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隱私”研究的三種話語分析

2017-04-13 08:14健,
關(guān)鍵詞:隱私壁壘話語

劉 健, 陳 卓

(1.清華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 100084; 2.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 重慶 401331)

?

“隱私”研究的三種話語分析

劉 健1, 陳 卓2

(1.清華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 100084; 2.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 重慶 401331)

長期以來,在使用“隱私”這一概念時,各領(lǐng)域?qū)W者都試圖給出可以被廣泛認可的定義,并希望這一定義可以揭示隱私的本質(zhì),但始終未能如愿,這使得各個學科對于隱私本身和基于隱私的研究常常陷入困境。通過梳理隱私研究的歷史,從話語分析的角度,“隱私是什么”可以分為三種話語:隱私是角色身份前提狀態(tài);隱私是安全機制;隱私是商品資本和社會資本。

隱私; 話語分析; 角色定位; 安全機制; 商品資本; 社會資本

一、 隱私的定義困境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文化、語境、國家與民族中,隱私有不同的定義。對于隱私的討論古已有之,最出名的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對生活領(lǐng)域的兩種劃分:城邦的公共領(lǐng)域以及與之相對應(yīng)的政治生活,家(oikos)的私人領(lǐng)域以及與之相對的家庭生活。在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中,隱私作為一個普遍的概念是與西方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特別是英國和北美文化,而且直到現(xiàn)在有些文化中仍然沒有隱私這個概念。不同社會和文化語境下,“隱私”的所指也各不相同,有研究者認為,這個概念能夠區(qū)分英美文化與歐洲文化。[1]在一些國家的語言中沒有與“privacy”相對應(yīng)的詞匯,這些國家要么使用復(fù)雜的描述來翻譯這個術(shù)語,比如俄羅斯就綜合了уединение-獨處(solitude)、секретность-秘密(secrecy)、частнаяжизнь-私生活(private life),要么從英語中借用“privacy”一詞,比如印度尼西亞用Privasi,意大利用la privacy一詞,都是從英語“privacy”一詞變體而來。[2]在一些國家中,個人隱私可能會和言論自由法相沖突,同時一些法律要求公眾披露的信息,可能在別的國家和文化中被認為是隱私。

然而,到底什么是隱私?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清楚。近百年來,所有涉及該概念的研究領(lǐng)域,如人類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學者,都從各自角度,循著不同的界定,對隱私進行定義解釋。但時至今日,雖然關(guān)于隱私的定義都有其理論依據(jù),但仍沒有一個可以被各個學科廣泛認可的定義,甚至是同一學科之內(nèi)都無法達成共識。這種困境的成因在于學者們通常用“隱私是……”這樣的判斷句來定義隱私,試圖透過“隱私”的迷霧,揭示隱私的本質(zhì)。

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思考模式,依附于本質(zhì)主義(Essentialism)的哲學觀點。這種觀點主要是由柏拉圖提出,由其支持者后來不斷發(fā)展,長期占據(jù)主流思潮,他們認為所有事物或現(xiàn)象背后都有在一種“形式”,存粹知識或科學的終極目標是發(fā)現(xiàn)并且準確描述隱藏在它們背后的“形式”,防止被表象所迷惑[3];每一個本質(zhì)都有自己的名稱,詞語符號的能指與所指對象總存在著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語詞的背后也有著一個確定的實在。因此,事物被認識的方法就是給出一個具體的定義或找到一個概念名稱。如此說來,如果我們找到并掌握了隱私的準確概念,給出定義,就能全世界通用,這種思維在自然科學研究中有很強的根基,因為科學家們可以通過一個公認的研究范式(Paradigm),在此范式內(nèi)通過相同的方法獲得數(shù)據(jù)和判斷結(jié)果,最終給出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解釋。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這點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很難實現(xiàn),與自然科學研究范式的單一不同,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更多樣。同時與之相對的唯名論(Nominalism)則認為科學研究的任務(wù)是描述事物和事件中的經(jīng)驗,是解釋現(xiàn)象,因此名稱的作用不是對本質(zhì)的認識而是輔助認識。[4]68以解構(gòu)為特點的反基礎(chǔ)主義、反本質(zhì)主義的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潮,已經(jīng)對以柏拉圖為源頭的傳統(tǒng)研究模式產(chǎn)生了不小的沖擊,盡管后現(xiàn)代主義仍有諸多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弱點。[5]即便如此,社會科學領(lǐng)域的本質(zhì)主義影響依然隨處可見,研究者們將大量精力與時間花在隱私定義上,都是這種努力的表現(xiàn),而這可能正是社會科學中許多學科發(fā)展曲折的原因。[6]

為了避免在從本質(zhì)上對隱私下定義造成的糾纏不清,陷入困境,我們避免使用本質(zhì)主義的定義方式,采用一種更加包容性的話語分析定義方式來定義隱私。

二、 隱私的話語研究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什么是話語的問題上,不同的研究取向差異較大,然后為了討論,必須暫時給出一個關(guān)于話語(discousre)的說明,然而這個說明只是為了方便,它是開放的。簡單地說,話語就是就特定語境(context)中特定的文本(text)所形成的傳播與社會實踐?!盵7]5比如在中國,由于傳統(tǒng)文化對于隱私的排斥和貶低,隱私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曾經(jīng)等同于陰私,如1989年版《辭?!分袥]有“隱私權(quán)”、“隱私”之類的名詞釋義,只有“隱私案件”一條:“隱私案件,也稱為‘陰私案件’,涉及男女私生活、奸情或其他淫穢內(nèi)容的案件”。原因在于“隱”的隱匿,可解釋為不可告人;“私”則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含義,可解釋為男女之私。在中國文化的詞匯中,“難于啟齒”、“難言之隱”、“不可告人”等多用來描繪違反社會道德和價值標準的污穢丑陋的人和事。在這樣的社會與文化語境下,有“私”必揭,隨意談?wù)搫e人的私事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無可厚非、習以為常的社會習慣。[8]51

話語研究源自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档虏幌駛鹘y(tǒng)形而上學研究者那樣越過經(jīng)驗的界限,武斷地判斷世界是什么,而是對之前形而上學的種種結(jié)論是否可能,即人的認知能力進行批判。這種批判的重點不是處理各種事實,而是處理它們的各種可能性的條件或者狀況(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9]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話語研究關(guān)注的不是事物的本質(zhì),而是關(guān)注事物對本質(zhì)所做出的種種解釋的可能性,即話語研究關(guān)注的是人們?yōu)槭裁从媚撤N方式對該事物進行表述,當時的社會條件是什么,它導致的后果是什么。

沿著這條分析道路,話語分析不去糾纏隱私到底是什么,而是研究人們對于隱私持有哪些類型的看法,這種看法背后的社會語境和認知范式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接受這類關(guān)于隱私的定義,圍繞著某個關(guān)于隱私的看法,人們逐漸形成了什么樣的社會實踐,這些社會實踐反過來又如何影響人們對隱私的看法。

采取這樣一種認識隱私的方式,原因在于隱私是一種文化建構(gòu):“對隱私,尤其是物理隱私的簡要考察提醒我們,在物理隱私極度匱乏的時代,社會并沒有分崩離析,文明規(guī)則也并沒有遭到破壞,甚至普通人未必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因此,盡管還存在諸多爭議,但隱私很可能并不是一種心理需求或人性使然,并非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而僅僅是一種文化建構(gòu)”[6]文化建構(gòu)是一個復(fù)雜的歷史過程,隨著歷史變遷會不斷變化,人們對于一種文化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任何一種定義都無法概括所有的隱私實踐,因此問題的關(guān)鍵不在于隱私客觀上是什么,而是人們?nèi)绾螌λ龀鼋缍ǎ?guī)定它的功能,以及這種功能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基于以上思路,以及學者們對隱私研究的歷史,把隱私的定義:“隱私是什么”話語分為三類,他們分別是:(1)隱私是角色身份前提狀態(tài)(自我呈現(xiàn)與管理);(2)隱私是一種安全機制(權(quán)利與控制);(3)隱私是商品資本和社會資本(物質(zhì)利益與社會關(guān)系)。

三、 隱私是角色定位的前提狀態(tài)

“無論男女,名譽是他們靈魂里面最切身的珍?!l偷去了我的名譽,他雖然并不因此而富足,但我卻因為失去它而一無所有”。[10]615這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依阿古所說的一句話。從中可以看出,名譽作為一個人的形象組成部分之一,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丟了它就會赤貧。然而名譽不是一樣物質(zhì),而是其他人對一個人的評價,那么名譽是如何丟失的?答案在于別人知道了他的隱私。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以何種形象呈現(xiàn)自己,不僅在于我們向別人展示了什么,更在于我們隱藏了什么,即我們隱私的狀態(tài)。

隱私作為一種狀態(tài),是1967年威斯汀與艾倫(Westin,Alan)在《隱私與自由》一書中最先提出,他們論述了隱私的四種狀態(tài)或者體驗:獨處(solitude)、親密(intimacy)、匿名(anonymity)和保護區(qū)(reserve)。這四種狀態(tài)都需要物質(zhì)的或者精神的壁壘來區(qū)隔。“獨處”是一種與其他人物理分割的狀態(tài),如蓋威遜(Gavison)所說:“當他人完全不能接近某個體時,這個個體享有完全的隱私?!盵11];“親密”是兩人或者更多的人緊密的、放松的、坦誠的一種狀態(tài)。尹尼斯(Inness)也對此進行了定義,他認為:“隱私是個體控制親密范圍的狀態(tài),其中包含他允許別人與他親密關(guān)系的決定(包括親密信息的獲得)及他關(guān)于自己做出什么樣的親密行為的決定”[12]56;“匿名”是指個人對“公共隱私”(public privacy)的一種期望,即在公共場合不被認出;“保護區(qū)”是指創(chuàng)造一種心理壁壘來防止不受歡迎的入侵。這種心理壁壘需要別人尊重個體的需要或者限制自己與別人的信息交流。[13]柯爾斯蒂·休斯(Kirsty Hughes)在威斯汀與艾倫心理壁壘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擴展,他認為還有另外三種隱私壁壘:物理性壁壘、行為性壁壘,規(guī)范性壁壘。[14]物理性壁壘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城墻、門窗以及衣著一類防止別人獲取個人狀態(tài)和信息的實體裝置,我們可以把物理性壁壘下的隱私稱為物理性隱私,即防止別人“侵入到某人的物理空間,或者對某人獨處的打斷”[15];行為性壁壘是指通過語言或者通過肢體語言等阻止別人接近獲取信息,我們可以把這種行為性壁壘下的隱私稱為信息性隱私,即防止“別人對個人信息的不恰當獲取”[15]。規(guī)范性壁壘是指通過法律法規(guī)以及社會規(guī)范來阻止別人接近。杰弗里·雷曼(Jeffrey Reiman)在《隱私、親密與人格》一文中,也將隱私描述為一種社會規(guī)范,這種社會規(guī)范涉及“一系列行為,從禁止提問那些與提問者無關(guān)的問題到禁止街上的行人通過開著的窗戶向屋內(nèi)窺探”。同時雷曼還論證了隱私對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16]在此,我們必須得注意一點,即物理性隱私與行為性隱私之間的區(qū)別隨著現(xiàn)代媒介技術(shù)的發(fā)展已經(jīng)開始變得模糊,如通過某人手機定位,獲取其所在的位置,這是對物理性隱私的入侵還是對信息性隱私的入侵,已經(jīng)無法用上面的定義進行界定,但這不妨礙隱私作為一種狀態(tài)存在。

將隱私作為一種狀態(tài),是自我管理、自我認同、個人成長與人格形成的前提條件,隱私壁壘有助于這一過程。歐文·奧特曼(Irwin Altman)認為隱私壁壘“定義與限制了自我的界限,由此幫助定義‘自我’”。[17]海曼·格羅斯(Hyman Gross)認為沒有隱私:即獨處、匿名以及短時從社會角色中的退出,個人就不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從而無法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批評。這種自我發(fā)現(xiàn)與自我批評使人能夠理解自己并形成自我身份。[18]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中將人生的不同場景比作不同的舞臺,認為每個人走到不同的舞臺,都需要不同的身份,而這種身份不僅需要個體呈現(xiàn)一些信息,同時也需要隱藏一些信息,角色的扮演才能完成。[19]他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改變和隱藏自己的信息和想法是個體對自己進行印象和形象管理必須的手段,成年人最擅長此道。個體通過選擇性的隱藏和對外透露自己的信息,目的是想通過引導信息以達到控制他人的態(tài)度、影響他人在對他進行評價時所需要的情境信息。”[19]他隨后關(guān)于監(jiān)獄和精神病院等“全控機構(gòu)”(total institutions)的研究[20],被其他研究者認為是暗示了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剝奪或者侵犯個體的隱私會損害個體自治感。[21]約書亞·梅羅維茨(Joshua Meyrowitz)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人行為的影響》中論及了由于電子媒介帶來環(huán)境的融合,造成原來的隱私壁壘消失,不同人如男女社會性別趨同,兒童與成年人行為方式趨同,普通人與政治家行為改變等等,因為電子媒介暴露了不同人群的隱私,導致了他們自我認同以及角色的改變。[22]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其《童年的消逝》一書也做了相似的論證,他認為電視讓兒童接觸到了他們以前認知范圍以外的成人隱私,這讓兒童言行越來越像成年人。[23]

四、 隱私是一種安全機制

“一種新的監(jiān)視形式,其力量之大是前所未見的?!庇軐W家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這樣評價自己設(shè)計的全景監(jiān)獄(Panopticon)。 為什么邊沁會如此感嘆他所設(shè)計的全景監(jiān)獄,其力量來自何處?

他構(gòu)想了一個全景監(jiān)獄,一座環(huán)形建筑被隔成很多小格子式的囚室,囚室的一端朝外,用于采光,另一端朝向中間一座高塔,利于監(jiān)視。使用這種設(shè)計,監(jiān)視人員可以在這座高塔中隨時監(jiān)視到任意一間囚室,而囚室中的犯人由于逆光,無法看到監(jiān)視人員,但他們都時時刻刻感到有上百雙眼睛盯著自己,會疑心自己時刻受到監(jiān)視,惶惶不可終日,因此任何時候的行為都要像有人監(jiān)視時一樣,盡管大部分時候并沒有人監(jiān)視。

從這個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邊沁感嘆的力量來自兩個關(guān)鍵點:是否擁有隱私的權(quán)利和是否能夠控制隱私。監(jiān)獄中的犯人失去了擁有隱私的權(quán)利,同時失去的還有對隱私的控制,而這種對隱私權(quán)利的擁有與控制涉及到自身的安全,擁有了個人隱私的權(quán)利與控制,就擁有了一套安全機制。

隱私作為一種安全機制,涉及到權(quán)利與控制的三個方面。

首先,隱私是一種獨處的權(quán)利,這與威斯汀和柯爾斯蒂·休斯(Kirsty Hughes)提出的“獨處”和“物理防護”相近,與其說相近,不如說這兩種說法起源于“隱私是一種獨處的權(quán)利(Right to be let alone)”。1890年,法理學家塞繆爾D·沃倫和路易斯·布蘭德斯(Samuel D·Warren and Louis Brandeis)撰文《隱私的權(quán)利》(The Right to Privacy),他們使用了“獨處的權(quán)利”來定義隱私,[24]開啟了對這些權(quán)利的討論。對于何為“獨處”,各家意見不一,但大多都同意“獨處”就是自由選擇與別人的關(guān)注相隔離,以及在私人地點不受監(jiān)視或者觀察的權(quán)利。[25]15-17

其次,隱私是一種個體選擇擁有秘密和限制別人獲取自己信息的權(quán)利。隱私是“隱藏一些關(guān)于自己的信息的權(quán)利?!盵26]271以及“個體在參與社會活動時限制別的個體或者組織收集關(guān)于自己信息的權(quán)利。”[25]19因為這些信息可能會被人不當利用,造成對自己的不利。因此埃德溫·勞倫斯·戈德金(Edwin Lawrence Godkin)認為“私人生活比任何別的事情都更值得法律的保護。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有保持秘密的權(quán)利,以及決定自己在何種程度上受到公眾觀察與討論的權(quán)利?!盵27]729-739

再次,隱私是一種對信息的控制。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對隱私的定義。威斯汀(Westin)認為隱私是:“個體、群體或者組織依據(jù)自己實際情況控制何時、何種方式、在何種程度上把個人信息傳播給他人?!盵28]阿特曼(Altman)對此有更精簡的表達:“隱私是選擇性對信息的控制”。查爾斯·弗萊德(Charles Fried)更進一步的說:“隱私不僅僅是別人腦海中沒有我們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信息的控制?!盵29]475-493馬古利斯(Margulis)認為:“隱私是對人們交往之中各種事物的控制,最終的目的是提高自主性或者減少脆弱性?!?/p>

五、 隱私是一種商品資本和社會資本

2015年4月,貴陽成立我國第一個大數(shù)據(jù)交易所,并做成第一筆交易。買賣雙方都是名企,盡管沒有透露數(shù)據(jù)內(nèi)容和交易規(guī)模,但是各方都看好大數(shù)據(jù)交易的發(fā)展。相關(guān)的研究機構(gòu)認為,用不了幾年,貴陽交易所的交易額會突破百萬,可能達到上萬億規(guī)模,整個交易市場將是非常巨大的。有研究者稱大數(shù)據(jù)的“貴陽模式”補齊了全國大數(shù)據(jù)產(chǎn)業(yè)鏈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將掀起一場大數(shù)據(jù)產(chǎn)業(yè)革命。[30]

大數(shù)據(jù)是什么,在此報道中大數(shù)據(jù)就是人們每日各種行動留下的,一種預(yù)測在中國貴陽大數(shù)據(jù)交易所將日交易額上百億的商品——海量的個人行為數(shù)據(jù)。如,你在網(wǎng)上購物生成的數(shù)據(jù),患者就診、病史信息,社保個人賬戶數(shù)據(jù),銀行交易信息以及社交網(wǎng)絡(luò)上的交流信息數(shù)據(jù)等一切有記錄的信息,其中大部分無論用何種話語來說都屬于隱私。

隱私不僅與財產(chǎn)這一概念關(guān)系密切,而且本身就可能成為一種商品。奧林(Orlin)認為“私人財產(chǎn)所有權(quán)及隨之產(chǎn)生的維護和支配個人所有物的迫切需要,使得對私人空間的需求成為必然,同時,這又促進了私人空間的形成?!盵27]斯通(stone)指出“隱私是一個人控制個人信息的分配或者出租,以及控制社會信息交換的狀態(tài)和數(shù)量的能力”[31]通常情況下,人們可能會為了一些可以預(yù)知的利益而自愿出售隱私。研究表明,如果數(shù)據(jù)收集看起來透明,比如說明哪些信息將被收集,將被如何使用,那么人們會更加愿意出售隱私。[32]比如研究中有償?shù)膯柧碚{(diào)查對個人信息的收集,汽車銷售公司有償?shù)氖袌稣{(diào)研對個人信息的獲取。根據(jù)美國聯(lián)邦安全法的規(guī)定,美國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必須要公開個人信息。事實上,不僅公司高管,世界很多國家的國家政要都要公開很多個人信息,這都可以視為一種交換。只是前一種將隱私作為一種商品資本,而后一種則被視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六、 總 結(jié)

隱私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意義重大,因為隱私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隱私是什么”是所有涉及隱私研究和有關(guān)隱私問題研究的基礎(chǔ)所在,比如法律對個人隱私的定義將直接影響到新聞報道對個人信息的披露程度或者說是否可以報道,大數(shù)據(jù)是否涉及隱私也直接關(guān)系到大數(shù)據(jù)應(yīng)用的程度以及合法性,社交媒體公司對用戶隱私的定義涉及到公司產(chǎn)品的開發(fā)與利用,個人對隱私的定義將影響自己在網(wǎng)絡(luò)上的言行舉止……。當下中外學術(shù)界對于隱私與行為關(guān)系的研究成果頗多,但是基本都是驗證性研究,而為什么隱私會影響行為之邏輯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隱私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表達與實踐,對于隱私以及與隱私相關(guān)的研究應(yīng)基于不同的語境采用不同的隱私話語。任何脫離語境來對隱私進行定義或者進行相關(guān)研究都將陷入困境。本研究通過對國外有關(guān)隱私研究的文獻梳理,回避對隱私進行本質(zhì)主義定義,把“隱私是什么”分為三種話語:隱私是角色身份前提狀態(tài);隱私是安全機制;隱私是商品資本和社會資本。通過這三種話語,我們能夠合理的理解隱私為什么會影響行為,同時這三種話語也能夠作為其他學科,如新聞與傳播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中涉及隱私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

[1]Zemskaya,E.A.(9 April 2005).Особенностирусскойречиэмигрантовчетвертойволны (Features of the Russian language of fourth wave immigrants)[J].Gramota.ru,2009.

[2]Gunilla Anderman M,Margaret Rogers[J].Translation Today:Trends and Perspectives.Multilingual Matters,2012.

[3]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6.

[4]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第一卷[M].鄭一明,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5]江怡.理性與啟蒙:后現(xiàn)代經(jīng)典文獻[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6]梁光勇.隱私的限制與保護[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3.

[7]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M].北京:中國大學人民出版社,2008.

[8]孫旭培.新聞侵權(quán)與訴訟[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4.

[9]恩內(nèi)斯特·拉克勞.話語[M]//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北京:中國大學人民出版社,2008.

[10]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第五卷[M].朱生豪,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11]Ruth Gavison.Privacy and Limits of Law[J].The Yale Law Journal,1980(3).

[12]J.Inness.Privacy.Intimacy and Isol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Alan Westin.Privacy and Freedom[M].New York:Atheneum,1967.

[14]Kirsty Hughes.A Behavioural Understanding of Priv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ivacy Law[J].The Modern Law Review,2012.

[15]H.Jeff.Managing Priva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rporate America[J].1981:188.

[16]Jeffrey Reiman.Privacy,Intimacy and Personhood[J].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1976:6.

[17]Irwin Altman.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ehavior: Privacy,Personal Space,Territory,and Crowding[M].Monterey: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75.

[18]Joseph Kufer.Privacy,Autonomy,and Self-Concept[J].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7.

[19]歐文·戈夫曼.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M].馮鋼,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0]Erving Goffman.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M].New York:Doubleday,1968.

[21]Joseph Kufer.Privacy,Autonomy,and Self-Concept[J].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7.

[22]約書亞·梅羅維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人行為的影響[M].肖志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3]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M].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4]Warren S.D.,Brandeis D.L.The Right to Privacy[J].Harvard Law Review,1890:193-220.

[25]Daniel Solove.Understanding Privacy[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26]Richard Posner.The economics of justice[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7]Edwin Lawrence Godkin.Libel and its Legal Remedy[M].Atlantic Monthly December,1880.

[28]Westin A.F.Privacy and Freedom[M].New York: Atheneum,1967.

[29]Charles Fried.Privacy[M].Yale Law Journal,1968.

[30]孫惠楠.全國首個大數(shù)據(jù)交易所在貴陽正式掛牌運營[N].貴陽日報,2015-4-15(1).

[31]Stone E.F.,Stone D.L.Privacy in Organizations:Theoretical Issues,Research Findings,and Protection Mechanisms[J].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1990:349-411.

[32]Antti Oulasvirta,Tiia Suomalainen,Juho Hamari,Airi Lampinen,Kristiina Karvonen.Transparency of Intentions Decreases Privacy Concerns in Ubiquitous Surveillance[J].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2014.

[責任編輯:王建科 責任校對:王建科 陳 曦]

2016-10-31

2017-03-10

劉健(1984-),男,云南昆明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跨文化傳播、國際傳播;陳卓(1992-),女,河南鄧州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形象傳播。

歐洲重大社科項目“Authoritarianism 2.0:The Internet,Political Discussion,and Authoritarian Rule”(338478)階段性成果。

H030; G206

A

2096-4005(2017)02-0047-05

猜你喜歡
隱私壁壘話語
打破發(fā)揮失常的壁壘
現(xiàn)代美術(shù)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數(shù)據(jù)安全事件頻發(fā) “隱私”何處安放?
新形勢下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研究
室內(nèi)窗簾裝飾性探析
淺議隱私權(quán)的邊界
魚與魚缸
車易拍:二手車的壁壘是信用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牙克石市| 波密县| 增城市| 湘乡市| 兴国县| 保德县| 博白县| 平山县| 横峰县| 富蕴县| 兴国县| 获嘉县| 合山市| 米泉市| 西青区| 广平县| 长阳| 嘉黎县| 应城市| 靖西县| 龙州县| 长寿区| 谷城县| 临猗县| 澳门| 扶绥县| 剑河县| 太康县| 灌云县| 新河县| 沅江市| 新绛县| 柳江县| 祥云县| 来安县| 石城县| 东明县| 康乐县| 鲁甸县| 清丰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