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本期雜志刊發(fā)了一組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理論與實務探索的論文。這組論文探討的重點之一是政府購買服務自身的特殊性使績效評價具有客觀存在的一些難點,也因此對評價實務工作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筆者認為,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應針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強化全過程的績效管理和評價,以達成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目標。
政府購買服務與政府采購貨物、建設公共工程等財政項目相比,它不是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產品和實物工程,對購買具體服務的必要性的判定主觀因素影響較大,項目實際成本難以核定,服務標準難以衡量,物有所值的評價客觀依據不足,相關利益主體(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也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嘗試。這些特殊性使政府購買服務存在相當大的財政資金浪費風險和尋租風險,有更嚴格的制度監(jiān)管需求,又派生出與監(jiān)管要求相應的復雜操作過程和更為嚴格繁多的制度規(guī)范。所以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要緊扣風險點,更加注重事前決策、立項評價,追蹤全過程。
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價,首先要對立項的必要性構建相應的評價標準。在立項的必要性上,應充分考慮到立項受人工操控的風險,從該項目是否屬于公共服務范疇、是否具有緊迫性、是否屬于政府部門將本職工作“外包”性質、是否符合節(jié)約原則等角度來評價。績效評價應事前介入,成為守住“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政府職能范圍的一道牢固防線,避免巧立名目浪費財政資金的現象發(fā)生;財力生之有度,投入上必須有輕重緩急的排序,績效評價的事前介入還應有主動排除虛構項目的重要性,保證財政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的職責;政府購買服務是否必要,還應有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的思維,要以市場或社會力量承擔該項事務更有優(yōu)勢、辦同樣的事政府花錢買服務比“養(yǎng)人辦事”更為節(jié)約為立項依據,所以,績效評價還要比較兩者辦事的質量、效率和成本。
政府購買服務也要追求程序公正,所以立項過程是否符合相關法規(guī)制度要求,項目可行性分析、決策程序是否規(guī)范、項目承接主體的選擇是否公正等都應納入績效評價范圍,確保法紀的嚴肅性、競爭的公平性。
在立項必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政府購買服務價格是績效評價的主要焦點之一?,F實中,政府采購價格虛高問題,政府和社會公眾都非常關注,績效評價中價格的公允性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政府購買服務沒有形成實物,且又是公益性項目,這對價格的公允性評價帶來了相當的難度。對此,績效評價必須更為細致、深入,要避免形式主義,加強市場調查,真正客觀掌握市場價格、工資水平,準確評估完成服務目標的實際成本和“可容忍的利潤”水平。筆者認為,凡屬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都需要建立服務標準與成本價格的核算、評估模型,把市場因素、政府自辦服務與購買服務成本比較等變量納入價格評價模型中,使價格有更為客觀的標準,防止利用政府購買進行利益輸送、浪費財政資金的現象發(fā)生。
政府購買服務的成果如何評價,這也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問題。作為沒有實物產出的服務,要特別重視服務對象的反饋,確實掌握服務的受益面、服務的質量、服務的及時性等指標,還應將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投訴率、服務缺位和差錯率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