整,相比傳統(tǒng)術式,極大降低了腎臟的熱缺血時間。李梓倫等[12]成功完成了JAAA開放手術聯(lián)合自體腎移植。自體腎移植在JAAA開放手術中的應用,不僅有效避免了JAAA腔內修復帶來的遠期不良事件,理論上自體腎移植也是保護腎臟的最佳手段。處理JAAA時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即病變動脈的修復和術中腎臟功能的有效保護。術式的選擇取決于病變動脈的解剖特點和血管外科醫(yī)師對手術方法的把握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雖然,腔內材料不斷更新、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使JAAA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短期臨床效果,但仍然缺乏長期數(shù)據(jù)證據(jù)證明其優(yōu)于開放手術。
綜上所述,目前腎移植的器官保存方法已經(jīng)較為成熟,本例JAAA患者在開放手術中使用自體腎臟移植進行腎臟重建,使腎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結果,表明開放手術聯(lián)合腎臟自體移植是JAAA患者較為合理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