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春蘭
(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53)
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外語課堂教學已成為大勢所趨。信息化外語教學也成為外語教學改革和提升外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其與外語教學內容無縫融合,更加豐富、生動、立體地展示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掌握語言知識,并在信息技術媒介的輔助下,真實地模擬語言技能使用場景是外語教師需要努力探討的問題。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信息化外語課堂應為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提供幫助,而不是過度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換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灌輸。信息化手段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外語教學輔助手段之一而不應成為外語課堂教學設計的重點內容。有效的信息化外語課堂應關注如何為學生搭建構建自身語言知識體系的腳手架功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不斷重構更新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并且能培養(yǎng)學生利用多媒體媒介進行語言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語言信息收集、篩選、分析、歸納及整理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語言終身學習觀,而不只是為了升學或等級考試。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 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1]?;诮嬛髁x學習理論,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2]。信息化的外語課堂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有效的學習情境,提供大量原汁原味的外語教學材料。為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綜合語言技能搭好腳手架,為學生自主學習語言提供幫助。
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發(fā)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過程,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過程[3]。 外語信息化教學需要學生更新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觀念,樹立建構主義學習觀、主動地發(fā)現(xiàn)知識、探究知識和建構知識。而外語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式、討論時、交互式為主要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知識,重視能力培養(yǎng)而不是知識傳授,重視個性化培養(yǎng)而不是模具式統(tǒng)一化培養(yǎng)[4]。
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外語課堂教學已成為外語教學改革重點項目之一?,F(xiàn)在的大學外語教學或多或少都會運用一種或多種信息化手段輔助外語教學。由于外語教師及學生整體信息素養(yǎng)水平不高,或對信息化外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解有誤,導致外語課堂的信息化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具體表現(xiàn)如下。
部分外語教師對打造信息化的外語課堂理解有誤。片面地認為外語課堂教學只要運用了信息化手段,該課堂就是信息化外語課堂。殊不知信息化手段只是外語課堂使用的輔助教學工具,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語言知識,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學習語境。打造真正有效的信息化外語課堂除了使用合適的信息化手段,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將語言知識和教學內容與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的結合。向學生展示更為生動、立體的教學材料,便于學生理解接受。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語言技能的運用和提高。
目前絕大多數(shù)外語教師對于課堂教學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一味追求種類多,技術效果好。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各類外語信息化教學比賽中。外語課堂重在語言知識的傳授、語言技能的訓練及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而不是單方面比拼外語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水平能力的高低。并非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使用越高端,教學效果就越好。對于某種特定語言知識的講解或語言運用技能的訓練,與之相匹配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才是最為合適的。過多地依賴各種信息化手段呈現(xiàn)語言知識甚至會分散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教師設計教學內容時,過于注重語言知識的外在呈現(xiàn)形式而忽視了教學內容本身。學生課堂上忙于欣賞各種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特效而忽略了語言學習的任務和目的。
大多數(shù)學生未曾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習慣。課堂學習主要依賴教師的語言知識傳授并非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學習活動,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都有待提高。長期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習慣于被動式的學習模式。對于教師布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動去搜集知識、整理知識、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自主學習任務茫然、不知所措,更有學生持抵觸情緒?;诮嬂碚撝笇У男畔⒒庹Z課堂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與教師和同學交互式探討問題。而多數(shù)學生未能積極參與,甚至在課堂上為了避免犯錯而選擇沉默。習慣于記錄、背誦語言知識要點而對語言運用能力尤其外語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欠缺。對于教師布置的各種需要主動參與并與同學合作完成的課堂學習活動參與程度不高。導致外語課堂成為教師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展示語言知識和教學內容而學生在課堂上欣賞各種語言展示形式的場合。課外借助網(wǎng)絡學習平臺需要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形同虛設。學生關注居多的是英語的等級考試和升學考試。學習英語的工具性色彩強烈,未能意識到升學和考級只是考察英語學習效果的手段而非終極目標。
外語教師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如何在外語教學課堂上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提高語言教學效果而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現(xiàn)在外語教學手段大幅度信息化,而教學效果卻未能相對應地得到顯著的提高。
目前學生在語言知識運用環(huán)節(jié)上仍然很薄弱。多數(shù)學生能看懂英語文章卻不能流利地復述出來。學生利用信息化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能力不夠。不擅長甚至不會利用網(wǎng)絡或圖書館去主動搜集、整理語言學習資料并在課堂上陳述、分享語言知識。英語書面和口語表達輸出型語言能力欠缺。多數(shù)學生學習英語為了升學目的或通過英語等級考試。對于信息化外語課堂教學手段不太認同甚至有抵觸情緒,認為這樣的課堂不能學到有利于他們學習升學和考級的知識內容。此時就需要外語教師的正確引導。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語言知識體系構建能力在外語學習中尤為重要。升學或英語等級考試只是檢測英語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語言的學習重在語言技能的運用掌握和語言知識的內化,能運用已有語言知識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信息化外語課堂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本身,而應貫穿于學生學習外語的整個過程。時間上應包括課前教師自主學習任務的布置和學生的預習準備、課中的教師講解和學生參與式、交互式討論學習、課后的學生語言知識內化和知識體系的重構;地點上應結合以線下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打造有效的信息化外語課堂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教師是信息化外語課堂的設計者、組織者及執(zhí)行者。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對信息化外語課堂教學的成功起關鍵作用。如何正確、適度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手段、將信息化手段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是廣大外語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教師應通過信息化能力培訓,網(wǎng)絡自主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即教師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順利完成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與評價所需的個體心理特征即通過在不斷的信息化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能力[5]。此外,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以及正確引導學生對待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
3.1.1 多媒體信息手段的正確運用 教師應正確認識信息化外語課堂,有重點地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特點的多媒體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學不是單單局限于信息化設備的使用、信息化資源的疊加與傳授,而是要藝術性創(chuàng)設情境,并將資源有效整合,以促進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和信息化學習能力的提升[6]。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并非越多越好。信息手段也并非越高級、效果越酷越有效。與所教語言學習內容相匹配,能很好地展示語言知識,便于學生理解的信息化技術即是合適的手段。并非每一節(jié)課都需要運用到各種信息化媒體,教師要明確外語教學重點在于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及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非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和展示。信息化多媒體只是輔助外語教學的一種手段而非課堂教學設計的重點。切不可本末倒置,丟失了課堂教學重點。
3.1.2 多媒體信息手段與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 外語教師不僅需要思考采用何種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還需要思考信息化技術手段如何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直接將教學內容變?yōu)殡娮影姹镜奈臋n是一種低級融合有時甚至沒有必要。信息化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高級融合應是能生動、形象、立體地展示教學內容,便于學生接受理解;為學生語言技能使用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境并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切實感受。如在講解全球污染問題時,簡單的污染詞匯的呈現(xiàn)起不了震撼學生心靈的作用。此時教師若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匹配各種污染所造成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圖片及視頻,學生會對這些與環(huán)境污染相關的英語詞匯有更加直觀的印象,并能感同身受地理解環(huán)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再進行展開如何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話題的課堂討論時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方案。講解面試話題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面試場景。讓媒體中的虛擬面試官或現(xiàn)場連線外教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相關職業(yè)話題的提問。學生更能感受面試時那種緊張與焦慮的氛圍,能真實展示自己現(xiàn)場回答問題時語言技能運用的狀況。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場發(fā)揮而發(fā)現(xiàn)他們真實存在的語言運用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和策略。
學生是信息化外語課堂的參與者,在信息化外語課堂中處于中心地位。教師需正確引導學生認同外語信息化教學手段并積極主動地參與交互式、研究性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外語的學習,語言知識是基礎,而更為重要的是運用語言知識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及使用和提高語言技能。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再局限于語言知識的掌握,利用信息手段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同樣重要。學以致用是外語教學的目的。我們需要擺脫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xiàn)狀。當代大學生需要運用外語作為一種交際手段向世界展示真實的中國。升學或英語等級考試可以檢測學生外語學習效果,但并非外語學習的終極目標。 面對多媒體信息手段帶來的極大便利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能力,善于利用多媒體信息手段學習外語知識。積極參與網(wǎng)絡上優(yōu)質網(wǎng)課、微課、慕課等教學活動,集眾家所長為己所用。搜集、整理、歸納外語學習資料并與同學分享學習內容,參與式地加入外語信息化課堂學習。積累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語言技能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信息化外語課堂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側重終結性評價即以學科知識考卷的形式考察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更加傾向于學生語言學習的形成性評價。評價策略的設計和使用應遵循評價策略的原則。即目的性原則、反饋原則、過程原則和變化原則[7]。關注學生平時的學習參與情況,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學習及課外自主學習活動。學生平時的學習材料搜集、整理、課堂學習匯報及課前、課后在網(wǎng)絡平臺上的自主學習完成情況均可作為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依據(jù)。注重形成性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都將納入評價體系。教師的評價只占一定的比率。加入學生自主測評和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鼓勵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進步。測評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以評促學、促教。通過教學測評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信息化外語課堂學習中學習情況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學生通過測評結果,可以認識到自己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運用存在的不足和薄弱之處。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有的放矢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測評結果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組織信息化外語教學活動。
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和語言技能的提高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信息化外語課堂的重點。有效的信息化外語課堂教學的實施,需要外語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積極主動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yǎng),合理地選擇、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外語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外語教學活動中去?;诮嬂碚?,為學生學習外語知識、訓練外語語言技能創(chuàng)造真實語境,打造合理、高效的外語學習課堂。發(fā)揮信息化外語課堂語言學習腳手架的功能,讓學生能更易于理解、接受并內化語言知識從而構建自身的語言知識體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語言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有效的學習測評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效果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