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林,吳克第,王聲威,劉景新
(海南西部中心醫(yī)院骨科,海南 儋州 571799)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 OP)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嚴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質量及生存狀況[1-2]。老年OP的發(fā)病率較高,影響老年人發(fā)生OP的危險因素眾多,不同區(qū)域其影響因素存在不同[3-4]。本研究通過觀察瓊西地區(qū)老年人骨密度改變特征,分析其發(fā)生OP的危險因素,旨在為本地區(qū)老年OP的早期防治和干預提供依據(jù)。
從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選取瓊西地區(qū)老年人718名作為研究對象,男252例,女466例,年齡65~90歲,平均(75.93±8.62)歲。納入標準:年齡≥65歲且居住在瓊西地區(qū)10年以上者。
1.2.1 資料收集
記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指數(shù)(BMI)、生活方式、飲食情況和實驗室檢查[白蛋白(ALB)、堿性磷酸酶(ALP)、血鈣(Ca)、血磷(P)、血尿素氮(BUN)、血紅蛋白(Hb)、血肌酐(SCr)、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C反應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Lb)]。
1.2.2 骨密度(BMD)測定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右足跟骨進行BMD測定。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參考《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5],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部位T值≤-2.5 SD為骨質疏松;-2.5 SD
718例老年人發(fā)生OP為270例(OP組),總患病率為37.6%(270/718),其中男性占28.1%(76/270),女性占71.9%(194/270),平均年齡(77.62±9.30)歲,平均BMI(22.25±2.14)kg/m2,平均病程(10.24±3.85)。未發(fā)生OP患者448例(非OP組),其中男性占39.3%(176/448),女性占60.7%(272/448),平均年齡(73.40±8.25)歲,平均BMI(25.73±2.86)kg/m2,平均病程(7.15±2.60)。85歲以上的女性老年人發(fā)生OP的患病率最高,為93.3%(42/45)。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性OP患病率均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別0P的發(fā)病率(n,%)
OP組與非OP組的年齡、性別、BMI、糖尿病史、口服降血糖藥物、ALB、ALP、PTH、TC、LDL及mALb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老年人發(fā)生OP的單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3),按α=0.05水平將該11個項目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BMI、糖尿病史、口服降血糖藥物及mALb是老年人發(fā)生OP的危險因素[OR(95%CI)=1.796(1.402~2.228)、1.946(1.705~3.807)、2.306(2.163~5.614)、3.152(2.847~7.115)、2.216(2.102~5.104)],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方式
表4 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老年人發(fā)生OP的危險因素
OP是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老年人合并骨質疏松的發(fā)病率大約是30%,長期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6-7]。老年人發(fā)生OP,其骨量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提高老年OP相關危險因素的認識,了解其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危害,加強早期預防及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顯示,在718例老年人中270例發(fā)生OP,發(fā)生率為37.6%。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性OP患病率均明顯增加,以85歲以上的女性發(fā)生OP的患病率最高,為93.3%。Koh等[8]研究指出,與正常人相比,老年人發(fā)生骨折的風險增加1.7~2.2倍。OP是由多因素、多階段共同所致的老年性骨代謝疾病,其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的年齡、遺傳、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等有關[9-11]。本研究顯示年齡、BMI、糖尿病史、口服降血糖藥物及mALb是老年人發(fā)生OP的危險因素。高齡是發(fā)生OP的影響因素,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骨重建功能減退,性激素缺乏導致骨吸收加速,骨量減少,進而更易發(fā)生OP。袁路等[12]研究也顯示,年齡增加與骨折的發(fā)生率顯著相關,高齡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影響因素。低體質指數(shù)可導致體內營養(yǎng)代謝失衡、胰島功能減弱,從而抑制成骨細胞增殖、分化,促進OP的發(fā)生;BMI較高,骨骼肌所承受的應力也越大,有利于刺激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從而減少OP的發(fā)生。Al-Homood等[13]研究表明,骨密度與BMI顯著正相關,BMI增加可降低骨量減少和OP的風險。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減退、微血管病變等并發(fā)癥較多,使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減少,從而促進破骨細胞的骨吸收作用,加速骨量丟失??诜笛撬幬镆矔黾覱P發(fā)病的風險,這與降糖藥物參與調控破骨細胞分化因子,從而影響骨吸收和骨合成有關[14]。高mALb是OP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與既往研究[15]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瓊西地區(qū)老年人OP的發(fā)生率較高,其中高齡、低體質指數(shù)、糖尿病史、口服降血糖藥物及高mALb是老年人發(fā)生OP的危險因素,需根據(jù)相應的危險因素采取得力有當?shù)母深A措施,以減少或延緩老年人發(fā)生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