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路
本文所說的河淮地區(qū),南至淮河,北部大致以黃河、淇水為界,東迄大海,西達(dá)潼關(guān)。河淮地區(qū)又分中原和齊魯兩個次文化區(qū)。漢晉政區(qū)有一定變化,西晉較漢政區(qū)要分得細(xì)些,故本文在為詩歌系地時,大體以西晉政區(qū)為綱,兼考慮文化傳統(tǒng)。中原地區(qū)大致相當(dāng)于西晉司州之河南郡(尹)、滎陽郡、弘農(nóng)郡(不包括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河內(nèi)郡、汲郡大部(不包括淇水以北地區(qū)),豫州大部(不包括北部原屬徐州之魯郡以及淮河以南原分屬荊州和揚州之安豐郡、弋陽郡),兗州之陳留郡、東郡(濮陽國)西部,徐州中部(彭城、下邳、東莞等郡),約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大部(不包括淇水以北的鶴壁、濮陽市區(qū)、滑縣道口鎮(zhèn)、安陽等地,以及信陽市之淮河以南地區(qū)即其下屬之息縣的淮河以南、羅山縣、光山縣、新縣等地)。齊魯文化區(qū)大致包括兗州大部(不包括陳留郡、東郡西部),豫州之魯郡,徐州北部(東海郡、瑯邪郡、東莞郡等),青州,冀州之平原郡、樂陵郡大部(篤馬河以南),約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大部(不包括省轄聊城市北部即臨清市、高唐縣等,德州市北部即夏津縣、武城縣、市區(qū)、寧津縣、樂陵市、慶云縣等,以及濱州市小部分地區(qū)即無棣縣北部臨近德州慶云縣之地)。①本文歷史地理政區(qū)依據(jù)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F(xiàn)行政區(qū)劃依據(jù)杜秀榮、唐建軍:《中國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1年。
河淮地區(qū)是漢晉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是漢晉時期文化最發(fā)達(dá)的區(qū)域,亦是詩歌最興盛的區(qū)域,該地區(qū)詩歌創(chuàng)作是東漢西晉詩歌創(chuàng)作風(fēng)貌的集中體現(xiàn)并具有導(dǎo)向意義,是漢晉詩歌地理研究的最關(guān)鍵區(qū)域之一。本文擬系統(tǒng)考析漢晉河淮地區(qū)的詩歌創(chuàng)作(文中認(rèn)定詩歌遵循屬地原則,河淮詩即指作于河淮地區(qū)的詩歌),為河淮文學(xué)研究提供地理空間視角,有助于全方位理解河淮文學(xué),也是漢晉文學(xué)地理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1.河南郡
漢代置河南郡,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洛陽市大部,鄭州市西部(鞏義市、登封市等),許昌市之禹州市,平頂山市之汝州市,三門峽市之義馬市等。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
(1)洛陽
a.漢
東漢時期洛陽作為都城,宗室、達(dá)官、文士等匯聚,多有頌德之作,如東平王劉蒼《武德舞歌》,崔骃有《安豐侯詩》(安豐侯指竇融),班固《兩都賦》后附有明堂、辟雍、靈臺、寶鼎、白雉五詩,歌頌東漢在洛陽之文治德政,前三首為四言詩,后二首為騷體詩。班固騷體詩《漢頌論功歌》二首,頌漢之德,且詩中提及都城和象征朝廷及帝皇所居的“太微”,則當(dāng)亦作于洛陽。此外梁鴻在離開洛陽前作《五噫歌》。中平三年(186),漢靈帝劉宏“奏《招商》之歌,以來涼氣也”。①王嘉撰,齊治平校注:《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44頁。初平元年(190)正月,董卓于都城洛陽逼少帝劉辯飲毒酒,劉辯作《悲歌》,唐姬起舞作歌應(yīng)之。②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一〇,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451頁。二歌皆為騷體。
《古詩十九首》中有不少是游子居洛陽時所作,可以確認(rèn)作于洛陽的有《青青陵上柏》《東城高且長》《驅(qū)車上東門》《去者日已疏》等。《青青陵上柏》詩中所述長衢、王侯第宅、宮殿、門闕等,分明是洛陽景象。陵上柏,約指北邙山上墳?zāi)古灾貥?。《?qū)車上東門》“驅(qū)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上東門在洛陽,《初學(xué)記》:“洛陽有……中東門、上東門?!雹坌靾裕骸冻鯇W(xué)記》卷二四,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582頁。下引皆據(jù)該本,僅隨文夾注。李善注引《風(fēng)俗通》:“葬于郭北北首,求諸幽之道也?!惫闭嘎尻柋遍T外之邙山。可知該詩亦約東漢末作于洛陽。《去者日已疏》:“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fēng),蕭肅愁殺人。”④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俞紹初等點校:《新校訂六家注文選》卷二九,鄭州: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13年,第1869頁。該書以奎章閣藏六家注《文選》為底本,下引皆據(jù)該本,簡稱《文選》,僅隨文夾注。此詩緊接《驅(qū)車上東門》之后,出郭門見墳?zāi)古c《驅(qū)車上東門》之郭北見墓是一樣的?!稏|城高且長》之東城,一般以為即洛陽城東邊城墻,正是在東城出的上東門,則亦作于洛陽。
曹操《薤露行》詩中寫董卓亂政,挾獻帝西遷長安,焚毀洛陽宮室。“建安元年(196)秋七月甲子,車駕至洛陽……八月庚申,遷都許。己巳,幸曹操營”。⑤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九,第379頁。漢獻帝到洛陽后,宮室依然殘破,八月庚申(八月二十七日,196年10月7日)遷都許,是年八月無己巳日,《后漢書》誤,當(dāng)為九月己巳(九月初七,196年10月16日),漢獻帝至曹操營,此時獻帝已為曹操所控。是詩描寫董卓焚毀洛陽宮室外,還描述了群臣的無能:“惟漢二十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雹薰唬骸稑犯娂肪矶撸本褐腥A書局,1979年,第369頁。下引皆據(jù)該本,僅隨文夾注。這些亦可為曹操挾持漢獻帝遷都許張本。故是詩建安元年八月挾漢獻帝遷都許昌前作于洛陽。曹丕《孟津詩》大約作于建安二十年。⑦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年,第338頁?!埃ńò捕辏┤?,公(曹操)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張合、朱靈等攻破之……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捌浜蟠筌娢髡?,太子南在孟津小城”。⑧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45—46、607—608頁。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以曹丕為魏太子。曹丕為太子后,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亦西征,但此次西征劉備至建安二十四年冬回洛陽,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即卒于洛陽,可見并未回到鄴城,而詩中明寫“翊日浮黃河,長驅(qū)旋鄴都”,則陸侃如之說可從。是上文所引《王粲傳》中之“太子”為后來追訴,則是詩約建安二十年十二月作于孟津(今河南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zhèn))。
b.魏
黃初四年(223),曹植作《責(zé)躬詩》《應(yīng)詔詩》。曹叡《步出夏門行》,詩云:“步出夏門,東登首陽山。嗟哉夷叔,仲尼稱賢。君子退讓,小人爭先。惟斯二子,于今稱傳。林鐘受謝,節(jié)改時遷。日月不居,誰得久存。善哉殊復(fù)善,弦歌樂情?!保ā稑犯娂肪砣?,第546頁)林鐘指代季夏六月,“林鐘受謝”則該詩約作于六七月間,《三國志·魏書·文帝紀(jì)》:“(黃初七年)六月戊寅,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制從事(裴松之注:《魏氏春秋》曰:明帝將送葬,曹真、陳群、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止)?!辈茇ナ溃瑓琴|(zhì)作《思慕詩》(《三國志·魏書·吳質(zhì)傳》)。黃初七年六月葬文帝于首陽山,漢魏洛陽城在白馬寺東、偃師西,首陽山在偃師西北,則首陽山就在洛陽城以東。明帝未送葬,則是詩非作于此時,頗疑因未送文帝葬,此后某年六月文帝安葬紀(jì)念日曹叡曾至首陽山謁文帝陵,在首陽山感懷伯夷叔齊事而作是詩。曹植《元會詩》,《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其年(太和五年)冬,詔諸王朝六年正月。”則是詩即描寫元會之盛況,約太和六年(232)正月作于洛陽?!度龂尽の簳饍€傳》:“青龍中,帝圖討遼東,以儉有干策,徙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jié),護烏丸校尉?!雹訇悏圩崴芍ⅲ骸度龂尽肪矶?、卷二一、卷一九、卷二八,第86、607、576、762頁。據(jù)萬斯同《魏方鎮(zhèn)年表》,青龍四年至正始九年(236—248)毌丘儉為幽州刺史,②萬斯同:《魏方鎮(zhèn)年表》,見《二十五史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2619—2620頁。則毌丘儉《之遼東》大約是年離開洛陽前往幽州時作。正始四年正月,曹芳加元服,傅玄作《庭燎》。③陸路:《漢晉北朝贈答詩考述——以洛陽為中心》,《東南學(xué)術(shù)》2021年第6期。嵇康景元三年(262)見殺于洛陽,此前系于獄中作《幽憤詩》。④童強:《嵇康年譜匯考》,見范子燁主編:《中古作家年譜匯考輯要》卷一,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年,第518頁。
阮籍《詠懷詩》其九云:“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其六十四云:“朝出上東門,遙望首陽山?!雹萑罴?,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240、369頁。漢魏洛陽城出上東門正可北望首陽山,故二詩約作于洛陽一帶,具體時間未詳。賈充初娶李豐女,正元元年(254)李豐被殺,其女即賈充妻流徙,大約李氏徙樂浪前于洛陽與賈充作有連句。⑥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第572頁。傅玄早年“州舉秀才,除郎中,與東海繆施俱以時譽選入著作,撰集魏書”,⑦房玄齡等:《晉書》卷四七,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第1317頁。作《長歌行》,詩云:“撫劍安所趨,蠻方未順流。蜀賊阻石城,吳寇憑龍舟。二軍多壯士,聞賊如見讎。投身效知已,徒生心所羞?!保ā稑犯娂肪砣?,第443頁)大約參撰魏書時,為自己光著文而不滿,作是詩表達(dá)希望能投身于滅吳蜀建大功的戰(zhàn)爭中。是詩大約景元四年滅蜀漢前作。
c.晉
應(yīng)貞、荀勖曾從晉武帝游華林園并賦詩,應(yīng)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李善注:“《洛陽圖經(jīng)》曰:‘華林園,在城內(nèi)東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園,齊王芳改為華林。’干寶《晉紀(jì)》曰:‘泰始四年二月,上幸芳林園,與群臣宴,賦詩觀志?!瘜O盛《晉陽秋》曰:‘散騎常侍應(yīng)貞詩最美。’”(《文選》卷二〇,第1245頁)荀勖《從(武帝)華林園宴詩》:“習(xí)習(xí)春陽,帝出乎震。天施地生,以應(yīng)仲春。思文圣皇,順時秉仁?!雹鄽W陽詢撰,汪紹楹點校:《藝文類聚》卷三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14頁。下引皆據(jù)該本,僅隨文夾注。仲春即二月,是時荀勖正為中書監(jiān)加侍中,自當(dāng)參與此次宴集,則應(yīng)貞、荀勖二詩泰始四年(268)二月作于洛陽。二詩皆為四言頌德之作。應(yīng)貞和荀勖詩題中的“晉武帝”“武帝”是后來加的。荀勖另有《三月三日從華林園詩》:“清節(jié)中季春,姑洗通滯塞。玉輅扶淥池,臨川蕩苛慝。”(《初學(xué)記》卷四,第69頁)大約只剩殘句。可知作于季春三月,并非與《華林園宴詩》同時作,大約晉初某年上巳日游華林園時作。應(yīng)貞《華覽崇文大夫唱》,據(jù)詩題和所存四言四句看似亦作于洛陽。成公綏《中宮詩》二首寫后妃之德,成公綏晉初曾為博士、秘書丞、中書郎,泰始九年卒,①房玄齡等:《晉書》卷九二,第2375頁。陸機著,楊明校箋:《陸機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063頁。是詩作于泰始元年至九年間。左思《詠史詩》約非一時一地所作,據(jù)詩中內(nèi)容大致可判斷作于洛陽者有:其一“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是詩當(dāng)作于左思20歲左右,即咸寧初,當(dāng)時還未平吳,故有“左眄澄江湘”之說。是時左思家早已到洛陽,故可知作于此。其四“濟濟京城內(nèi)”當(dāng)亦作于洛陽,其五“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文選》卷二一,第1295—1299頁)。紫宮為天子之所居,高門、王侯亦居京城,可知亦作于洛陽。二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要之作于泰始七年或八年移居洛陽后。裴秀《大蠟》寫朝廷在京師洛陽行蠟祭之禮,蠟祭為歲末之祭,裴秀卒于泰始七年,是詩約此前作于洛陽。劉伶《北芒客舍》以鋪敘繪冬夜之寒,抒內(nèi)心之凄厲,劉伶“嘗為建威參軍。泰始初對策,盛言無為之化。時輩皆以高第得調(diào),伶獨以無用罷。竟以壽終”,②房玄齡等:《晉書》卷四九,第1377頁。則泰始初劉伶尚在世,是詩大約晚年作于洛陽北芒。咸寧四年(278),潘岳辭官歸鄉(xiāng)鞏縣,咸寧五年舉秀才為郎,出為河陽令,潘岳因此怨之,離開洛陽前題宮中之閣,作《閣道謠》。③俞士玲:《西晉文學(xué)考論》,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第117頁。
咸寧五年冬,夏侯湛以尚書郎隨賈充征吳。④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第685頁夏侯湛《征邁辭》云“上伊闕兮臨川,柎駿馬兮授鞍。中衢兮載嘆,斂鞚兮盤桓”。⑤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三五八,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1670頁。下引皆據(jù)該本,僅隨文夾注。該詩約咸寧五年隨賈充伐陳,從洛陽城出發(fā)經(jīng)伊闕山時作。從伊闕山再往南行經(jīng)前亭作《離親詠》:“剖符兮南荊,辭親兮遐征。發(fā)軔兮皇京,夕臻兮泉亭。”(《藝文類聚》卷二〇,第372頁)“雒陽周時號成周……有前亭(注:杜預(yù)曰縣西南有泉亭,即泉戎也)”。⑥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志一九,第3389頁。漢晉時洛陽城在今白馬寺東。前亭在伊闕山南,約在今洛陽伊川縣北。兩地今有近50公里,按當(dāng)時的交通條件確實一早從洛陽城出發(fā)到前亭已是傍晚了。咸寧六年(吳天紀(jì)四年,280)春平吳,是年四月改元太康。程咸《平吳后三月三日從華林園作》、王濟《平吳后三月三日華林園》、王濬《平吳詩》即咸寧六年春吳凱旋歸來后作于洛陽。華林園在洛陽。孫皓初到洛陽時作《爾汝歌》。⑦劉義慶撰,劉孝標(biāo)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918頁。石崇《大雅吟》頌平吳之事,大約亦此時作。陸云《征東大將軍京陵王公會射堂皇太子見命作此詩》,征東大將軍京陵王公指王渾。陸云詩云:“淮方未靖,帝曰攸序。公于出征,奄有南浦?!雹嚓懺谱瑒⑦\好校注:《陸士龍文集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第247、252頁。正與王渾鎮(zhèn)淮南壽春平定江南的生平相合?!疤盗暾挛斐剑哉髂洗髮④娡鯗啚樯袝笃蜕洹?。⑨房玄齡等:《晉書》卷三,第76頁?!稗D(zhuǎn)征東大將軍,復(fù)鎮(zhèn)壽陽……拜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⑩房玄齡等:《晉書》卷四二,第1202頁。結(jié)合王渾傳及本詩詩題可知王渾為征東大將軍,《武帝紀(jì)》誤?;侍用懺谱髟?,則太康六年陸云已為太子舍人。?房玄齡等:《晉書》卷九二,第2375頁。陸機著,楊明校箋:《陸機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063頁。詩又云:“祝融銜節(jié),火正緝熙?!笔窃娭镣硖滴迥辏?84)夏作于洛陽。張華《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園會》、王贊《三月三日詩》、潘尼《巳日詩》,《三國志·魏書·少帝紀(jì)》:“(少帝)日游后園,每有外文書入,帝不省。”?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四,第130頁??梢姾髨@在洛陽宮中。是時張華為太常,王贊為太子舍人,二詩即太康六年作于洛陽。李密《賜見東堂詔令賦詩》,太康八年,李密遷漢中太守,武帝詔見東堂令密賦詩(《晉書·李密傳》中存殘句六),詩中有怨憤,武帝忿而免密官。①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第718頁。左思《嬌女詩》,《左棻墓志》:“兄女芳,字惠芳。兄女媛,字紈素?!雹诿h(yuǎn)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1冊,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第329頁。左思《嬌女詩》寫的即是左思二女左芳、左媛。據(jù)詩中描寫左思二女當(dāng)時十余歲,則是時左思大約三十余歲,則是詩大約太康末或元康初作于洛陽。孫楚《會王侍中座上》,王侍中約指王濟。據(jù)《晉書》卷四二《王濟傳》,王濟將葬,孫楚哭之甚悲,且學(xué)王濟所好之驢鳴??梢妼O楚與王濟交往密切且頗敬重之,且王濟曾任侍中。故是詩中之王侍中大約即王濟。據(jù)曹道衡考證王濟太康五年至十年(至少至是年)間為侍中,③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學(xué)史料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171頁。是詩大約即此期間作于洛陽。孫楚《太仆座上詩》,太仆亦指王濟。詩云:“朝欽厥庸,出尹京畿?;厥芴?,四牡。”(《初學(xué)記》卷一二,第309頁)可見先為河南尹(即京畿尹)后官至太仆。《晉書·王濟傳》:“出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見委任。而濟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尋使白衣領(lǐng)太仆?!雹芊啃g等:《晉書》卷四二,第1206—1207頁。王濟出為河南尹約在太康十年或太熙元年,不久即領(lǐng)太仆,則是詩約作于太熙元年(290)。
《世說新語·文學(xué)》:“夏侯湛作《周詩》成(注:文士傳曰:‘湛字孝若,譙國人,魏征西將軍夏侯淵曾孫也。有盛才,文章巧思,善補雅詞,名亞潘岳。歷中書侍郎?!考d其敘曰:‘周詩者,《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有其義而亡其辭。湛續(xù)其亡,故云周詩也?!┦九税踩?。安仁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注:其詩曰:‘既殷斯虔,仰說洪恩。夕定辰省,奉朝侍昏。宵中告退,雞鳴在門。孳孳恭誨,夙夜是敦。’)潘因此遂作《家風(fēng)詩》。(注:岳《家風(fēng)詩》載其宗祖之德及自戒也。)”⑤劉義慶撰,劉孝標(biāo)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第299頁。束皙《補亡詩》六首(即《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約與夏侯湛《補亡詩》六首(存一首)同時作。潘岳太康十年免職,永熙元年閑居洛陽,是時與夏侯湛交往,見其《周詩》而作《家風(fēng)詩》。⑥潘岳撰,王增文校注:《潘黃門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09頁。潘岳亦作有《補亡詩》六首(已佚)。⑦葛洪撰,楊明照校箋:《抱樸子外篇校箋》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75頁。潘岳《河陽縣作》其一“長嘯歸江山,擁耒耨時苗”,李善注:“岳《天陵詩序》曰:‘岳屏居天陵東山下?!保ā段倪x》卷二六,第1656頁)《太平寰宇記》卷五:“天陵山,在縣南六十里。潘岳《家風(fēng)詩》所云天陵巖,謂此也?!雹鄻肥纷?,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67頁。今所見《藝文類聚》卷二三所錄潘岳《家風(fēng)詩》為四言體,其間未提及天陵巖。王儉《褚淵碑》“經(jīng)始圖終,式免祗悔”李善注引潘岳《家風(fēng)詩》曰:“經(jīng)始復(fù)圖終,葺宇營丘園?!保ā段倪x》卷五八,第3810頁)則潘岳另有五言《家風(fēng)詩》,大約是詩中提及故鄉(xiāng)之天陵巖,該詩僅剩李善所錄二句。大約與四言那首同時作。
俞士玲通過細(xì)讀文本,比較諸詩內(nèi)容、章法、用韻等,以為張華、陸機、左思、張載之《招隱詩》乃同題賽詩之作,大約元康二年(292)作于洛陽,是時諸位詩人皆在洛陽。⑨俞士玲:《陸機陸云年譜》,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年,第98—102頁。閭丘沖惠帝時曾為散騎侍郎,其《招隱詩》大約亦與張華等同時作。陸機《赴洛》《東宮作》,《赴洛》二首李善注:《集》云:“此篇赴太子洗馬時作?!毕缕疲骸皷|宮作”,而此同時云赴洛,誤也(《文選》卷二六,第1666頁)。則上篇為《赴洛》,下篇當(dāng)題為《東宮作》,元康元年末陸機為太子洗馬直至元康四年秋出補吳王郎中令。⑩陸機著,楊明校箋:《陸機集校箋》,第1065—1071頁。元康元年潘尼為太子舍人直至元康四年出為宛令?!陡奥濉访鑼懥穗x開故鄉(xiāng)時的情景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大約作于元康元年末或二年初到洛陽為太子洗馬時?!稏|宮作》亦作于為太子洗馬期間,二首雖非同時作,但皆作于為東宮屬官時,大約編者因此將二詩混于同一題下。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園》,大約元康二年或三年秋作于洛陽,二人同為太子屬官。潘尼《皇太子社詩》云:“太簇協(xié)青陽,履端發(fā)歲首。孟月涉初旬,吉日唯上酉。我后邇天休,設(shè)社祈遐耇。”(《藝文類聚》卷五,第86頁)太簇指正月,履端指元旦,從元康二年到元康四年間只有元康四年的正月初一是酉日(那年元旦為丁酉日),與詩中“吉日唯上酉”相合,故是詩大約元康四年正月作于洛陽,是時潘尼正為太子舍人。潘尼為太子舍人時還作有《皇太子上巳日》《三月三日洛水作詩》。張華是時為中書監(jiān)作《上巳篇》。陸機是時為太子洗馬作《棹歌行》:“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保ā端囄念惥邸肪硭亩?,第757頁)可知寫洛陽之上巳節(jié)。諸詩約元康二年或三年上巳作于洛陽。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方駕揚清塵,濯足洛水瀾。藹藹風(fēng)云會,佳人一何繁。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軿軒”(《文選》卷二八,第1793頁),亦描寫洛陽女子春日出游洛水之濱,或亦作于上巳之日。陸機《皇太子清宴》序:“元康四年秋,余以太子洗馬出補吳王郎中。以前事食(倉)卒,未得宴。三月十六,有命清宴。感圣恩之罔極。退而賦此詩也?!雹儆菔滥希骸侗碧脮n》卷六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3頁。下引皆據(jù)該本,僅隨文夾注。則是詩當(dāng)為元康五年作于洛陽。陸機《尸鄉(xiāng)亭》云:“東游觀鞏洛,逍遙丘墓間?!保ā端囄念惥邸肪矶?,第485頁)《后漢書·郡國志》:“偃師有尸鄉(xiāng)(李賢注:《帝王世紀(jì)》曰:尸鄉(xiāng)在縣西二十里)?!雹诜稌献?,李賢注:《后漢書》志一九,第3390頁。則是詩作于偃師(今河南洛陽偃師市東)尸鄉(xiāng)亭,當(dāng)作于入洛后,具體創(chuàng)作時節(jié)未詳。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北山,延佇望城郭。廛里一何盛,街巷紛漠漠。甲第崇高闥,洞房結(jié)阿閣?!痹娭忻枋龅潜壁剿娐尻柍堑姆比A。陸機《長安有狹邪行》:“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輪。輕蓋承華景,騰步躡飛塵?!保ā段倪x》卷二八,第1787、1796頁)描寫洛陽道路縱橫,擊轂?zāi)?。二詩?dāng)作于洛陽,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陸機出北門見邙山墳冢而感嘆人生作《駕言出北闕行》。
潘岳《于賈謐坐講〈漢書〉》、陸機《講〈漢書〉》,陸機詩云“稅駕金華,講學(xué)秘館”(《北堂書鈔》卷九八,第409頁),可見是在秘書監(jiān)講《漢書》。賈謐“歷位散騎常侍、后軍將軍。廣城君薨,去職。喪未終,起為秘書監(jiān),掌國史”。③房玄齡等:《晉書》卷四〇,第1173頁。據(jù)《賈充妻郭槐柩銘》,賈充妻郭槐卒于元康六年,④毛遠(yuǎn)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2冊,第312頁。賈充妻郭槐卒,賈充以賈謐為嗣,則賈謐為賈充孫,賈充卒于太康三年,依禮,祖父已卒,為祖母服斬衰三年喪,則賈謐當(dāng)為郭槐服喪三年,實二十七個月,至元康九年。賈謐未終三年喪,起為秘書監(jiān),大約在元康八年,則陸機、潘岳等約是年為賈謐講《漢書》,二詩即作于此時。潘岳《魯公詩》僅剩殘句“如地之載,如天之臨”(《文選》卷二〇顏延之《應(yīng)詔燕曲水作詩》李善注,第1260頁),賈充、賈謐父子皆稱魯公,潘岳為賈充僚屬,又諂事賈謐,作詩頌揚充、謐皆有可能,從殘句中看不出魯公指何人,故姑且存疑。石崇作《還京》,石崇被免征虜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徐州諸軍事在元康八年,故是詩大約是年免職后作于洛陽。石崇《思?xì)w引》序言其年五十去官,歸河陽別業(yè),而作《思?xì)w引》,石崇永康元年(300)被殺,時年五十二,則其五十歲去官正指元康八年自下邳免官,去官后石崇回到金谷園。⑤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第654、770頁。石崇妾綠珠(本姓梁,交州合浦郡人,今屬廣西博白)作《懊儂歌》,詩云:“絲布澀難縫,令儂十指穿。黃牛細(xì)犢車。游戲出孟津?!保ā稑犯娂肪砦灏耍?67頁)孟津云云,可知是詩大約亦作于與石崇在洛陽時。潘岳《關(guān)中詩》李善注:“岳《上關(guān)中詩表》:‘詔臣作《關(guān)中詩》,輒奉詔竭愚,作詩一篇。案《漢記》:孝明時,護羌校尉竇林上降羌顛岸,以為羌豪,岸兄顛吾復(fù)降,問事狀,林對前后兩屈,坐誣罔,下獄死。齊萬年編戶隸屬,為日久矣,而死生異辭,必有詭謬,故引證喻,以懲不恪?!保ā段倪x》卷二〇,第1221頁)“元康九年春正月,左積弩將軍孟觀伐氐,戰(zhàn)于中亭,大破之,獲齊萬年”。可見潘岳《關(guān)中詩》正是元康九年春正月平定齊萬年關(guān)中之亂后,在洛陽奉召作。潘岳詩中還贊揚了為此而戰(zhàn)死的周處,與此同時西戎校尉閻纘亦上詩贊之。①房玄齡等:《晉書》卷四、卷二八,第95、1571頁。是月河間王司馬颙為平西將軍,以閻纘為西戎將軍,是時還未隨颙前往關(guān)中,故得以與潘岳一同作詩。
潘岳《悼亡詩》三首、《楊氏七哀詩》,據(jù)潘岳《楊仲武誄》序,楊仲武為潘岳妻楊氏之侄,據(jù)序文楊仲武卒于元康九年夏五月,是時已“喪服周次”即楊氏已去世一周年(《文選》卷五六,第3665頁),可知楊氏卒于元康八年夏,俞士玲以為《悼亡詩》其二云“清商應(yīng)秋至,溽暑隨節(jié)闌。凜凜涼風(fēng)升,始覺夏衾單”大約作于元康八年秋即楊氏卒后不久。其一云“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約作于冬春之際,楊氏已下葬。其三云“亹亹期月周,戚戚彌相愍”則作于楊氏卒后一周年,約與潘岳《楊仲武誄》差不多時間作。《楊氏七哀詩》“漼如葉落樹,邈若雨絕天”則與《悼亡詩》其二相似時間作。②俞士玲:《西晉文學(xué)考論》,第127—128頁。永康元年歐陽建與舅石崇等一同被殺于洛陽,歐陽建被殺前作《臨終詩》。陸機《園葵詩》二首李善注:“《晉書》:趙王倫篡位,遷帝于金墉城。后諸王共誅倫,復(fù)帝位。齊王冏譖機為倫作禪文,賴成都王穎救之,免死,故作此詩,以葵為喻,謝穎也?!保ā段倪x》卷二九,第1905頁)陸機為成都王穎所救在永寧元年(301),是詩即是年作于洛陽。大司馬齊王冏辟為東曹掾張翰,在洛陽見秋風(fēng)起思吳地故鄉(xiāng),作《思吳江歌》。張翰永寧二年八、九月間去洛回吳,③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學(xué)史料叢考》,第136頁。則是詩即此前作于洛陽。張載《七哀詩》其一云:“北芒何壘壘,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恭文遙相望,原陵郁膴膴。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毀壤過一抔,便房啟幽戶……昔為萬乘君,今為丘中土。感彼雍門言,凄愴哀往古?!逼涠疲骸扒镲L(fēng)吐商氣,蕭瑟掃前林。陽鳥收和響,寒蟬無余音。白露中夜結(jié),木落柯條森……丘隴日已遠(yuǎn),纏綿彌思深。憂來令發(fā)白,誰云愁可任。徘徊向長風(fēng),淚下沾衣襟。”(《文選》卷二三,第1445—1448頁)大約在登北芒山時見漢帝陵遭破壞化為丘墟,感嘆人事變遷、世事難料。正因看透了世事而稱疾告歸,二詩即此前作于洛陽,大約作于惠帝末或懷帝永嘉初,具體時間未詳。張.協(xié).《詠史詩...》詠漢代疏廣、疏受乞骸骨還鄉(xiāng)事,大約作于張協(xié)辭官歸隱時,“于時天下已亂,所在寇盜,協(xié)遂棄絕人事,屏居草澤,守道不競,以屬詠自娛……永嘉初,復(fù)征為黃門侍郎,托疾不就,終于家”。④房玄齡等:《晉書》卷五五,第1519—1524頁。則永嘉前張協(xié)已告歸,約與張載告歸差不多時期,具體時間未詳。
潘尼《上巳日帝會天淵池》、阮修《上巳會》、閭丘沖《三月三日應(yīng)詔詩》二首,《晉書》卷二一《禮志下》:“趙王倫篡位,三日會天泉池,誅張林。懷帝亦會天泉池,賦詩。陸機云:‘天泉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堂?!舅鞅嬀?,亦不言曲水?!碧烊丶刺鞙Y池,唐人修《晉書》時避唐高祖諱而改。則天淵池在洛陽。潘尼永嘉三年(309)三月自中書令遷太常卿,阮修為太傅行參軍轉(zhuǎn)太子洗馬,⑤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第824、826頁。潘尼卒于永嘉五年,據(jù)《晉書》卷五《懷帝紀(jì)》,永嘉五年六月,劉曜入京師,尚書閭丘沖等遇害。則有永嘉間閭丘沖為尚書,正可應(yīng)詔作詩。潘尼詩云:“谷風(fēng)散凝,微陽戒始。春服既成,明靈降祉?!保ā短接[》卷三〇,第145頁)閭丘沖詩云:“暮春之月,春服既成。升陽土潤,冰渙川盈?!保ā端囄念惥邸肪硭?,第64頁)用語亦相似,似為同時之作。諸詩大約永嘉元年至四年,某個上巳日作于洛陽。盧諶《時興詩》,《晉書》卷四四《盧諶傳》:“好老莊,善屬文。選尚武帝女滎陽公主,拜駙馬都尉,未成禮而公主卒。后州舉秀才,辟太尉掾。洛陽沒,隨志北依劉琨,與志俱為劉粲所虜。粲據(jù)晉陽,留諶為參軍?!痹娫疲骸氨庇饷⑴c河,南臨伊與洛。凝霜沾蔓草,悲風(fēng)振林薄……形變隨時化,神感因物作。澹乎至人心,恬然存玄漠?!保ā段倪x》卷三〇,第1935頁)詩中述及北芒山、黃河、伊水、洛水,結(jié)合所寫季節(jié),可知該詩作于永嘉五年六月洛陽陷落前某個秋季,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靶巫儭彼木湔乔f子思想,是盧諶好老莊的體現(xiàn)。據(jù)《晉書》卷一〇三《劉曜載記》,咸和四年(329)石勒殺劉曜,于是年被石勒幽于洛陽時,孫機作《為劉曜進酒》:“仆谷王,關(guān)右稱帝皇。當(dāng)持重,保土疆。輕用兵,敗洛陽。祚運窮,天所亡。開大分,持一觴?!雹俜啃g等:《晉書》卷二一、卷五、卷四四、卷一〇三,第671、123、1259、2701頁。童強:《嵇康年譜匯考》,見范子燁主編:《中古作家年譜匯考輯要》卷一,第484頁。顏延之《北使洛》,“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慶殊命,參起居,延之與同府王參軍俱奉使至洛陽,道中作詩二首,文辭藻麗,為謝晦、傅亮所賞”。②沈約:《宋書》卷七三,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891頁。詩云:“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在昔輟期運,經(jīng)始闊圣賢。伊谷絕津濟,臺館無尺椽。宮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煙?!保ā段倪x》卷二七,第1706頁)“三川”正指黃河、洛水、伊水,“伊谷”四句描述洛陽宮室之殘破,伊水、谷水皆注入洛河。義熙十二年(416)冬劉裕軍攻下洛陽,顏延之等前往洛陽慶功,該詩即作于是時。
(2)河南尹洛陽以外地區(qū)
東漢時鞏縣(今河南鞏義市)《詩說七言漢摩崖題記》有無名氏七言詩一首。③馬健中:《鞏縣〈詩說七言漢摩崖題記〉考》,《中國書法》2015年第7期。西晉潘尼《贈司空掾安仁》,泰始八年賈充為司空,潘岳為司空掾,詩云:“發(fā)采故鄉(xiāng),揚輝蓬宇。文繡煌煌,衣裳楚楚。何以會賓,蓽門環(huán)堵。何以備肴,殺雞為黍……收跡衡門,旋軫上京。主事之殷,以君之明。緝熙臺鼎,協(xié)濟和羹。歧路多懷,賦詩贈行?!眲t潘岳自家鄉(xiāng)赴任,臨行潘尼贈以是詩。④俞士玲:《西晉文學(xué)考論》,第131頁。此家鄉(xiāng)指其家族實際居住地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西南)。⑤傅璇琮:《潘岳系年考證》,《文史》第14輯,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38頁。詩又云:“坐則接茵,行則攜手。義惟諸父,好同朋友?!雹蘖_國威整理:《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注》卷一五二,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5頁。下引皆據(jù)該本,僅隨文夾注。則潘尼與潘岳在一處生活,其家亦居于鞏縣。潘尼《贈河陽》,《秋興賦序》:“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晉十有四年正是咸寧四年,是年潘岳辭官歸鄉(xiāng)鞏縣,咸寧五年舉秀才為郎,出為河陽令。⑦俞士玲:《西晉文學(xué)考論》,第117頁?!稌x書·潘尼傳》:“初應(yīng)州辟,后以父老,辭位致養(yǎng)。太康中,舉秀才,為太常博士。歷高陸令、淮南王允鎮(zhèn)東參軍?!雹喾啃g等:《晉書》卷五五,第1510頁。則咸寧間潘尼正在故鄉(xiāng)鞏縣,大約咸寧五年潘岳自洛陽出為河陽令,先至故鄉(xiāng)鞏縣,潘尼作是詩以贈。潘岳《傷幼子辭》序:“惟元康二年春三月壬寅,弱子生。夏五月,余之長安。壬寅,次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夭,越翼日乙巳,瘞于亭東,感嬴博之哀,乃傷之。”⑨嚴(yán)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九三,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1997頁?!短藉居钣洝肪砦濉逗幽系牢濉罚骸扒锿?,在(澠池)縣東二十里,潘岳喪子之處。《西征賦》云:‘天赤子于新安,坎路側(cè)而葬之。亭有千秋之號,子無七旬之期。’”⑩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第71頁。潘岳《思子詩》:“造化甄品物,天命代虛盈。奈何念稚子,懷奇隕幼齡?!保ā端囄念惥邸肪砣?,第597頁)亦傷幼子而作,則與《傷幼子辭》同為元康二年五月作于新安縣(治今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東),新安縣原屬弘農(nóng)郡,西晉太康初移屬河南郡,潘岳作是詩時新安縣已屬河南郡。
2.河內(nèi)郡
河內(nèi)郡始置于秦,治懷縣(今河南焦作市武陟縣西南)。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焦作市大部等地區(qū),移治野王縣(今河南焦作市泌陽市)。
(1)魏
嵇康在河內(nèi)山陽(今河南焦作市東南)認(rèn)識了阮侃(字德如),嵇康作《與阮德如》,?房玄齡等:《晉書》卷二一、卷五、卷四四、卷一〇三,第671、123、1259、2701頁。童強:《嵇康年譜匯考》,見范子燁主編:《中古作家年譜匯考輯要》卷一,第484頁。阮侃作《答嵇康》二首,其一云“早發(fā)溫泉盧,夕宿宣陽城”,宣陽即今河南新鄉(xiāng)市獲嘉縣宣陽驛。從焦作至獲嘉縣今最短距離40余公里,當(dāng)時的交通條件早上從山陽出發(fā),傍晚可以到達(dá)宣陽。戴明揚以為宣陽為宜陽之誤,①嵇康撰,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117頁。除了沒有直接的文獻證明外,山陽至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現(xiàn)在的最短距離有140余公里,依照當(dāng)時的交通,阮侃不可能早上在山陽與嵇康分別傍晚到宜陽。嵇康娶曹林孫女后,也曾居洛陽,洛陽距宣陽現(xiàn)在最短是150余公里,按當(dāng)時的交通,早上從洛陽出發(fā),傍晚也是不可能到達(dá)宜陽的。故嵇康該詩約作于山陽、阮侃詩作于宣陽。具體時間未詳。嵇康《思親詩》表達(dá)對母兄之思念,《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有“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文選》卷四三,第2819頁),嵇康景元三年遇害,嵇紹10歲,則該文作于景元元年,《思親詩》亦作于是年,時居山陽。②童強:《嵇康年譜匯考》,見范子燁主編:《中古作家年譜匯考輯要》卷一,第512頁。景初二年,司馬懿從京師出發(fā)征遼東(據(jù)《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jì)》在是年春正月),經(jīng)過故鄉(xiāng)溫縣(今河南溫縣)曾作歌。③房玄齡等:《晉書》卷一,第10頁。
(2)西晉
潘岳《河陽縣作詩》二首,其二云:“日夕陰云起,登城望洪河。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歸雁映蘭洔,游魚動圓波。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引領(lǐng)望京室,南路在伐柯?!保ā段倪x》卷二六,第1658頁)根據(jù)詩中描述,可知已經(jīng)在河陽經(jīng)歷了春夏秋三季,潘岳咸寧五年出為河陽令,是詩約咸寧五年或太康元年作于河陽(治今河南孟州市西)。潘岳《在懷縣作詩》二首其一云:“揮汗辭中宇,登城臨清池……驅(qū)役宰兩邑,政績竟無施。自我違京輦,四載迄于斯?!逼涠疲骸拔襾肀淬?,時暑忽隆熾。”(《文選》卷二六,第1662頁)則潘岳咸寧五年出為河陽令的第四年徙為懷縣令,是詩則太康三年夏作于懷縣(治今河南武陟西南)。《內(nèi)顧詩》二首其一:“靜居懷所歡,登城望四澤。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芳林振朱榮,淥水激素石。初征冰未泮,忽然袗绤?!雹軈枪谖牡龋骸队衽_新詠匯?!肪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38頁。與潘岳任懷縣令時節(jié)相合,甚至與《在懷縣作詩》行文亦有相關(guān)處,約太康三年或四年春作于懷縣。
3.弘農(nóng)郡
西漢始置弘農(nóng)郡,至西晉時弘農(nóng)郡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三門峽市大部(不包括義馬市和盧氏縣),洛陽市洛寧縣,以及陜西省轄渭南市之潼關(guān)縣、華陰市等。治弘農(nóng)縣(今河南三門峽市靈寶市北),華陰在潼關(guān)以西,屬于關(guān)隴文化區(qū)。所以此處考證的是弘農(nóng)郡華陰以東地區(qū)的詩歌。
西晉孫楚《答弘農(nóng)故吏民》詩云:“昔我先侯,邁德垂化??翟罩?,實由良佐。惟余忝辱,弗克負(fù)荷。每歷貴邦,仰瞻泰華?!保ā端囄念惥邸肪矶?,第515頁)則孫楚先人或曾在弘農(nóng)郡任職,孫楚曾多次至弘農(nóng)郡,故該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永興元年(304),張方劫持晉惠帝至長安,潘尼大約隨駕至長安,其途中作《迎大駕》,⑤俞士玲:《西晉文學(xué)考論》,第143頁。詩云:“南山郁岑崟,洛川迅且急。青松蔭修嶺,綠蘩被廣隰。朝日順長涂,夕暮無所集。歸云乘幰浮,凄風(fēng)尋帷入。道逢深識士,舉手對吾揖。世故尚未夷,崤函方崄澀。狐貍夾兩轅,豺狼當(dāng)路立?!保ā段倪x》卷二六,第1665頁)則此行確實是從洛陽到長安,是詩當(dāng)作于途中還未入函谷關(guān)時。
西晉時期豫州包括潁川、梁、陳、汝陰、汝南、襄城、沛、譙、安豐、弋陽等郡,除安豐、弋陽外皆屬中原文化區(qū)。中原文化區(qū)的八郡中,襄城郡外,另七郡皆可知有詩歌。
1.潁川郡
潁川郡始置于秦,治陽翟縣(今河南許昌市之禹州市),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許昌市大部(不包括襄城縣)、漯河市大部(不包括舞陽縣)、周口市的一部分(市區(qū)、西華縣等)等。治許昌縣(今河南許昌市東)。
(1)漢
曹操《蒿里行》云:“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茨系芊Q號,刻璽于北方?!保ā稑犯娂肪矶撸?98頁)“關(guān)東”二句指初平元年正月山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淮南”句寫建安二年春袁術(shù)自稱天子,“刻璽”句指初平二年春,袁紹、韓馥謀立幽州刺史劉虞為帝。“(建安二年)秋九月,(袁)術(shù)侵陳,公東征之。術(shù)聞公自來,棄軍走,留其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公到,擊破蕤等,皆斬之。術(shù)走渡淮。公還許”。①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一,第15頁。是詩約作于建安二年秋離開許都討伐袁術(shù)前。仲長統(tǒng)《見志詩》二首,《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yōu)游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又作詩二篇,以見其志……尚書令荀彧聞統(tǒng)名,奇之,舉為尚書郎。后參丞相曹操軍事……獻帝遜位之歲,統(tǒng)卒,時年四十一?!雹诜稌献?,李賢注:《后漢書》卷四九,第1645—1646頁。二詩當(dāng)作于為尚書郎前,大約荀彧因《見志詩》聞仲長統(tǒng)之名。正因作是詩時仲長統(tǒng)在許昌,荀彧方得見詩,且舉為尚書郎。故是詩作于許昌。建安間荀彧為尚書令(卒于建安十七年),則仲長統(tǒng)是詩作于此期間,具體時間未詳。蔡琰作《悲憤詩》,建安元年匈奴右賢王去卑回匈奴,蔡文姬被掠入匈奴亦在是年,在胡中十二年則建安十二年回到中原。③劉躍進:《秦漢文學(xué)編年》,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年,第625、643頁。建安元年曹操將獻帝前往許昌,則是詩至早建安十二年作于許昌。“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八月二十九,208年9月26日),曹操殺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④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九,第385頁??兹凇杜R終詩》即被殺前作于許昌。
(2)魏
曹叡《棹歌行》云:“發(fā)我許昌宮,列舟于長浦。翌日乘波揚,棹歌悲且涼。大常拂白日,旗幟紛設(shè)張。將抗旄與鉞,曜威于彼方。伐罪以吊民,清我東南疆?!保ā稑犯娂肪硭末枺?93頁)《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jì)》:“(黃初六年)……三月乙巳,還許昌宮……辛未,帝為舟師東征。五月戊申,幸譙……八月,帝遂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從陸道幸徐。九月,筑東巡臺。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余萬,旌旗數(shù)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詩中即寫從許昌出發(fā),東征孫權(quán),大約黃初六年曹叡隨父曹丕出征。是詩即作于從許昌出發(fā)后不久。曹.叡.《苦寒行...》云:“悠悠發(fā)洛都,荓我征東行。征行彌二旬,屯吹龍陂城。(一解)顧觀故壘處,皇祖之所營。屋室若平昔,棟宇無邪傾。(二解)奈何我皇祖,潛德隱圣形。雖沒而不朽,書貴垂休名。(三解)光光我皇祖,軒曜同其榮。遺化布四海,八表以肅清。(四解)雖有吳蜀寇,春秋足耀兵。徒悲我皇祖,不永享百齡。賦詩以寫懷,伏軾淚沾纓。(五解)。”(《樂府詩集》卷三三,第497頁)《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jì)》:“(太和六年)十二月,行還許昌宮。青龍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龍見郟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觀龍,于是改年;改摩陂為龍陂,賜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無出今年租賦……(二年)夏四月,大疫。崇華殿災(zāi)……秋七月壬寅,帝親御龍舟東征,權(quán)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zhàn),帝軍未至數(shù)百里,權(quán)遁走,議、韶等亦退?!薄度龂尽肪硪弧段簳の涞奂o(jì)》:“(建安二十四年)十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許)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雹蓐悏圩?,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卷三、卷一,第84—85、99—104、52頁。是詩中已稱摩陂為龍陂,則作于青龍元年摩陂改稱龍陂后。青龍之年號即來自于潁川郡郟縣(今河南平頂山市郟縣)摩陂中有青龍出,并改摩陂為龍陂。詩中之“皇祖”正指曹操,“故壘處”即指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自洛陽南征關(guān)羽途中駐軍郟縣摩陂。據(jù)上文所引材料,太和六年十二月曹叡到許昌宮。青龍元年曹叡是從許昌至郟縣觀摩陂,詩中所述曹叡是從洛陽出發(fā),則是詩約非作于青龍元年到龍陂時。青龍二年曹叡在洛陽,是年七月從洛陽出發(fā)東征孫權(quán),大約經(jīng)過龍陂時想到祖父曹操曾屯軍此地,而作是詩,稱頌曹操功業(yè),因東征孫權(quán)詩中自然亦會抒發(fā)繼承祖父遺志平定吳蜀之抱負(fù)。
(3)晉
成公綏詩云:“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闕……遠(yuǎn)涉許潁路,顧思邈綿綿?!保ā端囄念惥邸肪矶?,第485頁)熊耳河在今鄭州西南,伊闕山在今洛陽南,據(jù)詩中所述,約作于自洛陽前往潁川途中。
2.陳郡(國)
秦置陳郡,治陳縣(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漢代時稱陳郡(國)、淮陽郡(國),西晉太康二年并入梁國,惠帝時復(fù)置陳郡,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周口市大部(不包括市區(qū)、項城市、西華縣、扶溝縣等)。
西晉陸機《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劉良注:“梁、陳,二國名。機為吳王郎中令,行過之,故作此詩也。”(《文選》卷二六,第1672頁)陸機元康四年秋自太子洗馬出為吳王郎中令。梁國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陳郡治淮陽(治今河南淮陽),故是詩大約元康四年秋作于睢陽、淮陽間。
3.梁郡(國)
秦時置碭郡,治睢陽縣(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qū)),西漢時改稱梁國,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商丘市大部(不包括民權(quán)縣、睢縣、永城縣)等。
東晉義熙十二年冬劉裕軍攻下洛陽,顏延之等前往洛陽慶功,歸程途經(jīng)梁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作《還至梁城作》,詩云:“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丘隴填郛郭,銘志滅無文。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保ā段倪x》卷二七,第1709頁)描寫梁城一帶所見之凋敝景象。
4.譙郡(國)
漢末曹操分沛郡立譙郡,治譙縣(治今安徽亳州市),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安徽省轄亳州市大部以及河南省轄商丘市之永城市等。
(1)漢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曹操)南征劉表……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十二月,軍還譙”。①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一,第30—32頁。曹丕《于譙作》云:“清夜延貴客,明燭發(fā)高光。豐膳漫星陳,旨酒盈玉觴。弦歌奏新曲,游響拂丹梁?!保ā冻鯇W(xué)記》卷一四,第350頁)正是寫冬夜在譙縣宴飲。是詩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作于譙縣(今安徽亳州)。劉楨《贈五官中郎將》其一:“昔我從元后,整駕至南鄉(xiāng)。過彼豐沛都,與君共翱翔。”(《文選》卷二三,第1480頁)正是對隨從曹丕在譙縣宴飲的回憶。王粲《從軍行》(悠悠涉荒路),熊清元結(jié)合《文選》卷二七王粲《從軍行》后四首寫景之特點,指出四首作于建安十九年七月隨曹操征孫權(quán)時。②熊清元:《王粲〈從軍行〉五首后四首系年考辨》,《黃岡師專學(xué)報》1990年第2期?!坝朴粕婊穆贰币皇自疲骸俺胱S郡界,曠然消人憂。雞鳴達(dá)四境,黍稷盈原疇。館宅充廛里,女士滿莊馗。自非圣賢國,誰能享斯休。”(《文選》卷二七,第1736頁)則是詩建安十九年秋征東吳經(jīng)過譙縣(今安徽亳州譙城區(qū))時作,譙縣為曹操故鄉(xiāng),故稱“圣賢國”。
(2)魏
大約嵇康正始初離開家鄉(xiāng)譙郡铚縣(治今安徽濉溪縣南)前往山陽縣(治今河南焦作市東南)前,與郭遐周、郭遐叔作詩贈答,即郭遐周《贈嵇康》三首、郭遐叔《贈嵇康》二首、嵇康《答二郭》三首,③童強:《嵇康年譜匯考》,見范子燁主編:《中古作家年譜匯考輯要》卷一,第480頁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
(3)東晉
范泰《經(jīng)漢高廟》,《宋書·武帝紀(jì)中》:“義熙十三年正月,公以舟師進討,留彭城公義隆鎮(zhèn)彭城。軍次留城,經(jīng)張良廟。”《宋書·范泰傳》:“隨軍到洛陽。高祖還彭城,與共登城,泰有足疾,特命乘輿。”①沈約:《宋書》卷二、卷六〇,第41、1616頁。則范泰隨劉裕北伐。漢高廟在河南永城芒碭山,四省交界處,距張良廟不遠(yuǎn),大約在留城(在今江蘇沛縣)拜張良廟后,經(jīng)過永城謁漢高廟(在芒碭山,在今河南永城)。是詩作于義熙十三年初隨劉裕北伐經(jīng)過高祖廟時。
5.沛郡(國)
西漢時分秦泗水郡立沛郡,治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漢末曹操分沛郡立譙郡。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安徽省轄宿州市大部(不包括碭山縣、泗縣等)、淮北市大部、蚌埠市北部(固鎮(zhèn)縣、五河縣),江蘇省轄徐州市北部(豐縣、沛縣等)。
項羽《垓下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虞姬《和項王歌》(《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②司馬遷:《史記》卷七,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333頁。二詩漢高祖五年(前202)項羽和虞姬為漢王軍圍困于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時作。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十月,劉邦在沛縣作《大風(fēng)歌》。③班固:《漢書》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74頁。是時尚用秦歷以十月為歲首。
西晉時期徐州包括彭城、下邳、東海、蘭陵、瑯邪、東莞、臨淮、廣陵等郡,其中彭城、下邳屬中原文化區(qū),東海至東莞四郡為齊魯文化區(qū),臨海、廣陵屬淮南文化區(qū)。中原文化區(qū)之兩郡,現(xiàn)可知皆有詩歌。
1.彭城郡
西漢始置彭城郡,治彭城縣(今江蘇徐州市),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江蘇省轄徐州市中部(即不包括東部的邳州市、睢寧縣、新沂市以及西北部的沛縣、豐縣等),山東省轄棗莊市、濟寧市之微山縣等。
(1)漢
韋孟《諷諫詩》,“韋賢字長孺,魯國鄒人也。其先韋孟,家本彭城,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孫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詩風(fēng)諫。后遂去位,徙家于鄒,又作一篇。其諫詩曰……其在鄒詩曰……孟卒于鄒?;蛟黄渥訉O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詩也”。④班固:《漢書》卷七三,第3101、3107頁大約楚王戊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應(yīng)吳王反,韋孟遂去位歸鄒,是詩約去位前作于楚國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
(2)東晉
傅亮《從征詩》,《宋書·傅亮傳》:“亮從征關(guān)、洛,還至彭城。宋國初建,令書除侍中,領(lǐng)世子中庶子?!薄端螘の涞奂o(jì)》:“義熙十二年八月丁巳,率大眾發(fā)京師。九月,公次于彭城,加領(lǐng)徐州刺史……十三年正月,公以舟師進討,留彭城公義隆鎮(zhèn)彭城?!雹萆蚣s:《宋書》卷四三、卷二,第1336、36—41頁。義熙十二年八月劉裕北伐,是年九月至義熙十三年春正月暫駐彭城,詩云:“息徒西楚,佇楫舊鄉(xiāng)?!眲t是詩正作于此時。傅亮《從(武帝)平關(guān)中》云:“鞠旅揚城,大搜徐方。旅旌首路,元戎啟行。弭楫洪河,總轡崇芒。”(《藝文類聚》卷五九,第1066頁)“鞠旅”指劉裕從彭城起行進討,“弭楫”是對劉裕自彭城北伐關(guān)中所經(jīng)路程之設(shè)想,黃河、芒山(位于今河南永城市北)正是至關(guān)中的必經(jīng)之地。詩題中“武帝”為后來所加。是時大約作于義熙十三年正月隨劉裕自彭城出發(fā)前。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回到彭城在義熙十四年正月,是年九月九日劉裕在彭城為孔靖(義熙十二年從劉裕北伐)送行,命僚屬作詩,謝瞻、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即作于此時。謝晦《彭城會詩》、謝靈運《彭城宮中直感歲暮》大約義熙十四年歲末作于彭城。①謝靈運著,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3、27頁。王曇首亦同時賦詩(已佚)。②沈約:《宋書》卷六三,第1678頁。
2.下邳郡(國)
西漢時分沛郡、廣陵郡置臨淮郡,治徐縣(今江蘇泗洪縣南)。東漢時,臨淮郡之東陽、射陽、海陵等縣并入廣陵郡,分東海郡置下邳國,漢章帝時以臨淮益下邳,臨淮郡遂不復(fù)存在。③周振鶴等:《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秦漢卷》,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768、765頁。西晉時分下邳國淮河以南地區(qū)置臨淮郡,此時下邳國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江蘇省轄徐州市東部(新沂市、邳州市、睢寧縣)、宿遷市之泗陽縣,以及安徽省轄宿州市之泗縣,等。治下邳(今江蘇邳州市南)。
西晉嵇紹《贈石季倫》,“(嵇紹)拜徐州刺史。時石崇為都督,性雖驕暴,而紹將之以道,崇甚親敬之”。④房玄齡等:《晉書》卷八九,第2298頁。元康六年石崇為征虜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徐州諸軍事,鎮(zhèn)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古邳鎮(zhèn)),徐州是石崇的監(jiān)管范圍,作為刺史的嵇紹曾至下邳與崇相會,作詩贈答,嵇紹贈詩中對石崇多有勸誡。石崇答詩已佚。石崇《贈歐陽建》、歐陽建《答石崇贈》,歐陽建詩云:“于鑠我舅,明德塞違。俾捍東藩,在徐之邳。載播其惠,載揚其威……心之云慕,思結(jié)綢繆。人亦有言,愛而勿勞。誰謂河廣,曾不容刀。乃徂來邁,適此西郊。在乾之二,爰著茲爻。我遘君子,仰之彌高。巖巖其高,即之惟溫。居盈思沖,在貴忘尊??v酒嘉燕,自明及昏。無幽不折,靡奧不論。人樂其量,士感其敦?!保ā段酿^詞林》卷一五六,第22頁)歐陽建是石崇外甥。大約石崇監(jiān)徐州諸軍事時歐陽建曾至下邳看望石崇,雙方宴飲贈答作詩。石崇被免征虜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徐州諸軍事在元康八年,⑤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第650頁。故是二詩約元康六年至八年間作于下邳。棗據(jù)亦曾之下邳拜訪石崇,雙方多次作詩贈答。石崇《贈棗腆》云:“久官無成績,棲遲于徐方。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鄉(xiāng)。恂恂二三賢,身遠(yuǎn)屈龍光。攜手沂泗間,遂登舞雩堂。”(《藝文類聚》卷三一,第551頁)棗腆為棗據(jù)子,亦以文章顯。棗腆《答石崇》:“我舅敷命,于彼徐方。載詠陟岵,言念渭陽。乃泝洪流,泛身余皇。宵寢晨逝,曷路之長。亦既至止,愿言以寫。爰有石侯,作鎮(zhèn)東夏。寬以撫戎,從容柔雅?!保ā段酿^詞林》卷一五七,第47頁)則是石崇亦為棗腆舅,此詩大約是初到下邳時與石崇贈答時作,詩題大約本作“答石季倫”。棗腆《贈石季倫》:“嘉言從所好,企予結(jié)云漢。望風(fēng)整輕翮,因虛舉雙翰。朝游情渠側(cè),日夕登高館。”(《藝文類聚》卷三一,第551頁)另有棗腆《贈石崇》:“翕如翔云會,忽若驚風(fēng)散。分給懷離析,對樂增累嘆。”(《初學(xué)記》卷一八,第449頁)逯欽立以為這四句是《贈石季倫》的佚句。⑥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772頁。佚句和原詩皆押元韻,亦可證逯說是。佚句中言及分別,而石崇《答棗腆》:“言念將別,睹物傷情。贈爾話言,要在遺名。惟此遺名,可以全生?!保ā端囄念惥邸肪砣唬?52頁)亦言別,則為對棗腆《贈石季倫》的酬答,大約作于棗腆拜訪石崇將要離開下邳時。諸詩約亦作于元康六年至八年間。鎮(zhèn)下邳期間石崇還作有《答曹嘉》(詳見下文東莞郡部分)。
西晉時期兗州包括陳留、東郡、濟北、濟陰、東平、任城、高平、泰山、魯郡等郡,其中陳留郡、東郡西部(河南省轄安陽市之滑縣以南、濮陽市區(qū)南)屬中原文化區(qū),其余屬齊魯文化區(qū)。
1.陳留郡
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置陳留郡,治陳留縣(今河南開封祥符區(qū)陳留鎮(zhèn)),西晉時移治小黃縣(今河南開封祥符區(qū)東北),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開封市大部、新鄉(xiāng)市南部(延津縣、封丘縣、長垣縣)、商丘市西部(民權(quán)縣、睢縣)、周口市扶溝縣等。
(1)漢
蔡邕《酸棗令劉熊碑》中附有詩?!端?jīng)注》卷八《濟水二》:“(酸棗)城內(nèi)有《后漢酸棗令劉孟陽碑》?!雹籴B道元撰,陳橋驛校證:《水經(jīng)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203頁。是詩頌劉熊之功績德行,題材正式重大,故以四言雅正之體為之。此碑約桓帝時(147—167)立于酸棗(今河南新鄉(xiāng)市延津縣西南),②毛遠(yuǎn)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總目提要》,第38頁。是詩即作于此時。
(2)魏
曹植《朔風(fēng)詩》,《三國志·陳思王植傳》:“(黃初)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徙封浚儀。二年,復(fù)還雍丘?!雹坳悏圩?,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一九,第562—565頁。詩中“昔我初遷,朱華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飛”(《文選》卷二九,第1891頁)正與之相合,“初遷”指黃初四年曹植封于雍丘(治今河南開封市杞縣),“旋止”正指太和元年徙封浚儀(治今河南開封市),后又于太和二年,復(fù)還雍丘。是詩太和二年作于雍丘。④余冠英:《三曹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年,第34頁。曹植《喜雨》,“曹植《喜雨詩》(序)云:大和二年大旱,三麥不收,百姓分為饑餓”。⑤虞世南:《北堂書鈔》卷一五六,第717頁?!疤投晡逶?,大旱”。⑥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第94頁??梢娞投晗恼夂禐?zāi)。是時曹植正在雍丘,因大旱而喜降甘霖遂作是詩。
阮籍《詠懷詩》其十六:“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保ā段倪x》卷二三,第1421頁)“河南郡……開封,逢池在東北,或曰宋之逢澤也。(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發(fā)逢忌之藪以賜民,今浚儀有逢陂忌澤是也)……陳留郡……浚儀。故大梁。魏惠王自安邑徙此”。⑦班固:《漢書》卷二八,第1555—1559頁。是詩約作于浚儀縣,具體時間未詳。詩中描述了戰(zhàn)亂之后,大梁城的凋敝。阮籍《詠懷詩》其三一:“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蓖醮妗对S九域志》以為“吹臺即繁臺,梁孝王所筑”,陳伯君指出梁王即戰(zhàn)國時之梁王,漢梁孝王特封其地復(fù)筑之耳,不可混魏王為孝王。繁臺疑即范臺,“繁”“范”音同出“奉”母。⑧阮籍著,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第308頁。結(jié)合詩中所述(“夾林”“秦兵”等)與《戰(zhàn)國策》所敘,詩中之梁王確實指戰(zhàn)國時之魏王。是詩約作于浚儀縣,具體時間未詳。
2.東郡(濮陽國)
東郡始置于秦,西晉時稱東郡為濮陽國,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轄安陽市之滑縣以南、省轄濮陽市區(qū)以南,山東菏澤市之鄄城縣、鄆城縣。治濮陽縣(今河南濮陽市西南)。
《漢書·武帝紀(jì)》:“(元封)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春,幸緱氏,遂至東萊。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注:服虔曰:瓠子,堤名也,在東郡白馬。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廣百步,深五丈),命從臣將軍以下皆負(fù)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雹岚喙蹋骸稘h書》卷六,第193頁。則漢武帝劉徹《瓠子歌》即元封二年(前109)冬作于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新習(xí)鄉(xiāng))。西漢時瓠子口在東郡黃河南。東漢時黃河改道,西漢瓠子口地及其西北之頓丘縣已在黃河北岸,東漢時仍屬東郡。西晉時屬司州頓丘郡。此處按照作是詩時瓠子口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區(qū)劃,仍將此詩歸屬東郡。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擊東吳,曹丕、曹植從軍。⑩張可禮:《三曹年譜》,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第122頁。途經(jīng)黎陽準(zhǔn)備渡黃河時,曹丕作六言詩《于黎陽作》(奉辭罰罪遐征),渡過黃河后,曹丕意猶未盡,又作了一首六言詩,即《董逃行》“晨背大河南轅,跋涉遐路漫漫。師徒百萬嘩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保ā短接[》卷三三九,第1556頁)背對黃河向南行,則已過了黃河,黎陽對岸是白馬津,大約即作于這一帶。熊清元結(jié)合《文選》卷二七王粲《從軍行》后四首寫景之特點,指出此四首作于建安十九年七月隨曹操征孫權(quán)時。①熊清元:《王粲〈從軍行〉五首后四首系年考辨》?!俺l(fā)鄴都橋,暮濟白馬津”一首,據(jù)此二句可知作于從征東吳經(jīng)白馬津時(當(dāng)時為黃河渡口,在黃河南岸與北岸的黎陽津相對,屬兗州之東郡,在今河南滑縣東北)。
魯國為周公旦封地,都曲阜(今山東曲阜市東),秦時在此治薛郡,治魯縣(今山東濟寧市曲阜市),西漢改薛郡為魯國,治所不變。三國時改稱魯郡,西晉時復(fù)稱魯國。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轄濟寧市西部(曲阜市、泗水縣、鄒城市等)以及棗莊市北部滕州市等。
1.漢
大約景帝前元三年春韋孟回鄒縣(治今山東鄒城)以后作《在鄒詩》,鄒縣治今山東鄒城市東南。韋孟去鄒詳見上文對韋孟《諷諫詩》之考證。
2.西晉
顧榮任驃騎長史后,曾與陸云贈答,陸云作《贈顧驃騎》二首。顧榮,字彥先?!伴L沙王為驃騎,復(fù)以榮為長史”。②房玄齡等:《晉書》卷六八,第1812頁?!坝缹幵昵锲咴?,復(fù)封常山王為長沙王,遷開府、驃騎將軍”。③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八四,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2664頁。顧榮為長沙王驃騎長史。陸云《贈顧驃騎》其一《有皇》:“遵汶涉泗,言告同征。勁風(fēng)宵烈,湛露朝零。云垂藹下,泉冽清冷。哀哉行人,感物傷情。從子京邑,言觀厥成。天保祚德,式谷以寧?!雹荜懺谱?,劉運好校注:《陸士龍集校注》,第316頁。陸云永寧二年春上任清河太守,則其冬春之際離開洛陽,大約顧榮正好公事到齊魯間,與陸云同行一段路,在經(jīng)過汶水一帶時陸云作是詩贈顧榮,大約此后二人將各行其路。
漢景帝四年分濟北郡北部立平原郡,治平原縣(今山東平原縣南)。在黃河以南,屬青州。東漢時黃河改道,平原郡包括治所在內(nèi)的北部地區(qū)在黃河以北,平原郡仍屬青州,東漢建安末平原郡由青州劃歸冀州,魏、西晉時亦屬冀州,仍治平原縣。平原郡屬于齊文化區(qū)。
大約西晉太安元年(302)陸機為平原內(nèi)史時作《齊謳行》,平原郡屬于齊地,故是詩描寫齊地風(fēng)土。⑤劉運好:《二陸年譜》,見范子燁主編:《中古作家年譜匯考輯要》卷二,第107頁。詩云“東被姑尤側(cè),南界聊攝城”(《文選》卷二八,第1789頁),姑水、尤水在城陽郡入海,在齊地東部,聊即聊城(治今山東聊城市西北),攝為古邑名,在今聊城市茌平縣西北,兩地皆屬平原郡,可知在陸機亦即當(dāng)時人看來平原郡仍屬于齊地。
晉武帝泰始元年分瑯邪郡置東莞國,其后多次廢而復(fù)置,太康十年第三次復(fù)置東莞郡,領(lǐng)縣十一,元康七年有兩縣、元康九年有四縣改屬高密郡,此后僅剩東莞、姑幕、諸、東武、莒等五縣。治所未詳。境內(nèi)有與郡同名的東莞縣(治今山東沂水縣)。⑥胡阿祥等:《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卷》,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700頁。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轄臨沂市北部(沂水縣等)、日照市大部、濰坊市東南部(諸城市大部)等。
《三國志》卷二〇《魏書·武帝子傳·楚王彪》裴松之注:“(彪世子)嘉入晉,封高邑公。元康中,與石崇俱為國子博士。嘉后為東莞太守,崇為征虜將軍,監(jiān)青、徐軍事,屯于下邳,嘉以詩遺崇曰:‘文武應(yīng)時用,兼才在明哲。嗟嗟我石生,為國之俊杰。入侍于皇闥,出則登九列。威檢肅青徐,風(fēng)發(fā)宜吳裔。疇昔謬同位,情至過魯衛(wèi)。分離逾十載,思遠(yuǎn)心增結(jié)。愿子鑒斯誠,寒暑不逾契。’崇答曰:‘昔常接羽儀,俱游青云中。敦道訓(xùn)胄子,儒化渙以融。同聲無異響,故使恩愛隆。豈惟敦初好,款分在令終??撞宦乓?,老氏適西戎。逍遙滄海隅,可以保王躬。世事非所務(wù),周公不足夢。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沖?!蹼[《晉書》載吏部郎李重啟云:‘魏氏宗室屈滯,每圣恩所存。東莞太守曹嘉,才干學(xué)義,不及志、翕,而良素修潔,性業(yè)逾之;又已歷二郡。臣以為優(yōu)先代之后,可以嘉為員外散騎侍郎?!雹訇悏圩?,裴松之注:《三國志》,第587—588頁。結(jié)合上述史料與曹嘉..《贈石崇...》、石崇《答曹嘉》詩,是時石崇為征虜將軍監(jiān)青、徐二州軍事,鎮(zhèn)下邳,曹嘉在東莞郡(曹嘉贈詩中“威檢肅青徐”,石崇答詩中“逍遙滄海隅”等即指此),二人曾同朝,其中包括同為國子博士(石崇答詩中“敦道訓(xùn)胄子,儒化渙以融”約即指此),二人親如兄弟(曹嘉贈詩中“疇昔謬同位,情至過魯衛(wèi)”),但已多年未見(據(jù)曹嘉贈詩“分離”四句,二人是時尚未見),元康六年石崇出鎮(zhèn)下邳,八年免官,故曹嘉贈詩大約元康六年至八年間作于東莞,石崇此期間在下邳作詩酬答。
西晉時青州包括齊、濟南、樂安、北海、城陽、高密、東萊、長廣等郡,其中現(xiàn)可知齊郡、高密與東萊郡等有詩歌。
1.齊郡(國)
秦時在故齊國地西北部設(shè)臨淄郡,治臨淄縣(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后西部分出濟陰郡。此后臨淄郡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轄淄博市大部(不包括沂源縣),濰坊市西部(壽光市、青州市、臨朐縣、昌樂縣),東營市之利津縣、廣饒縣,濱州市之博興縣等。西漢時改稱齊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分齊郡東部(今濰坊市壽光市、青州市、昌樂市一帶)置甾川國,治劇縣(今山東濰坊市壽光市南)。漢武帝元封元年分齊郡西、北部置千乘郡,治千乘縣(今山東高青縣東北)。東漢建安三年臨朐縣(今山東臨朐縣)別屬東莞郡。此后齊郡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轄淄博市南部(即市區(qū)以東、臨淄區(qū)、桓臺縣南部、淄川區(qū)、博山區(qū)等)、東營市之廣饒縣等。
(1)漢
《梁甫吟》:“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jì)。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保ā稑犯娂肪硭囊?,第606頁)在臨淄城外憑吊春秋時齊國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三勇士墓,哀晏子二桃殺三士之謀,當(dāng)作于臨淄一帶。作者及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
(2)魏
邯鄲淳《贈伍處玄》(此處詩題從《文選》卷二七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李善注引該詩所列題名,《藝文類聚》錄該詩僅題作《答贈詩》),伍處玄事跡未詳。詩云:“我受上命,來隨臨菑。與君子處,曾未盈期。見召本朝,駕言趣期。群子重離,首命于時。餞我路隅,贈我嘉辭。既受德音,敢不答之?!保ā端囄念惥邸肪砣?,第546頁)是詩大約作于離開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與伍處玄贈別時,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
2.高密國
西漢時以膠西郡改置高密國,治高密縣(今高密市西南),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高密市一帶,東漢建武十三年廢入北海國,西晉元康九年重置高密國,其后東莞郡、城陽郡有部分縣并入高密國,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轄青島市之膠州市、黃島區(qū),濰坊市之諸城市、臨朐縣、青州市等。
十六國時,無名氏《慕容垂(超)歌辭》三首:“慕容攀墻視,吳軍無邊岸。我身分自當(dāng),枉殺墻外漢。慕容愁憤憤,燒香作佛會。愿作墻里燕,高飛出墻外。慕容出墻望,吳軍無邊岸。咄我臣諸佐,此事可惋嘆?!保ā稑犯娂肪矶?,第367頁)該詩是寫南燕主慕容超為劉裕所滅,吳軍正是指東晉軍隊,詩題中的慕容垂當(dāng)為慕容超之誤,慕容垂未曾為晉軍所圍。①趙世璜:《〈慕容垂歌辭〉中的“慕容”究竟是誰》,《成都大學(xué)學(xué)報》1985年第1期。“義熙六年春二月丁亥,劉裕攻慕容超,克之,齊地悉平”。②房玄齡等:《晉書》卷一〇,第261頁。則是詩約太上六年(義熙六年,410)作于南燕都城廣固(今山東青州市西北)。
漢晉時期現(xiàn)可知河淮地區(qū)約有詩歌379首,現(xiàn)存約322首,其中中原地區(qū)有詩歌約366首,現(xiàn)存約309首。齊魯?shù)貐^(qū)現(xiàn)存約13首。去其重復(fù)(有些詩人在多地作詩),漢晉時期約有123位有主名的詩人在河淮地區(qū)作詩,其中籍貫可考者101人,約中原籍47人、河朔籍10人、齊魯籍7人、河?xùn)|籍7人、關(guān)隴籍7人、荊楚籍6人、巴蜀籍3人,嶺南籍1人,來自南朝的文士約18人(其中江東本土文士11人,僑姓士族文士7人)。以中原、河朔、齊魯、河?xùn)|、關(guān)隴、荊楚、江南文士為多,這也與當(dāng)時的主要文化興盛地大致相合。另有26首詩無主名(漢代17首,魏2首,晉及十六國7首)。
洛陽作為漢晉時期大多數(shù)時段的都城所在,是政治文化中心,文士云集,故是河淮地區(qū)作詩最多之地,現(xiàn)可知洛陽詩約294首(現(xiàn)存239首),漢代32首(現(xiàn)存),曹魏31首(現(xiàn)存28首),晉代231首(現(xiàn)存179首,其中東晉1首)。其中贈答詩約142首(現(xiàn)存98首)與贈答相關(guān)之送別詩21首(現(xiàn)存),余下131首(現(xiàn)存120首)。贈答詩與送別詩另有專文考述,本文洛陽地區(qū)詩歌僅考述贈答送別之外詩歌。在這131首詩中,漢代26首,曹魏12首,晉代93首存82首(其中東晉1首)。131首洛陽詩中約119首有主名,其作者有(存詩2首及以上者在姓名后標(biāo)出詩歌數(shù),其余即存詩1首):劉蒼、崔骃、班固(7)、梁鴻、朱穆、劉宏、劉辯、唐姬、宋子侯、曹操、曹丕、曹植(3)、曹叡、吳質(zhì)、毌丘儉、嵇康、阮籍(2)、賈充、賈充妻李氏、傅玄、應(yīng)貞(2)、成公綏(2)、荀勖(2)、左思(5)、劉伶、李密、裴秀、夏侯湛(8首存3首)、潘岳(8)、閻纘、程咸、王濟、王濬、孫皓、王贊、潘尼(6)、孫楚(2)、束皙(6)、張華(3)、陸機(14)、陸云、張載(3)、閭丘沖(2)、石崇(3)、綠珠(梁氏)、歐陽建、張翰、張協(xié)、阮修、盧諶、孫機、顏延之等。另有些詩人在洛陽作有贈答詩而無其他詩作,有桓麟、曹彪、杜摯、程曉、嵇喜、江偉、司馬彪、阮種、棗據(jù)、董京、左棻、傅咸、郭泰機、摯虞、何劭、杜育、棗嵩、曹攄、孫拯、夏靖、鄭豐、應(yīng)亨等。有些詩人其洛陽詩也僅存贈答詩但已佚:虞顯機、江廣平、山濤、欒弘、褚、李驤、伏武仲、荀彥將、王粹、顧榮、顧令文、張悛、張仲膺、馮熊、陸曄、楊士安、李茂彥、李茂曾、劉正伯、張仲治、吳子仲、王元貺、弋陽令張氏等。還有些詩人在洛陽作有送別詩而無其他詩作:有應(yīng)玚、牽秀、王浚等。
結(jié)合贈答、送別與其他詩作,漢晉在洛陽作詩最多的詩人是班固(7)、曹植(6)、左思(7)、傅咸(10首存9首)、陸機(30)、陸云(13)、潘岳(20首存13首)、潘尼(21首存19首)、張華(9)、張載(5)等。其中班固3首四言、曹植2首四言(皆長篇)、左思2首四言(皆長篇)、傅咸7首四言(2首長篇),陸機10首四言(9首長篇),陸云10首四言(皆長篇),潘岳5首四言(4首長篇),潘尼8首四言(4首長篇),張華3首四言(1首長篇),張載1首四言(即長篇),除了傅咸、陸云之外,這幾位在洛陽作詩最多者的四言詩皆不到其詩歌總數(shù)的一半,傅咸7首皆為贈答詩,陸云8首為贈答詩、1首為與贈答相關(guān)的送別詩。相對四言詩較多的還有陸機、潘尼,陸機10首四言中7首是贈答送別之作,潘尼8首四言詩中4首是贈答。其他詩人為數(shù)不多的四言詩中贈答的比例也很高,如左思2首四言皆為贈答詩,張載1首四言即贈答??梢娝难灾饕谫洿鹚蛣e之作中,還有些在應(yīng)制詩中。
西晉現(xiàn)存洛陽贈答詩(約80首)占該時期現(xiàn)存洛陽詩歌總數(shù)的45%,則贈答詩占西晉詩歌近一半,贈答詩中的四言(約46首)又占西晉洛陽四言詩總數(shù)(約84首)的55%。如以四言詩中,20句以上為長篇,四十句以上為超長篇,則西晉贈答詩中的四言長篇(約34首)占西晉四言詩長篇(約52首)的65%,西晉贈答詩中的四言超長篇(約27首)占西晉四言長篇的52%。西晉17首洛陽送別詩中四言詩9首,占53%,長篇2首,占22%,2首中超長篇1首,占50%。西晉洛陽贈答送別之外的76首詩中有29首是四言詩,7首為補詩經(jīng)之作,余皆應(yīng)制之作,亦即29首皆為雅頌之聲,占38%。其中長篇12首,占41%,12首中超長篇6首,占長篇總數(shù)50%。將西晉洛陽贈答、送別詩與其他詩中四言詩相加,四言詩共約84首,四言詩占西晉洛陽詩歌總數(shù)(約180首)約47%。長篇約52首,占四言詩總數(shù)約62%,超長篇約35首,占長篇總數(shù)約67%??梢娢鲿x時期洛陽詩中近一半是四言詩,四言詩中六成是長篇,而長篇中近七成是超長篇。贈答詩是西晉最興盛的詩歌,所謂西晉四言繁榮尤其是長篇,亦主要體現(xiàn)在贈答詩中。
洛陽五言詩因較少有潤色鴻德的文體功能要求,而多有特色。有的詩歌描寫了洛陽的生活、市鎮(zhèn)面貌等。上巳游春是洛陽詩中寫作較多的內(nèi)容之一,洛陽詩中寫上巳者現(xiàn)可知約12首,其中四言7首,即便是四言詩亦較之其他題材多了些景物描寫,如張華《三月三日后園會》:“暮春元日,陽氣清明。祁祁甘雨,膏澤流盈。習(xí)習(xí)祥風(fēng),啟滯導(dǎo)生。禽鳥逸豫,桑麻滋榮。纖條被綠,翠華含英。”(《藝文類聚》卷四,第64頁)陸機《棹歌行》描寫上巳日游黃河濁穢修禊的情景,《日出東南隅行》寫洛陽女子上巳在洛水濱游春歌舞,似亦受到曹植《洛神賦》一定影響,以賦的手法靜態(tài)描寫女子之美貌,又動態(tài)描繪女子歌舞身姿之婀娜,是較早在詩中以賦的手法工筆細(xì)描鋪敘女子美的作品?!毒佑兴夹小穼懙巧厦⑸礁╊尻枌m室鱗次櫛比的繁榮景象,《長安有狹邪行》則描繪了洛陽街鎮(zhèn)車馬交錯、交游奔競的繁忙景致。
洛陽的北邙山(北芒山)為城北著名墓葬之所,詩人在此多感嘆生死,如《古詩十九首》之《驅(qū)車上東門》《去者日已疏》等即寫及北芒,感嘆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滄海桑田。劉伶《北芒客舍》:“泱漭望舒隱,黮黤玄夜陰。寒雞思天曙,擁翅吹長音。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陳醴發(fā)悴顏,巴歈暢真心。缊被終不曉,斯嘆信難任。何以除斯嘆,付之與瑟琴。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衿?!保ā端囄念惥邸肪砥撸?37頁)“寒雞”二句及“長笛”一句啟發(fā)陶淵明《閑情賦》“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yuǎn)以清哀”,①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卷五,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450頁。通過對寒夜凄清之景的鋪敘表現(xiàn)內(nèi)心的凄涼。這類詩歌為五古最終成為雅體,五言詩成為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做出了初步的貢獻。
洛陽詩中還有詠物之作,如陸機《園葵詩》二首,以詠葵之向日,表達(dá)對成都王穎的感謝,當(dāng)時詠物詩尚處于嘗試階段,陸機以言志喻于描寫物象的手法,為后世詠物詩奠定了基本的最常見的寫作手法。
洛陽詩中亦包括詠史詩,如左思《詠史》開創(chuàng)了詠史以抒懷的傳統(tǒng),成為后世詠史詩的基本寫法,其四、其五描寫了洛陽之宮室。張協(xié)《詠史》則繼承了左思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雖然此期間詠史詩數(shù)量還不多,但其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已奠定了后世詠史詩的基本路徑。潘岳在洛陽開創(chuàng)了悼亡這一重要的詩歌題材,其悼亡詩以賦的鋪敘手法描述由亡妻遺物而引發(fā)對亡妻的思念。
洛陽地區(qū)還有些無名氏的歌詩,②無名氏歌詩有詩歌性質(zhì),亦列入本文考索對象。謠諺、童謠等則不列為考察對象。西漢元帝時,石顯、牢梁、五鹿充宗結(jié)黨專權(quán),民作四言《牢石歌》諷之。③班固:《漢書》卷九三,第3727頁。東漢時期有歌頌洛陽令董宣的七言《董少平歌》,歌頌司隸校尉鮑宣祖孫三代的雜言《鮑司隸歌》。洛陽令王渙有政績,民作四言《雁門太守行》頌之(《樂府詩集》卷八五,第1196頁)。祝良為洛陽令,為民祈雨,時人作四言《洛陽令歌》頌之。京都民作五言《董逃歌》諷刺董卓。④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七七、卷二九、卷五一、志一三,第2490、1022、1691、3284頁?!豆牌G歌·南山石嵬嵬》(《藝文類聚》卷八八,第1516頁),該詩或有寓意,但從詩歌詞句看,大約是在洛陽見到大修宮殿有關(guān)而發(fā)。西晉時,永嘉二年王彌寇洛陽,涼州刺史張軌派州軍擊破之,京師民作雜言《張軌歌》頌之。①房玄齡等:《晉書》卷八六,第2223頁。
洛陽之外的中原地區(qū)現(xiàn)可知有詩歌約72首(現(xiàn)存70首),作詩者有:項羽、虞姬、劉邦、韋孟、劉徹、仲長統(tǒng)(2)、蔡邕、蔡琰、孔融、曹操、曹丕、曹植(2)、王粲、曹叡(2)、嵇康(5)、阮侃(2)、郭遐周(3)、郭遐叔(2)、司馬懿、陸機、潘岳(7)、潘尼(3)、孫楚、成公綏、嵇紹、石崇(4)、歐陽建、棗腆(2)、范泰、顏延之、傅亮(2)、謝瞻、謝晦、謝靈運(2)、王曇首等(加點者現(xiàn)可知其河淮詩僅作于洛陽以外的中原地區(qū))。
70首詩中四言13首,西漢1首,東漢1首,曹魏5首,西晉4首,東晉2首。按題材,主要有言志、諷諫、贈答、頌德等,為傳統(tǒng)四言詩的基本內(nèi)容。還有4首騷體詩,3首作于秦漢之際即項羽、虞姬、劉邦,此時詩歌正以騷體為主,1首曹魏時嵇康所作,采用騷體適合表達(dá)其失去親人的哀痛與思念之情。五言詩中主要包括詠懷、詠史、應(yīng)制、贈答等題材,南朝興盛的山水行旅詩,中原地區(qū)并不繁盛,只是南朝詩人經(jīng)此地作有數(shù)首。
司州河內(nèi)郡詩歌相對較多,現(xiàn)可知有詩約12首。嵇康曾居于山陽,現(xiàn)可知有與阮侃的贈答之作,潘岳曾為河陽令和懷縣令,在二縣皆作詩,也有部分詩句寫及河陽、懷縣之景,如《河陽縣作》其二:“日夕陰云起,登城望洪河。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歸雁映蘭洔,游魚動圓波?!保ā段倪x》卷二六,第1658頁)描寫了河陽(治今河南孟州市西)所見黃河中游之景。
豫州由西往東潁川、陳、梁、譙、沛諸郡現(xiàn)可知有詩約25首。潁川郡之許昌,建安元年后為東漢的都城,此地一度詩歌較多,曹操、仲長統(tǒng)、蔡琰、孔融在此作詩,曹魏時期在許昌仍有宮殿,魏文帝由此征東吳時,曹叡隨父出征而作詩。沛郡早在秦漢之際就有詩歌,項羽、虞姬、劉邦等在此作詩。漢末分沛郡置譙郡,為曹操故鄉(xiāng)所在,又位于南下的要道上,故曹氏及其文人集團有在此作詩者。譙郡又為嵇康故鄉(xiāng),嵇康早年在故鄉(xiāng)作詩。
徐州之彭城郡亦早在漢代就有詩人,彭城是楚國都城,漢初楚王傅韋孟曾作《諷諫詩》開漢代四言先河。漢代楚王宗親即以彭城為籍貫,東晉末作為漢楚王弟劉交之后的劉裕北伐時曾暫駐其原籍地彭城,其僚臣傅亮、謝晦、謝靈運等在此作詩。下邳郡西晉元康間石崇出鎮(zhèn)此地,石崇、棗腆、歐陽建等曾賦詩贈答,可以想見此時下邳文學(xué)一度繁榮。
兗州之陳留郡、東郡亦屬中原地區(qū),二郡亦漢代已有詩歌。陳留郡酸棗縣,東漢蔡邕《酸棗令劉熊碑》中已有雅頌四言長詩。曹植的《朔風(fēng)詩》將比興、寫景和抒凄厲之情融入四言詩中,突破了雅頌四言正體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和表發(fā)方式,已為魏晉四言詩復(fù)蘇道夫先路,并在某些方面影響到其后嵇康四言詩的創(chuàng)作。該郡浚儀縣為戰(zhàn)國魏國都城所在,阮籍曾在此懷古,其《詠懷詩》中數(shù)首即作于此。
洛陽之外的中原地區(qū)亦有無名氏歌詩:1.滎陽郡。②曹魏時分河南郡置滎陽郡,治滎陽縣(今河南滎陽市東北),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鄭州市大部(除了鞏義市、登封市等)、新鄉(xiāng)市之原陽縣(該縣今在黃河北,當(dāng)時在黃河南)。據(jù)《殷氏世傳》,殷褒為魏滎陽令,施行教化,民作七言《滎陽令歌》歌之(《藝文類聚》卷一九,第351頁)。2.河內(nèi)郡。東漢崔瑗為汲縣令七年,有善政,民作五言《崔瑗歌》贊之。③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五二,第1724頁。3.潁川郡。灌夫宗族賓客橫于潁川,潁川人作三言《潁川歌》諷之。④司馬遷:《史記》卷一〇七,第2847頁。4.汝陰郡。⑤曹魏時分汝南郡置,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河南駐馬店市之新蔡縣等、信陽市之淮濱縣等,安徽阜陽市大部。治汝陰縣(今安徽阜陽市)?!稌滗洝份d晉徐弘(字圣通)為汝陰令,縣大治,路不拾遺,民作三言《徐圣通歌》頌之(《藝文類聚》卷一九,第350頁),徐弘是汝陰縣官,其為政,當(dāng)然是汝陰民評價之,是歌當(dāng)為汝陰民所作。5.下邳郡。王祥魏黃初間為徐州刺史呂虔別駕,州界清靜,政化大行。時人作四言《徐州歌》頌之。①房玄齡等:《晉書》卷三三,第897頁。6.陳留郡。漢靈帝時陳留范冉(字史云)隱居鄉(xiāng)里,安貧樂道,鄉(xiāng)人作七言《范史云歌》贊之。②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八一,第1689頁。祖逖為豫州刺史鎮(zhèn)雍丘(今河南杞縣),北伐有成效,大興三年(320)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嘗置酒大會,耆老作七言《豫州歌》頌之。③房玄齡等:《晉書》卷六二,第1697頁。
漢晉時期齊魯?shù)貐^(qū)相對于政治文化中心所在的中原地區(qū)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定差距,現(xiàn)可知齊魯?shù)貐^(qū)有詩約13首(其中6首無主名),作詩者有:韋孟、梁鴻、邯鄲淳、陸機、陸云(2)、曹嘉等(加點者其河淮詩僅作于齊魯?shù)貐^(qū))。齊魯?shù)貐^(qū)留存詩歌較多者,主要是齊魯中西部地區(qū),如兗州之濟北郡、濟陰郡,豫州之魯郡、徐州之東莞郡、青州之齊郡等。這也是傳統(tǒng)上齊魯?shù)貐^(qū)的文化興盛地。魯國是儒學(xué)的中心,漢代韋孟作《在鄒詩》稱頌鄒魯儒學(xué)傳統(tǒng)。梁鴻將去齊魯而適吳前,作騷體《適吳詩》。④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卷八三,第2767頁。濟陰郡,⑤西漢時分梁郡置濟陰郡,西晉時轄境大致相當(dāng)于今山東菏澤市西部(市區(qū)、定陶區(qū)、武成縣、單縣、東明縣等)。治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qū))。亦有無名氏歌謠。漢代王譚(字世容)為成武令(治今山東成武縣),有善政,民作三言《王世容歌》頌之(《藝文類聚》卷一九引《吳錄》,第350頁)。晉隆安二年(398),桓玄攻打司馬休之,休之?dāng)?,奔南燕慕容超,⑥房玄齡等:《晉書》卷三七,第1109頁。休之從者于南燕統(tǒng)治地作《從者歌》表達(dá)忠于司馬子尚(《藝文類聚》卷一九,第350頁)。陸機大約在平原郡所作之《齊謳行》描繪了齊地的地理、風(fēng)土及歷史。齊郡為齊文化的中心,早在漢代時就有詠史懷古詩性質(zhì)的《梁甫吟》,在臨淄城外憑吊田開疆等三勇士墓,譴責(zé)晏嬰二桃殺三士之謀,是現(xiàn)可知較早的懷古之作。齊魯東部即膠東地區(qū)現(xiàn)可知詩歌約作于十六國時期,太上六年,劉裕北伐,圍南燕主慕容超都城廣固城,無名氏以三曲詠此事,皆采用五絕形式。這是較早的北朝民歌。
東漢之后,文化重心從西漢時的齊魯及其周圍地區(qū)逐漸西移至洛陽周圍的南陽、潁川、汝南、河南、陳留一帶。西漢時文化最為發(fā)達(dá)的魯國、東海、齊郡、瑯邪、梁國、沛郡六郡國,至東漢時除沛郡外,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衰退。到西晉時依然是河南、河內(nèi)、潁川、陳留一帶文化發(fā)展水平最高。⑦盧云:《漢晉文化地理》,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8、114頁。河淮區(qū)域中相對來說,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詩歌創(chuàng)作最興盛,就河淮地區(qū)的詩歌分布及其變化來看,基本與文化重心的變遷相合。
清華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22年1期