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賦句、賦段、賦題:唐抄本《賦譜》的讀解維度

2022-12-14 06:03:48黃志立林雪珍
學術交流 2022年10期
關鍵詞:雙關

黃志立,林雪珍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州 510006)

唐代因場屋之需,時人練就了穿穴經(jīng)史的功夫,遂創(chuàng)作了不少關于探索律賦寫作的論著,今存抄本《賦譜》即唐時科舉試賦這一時風陶然下的產(chǎn)物。這與后世漫談評點式的賦話著作,如宋鄭起潛《聲律關鍵》、清余丙照《賦學指南》、清李調(diào)元《賦話》等截然不同。在今天看來,作為當時舉子科考的“指南手冊”,抄本《賦譜》以其較強的實用性和時效性,作為探析唐人律賦的一把關鍵鑰匙,為后人研究唐人的賦學理念,提供豐富的原始文獻。

一、賦句——“綴合織成,不可偏舍”

賦句是一篇賦文的基本構成要素,也是《賦譜》(1)文中所引《賦譜》,均見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鳳凰出版社2002年版,不一一出注。論討的關鍵。開篇有云:“凡賦句有壯、緊、長、隔、漫、發(fā)、送合織成,不可偏舍?!?《賦譜》開篇對賦句進行了細致劃分與專業(yè)命名,這是因為《賦譜》主要探討律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賦句間既講究對仗又要求用韻,為行文和閱讀方便,因此冠以不同術語。接著,對劃分的七種賦句類型逐一闡釋。

(一)壯。譜文原有小字注解,謂“三字句也?!边@里“三字句”,即為“三字聯(lián)”,唐人稱律賦中的“一聯(lián)”為“一句”,這種稱謂到宋代時一直沿用。譜文以“水流濕,火就燥”,“悅禮樂,敦《詩》《書》”等作為示例。之所以將三字句稱為“壯”,或因三字句在聲律上平仄變化急速,有爽朗勁健的感覺;在句式上短小緊促,節(jié)奏鮮明,猶如急鼓催拍。與其他句式相比,三字句讀起來確實顯得鏗鏘有力,以此得名。再如顧元熙《沛父老留漢高祖賦》:“黥布走,淮南平?;剀囻{,返神京?!庇需b于此,清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的總結頗有見地:“駢賦之體,四六句法為多,然間有用三字疊句者,則其勢更聳、調(diào)更遒、筆更峭、拍更緊,所謂急管促節(jié)是也?!盵1]可見一斑。

(二)緊。譜文原有小字注解,謂“四字句也”,譜文示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四字句給人以嚴整有序、對稱緊湊之感,故此得名。

(三)長。譜文原有小字注解,謂“上二字下三字句也,其類又多上三字下三字”,主要指句子在五字至九字之間。共有五種類型,文中分別進行示例,“五字句”,謂“石以表其貞,變以彰其異”;“六字句”,謂“感上仁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經(jīng)”;“七字句”,謂“因依而上下相遇,悠久而貞剛失全”;“八字句”,謂“等度量而化通遠邇,體平均而勢行宇宙”;“九字句”,謂“笑我者謂量力而徒爾,見機者料成功之遠而”。對于上述五種聯(lián)句使用頻率,譜文略作補充式說明,指出:“六七者堪常用,八次之,九次之?!?/p>

(四)隔。所謂“隔”,指“隔句對者”,由上下兩句組成,是律賦賦句中較為繁雜的一種?!顿x譜》對隔句又再次細分為“輕”“重”“疎”“密”“平”“雜”六種。

“輕隔”指賦聯(lián)句中上句以四字組成,下句以六字組成,如“器將道志,五色發(fā)以成文。化盡歡心,百獸舞而葉曲”。“重隔”與“輕隔”相反,是聯(lián)句中上有六字,下有四字組合而成,如“化輕裙于五色,猶認羅衣。變纖手于一拳,以迷紈質(zhì)”。“疎隔”指上為三字句,下則不限字數(shù)的對句,如“府而察,煥乎呈科斗之文。靜而觀,炯爾見雕蟲之藝”。“密隔”指上句字數(shù)在五字或以上,下句六字或以上,如“徵老聃之說,柔弱勝于剛強。驗夫子之文,積善由乎馴致”。根據(jù)賦文示例可知,雖然“密隔”聯(lián)句,在字數(shù)有一定的彈性,但一般遵循上句字數(shù)不能多于下句字數(shù),在表現(xiàn)形態(tài)崖略有二:其一,上為五字下為六字聯(lián)句。其二,上為六字下為七字聯(lián)句?!捌礁簟鄙蠟樗淖窒聻樗淖郑蛏蠟槲遄窒聻槲遄值穆?lián)句樣式。四字聯(lián)句如“先王立極,念茲在茲。服有常度,行無越思”,五字聯(lián)句如“進寸而退尺,常一以貫之。日往而月來,則就其深矣”?!半s隔”指上為四字句,下為五七八字句的聯(lián)句;或上為五七八字句,下為四字句。前者賦文示例“孤煙不散,若襲香爐峰之前。圓月斜臨,似對鏡廬山之上”,“得用而行,將陳力于休明之世。自強不息,必苦節(jié)于少壯之年”,后者賦文示例“采大漢強干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維城之制,分土而王”,“虛矯者懷不材之疑,安能自持。賈勇者有攻堅之懼,豈敢爭先”?!顿x譜》特意強調(diào)說,六種類型是賦中較為常用的句式,其中“輕”與“重”隔句為最,“雜”隔次之,“疎”與“密”隔句再次之,“平”隔為下。

(五)漫。漫指不對仗的散句。其特點是:少則可三四字,多則二三句,常置于賦句首或句尾。如三字句用于賦首者“昔漢武”,四字句用于賦首者“賢哉南容”;三句式用于賦首者“甚哉言之出口也,電激風趨,過乎馳駈”,二句式用于賦尾者“誠哉性習之說,我將為教之先”。

(六)發(fā)。發(fā)端之辭,指用作句首的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顿x譜》將發(fā)語詞歸為三種,其云:“發(fā)語有三種,原始、提引、起寓。”

第一“原始”,如“若夫”“原夫”“稽夫”“觀夫”“其始也”等之類。第二“提引”,如“洎夫”“豈徒”“僉曰”“矧夫”“故得”“知是”“從觀夫”“稽其”等之類。第三“起寓”,如“客有”“士有”“儒有”“我皇”“大矣哉”“至矣哉”等之類。此外,《賦譜》又謂“原始”“提引”“起寓”三者,在賦篇中均有固定的位置,譜文云:“原始發(fā)項,起寓發(fā)頭、尾,提引在中?!薄霸肌痹凇绊棥辈浚吹诙翁?,有追溯賦作對象源流的含義?!疤嵋本又刑帲衅鸪修D(zhuǎn)合的作用?!捌鹪ⅰ庇米髻x的開始和結尾處,有首尾呼應之意。

(七)送。所謂“送”,多指語終之辭,如“者也”“而已”“哉”之類也。

“發(fā)”“送”之中所羅舉各種虛詞,并非全然原創(chuàng),南朝時已有人提出。劉勰《文心雕龍·章句》稱:“至于夫惟蓋故者,發(fā)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亦送末之???。據(jù)事似閑,在用實切。巧者回運,彌縫文體,將令數(shù)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2]572由隋入唐的杜正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他在《文筆要訣》“句端”條云:“屬事比辭,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別,必立言以間之,然后義勢可得相承,文體因而倫貫也。新進之徒,或有未悟,聊復商略,以類別之云爾?!盵3]杜氏強調(diào)句首虛詞的輔助功能,雖沒有予以明確分類,實際上已根據(jù)其作用及用法總結出26種類型。

依此可知,《賦譜》中賦的首尾助詞的運用與闡釋,是在《文筆要訣》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辨析,加以拓展而來的。因為在場屋試賦過程中,“句端”位于一篇賦作的開端,能承擔引出下文的作用,是全文的關鍵,使賦文呈現(xiàn)以飄忽之思,運空靈之筆的境界。句端一則可彰顯才學,一則可迅速吸引考官的注意,為博取功名增添籌碼。由此,可窺見其重要性。根據(jù)上述《賦譜》所敘新體賦句范式,總結圖表簡示如下。

賦句名稱構成方式壯三字句?三字句(“?”僅表示兩邊為對仗聯(lián)句,無實際意義)緊四字句?四字句長五字句?五字句 六字句?六字句 七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八字句 九字句?九字句隔輕隔上四字+下六字句?上四字+下六字句重隔上六字+下四字句?上六字+下四字句疎隔上三字+下不限字句?上三字+下不限字句密隔上五字句或以上+下六字或以上?上五字句或以上+下六字或以上平隔上四字+下四字句?上四字+下四字句上五字+下五字句?上五字+下五字句雜隔上四字+下五(或七或八)字句?上四字句+下五(或七或八)字句上五(或七或八)字句+下四字句?上五(或七或八)字句+下四字句漫上下句不對仗的散句,少則三四字,多則二三句發(fā)原始若夫、原夫、稽夫、觀夫、伊昔、其始也提引矧夫、洎夫、然則、借如、豈徒、僉曰、且夫起寓士有、客有、儒有、我皇、國家、嗟乎、至矣哉、大矣哉送多為語終之辭,如:者也、而已、哉

綜觀這些賦句,隔句對在律賦中使用頻率最高,由于賦的篇幅較長,隔句對的大量運用,給人句式整飭、語意連貫之美感。當然,其他賦句亦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可偏舍。《賦譜》借人的身體部位,將各類賦句的先后順序、重要程度、功能作用等進行形象又貼切的闡述:“凡賦以隔為身體,緊為耳目,長為手足,發(fā)為唇舌,壯為粉黛,漫為冠履。茍手足護其身,唇舌葉其度,身體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時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則賦之神妙也?!币黄暾穆少x,其中不同賦句好比人體、服飾上的具體構件,不僅定位準確,分工有序,而且協(xié)調(diào)運作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一篇出色的賦作,最終留給讀者的是自然和諧的美感以及“暈澹為綺”的遐想空間。

新體賦的標準樣式真正大量出現(xiàn),是在中唐貞元(公元786—803年)、元和(公元806—820年)年間?!胺操x以隔為身體”“此六隔皆為文之要”的理念成為創(chuàng)作者的自覺標準,律賦作品基本遵循“緊+長+隔”的程式,每段有隔對,且以隔對收尾;韻腳要求也較為嚴格,偷韻、換韻、漏韻的現(xiàn)象幾乎無一出現(xiàn)。如貞元二年(公元786年)進士科試《如石投水賦》,分別以“仁義忠心,公平能諫”和“圣獎忠直,從諫如流”為韻。貞元七年(公元791年)進士科試《珠還合浦賦》,以“不貪為寶,神物自還”為韻。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進士科試《平權衡賦》,以“晝夜平分,鈞銖取則”為韻。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進士科試《日五色賦》,以“日麗九華,圣符土德”為韻。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進士科試《性習相近遠賦》,以“君子之所慎焉”為韻。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宏詞科試《瑤臺月賦》,以“仙家帝室,皎潔清光”為韻。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進士科試《中和節(jié)百辟獻農(nóng)書賦》,以“嘉節(jié)初吉,修是農(nóng)政”為韻等。貞元至元和年間,除科舉試賦外,能創(chuàng)作出如《賦譜》程式的新體賦數(shù)量有限,白行簡《以德為車賦》(2)《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白行簡”條云:“行簡,字知退,太子太傅居易弟,貞元末進士。元和中,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寶歷二年卒?!鼻宥a等編《全唐文》,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092頁。是少有非科舉試賦的典范,因此也被《賦譜》提及。賦文作于貞元末與元和初,以“至德之人,有同車載”為韻。白行簡為白居易之弟,貞元末年進士。賦作雖非場屋試賦之作,然從其程式體例看,完全吻合《賦譜》所論新體賦的要求,并且以“漫+緊+長+隔”句式構成,每一段有三個對句組成,又以隔對完美收句。這種新體從貞元至元和年間不斷增多,白行簡除《以德為車賦》之外,還有《車同軌賦》《望夫化為石賦》,以及王起《律呂相召賦》、李紳《善歌如貫珠賦》等,這些賦作大抵符合《賦譜》敘及的新體形制。足見貞元年間場屋試賦對日常律賦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影響。

上述七類賦句是律賦的基本構成元素,這種縝密、細致的劃分正是《賦譜》的貢獻所在。然而,自晚唐以來,賦句的劃分方式及其專業(yè)術語的運用也漸次退出歷史舞臺。宋代以降,各類賦論中余皆不見。清人賦話類著作中雖有涉及,但就其論述的細致縝密程度,與唐人仍有相當?shù)木嚯x。如浦銑《復小齋賦話》:“律賦句法,不可但用四六,或六四,或七四,或四七。試取王輔文棨、黃文江滔、吳子華融、陸魯望龜蒙諸家觀之,思過半矣。四六、六四等句法,須相間而行。唐人唯王輔文曲盡其妙?!盵4]從賦話論述可知,清人雖在具體作品的考察上有所創(chuàng)新,然而對于賦作句法的研究,或泛泛而論,或隔靴搔癢,既難以望《賦譜》之項背,又何論后出轉(zhuǎn)精。從賦學發(fā)展流變的歷史進程來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倒退。這與唐代以來的科舉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也是賦句分類未能突破前者,反呈下降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賦段——“賦體分段,各有所歸”

《賦譜》云:“凡賦體分段,各有所歸?!币黄x作內(nèi)部的段落結構關系,是賦句之外的又一重要研討對象。關于“賦體分段”的內(nèi)容,《賦譜》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考量:一是句與句之間如何構成段落,二是段與段之間如何構成篇章。以下按照《賦譜》所涉及問題的先后順序逐一探索評述?!顿x譜》在闡述賦體段落結構關系時,概略三端:

第一,“古賦”與“新賦”的段落數(shù)目之間存在差異。試析“古賦”時《賦譜》謂:“古賦段或多或少,若《登樓》三段,《天臺》四段之類是也。”古賦在段落數(shù)目上沒有明確的界限,但至少有三段?!靶沦x”則不同,有著較為具體的段落數(shù)目要求,如譜文所言:“至今新體分為四段,初三四對,約卅字為頭;次三對,約卌字為項;次二百余字為腹;最末約卌字為尾。就腹中更分為五:初約卌字為胸,次約卌字為上腹,次約卌字為中腹,次約卌字為下腹,次約卌字為腰。都八段,段轉(zhuǎn)韻發(fā)語為常體?!薄顿x譜》將一篇完整的新體律賦分為八段,每段劃分細致并且附有一定的術語名稱。新體賦所謂八段指“頭”“項”“腹”“尾”四段,其中腹段再分“胸”“上腹”“中腹”“下腹”與“腰”五段,整篇而合即是“頭”“項”“尾”三項,再加腹中的“胸”“上腹”“中腹”“下腹”“腰凡”五項,凡八段。依此可知,唐時已規(guī)定新體賦(即律賦)在段落構成上明確為“八段”,如譜文所論:“近來官韻多勒八字而賦體八段,宜乎一韻管一段?!?/p>

律賦規(guī)定八段八韻,至少在盛唐時就已出現(xiàn)。筆者認為,律賦限韻應是承自南朝貴游活動中“限韻吟詠”的風氣。其規(guī)則:參與吟詠者預先設定幾個和主題相關的押韻字,吟詠者根據(jù)順序,依次從中擇選韻字進行吟詩作賦?!赌鲜贰げ芫白趥鳌罚骸熬白谡衤脛P入,帝于華光殿宴飲連句,令左仆射沈約賦韻。景宗不得韻,意色不平,啟求賦詩。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詩。’景宗已醉,求作不已,詔令約賦韻。時韻已盡,唯余‘競’‘病’二字。景宗便操筆,斯須而成,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蹏@不已。約及朝賢驚嗟竟日,詔令上左史?!盵5]1356此處“限韻吟詠”的貴游活動,已具備律賦限韻的雛形,而限韻的前提,正是沈約等人“四聲八病”說的完善。這點可從宋代陳鵠《西塘集耆舊續(xù)聞》中得以證明,卷四云:“四聲分韻,始于沈約。至唐以來,乃以聲律取士,則今之律賦是也?!盵6]從兩處文獻征引可知,雖跨越時空,但就其律賦限韻的探討,二者亦可互為發(fā)覆掘微。

目前最早有文獻可考的科舉試賦限韻,是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李昂的《旗賦》,賦以“風日云野,軍國清肅”為韻。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載:“賦家者流,由漢、晉歷隋、唐之初,專以取士。止命以題,初無定韻。至開元二年,王邱員外知貢舉,試《旗賦》,始有八字韻腳,所謂‘風日云野,軍國清肅’,見偽蜀馮鑒所記《文體指要》?!盵7]此亦可從后代文獻中得到互證。徐松《登科記考》卷五:“《永樂大典》賦字韻注云:開元二年,王邱員外知貢舉,始有八字韻腳。是年試《旗賦》,以‘風日云野,軍國清肅’為韻?!卑凑Z指出“按雜文之用賦,初無定韻,用八韻自此年始,見《能改齋漫錄》因偽蜀馮鑒《文體指要》?!盵8]至中唐,以八字為八韻已成常態(tài),清李調(diào)元《賦話》轉(zhuǎn)引《偶雋》云:“唐制:舉人試日,日暮許燒燭三條。德宗朝,主文權德輿于簾下戲云:‘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e子遂答云:‘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盵9]權德輿為唐德宗朝禮部侍郎,由舉子與權德輿以“八韻賦成”相戲謔的故事,可知至少在中唐初期,律賦的寫作便以八韻為要求。根據(jù)《賦譜》所論新體賦范式,可歸納圖表,簡示如下。

段落名稱句型構成韻腳區(qū)域大約字數(shù)頭發(fā)(起寓)+緊+長+隔第一韻30字項發(fā)(原始)+緊+長+隔第二韻40字腹胸發(fā)(提引)+緊+長+隔第三韻40字上腹發(fā)(提引)+緊+長+隔第四韻40字中腹發(fā)(提引)+緊+長+隔第五韻40字下腹發(fā)(提引)+緊+長+隔第六韻40字腰發(fā)(提引)+緊+長+隔第七韻40字尾發(fā)(起寓)+長+隔+漫第八韻40字

綜合圖示,新體賦的標準類型有五個顯著特點:一是每段“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緊、長、隔以次相隨”。二是所謂“第一韻”,實指同列的緊對、長對、隔對等押同一個韻,即在賦篇中為第一組韻。余下同。三是除了尾段以“漫”句,其他如“頭”“項”“胸”“上腹”“中腹”“下腹”“腰”段均以隔句對收結。四是隔對一般是比較長的對句,因此成為新體賦的軀干,這一點恰好是以隔喻為“身體”的注腳。五是《賦譜》特意強調(diào):“頭”至“腰”七段,或有一兩個以“壯”句代“緊”句。

第二,“新賦”與“古賦”的作法不同。《賦譜》云:“故曰新賦之體‘項’者,古賦之‘頭’也。借如謝惠連《雪賦》:‘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云繁?!枪刨x‘頭’,欲近雪,先敘時候物候也?!度鹧┵x》云:‘圣有作兮德動天,雪為瑞而表豐年。匪君臣之合契,豈感應之昭室。若乃玄律將暮,曾冰正堅?!切沦x先近《瑞雪》了,‘項’敘物類也?!彼^古賦與新賦在作法的差異,即新賦體之“項”相當于古賦之“頭”。如闡釋古賦“頭”時以謝惠連《雪賦》為例,賦家欲論雪,開篇則無雪,而是一段自然時令開始,“頭”段無雪,實為“項”段大雪的出現(xiàn)渲染氣氛,做足鋪墊?!度鹧┵x》“頭”段即開宗明義,以“圣有作兮德動天,雪為瑞而表豐年”而見主旨,入“項”之后,進一步敘及自然時令。可見,古賦或可步步深入,而新賦為了科舉考試的需要,“破題”必須開門見山?!度鹧┵x》的開頭確實氣魄宏大,但一篇文章的起始就語出驚人,下文可供回旋的余地便不多。律賦容易給人虎頭蛇尾的閱讀感受,與其獨特的文類結構不無關系。

第三,“古賦”與“新賦”在賦句數(shù)目、賦篇字數(shù)上有別。一篇完整的律賦,不僅在段落結構、創(chuàng)作法則上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賦句的數(shù)目、賦篇的字數(shù)也有一定的規(guī)范。《賦譜》明確指出,新賦的字數(shù)大概為三百六十字:“約略一賦內(nèi)用六七緊、八九長、八隔、一壯、一漫、六七發(fā);或四五六緊、十二三長、五六七隔、三四五發(fā)、二三漫壯;或八九緊、八九長、七八隔、四五發(fā)、二三漫壯長;或八九隔、三漫壯;或無壯;皆通。計首尾三百六十左右字。”古賦則沒有嚴格字數(shù)限制。

據(jù)上述可知,《賦譜》并非認為新體賦句子與段落間的相互搭配不能變更,而是提供指導性范式,其行文的組合變化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如各類賦句至少有五種搭配情況。依據(jù)圖表簡示,將各類賦句明確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疊加即賦篇的總句數(shù)。此處略作說明,因“發(fā)句”為發(fā)端之辭,用于句首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不能獨立成句,在此不計入總數(shù)。所以一篇賦文由“緊”“長”“隔”“壯”“漫”句構成??梢?,新體律賦基本情況由八韻八段構成,一篇中句子數(shù)量在30句左右,全篇字數(shù)約為360字。這些均是律賦別于其他賦體的顯著特征。宋代科舉文章也基本繼承了唐代律賦的要求。宋李廌《師友談記》載秦觀論賦八韻之說,云:“凡小賦,如人之元首,而破題二句乃其眉。惟貴氣貌有以動人,故先擇事之至精至當者先用之,使觀之便知妙用。然后第二韻探原題意之所從來,須便用議論。第三韻方立議論,明其旨趣。第四韻結斷其說以明題,意思全備。第五韻或引事,或反說。第七韻反說或要終立義。第八韻卒章,尤要好意思爾?!盵10]字數(shù)篇幅上,《宋史·選舉志二》引翰林學士洪邁言:“《貢舉令》:賦限三百六十字,論限五百字。今經(jīng)義、論、策一道有至三千言,賦一篇幾六百言,寸晷之下,唯務貪多,累牘連篇,何由精妙?宜俾各遵體格,以返渾淳?!盵11]又《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一《總集類存目一》“大全賦會五十卷”條:“宋禮部科舉條例,凡賦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韻八字,一平一仄相間,即依次用。若官韻八字平仄不相間,即不依次用。其違式不考之目,有詩賦重疊用事,賦四句以前不見題,賦押官韻無來處,賦得一句末與第二句末用平聲不協(xié)韻,賦側韻第三句末用平聲,賦初入韻用隔句對,第二句無韻?!盵12]就援引而知,較之唐代,宋代對律賦章法的考究與探索,已漸趨嚴謹完備。

《賦譜》雖將古賦與新賦進行了對比,但就價值而言,并未評判古、今兩種賦體的高下,而是在旁征博引唐人賦篇內(nèi)容注解時,就賦文本身而論賦文。這種“就事論事”的態(tài)度,正是編寫“考場指南”之所需。另外,《賦譜》以生命體中不同部位稱謂來比喻文學篇章結構,是沿用當時流行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譬喻方式來解說律賦。先秦時期,有人便以生命體為喻來解釋治國原理,《管子·心術上》云:“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13]以“心”指國君,以其他器官指群臣百官,這幾乎是古代政治思想家的共識,即“身體政治學”(body politics),“以人的身體作為隱喻,所展開的針對諸如國家等政治組織之原理及其運作論述,其將身體當做隱喻或符號來運用,以解釋國家組織與發(fā)展”[14]。南朝時,身體比喻的應用范圍擴展到詩文評方面,如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云:“夫才量學文,宜正體制: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鯁,辭采為肌膚,宮商為生氣?!盵2]650此論述文章之作法?!赌鲜贰り懾蕚鳌吩疲骸皶r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nèi),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盵5]1195此探討詩歌聲律的理論問題。唐代以來,這種比喻被廣泛應用到其他文體中,如詩格、類書、制文、文話等 ?!顿x譜》的說理方式是完全符合當時主流學說,能被時人接受的。

綜上所述,《賦譜》編撰的目的,一方面因舉子科考而編“指南手冊”,昭示其實用性;另一方面編著者緊跟時代步伐,強調(diào)其時效性,以彰顯價值?!顿x譜》的價值不僅在于能觀照唐人的賦體美學觀,更多是折射出初唐至中晚唐時期律賦的演變軌跡,為考察賦體嬗遞提供了可信的文獻依據(jù)。

三、賦題——“量其體勢,乃裁制之”

《賦譜》在探討“賦題”云:“凡賦題有虛、實、古、今、比喻、雙關。當量其體勢,乃裁制之?!敝劣凇疤摗薄皩崱薄肮拧薄敖瘛薄氨扔鳌薄半p關”等,即當時科舉考試的六種命題方式。清人王芑孫《讀賦卮言·試賦》云:“唐試賦題,皆主司所命,或用古事,或取今事,亦無定程。太和八年試進士,文宗由內(nèi)自發(fā)詩賦題,此為天子自出賦題之始?!盵15]律賦命題一般由主考官決定,規(guī)格較高則由天子親自擬定。律賦多數(shù)為命題之作,因此場屋應試時須認真審題。因為賦題決定應試者的仕途命運,審題時要統(tǒng)籌好破題、用事、修辭、用韻、主旨等環(huán)節(jié),以免偏離賦題。宋代王觀國《學林》卷七“古賦”亦云:“夫賦題者,綱領也,綱領正則文意通。”[16]可見,賦題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賦題種類不同,破題方式亦不同。如虛題賦,需要考生闡明虛無抽象的事理,對此譜文給出的作文思路是:“無形像之事,先敘其事理,令可以發(fā)明。”文中例舉《大道不器賦》(3)《大道不器賦》闕名,《文苑英華》《歷代賦匯》《全唐文》均不載,據(jù)宋佚名撰《宣和書譜》卷二記載,“今御府所藏篆書七,《大道不器賦》上下二、《蟬賦》一、《篆隸》二、《千文》二”。宋佚名撰《宣和書譜》,見楊家駱編《藝術叢編第一集》,世界書局2008年版,第321-322頁?!缎粤曄嘟h賦》中形而上的“道”“性”來加以實證。《大道不器賦》典出《禮記·學記》:“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學矣?!盵17]《性習相近遠賦》為貞元十六年進士科題,賦名源出《論語·陽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盵18]人們的初天本性相近,由于后天習得的不同則有所差異,所以權衡好“本性”與“習得”的關系十分重要。賦文以此立意命題,并限定以“君子之所慎焉”為韻。白居易此賦的破題尤佳,曰:“噫!下自人,上達君。咸德以慎立,而性由習分。習而生常,將俾乎善惡區(qū)別。慎之在始,必辨乎是非糾紛?!痹趪栏竦男问揭笾律心苷f理透徹,深入淺出,白居易也因此賦及第成為當年狀元。

實題賦與虛題賦相對,即以“有形像之物”闡明“無形像之事”。其破題要求準確描繪事物的具體形態(tài),以證事理。譜文曰:“有形像之物,則究其物像,體其形勢?!薄断秹m賦》云:“惟隙有輝,惟塵是依。”《土牛賦》云:“服牛是比,合土成美?!薄对轮泄鹳x》云:“月滿于東,桂芳其中。”破題時賦家直接描狀諸如“塵”“土?!薄霸隆薄肮稹钡膶嶓w形態(tài)。實題中還有一種特殊現(xiàn)象為“雖有形像,意在比喻”,即《賦譜》所謂“引其物像,以證事理”。如《如石投水賦》(4)《如石投水賦》為公元798年進士科題,《文苑英華》卷三十二有劉辟、盧肇、白敏中,《歷代賦匯》卷四十四有劉辟、盧肇、白敏中賦作,《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劉辟、卷七百六十八盧肇、卷七百三十九白敏中,然“石至堅兮水至清。堅者可投之必中,清者可受而不盈”句,三書皆不存。,賦題典出李蕭遠《運命論》:“太公,渭濱之賤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漢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19]《賦譜》引用三句“石至堅兮水至清,堅者可投而必中,清者可受而不盈”,來比作“義兮如君臣之葉德,事兮因諫納而垂名”。借水石相遇比堪君臣之情,正符合“引其物像,以證事理”旨歸,也是抒君臣際遇的典范之作。

譜文再以《竹箭有筠賦》云:“喻人守禮,如竹有筠。”賦中“竹箭”“筠”為自然中實體物象,然賦文背后卻有深層涵義,以“喻人守禮,如竹有筠”破題,用“竹筠”喻人“守禮”,將賦中的“竹”“筠”巧妙貫穿起來,既扣緊題目,又突出主旨?!恶啿患吧噘x》題旨范式同《竹箭有筠》,賦云:“甚哉言之出口也,電激風趨,過于馳驅(qū)。”再引用《木雞賦》云:“昔有人心至術精,得雞之情?!苯?jīng)紀渻子馴養(yǎng)的斗雞,最后達到神態(tài)自若、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變的“神勇”狀態(tài),他人斗雞見之而逃。賦文從“以靜勝躁”角度立意,以木雞比喻士人之操守品行,希冀能一舉成功。猶白居易《禮部試策》總結云:“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盵20]上述四賦中“水”“石”“竹”“駟”“雞”均為具象的實題,而“諫納”“守禮”“慎言”“術精”則為抽象的虛題,賦家的意旨都是“引實證虛”。

對于古今之事的賦題,《賦譜》則分而論之?!肮拧笔轮x題,《賦譜》云:“古昔之事,則發(fā)其事,舉其人?!辈⒁浴锻ㄌ炫_賦》為例展開論述,云:“咨漢武兮恭玄風,建曾臺兮冠靈宮?!薄锻ㄌ炫_賦》是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進士科題,(5)該賦《文苑英華》有失名、任公叔、楊奚,《歷代賦匯》同《文苑英華》,而《全唐文》為黎逢之作,同書卷四百五十九有任公叔,卷五百三十一有楊度。清徐松《登科記考》載,大歷十二年“進士十二人”條注:“此年試《通天臺賦》,以‘洪臺獨存,浮景在下’為韻,見《文苑英華》?!钡湟姟稘h書》卷六《武帝紀》云:“(元封二年)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命從臣將軍以下皆負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赦所過徙,賜孤獨高年米,人四石。還,作甘泉通天臺、長安飛廉館。”顏師古注曰:“通天臺者,言此臺高,上通于天地。”《漢舊儀》曰:“高三十丈,望見長安?!盵21]例舉《通天臺賦》旨在借游遺跡,觸發(fā)懷古之情;再由事及人,勸誡當朝向唐堯看齊,不要效法漢武帝。論罷《通天臺賦》之后,又以喬潭《群玉山賦》“穆王與偓佺之倫,為玉山之會”、浩虛舟《舒姑化泉》“漂水之上,蓋山之前,昔有處女”二賦為例,進一步闡釋。著者擇選上述三賦的緣由,實為此賦系“發(fā)其事,舉其人”的成功賦作,具有典型性。當然也有反例,如白行簡《望夫化為石賦》則不被《賦譜》注引,而且受到批評?!顿x譜》云:“白行簡《望夫化為石》無切類石事者,惜哉!”白氏賦題,始出劉義慶《幽明錄》,是書云:“武昌陽新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22]

“今”事之賦題,《賦譜》云:“舉所見,述所感?!备鶕?jù)文意又可分為“直賦今事”與“以今證古”兩類?!爸辟x今事”者,若《大史頒朔賦》(6)《大史頒朔賦》闕名,“國家法古之制,則天之理”句,《文苑英華》《歷代賦匯》《全唐文》不見載錄。另據(jù)《新唐書·張齊賢傳》:“《周太史》‘頒朔于邦國’,《玉藻》‘閏月,王居門’,是天子雖閏亦告朔。二家去圣不遠,載天子、諸侯告朔事,顯顯弗繆。今議者乃以《太宰》正月之吉,布治邦國,而言天子元日一告朔,殊失其旨?!吨芴贰贰C朔邦國’,是總頒十二朔于諸侯?!痹疲骸皣曳ü胖疲瑒t天之理?!薄斗何假x》云:“亭亭華山下有人?!倍x在內(nèi)容上直抒當朝事情,正謂“今”事賦。而 “以今證古”者,若《冬日可愛賦》述今事以引趙衰、趙盾之事,典出《左傳·文公七年》卷十九:“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問鄷舒,且讓之,鄷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倍蓬A注曰:“冬日可愛,夏日可畏?!盵23]席夔的這篇賦作,以“可愛”與“可畏”的對照來展開,最后點出“太上化人,德為之貴。咸欣欣而可悅,不炎炎以求畏”的主題。此語既典出《冬日可愛賦》之名,能以日喻德,確實有“如賦今事,因引古事以證之”的新奇效果。

有關修辭方面的探討,《賦譜》具有先導意義。《賦譜》首次將比喻明確分為明喻與暗喻:“比喻有二:曰明,曰暗?!辈⒕唧w闡釋,謂明喻:“若明比喻,即以被喻之事為干,以為喻之物為支。”謂暗喻:“若暗比喻,即以為喻之事為宗,而內(nèi)含被喻之事?!薄顿x譜》對辭格專業(yè)而又細致的命名、劃分,又作凝練、系統(tǒng)的闡釋,使其在修辭學發(fā)展史上有里程碑式意義。關于修辭格中“比喻”門類這一問題,學界認為最早可溯源宋代陳骙的《文則》,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將“比喻”分“明喻”“隱喻”“暗喻”三類,陳氏認為“明喻”即源于《文則》中的“直喻”,“隱喻”即《文則》中的隱喻(7)陳望道認為:“‘明喻’這名,系沿用清人唐彪所定的舊名(見《讀書作文譜》八)。唐彪以前,曾有宋人陳骙稱它為’直喻’。”又說:“陳骙在《文則》卷上丙節(jié)里也曾說到隱喻?!薄j愺Y《文則》確實分比喻為十類:“直喻”“隱喻”“類喻”“詰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24]但《賦譜》涉及的比喻辭格,早于《文則》(該著約撰于1190年)360年之久。

《賦譜》對“明喻”“暗喻”進一步作了具體例證。論“明喻”云:“若明比喻,即以被喻之事為干,以為喻之物為支。每干支相含,至了為佳。不以雙關,但頭中一對,敘比喻之由,切似雙關之體可也。至長三、四句不可用。”又以唐師貞《秋露如珠賦》為例,“露”是被喻之物,“珠”是比喻之物,故云:“風入秋而方勁,露如珠而正團。映蟾輝而回列,疑蚌剖而俱攢?!痹u“暗喻”云:“若暗比喻,即以為喻之事為宗,而內(nèi)含被喻之事。亦不用為雙關?!痹僖浴吨旖z繩賦》《求玄珠賦》為例闡釋。云:“‘絲’之與‘繩’‘玄’之與‘珠’,并得雙關?!z繩’之與‘直’‘玄珠’之與‘道’,不可雙關?!薄吨旖z繩賦》為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博學宏詞科試題,源出鮑照《代白頭吟》句:“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扁壮行吨旖z繩賦》以“修身之道,以直象乎”為韻,以“絲之為體兮,柔以順德;絲之為用兮,施之則直。從其性而不改,成其音而不罔忒”破題。賦文以“朱絲繩”比喻君子的修身之道,表面上雖未言君子修身之道,實則以“絲”與“繩”、“絲繩”與“直”性能為宗,內(nèi)含比喻君子之道修行之事,借助暗喻辭格,巧妙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肚笮橘x》以“玄非智求珠以真得”為韻。白居易此文的破題為:“至乎哉,玄珠之為物也,淵淵綿綿,不知其然。存乎視聽之表,生乎天地之先。亙古不變,與道相全?!北砻嬉郧笮闉樽冢U釋“玄”與“珠”、“玄珠”與“道”之關系,實則暗喻求道之事。

《賦譜》對“雙關”類賦題也有談及,但沒有明確給出雙關賦題的涵義及其具體例證。自其表述來看,《賦譜》中的“雙關”,并非現(xiàn)代修辭學中的雙關辭格,而是指賦文中兩事物相互關聯(lián)。文中簡述了“雙關”與“非雙關”情形:“‘月’之與‘珪’雙關”,“‘絲’之與‘繩’,‘玄’之與‘珠’,并得雙關。‘絲繩’之與‘直’、‘玄珠’之與‘道’,不可雙關?!睋?jù)此而知,僅就《賦譜》中“雙關”賦例略作填充,如白居易《動靜交相養(yǎng)賦》,“動”與“靜”為雙關,賦文起句云:“天地有常道,萬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終靜,濟之以動。性不可以終動,濟之以靜。養(yǎng)之,則兩全而交利;不養(yǎng)之,則兩傷而交病?!痹偃缋畛獭督鹗艿Z賦》,“金”“礪”雙關,賦文以“圣無全功,必資佐輔”為韻,起句云:“惟礪也,有克剛之美;惟金也,有利用之功。利久斯克,猶或失其鈷銳;剛固不磷,是用假于磨礱。”賦題典出《國語·楚語上》卷十七云:“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盵25]賦篇的結穴,正是以“金”→“君主與礪”→“忠臣”互為雙關,來層層推進,這在唐賦中別具一格,影響較深。清李調(diào)元《雨村賦話》對此有過呼應,評論曰:“唐李程《金受礪》,雙起雙收,通篇純以機致勝,骨節(jié)通靈,清氣如拭,在唐賦中又是一格?!盵9]

可見,《賦譜》中涉及修辭學的表述雖不多,也不是一篇有意為之的修辭學論著,但修辭論證層次分明,邏輯嚴謹。與其后的相關論述做一對照,其特點更為明顯。如宋代范仲淹《賦林衡鑒序》論“體勢”中就涉及有關修辭:“仲淹少游文場,嘗稟詞律。惜其未獲,竊以成名。近因余閑,載加研玩,頗見規(guī)格,敢告友朋。其余句讀聲病,有今禮部之式焉。別析二十門,以分其體勢:敘昔人之事者,謂之敘事。頌圣人之德者,謂之頌德。書圣賢之勛者,謂之紀功。陳邦國之體者,謂之贊序。緣古人之意者,謂之緣情。明虛無之理者,謂之明道。發(fā)揮源流者,謂之祖述。商榷指義者,謂之論理。指其物而詠者,謂之詠物。述其理而詠者,謂之述詠。類可以廣者,謂之引類。事非有隱者,謂之指事。究精微者,謂之析微。取比象者,謂之體物。強名之體者,謂之假象。兼舉其義者,謂之旁喻。敘其事而體者,謂之敘體??偲鋽?shù)而述者,謂之總數(shù)。兼明二物者,謂之雙關。詞有不羈者,謂之變態(tài)。區(qū)而辨之,律體大備。”[26]范仲淹所論“體勢”同《賦譜》“體勢”比較,《賦譜》的“體勢”涉及“比喻”“雙關”等修辭術語,而范文則將“體勢”分二十門,其中有“假象”“旁喻”“雙關”之類的修辭術語。此外,宋鄭起潛《聲律關鍵》首列“認題”,指出“凡見題目,先要識□,其體不一”,其中涉及修辭的有“體物”“譬喻”“過所喻”“比方”“輕虛”“重實”等類別,并在該條目后,臚舉相應賦篇予以釋讀。有清一代,修辭學在賦話論著中依然承襲前說,如清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卷三與卷六、清魏謙升《賦品》“比附”條、清余丙照《賦學指南》卷二“詮題”、清李調(diào)元《雨村賦話》卷一與卷五、浦銑《復小齋賦話》上下卷等論著中,均有涉及,不一而足。綜上,《賦譜》是最早從句、段、題三個層次系統(tǒng)分析修辭的作品。

《賦譜》所倡導的創(chuàng)作風尚,對后世以及域外的日本和朝鮮半島一帶亦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如日本藤原明衡(989—1066)曾仿照宋代姚鉉所撰《唐文粹》,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編撰《本朝文粹》(十四卷)。《本朝文粹》即平安朝詩文英粹集,本書卷一收錄6篇賦作,依次為菅原文時《纖月賦》、紀長谷雄《春雪賦》、紀齊名《落葉賦》、源順《奉同源澄才子河原賦》、兼明親王《兔裘賦》、大江朝綱《男女婚姻賦》。其中源順(911—983)《奉同源澄才子河原賦》,則嚴格承襲《賦譜》中新體的范式。直到晚近,仍有賦評家深受《賦譜》影響。鈴木虎雄《賦史大要》一書論述唐五代律賦,基本是在《賦譜》的觀點上加以承襲與發(fā)揮,如:“前人稱三字句為緊句,四字句為壯句,誠可謂能道其遒勁之力者?!盵27]61“長句之例,有自八字,至九、十、十一字者。八字,若重二四字;九字,若重四字五字;十字句,若于上三下二之上下兩部,更各加二字;十一字句,似或重四七,或重二于四五?!盵27]66“用重隔句例,已有李程《日五色》之‘非煙捧于圓象,蔚矣錦章;余霞散于重輪,煥然綺麗’,白行簡《五色露》之‘何必征勒畢之言,以為國泰;驗吉云之說,乃辨時康’。亦重隔句也”[27]217。以上觀點,均可在《賦譜》中找到源頭,可見其影響深廣。

唐抄本《賦譜》是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唐代賦格類文獻之一,旨在為應舉士子提供創(chuàng)作律賦的范式與門徑,對深入研究中國古代賦論以及中國修辭學發(fā)展等方面不無裨益,對考察唐代律賦中賦句、賦段、賦題的演變具有較高的參照價值。最為人稱道的是對唐律賦結構的劃境與命名,對賦句的構成元素、組合準則的深入考察,尤其對律賦段落所采用的“頭”“項”“腹”“尾”等術語,借以“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譬喻方式讀解律賦,在唐宋時期曾普遍地用于中、日、朝鮮等國的各類文體當中,這使得《賦譜》在這方面的造詣遠超后世的同類論著。這對唐代律賦的研究至關重要,也對于歷代賦論的探討與啟發(fā)以及我國科舉制度的考察亦有諸多可取之處。

猜你喜歡
雙關
語音隱喻視角下的韓國語諧音雙關句研究
感悟“雙關”修辭 提高習作能力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牡丹亭》伯奇譯本中的雙關翻譯策略研究
能表達兩種意思的“雙關”
雙關
意林(2016年14期)2016-08-18 22:10:59
英漢雙關語分類對比研究
拆字與雙關兩種修辭格的語言兼用現(xiàn)象
英漢雙關語中鉸鏈詞數(shù)量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一語雙關
科學之友(2009年29期)2009-12-10 08:08:36
雙關趣談
阜康市| 九江县| 资源县| 八宿县| 陇川县| 大庆市| 九寨沟县| 盖州市| 治多县| 五指山市| 客服| 郯城县| 略阳县| 青河县| 沙田区| 朔州市| 宿州市| 嫩江县| 桑植县| 鹰潭市| 静安区| 静海县| 乌恰县| 阜平县| 榆林市| 罗定市| 密云县| 同德县| 沾化县| 康保县| 郸城县| 苗栗县| 台前县| 沙田区| 砀山县| 邹平县| 沅江市| 五华县| 永新县| 敦化市|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